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一无所有,但投资者不能。”许家印的豪言壮语终究成为了一句空话。
在2021年出现兑付危机的两年后,恒大财富正式被立案调查。
恒大财富多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恒大财富的暴雷受害者众多,劳拉就是其中一位。她从2020年开始在恒大陆陆续续买了五笔总计50万元的理财产品,目前剩余约有40万未兑付。其中一笔价值30万的理财实际是其之前购买的项目,顾问在到期赎回前主动替她做了延期,并多次催促劳拉复投,也正是这笔被动接受的复投构成了劳拉最大的损失部分。
理财顾问催促投资者复投/受访者供图
巅峰时期的恒大财富:年化收益行业领先,投资者包括数万名员工
恒大财富原名“恒大金服”,首次亮相是亚冠足球赛场。
彼时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正猛,报告预测,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规模将达17.8万亿。按照恒大多元化布局的策略,金融业务自然也不会错过。
据界面新闻报道,2016年3月17日,恒大集团旗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恒大金服正式上线。首期上线的产品包括3个月期限的“添利系列”,预期年化收益6.3%至6.5%;6个月期限的“稳享系列”,预期年化收益7.3%至7.5%;12个月期限的“安益系列”,预期年化收益7.8%至8%。
据统计,当年2月总计近6000款的个人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约为4.24%,恒大金服年化收益远高于此。
除此之外,恒大在拉新环节再次展示“钞能力”,为新用户提供了众多优惠,比如注册立刻赠送1000元现金券、新用户可享受三个月预期年化收益10%的产品、邀请3位好友注册,立刻获得0.5%加息券等等。
行业罕见的高收益在彼时恒大的行业巨轮面前被投资者“合理化”。
2019年5月,恒大金服在P2P清退潮中退出线上业务后,更名为恒大财富转向线下开展。
据人物杂志报道,恒大财富的销售任务在部门间层层下达,一位销售负责人会发动底下的置业顾问去卖恒大财富的产品,主要是针对业主,发动亲戚好友,或者是自己买。如果没有达到任务,就要做检讨。
上文提及的受访者劳拉就是在身为理财顾问的邻居再三问询、催促下购买的恒大理财产品。当时顾问向其承诺,该产品由恒大金服出具差额补足承诺函,并按照差额补足承诺承担无条件不可撤销的差额补足责任。这份承诺函部分打消了罗拉的顾虑,但对于这份“无条件不可撤销的差额补足”恒大方面目前没有给予任何明确回复。
差额补足承诺函/受访者供图
大厦崩塌:管理人员提前赎回,紧急启动实物兑付
2021年恒大深陷流动性危机,恒大财富于当年9月暴雷,多名购买了恒大理财的员工向媒体爆料称,恒大理财产品遇到了逾期无法兑付的情况。
关键时刻,许家印出面承诺,也就是这场专题会议中,他说出了那句“我可以一无所有,但恒大财富的投资者不能一无所有!”
对此,恒大财富的控股公司——恒大集团有限公司公布了三种兑付方案,其中包括实物资产兑付,也就是“以房抵钱”。据时任总经理杜亮的说法,恒大各地区公司把所有已取证未售的住宅公寓和商铺等资产拿出来。住宅、公寓、商铺和车位分别按照当期售价基础打7.2折、5.4折和4.8折。
对于这个方案,投资者劳拉有深切的体验。最初她想选择以兑换车位房产的方式挽回损失,但顾问时常不回复消息,有时以“不清楚、不可以”为由搪塞。投资者也并不了解具体哪个车位、哪处房产可以兑换,于她而言该方案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推进。
向理财顾问咨询“实物资产兑付”方案/受访者供图
但对于深陷泥沼的恒大集团而言,暴雷的不止是恒大财富。
员工兑付无门,管理层却提前赎回。
在2021年12月31日,恒大财富变更兑付方案,因恒大财富投资的项目资金回笼不理想,调整兑付方案为每月向每位投资人兑付本金8000元。
2022年11月30日,恒大财富给兑付方案又来了一次变更,表示将自该月起对2021年12月31日发布的兑付方案进行调整,将现行每人每月兑付800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兑付2000元。
对于投资者而言,“漫长的季节”终于迎来了一个结局。
举报后收到的答复意见书/受访者供图
她不理解利息为什么要扣除,“但现在也顾不上那么多了”。维权群里的受害者们仍在通过各种努力希望拿回本金。
此刻焦虑慌张的似乎不止投资者,劳拉从维权群获悉,部分理财顾问也如坐针毡。
有理财顾问向受害者“返佣”/受访者供图
有理财顾问害怕被牵扯进案件之中,以返还1%佣金的方式,向投资者退还了一笔款项。而这,也只是1%。
(原标题:恒大财富多人被捕:许家印称不能让投资者倾家荡产,有理财顾问主动返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