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001:26:06发布浏览16次信息编号:206769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观点】周理新:现货清理整顿十年,复盘那些交易模式
2008年7月,中国事变期间,郭元峰携1.7亿元人民币逃往美国。同年9月初,商务部、公安部、工商总局、证监会联合签署批准《关于对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进行全面检查的通知》”。此后,大宗商品现货行业经历了近十年的清理。
过去十年,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十年前,世界仍然由个人电脑统治。十年后,已经是移动互联网的天下。这十年,我们经历了现货商品行业最好的时代;这十年,我们也经历了现货商品行业最糟糕的时代。
为什么要审查?
回顾的意义在于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通过对过去十年大宗商品现货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我们可以一窥未来可能的方向。
复习哪一部分?
在整个清理整顿过程中,各方最大的关切是什么?
交易模式。
因此,我们从交易模式的角度出发,看看清理整顿背景下各自情况的变化。
一、背景及现状
在经历了历史上最严厉的清理整顿后,现货行业从2016年的鼎盛时期开始迅速下滑,当地交易场所经历了一波关闭浪潮。各大交易模式均受到重创,各地交易场所此前的混乱局面也有所缓解。有效的攻击和遏制。所以,就交易模式而言,对各大交易模式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一)中长期配套招标模式
这应该是最古老、最顽强的模式。
虽然38号文、37号文明确禁止通过集中竞价方式进行交易,但经过各个版本的演变,该条款显然并未成为此类模式的致命缺陷。尽管曾是中长期撮合竞价模式代表平台的渤海商品交易所已经转型,部分交易所被迫暂停交易,但仍有不少知名老牌交易平台仍在运营。实力雄厚,如著名的寿光当地交易场所。;还有日照港集团、鲁正期货控股旗下的日照散货控股等新锐力量加入。
因此,中长期配套招标模式虽然也受到了此次清理整顿的影响,但影响并不是特别大。
(2)做市商模型
这也是38号文、37号文禁止的模式,但做市商的情况与中长期撮合竞价不同。
在中长期撮合竞价模式上,渤海商品交易所转型后,有寿光等一线平台为主体,而在做市商模式上,在天津贵金属交易所宣布转型后,广东桂汇、新华散货、大元银泰等一线平台无一幸存,而其他二线、三线乃至七线、八线平台也纷纷倒下。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模型采用了做市商模型或由其演变而来。
几乎被摧毁了。
(三)销售模式
这种销售模式真正火起来是在2015年,但被消灭的时候也是2017年。
最初的发行模式是文化交易所,如中南文化交易所、南京文化交易所、北方交易所富力特等,流行后,许多采用其他模式的商品交易所也开始采用发行模式。远期竞价撮合模式的代表——渤海商品交易所开辟了文化藏品业务板块,做市商模式的领军者——大源银泰则成立了大源普洱茶交易中心,甚至还有互联网巨头——京东。当时还开通了邮政货币卡业务板块。力度可见一斑。
这种模式未来被认可的可能性也很小。
(4)微盘模式
2014年之前,大宗商品现货行业主要以传统PC端为主,手机交易终端为辅,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部署很少。笔者在2014年初撰写《2014年现货交易所如何突围》一文时甚至提到了这个市场空白。2014年8月,广东国际商品中心推出小盘交易,即著名的“广东国际小盘”。帽”,引发行业狂潮。
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然而,在2017年1月9日的部长联席会议上,小盘交易被定性为涉嫌人群赌博,随后一切戛然而止。
2.原因分析
为什么有些模型能够生存下来,而另一些模型则被淘汰?
