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证监会公布了全国清理整顿各类交易所行动的最新进展。浙江、湖北、甘肃等八省(区、市)率先通过了联席会议检查验收。这是距离今年6月30日整顿大限4个月后,证监会发布的首批验收结果。
验收区域交易所偏少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名单,目前有浙江、湖北、重庆、贵州、西藏、甘肃、青海、深圳共八省(区、市)的清理整顿工作率先通过联席会议检查验收。
记者注意到,在这些省(区、市)中,重庆、贵州、西藏、甘肃、青海都处于西部地区。
“因为这边经济不发达,这方面(交易所)也少。所以也没什么取缔的。”该所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除了甘肃以外,西藏、青海、贵州等几个西部省(区、市)的情况大抵差不多。去年10月底,西藏首家本土化产权交易机构——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西藏所才在拉萨揭牌成立。它的成立,在当时填补了西藏没有国有产权交易机构的空白。
而即使是在深圳这样经济发达的地区,涉及到的交易所数量也不是特别多。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深圳文交所)在今年4月份开始按购入价回购艺术品份额,但推进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部分投资者因不满善后方案,将深圳文交所告上了法院。
相比之下,浙江的交易所稍多,但比较规范,整顿也较为顺利。
该负责人当时透露,浙江省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工作将分5个阶段进行,分别为调查摸底、动员部署、自查整改、整顿规范、完善提高,确保在9月底前全部完成,其中前四阶段的清理整顿工作在6月30日前完成。
昨日,记者再次致电浙江省金融办,一位负责人表示,虽然已经通过验收,但因为还未见到正式文件,所以目前还不清楚保留和取缔的交易所的具体数量。
业内人士罗煊分析认为,虽然很多地方通过了验收,但交易模式仍然不是上层认可的模式,所以还是要换。
“现在很多都在切换成渤海交易所的现货连续交易的模式,暂停之前的中远期的模式,不过这个模式是否能够得到认可,目前还没有一个说法。”罗煊认为,联席会议在强调回归现货和去金融化。
首张稀贵金属牌照发放
相比刚刚通过验收的八省(区、市)的各类交易所,位于湖南的南方稀贵金属交易所(以下简称南交所)则走得更远。
近日,南交所全国运营结算中心正式落户深圳。南交所是国内首家稀贵金属交易所,同时也是稀贵金属类交易所整改后唯一一家正式获得“牌照”的交易所。整改后的南交所将成为国内稀贵金属资源整合平台,预防稀贵金属外流和逐步取得中国稀贵金属的定价权。
“以前所说的交易所,像天交所,基本都是做市商制度,其实就是对赌制度,还有点差、过夜费等项目,之前有媒体报道说他们99%的投资者都是亏损的,这跟我们是完全不一样的。”曹明慧说,“我们等于把贵金属这种工业品变成一种标准的投资品,增加了它的流通性,这是一种创新”。
曹还表示,所有创新的前提都需要符合产业的发展需求,比如把一幅画分成几千份份额来卖就是不现实的。能在交易所交易的品种必须具备几个特征,第一就是标准化,文化艺术品怎么标准化?第二,物理上要便于交割;第三,要易于保存;第四,要有重要的工业用途。
曹明慧透露,目前该交易所每天大致有40亿元人民币的交易额,增长率达到50%。
更复杂博弈或在后期
对于未验收区域的交易所而言,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
在罗煊看来,目前的整顿主要还是看天津和山东等地,这些地方交易所数量多,有代表性。
之前有媒体报道称,在整顿过程中,山东省做了全盘的调查,全省列入整顿范围的各类交易场所有80家,其中,权益类23家,大宗商品类30家,其他标准化合约类6家,其他21家。而在这些交易所中,山东拟保留29家。
这就是说,将被取缔的交易所可能要超过60%。
罗煊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实,山东的烟台和日照确实关掉了不少交易所。而外界比较关心的山东泰山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以下简称泰山文交所)自9月12日起停止份额化产品交易后,到目前还未恢复交易。
该交易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他们还没有接到通知,具体以后将怎样,她也不清楚。不过据该工作人员透露,目前应该已经有了一个大致方向。“这个是我们内部的,暂时还不方便透露”。
除了泰山文交所外,郑州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郑州文交所)也在其网站发布公告,宣布将停止份额化产品交易,并以协议转让或者回购等方式来收购投资人持有的艺术品份额。
郑州文交所的工作人员表示,现在交易所还没有恢复交易,因为验收工作还没有做完,验收完成后,他们才能确定下一步交易模式。他也表示,交易模式具体怎么改,已经有了初步思路。但在国家还没确定之前,不好说什么。
在泰山文交所和郑州文交所都宣布停止份额化产品交易后,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成了坚持这一交易模式的最后“堡垒”。
昨日,该交易所仍然在正常交易,将来是否会切换成其他模式,目前也没有明确的说法。记者多次联系天津金融办和天津文交所负责人,最终未果。
罗煊认为,今年实体经济出现了增速下滑的态势,所以各方强调的是行业的软着陆,毕竟这类交易所能够快速集中资源和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