你愿意为一张互联网上的照片豪掷千金吗?又或者说,你认为一堆像素点能值多少钱?
2021年3月,一幅名为《Everydays:TheFirst5000Days》的艺术作品在佳士得拍卖行以693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千万金额的艺术品拍卖并不稀奇,真正引人注目的是:这幅作品没有实体,而是作为NFT出售的一种电子凭证,对应的是完全存在于数字世界中的图像。
换言之,有人为互联网上的一张照片支付了近乎4.5亿元人民币。
英国拍卖平台佳士得(Christie’s)《Everydays:TheFirst5000Days》
(图源网络)
以这一事件为开端,NFT在海外市场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同时,它也是一块投向中国市场的巨石,以“数字藏品”的姿态激起无数浪潮。
伴随着浪潮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疑问与困惑:
何谓NFT?“数字藏品”又是什么?两者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NFT、数字藏品的经济价值是怎样产生的?
海内外市场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情况如何?
“数字藏品”会为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
针对以上的这些问题,本文将以“视觉中国”为例,从案例分析、海内外市场对比和对中国数字藏品市场的展望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在展开论述之前,首先要解答一个问题:数字藏品和NFT是什么?
1.数字藏品的定义
2.NFT的定义、核心价值与逻辑流程
NFT(Non-FungibleToken),即“非同质化代币”,物理层面是一串机器生成的文字。其基于区块链技术,具有可验证性、透明性、有效性、不可篡性等特征。可以理解为是“去中心化的虚拟资产或实物资产的数字所有权证书”。(《2022年区块链行业研究报告》)
NFT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推动数字内容资产化,保证数字资产的唯一性、真实性和永久性,提高数字资产的交易流动性,刺激“创作者经济”的持续发展。
通过区块链,在交易过程中生成“智能合约”,是NFT交易的核心技术。其交易流程如下图所示:
然而,围绕数字藏品与NFT的交易机制具体是如何搭建的?如何在虚拟的数字世界中保障交易的安全性、合规性?
下文将以“视觉中国”为例进行分析,重点介绍其采取的“区块链+”战略与“元视觉”合规策略,看国内企业如何应对“数字藏品”这一新市场。
视觉中国商业案例
-视觉中国简介-
视觉中国上市公司总部位于常州,运营中心位于北京,并在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美国硅谷、加拿大多伦多等地设有分支机构。
(视觉中国简介)
-“区块链+”战略-
该战略从两个角度规划了视觉中国未来的业务发展方向,分别是:
纵横双向的业务拓展,搭建了视觉中国“区块链+”的战略框架。
(视觉中国“区块链+”战略框架全景)
战略框架的最底层是区块链技术。视觉中国使用“长安链”,该技术较好地把内容产业、IT平台与部分政府职能(包括从财政到税收,到相应的法务)融合起来,为视觉中国突破在交易环节上可能有的障碍。
长安链在视觉中国数字资产协议中的作用
基于这一技术体系,视觉中国以自身最擅长的影像(包括从摄影到插画模板、视频、字体、音乐等)作为数字内容领域,由此构成了“区块链+”的战略全景。
-“元视觉”:产品简介-
