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保险报》注意到,今年以来多家商业银行陆续暂停个人贵金属部分产品新开户业务,并通过提高风险评级、限制持仓、解除代理关系、上调保证金等多种措施,对业务进行限制。
自2020年“原油宝”事件发生以来,金融监管部门明显加强了对银行开展金融衍生品业务的监管。如今商业银行在这一领域频频按下“暂停键”,对这一市场的热情已不再。
年内曾6次上调交易保证金
在暂停代理上述业务的同时,工行还对部分贵金属业务交易保证金做出调整。通告显示,自7月8日收盘清算时起,工行Au(T+D)、mAu(T+D)、Au(T+N1)、Au(T+N2)、NYAuTN06和NYAuTN12合约标准交易保证金比例将从34%上调至42%,Ag(T+D)合约标准交易保证金比例从38%上调至46%,差异化保证金同步调整。
此外,工行提示,个人客户需做好风险管控,合理安排投资交易,择机通过代理个人贵金属延期交收合约的平仓和代理个人黄金现货实盘合约的卖出等方式控制风险。
《中国银行保险报》注意到,这已不是工行年内首次对代理个人贵金属业务交易保证金做出调整。梳理发现,今年1月26日,工行曾发布通知,自1月27日收盘清算时起,将Au(T+D)等合约的标准交易保证金比例从23%上调至25%;Ag(T+D)合约的标准交易保证金比例从27%上调至29%。此后,工行共对这两项指标做了5次调整,将交易保证金比例逐渐调整至现在的水平。
中信期货有限公司研究员张文认为,本次美联储加息,是在经济需求尚未真正见顶,但能源价格和供应链导致通胀持续爆表下的加息。在美国经济高度金融化的今天,如此大幅度和高速的加息,将加速美国的经济衰退过程。这种情况,自20世纪80年代衰退后,也是头一次出现。
“对于黄金而言,加息明显是利空消息,但衰退预期又使得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价值凸显。这无疑会大幅加大贵金属的价格波动,风险明显上升。因此,大规模上调合约保证金比例,是帮助投资者和机构进行风控的有效措施。”张文表示。
银行正逐步清退个人贵金属账户交易
实际上,除了工行,近两年来多家银行都收紧了代理个人贵金属交易业务。
“事实上从2020年11月起,各大银行就开始执行提高保证金比例、调高交易起点数量、暂停新开仓等操作,通过这些过渡举措来逐步清退个人用户的贵金属交易。”王笑表示,“对银行来说,这有助于落实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义务,防范潜在纠纷和监管问责风险。”
去年12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四部门曾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衍生品业务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金融机构应当坚持主要面向非个人投资者开展衍生品业务的原则,严格实施合格投资者标准审查。
不过,除了监管趋严,银行开展代理个人贵金属业务本身也存在一定交易风险。王笑指出,上金所个人贵金属业务属于保证金交易,是具有高杠杆高风险的投资品种,在宏观环境发生转变的时候,容易为投资者带来较大的价格波动风险,从而造成一定投资损失。此外,部分银行在开展贵金属代理业务时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存在一些第三方机构误导投资者频繁交易从而赚取手续费的情况,造成金融纠纷。不过目前这类风险已经得到一定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