这里有两个主要的监管机构。
一是商务部。2014年商务部、央行、证监会联合发布的《商品现货交易市场特别规定(试行)》规定,商务部负责规划、信息、统计等行业管理工作。做好全国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管理工作,促进市场健康发展。但事实上,由于全国各地的地方交易场所非常多,具体的日常管理工作基本上都交给了地方商务部门。
第二个是中国证监会。2011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即38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证监会牵头建立“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这证实了证监会实际上将牵头清理整顿。
简单来说,没有问题的时候,监管由当地商务部门负责,有问题需要清理整顿的时候,证监会负责。
两个监管部门实际上对应了大宗商品现货行业的两个属性,即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
这里的商品属性是指通过现货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可以形成健全有效的实物交易、结算、仓储、物流等,可以有效促进商品流通,从而服务实体经济。因为现货电子交易最初是从批发市场升级而来的,这也是商务部负责日常监管的主要原因。
金融属性是指现货交易平台采用的各种交易模式导致价格波动而产生投机行为的可能性,即作为投机工具。我国的主流投机工具主要是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其监管机构对应的是中国证监会。这也是清理整顿工作由证监会主持的原因。
这里还有一个大背景。
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其中,服务实体经济被列为金融工作三大任务。首先突出金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用说,商务部需要考虑的只有一个问题:是否服务实体经济。
证监会要考虑三个主要问题:是否服务实体经济?是否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改革是否深化?事实上,目前现货商品还不能完全定性为金融产品,金融改革还谈不上。金融改革的目的仍然是服务实体经济,所以真正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前两个问题。
这两个目的仍然分别对应现货商品的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
因此,根据现货商品的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来分析交易模式甚至留在特定交易平台的决定应该是有意义的。
现在我们来看看具体交易模型在这两方面的表现。
(一)中长期竞价撮合交易模式商品属性明显,金融属性较弱。商品的属性反映在此类模型中。大多数交易标的的价格较低,使得交付和存储更加容易。一些具有产业背景的交易平台也有力地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此前数据显示,部分中远期交易市场的交割量可达到成交量的10%、持仓量的30%。此类模式与期货交易部分类似,但市场容量较小,主要客户群体集中在中低端。与期货市场目标客户群重合程度不高,不构成实际竞争。同时,由于杠杆较小,投机功能有限,财务风险较低。因此,中长期竞价匹配模式并未受到致命影响。
(2)做市商模型商品属性弱,金融属性强。由于此前采用做市商模式的平台主要交易标的集中在白银、原油、铜等商品,且此类商品交割门槛较高且难以存储,因此实际交割量并不多(部分商品交割量较大)。市场以其他商品(交割)为代表,商品属性较弱。由于做市商模式往往采用较高的杠杆,投机功能较强,市场容量较大,且其目标群体与期货市场高度一致,与期货市场形成了实际竞争,其市值规模为也相互竞争。金融属性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证监会当然不能袖手旁观,大力出击,逐步化解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做市商模式受到了严重冲击。
(3)销售模式商品属性极弱,金融属性极强。采用该销售模式的平台主要以邮政货币卡、茶叶、红酒等为主,此类商品成本极低,收藏价值不高。交货价格往往远高于实际价值,导致交货量极低。因此,该物品的属性非常弱。发行模式的交易系统与股票交易高度相似,但比股票更加灵活。同时,其价格波动远大于大多数股票,投机功能极强。其目标客户群与股市客户群完全重合,形成了实际竞争。这种极其强烈的金融属性严重影响了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所以这种销售模式基本上已经消失了。