在“区块链+”战略基础上,视觉中国完成了对于500px影像社区的升级,建立了视觉艺术交易平台——“元视觉”艺术网。
平台提供的具体服务包括以下四类:
数字藏品评估服务——权利清除、质量审核、定价、定量;
数字藏品上链服务——使用长安链技术,溯源确权;
数字藏品销售服务——档期推荐、宣传推广、首次发售;
项目结项服务——收入分成、结项报告。
在业务流程上,主要分为五个步骤:需求分析与洽谈——方案提交、档期推荐——合作协议签署——数字藏品发售——分成交付。
(“元视觉”业务流程)
(“元视觉”核心竞争力)
(视觉中国“区块链+”战略展示)
-元视觉合规策略-
多项措施打造合规的数字藏品交易能力
上文提到,视觉中国的“区块链+”战略针对的是NFT数字藏品这一经济浪潮,而NFT的核心则在于“数字内容的资产化”。那么,如何保障数字资产交易的安全性与规范性?对此,视觉中国给出的解答是——“元视觉合规策略”,具体包括:技术合规、平台合规以及模式合规。
1.技术合规
依托长安链的联盟链,实名区块链账户
底层依托长安链,采用国密加密算法,保证技术底层安全可控,坚持以联盟链技术为基础,确保在内容安全及流转机制上可管可控。
采用多种实名认证技术保证数字藏品交易实名制,可追溯、可监督。
2.平台合规
拥有多公信力机构共同建链,确保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技术逻辑,同时多中心共同记账确保链的公信力。
3.模式合规
人民币支付;中心化运营
元视觉作为平台,为艺术家和资产机构提供数字藏品发行及交易服务。负责审核、收款、分成等全流程服务。暂不支持二次交易。
通过元视觉合规策略,视觉中国在新兴的数字藏品市场中积极承担平台的主体责任,为安全化、规范化的数字资产交易提供了经验借鉴。下文将从视觉中国的众多成功案例中择取两个具备代表性的例子予以介绍。
-典型案例介绍-
1.解海龙作品《我要上学》数字藏品助力公益
视觉中国将解海龙的摄影作品《我要上学》上链元视觉平台,首次发行10000份,单份售价199元,并将首次发售收入的近200万金额全部捐赠给安徽省青基会希望工程的苏明娟助学基金。这一助力公益的举措,也展现了数字交易在社会贡献方面的可能性。
2.全球NFT平台VAULTBY500PX
除了面向国内的元视觉平台之外,视觉中国还开拓了全球NFT平台VAULTBY500PX。该平台基于以太坊ERC(EthereumRequestforComment)协议,与国际接轨,目前已有大量艺术家与摄影师入驻。
部分作品形态
那么,在过去的2021年中,国外市场的发展情况如何?海内外市场又有哪些异同之处?
02海内外市场对比
-海外NFT发展历程与市场现状-
1.NFT元年;发展四阶段
从1993年至今,全球NFT行业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
种子期(1993-2017)
出现类似的概念阐述(CryptoTradingCards)与第一个类似NFT的通证(ColoredCoin)。
萌芽期(2017)
第一个NFT应用项目CryptoPunks顺利搭建,NFT概念首次正式提出。
爬坡期(2018-2020)
NFT生态大规模增长,交易趋于便利完善,应用领域扩大。
破窗期(2021至今)
2.个人与机构投资者同场竞价
其中,数字足球NFT收藏平台Sorera在一年中完成3轮融资,估值暴涨至43亿美元,其他头部项目有NBATopShot的开发团队DapperLabs、头部NFT交易市场OpenSea、区块链游戏及NFT开发商AnimocaBrands等;
(2021年全球NFT市场重点投资事件)
在NFT交易市场,NFT销售额、销售数量、交易者数量等主要指标迅速提高,均在2021年8、9月出现历史峰值,投资者交易热情被点燃。
(2018-2021全球NFT市场发展指标)
海外NFT市场的火热,同样也引燃了中国NFT市场的交易热情。
-中国NFT市场分析-
1.数字藏品发售平台分析
(2022年国内数字藏品平台TOP15排行)
图源:BC财经
2.发售数字藏品种类、代表藏品及藏品热度
按照目前数字藏品受追捧的热度,可大致分为三个等级:
市场热度最高——文物类3D模型藏品、航天类3D模型藏品、非遗类3D模型藏品、音乐类藏品、头像类藏品。
市场热度高——动漫类3D模型藏品、潮玩类3D模型藏品、体育类藏品、卡牌类藏品。
市场热度较高——国画类藏品、油画类藏品、摄影类藏品、电竞类藏品、电影类藏品。
3.2021年数字藏品发行模式及代表平台
截至2021年底,国内市场大致发展出三种数字藏品的发行模式,分别为:收藏、转赠、二级市场模式,下文将对各个模式及其代表平台进行简要介绍。
(1)收藏模式
a.发行量少,价格高(幻核)
幻核《一人之上》数字秘籍
b.合成玩法,普惠性赋能(丸卡)
丸卡是由北京海纳星云公司开发的平台,发行的数字藏品以电影IP为主,具体将电影中的道具数字化进行发行。同时,多个道具数字藏品可以合成电影的宣传海报数字藏品,并对合成的电影海报数字藏品进行赋能:持有该海报数字藏品者,有权得到该电影固定日期的1%票房分成。
丸卡《穿越寒冬拥抱你》系列数字藏品
(2)转赠模式
a.发行量大,单价低(鲸探、灵稀)
以鲸探、灵稀数藏为代表的部分发行平台,借助其本身的强大流量,选择走平民化路线,每期数字藏品发行数量6000-10000个不等,一般藏品定价9.9元;3D普通藏品19.9元,3D高端藏品29.9元,数字藏品持有180天后可转赠,获得转赠后持满2年方可进行二次转赠,藉此限制流通,减轻炒作风险。
鲸探《神山的苏醒》理塘系列灵稀数藏《龙马》山海神奇动物系列
b.特殊编号,抽奖赋能(洞壹元典)
以洞壹元典为例,消费者在购买数字藏品时,藏品除显示区块链标识外,还有数字藏品的发行编号(即相同数字藏品发行1000个,编号为1-1000),通过数字藏品发行编号如111、222、1234等特殊编号进行实物赠送赋能以及其他数字藏品空投赋能。所有数字藏品持满15天或者180天可转赠,藉此促进市场流通,吸引流量。
洞壹元典《超级空间站》系列
c.藏品合成,入住元宇宙(洞壹元典、红洞数藏)
与数字藏品同样火热的,还有元宇宙。以洞壹元典、红洞数藏为代表的部分平台,宣称购买其平台部分数字藏品的消费者,可以通过合成藏品获得入住相应元宇宙世界的优先权,藉此促进平台销量。
红洞数藏《无极熊猫》系列洞壹元典《机器与情感》系列
(3)二级市场模式
a.盲盒发售,分级赋能(蓝猫数字)
以蓝猫数字为代表的部分平台,对数字藏品进行分级,并且放入盲盒内进行发售的发行数量按照等级从低到高递减。用户可通过购买盲盒获得等级随机的数字藏品,平台则对不同级别的数字藏品进行不同级别的赋能,数字藏品(NFT)发行级别越高,数量越少,赋能越好。同时开放二级市场,允许实时交易流通。
蓝猫数字《加密小明》盲盒
b.碎片盲盒,合成赋能(唯一艺术)
唯一艺术《敦煌动态合成图》及其赋能
-数字藏品与NFT定义的海内外差异-
上文部分简要介绍了海内外NFT数字藏品市场的发展情况,那么,NFT和数字藏品两者之间有何异同?
1.海外
此外,国外NFT作品基于去中心化的公链发行,比如以太坊链,Poylgon,Solana等,允许跨链交易,转卖到任何一个平台,它的价值由市场来决定,这也形成了NFT容易被炒作的特征。
2.国内
NFT瞬间风靡全球,国内市场也闻风而动。相比海外市场的蓬勃发展,国内NFT还处于相对早期与不成熟的阶段。
小结起来,国外NFT与国内数字藏品之间大致有八个方面的共性特点,即透明化、数字化、普通性、稀缺性、启发性、真实性、永久性和可追溯性。
NFT与数字藏品的共性特点,图源网络
两者的差异则主要体现在购买方式、交易、流通与购买者权益四个方面,如下图所示:
NFT与数字藏品的差异对比
经济形态、政治制度与社会认知等因素的不同,造成了国内外不同的NFT数字藏品市场形式。那么,就中国而言,未来的数字藏品市场将走向何方?
03对中国数字藏品市场的展望
-国内政治环境-
-数字藏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风险-
NFT数字藏品是一种虚拟世界的产权确权和交易机制,保证了数字资产的唯一性和真实性,有效解决资产确权及内容发行等问题。由于目前数字藏品还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虽然今年市场已显现得异常火爆,几乎每次都是秒售罄状态,但同时也暴露出多项问题:
1.市场规则未完善
我国还没有针对数字藏品制定相应的规范,在法律法规层面还处于空白,目前涉NFT、数字藏品的官方文件只有风险提示、倡议、自律公约等。在此背景下,出现了系列的市场乱象。
图源: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图源: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
首先是市场炒作,如今不少“藏家”进入数字藏品市场后以炒作赚钱为目的,一些平台发行的数字藏品被炒到很高的价格,比如支付宝的飞天皮肤在闲鱼被炒到150万元。目前市场监管和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这种状况较难抑制。
再者是市场风险防控问题。法令条文的空白也催生了交易不规范、侵权、欺诈、传销、洗钱、非法集资等风险隐患和潜在金融化等问题。例如,IBOX链盒将NFT金融化,提供撮合买卖,并向大学生群体开放交易,造成了市场的不稳定。
2.发行平台
但也不乏一些小平台出现乱象,比如上新频率高,盲目发新会造成市场的通货膨胀;平台各自发行的藏品,可能存在重叠、缺乏创新等问题;以及部分平台规则不完善导致漏洞频出。
3.个人层面
由于数字藏品渐渐火爆,很多藏友大多抱有投机心态入场,有盲目跟风现象,忽略了数字藏品本身的意义与价值,由此影响了数字藏品艺术价值的判定。此外,消费者权益也不能得到有效保护。
4.定价随意
数字藏品的定价机制还未形成,基本处于随意定价阶段,而随着数字藏品市场火热,发行价格也随之高涨,但藏品本身没有其他改变。
5.平台技术存储风险
数字藏品的核心在于互联网上对应的唯一数据凭证,这也使它时刻面临因平台不稳定或黑客攻击等所带来的存储风险。例如,在2022年的愚人节当天,周杰伦持有的无聊猿BAYC#3738NFT被盗,造成经济损失。
6.量子计算机技术的潜在威胁
目前,数字藏品依靠的是区块链加密技术,具体采用的是非对称加密算法,即加密与解密所用的“钥匙”是不一样的,这也使其能够抗传统电子计算机的串行计算机制破解。而量子计算机则采用并行计算机制,大大降低了从公钥反向推导私钥的难度,由此对区块链的加密算法造成威胁。
-数字藏品带来的新机遇-
虽然目前的数字藏品市场存在着不少问题,但在未来发展的趋势中,机遇往往与风险随行。
我国虽暂未开通二级交易市场,但国内正通过拥有官方背景的文交所等平台尝试在合理合规的监管之下进行数字藏品二级交易。国信证券指出,若未来国内完全打通二级市场交易,2026年中国的NFT市场规模约298亿。
(图源:新华网)
同时,数字藏品本身便蕴含了与其他产业进行融合的可能。而要探索这一未知的领域,则需要企业与高校协同并进,在商业实践与学术分析的平台当中发展更开放、更活跃的文创思维,让数字藏品更好地为产业赋能。
参考文献
[1]SteveKaczynski,ScottDukeKominers.HowNFTsCreateValue.HarvardBusinessReview.2021.11.10.
[3]陈丽姗.国内数字藏品监管的四大趋势[EB/OL].01区块链.2022.06.16.
[4]丁少恭.国内外nft市场分析总结[EB/OL].元宇宙内参.2022.05.26.
[5]蓝猫数字:打造社区IP,共同探索数字艺术产业和元宇宙的未来发展[EB/OL].区块链网.2022.05.19.
[6]“IBOX”被各大官媒集体点名了![EB/OL].腾讯新闻.2022.05.17.
[7]行研资本.2022年区块链行业研究报告[EB/OL].新浪财经.2022.04.02.
[8]2021年中国数字藏品(NFT)市场分析总结[EB/OL].中国科学.2022.01.26.
[9]区块链技术激活传统文化,国内博物馆试水数字藏品[EB/OL].北京日报客户端.2021.12.22.
[10]艾蒂娜科技:直面量子计算威胁数字货币在对抗中成长[EB/OL].艾蒂娜官网新闻.2020.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