三、总结
银天下近期的财报再次震惊业内朋友圈。作为连续两年在中国客户交易量排名第一的现货交易服务商,其营收同比下降了75.6%,市值也从最高的16.2亿美元回落。下滑至最接近的6.4亿。
这宣告了后现货时代的到来。
后现货时代的大背景实际上是一个强金融监管的时代。这种强金融监管的态度体现在证监会主导的对各类交易场所的持续深入清理整顿上。还体现在央行实施中断直连加强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期的公告也体现了这一点。携手公安部严厉打击非法外汇平台。
那么,未来能够稳定发展、不被监管部门淘汰的交易模式一定是商品属性较强的模式,而金融属性必然被弱化。只有两者协调一致,形成实体经济与金融投资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大宗商品现货行业才能真正走上繁荣之路。
附:周立新:我读的电子币盘(2015年作品)
这并不是因为祥农的投资有多么强大,而是因为专业判断:目前的邮票钱币电子交易只是炒作和泡沫。
让我们从一个古老的故事开始吧。
A、B卖芝麻糕。我们假设没有物价局的监管,也没有城管来处理这种情况。假设一个烧饼的成本只有1元,但由于位置不是很好,生意一直不是很红火。于是A和B决定玩一个小游戏。A花1元钱从B处购买烧饼,然后B以1元的价格从A处买回;A花2元钱向B购买烧饼,B又花2元买回来;A花3元钱从BB买了一个烧饼,然后B又花3元买回来……如此往复数十次,烧饼价格疯涨。这时,聪明的C出现了。他刚刚听朋友说,芝麻饼干涨价了。刚来的时候,芝麻饼干的价格只有5元,但很快就涨到了15元。C很节约,他判断了芝麻饼干的价格。距离登顶还很远,我立即以15元一个的价格买了一批烧饼,然后到处吹嘘烧饼的价格还会继续上涨。如果我现在买,肯定能赚到钱。在C的带领下,群众开始疯狂抢购价格飞涨的烧饼。当A、B的烧饼都卖完时,烧饼的价格已经达到了100元。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那个100元买的人没赚到钱外,我们惊讶地发现,其他人都赚钱了,没有人赔钱。芝麻糕继续上涨。然而,一些比较理性的人认为,原本只值1块钱的芝麻饼干风险已经上升到100块钱,于是开始出售。一些胆子较小的人,也到了100块钱就卖掉了。但芝麻糕的价格仍在上涨,从120元涨到130元,直接涨到150元。这时,芝麻饼干的价格突破了大家的心顶,人们开始预测芝麻饼干的价格会涨到300元、500元,甚至800元。利润这么诱人,比银行存款高出很多倍,而且是“保利不亏”。于是,群众疯狂起来,把剩下的资金全部用来买烧饼,甚至卖掉房子、汽车来买烧饼。。然而,市场上流通的烧饼越来越少,购买的人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高。
当价格涨到300元时,C已经控制了芝麻饼干50%以上的份额。这时,他感觉价格已经涨得差不多了。如果继续上涨,很容易招致物价局的监视打压,所以还不如炒另一个品种——面包。C开始出售手中的芝麻饼干,并将300元以上的芝麻饼干全部出售,获利超过2000%。但此时,大众的焦点仍然集中在烧饼上。我们应该做什么?只有转移大家对烧饼的注意力,才能炒作新品种。于是C偷偷到监管部门举报有人倒卖芝麻饼干,导致芝麻饼干出现巨大泡沫。
监管部门过来一看,发现这样的泡沫会引起通货膨胀,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予以抑制!于是监管部门开始介入,并发文强调:烧饼交易必须纳入监管,价格必须回归现货价格,决不允许炒作。
然后价格体系开始崩溃。价格开始暴跌。有内幕消息的亲友和C早早离开。一些聪明、机敏的人可以通过打折提前出局,但大多数人高价买入,最后只能以1元的价格卖出,血本无归。。
故事有点长,可能很多人都看过。但如果仔细比较一下现在的邮票和硬币的电子交易,它们有多相似呢?
据某邮政货币电子交易平台上的“1953年一分钱”显示,首日上市指导价仅为0.48元/张,市场发行量为4931万张。然而上市后,最高被炒至10元/张以上,涨幅达到2083%,但问题是,这些53年历史的一分钱真的值10元吗??
据调查,1953年的一分纸币大致有两大类。第一类是20世纪50年代的原始一分纸币。除了三位数的罗马数字表冠外,正面还设有七位数的阿拉伯数字。这种纸币现在非常罕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如果品相完好的话,每件可以卖到400元。第二种是为了缓解20世纪80年代初铝分的短缺,而采用20世纪50年代的印版重印的重印。一致的美分。为了与原版区别,正面只印有罗马皇冠,没有数字编码。这种纸币存世量很常见,收藏价值不大。一分钱的单张最高价格仅为0.11元。
笔者查看该平台官网查看“1953年一分钱”的藏品介绍。该藏品图片显示,它只有罗马王冠,没有数字,这意味着它是20世纪80年代初生产的第二种纸币。也就是说,一张原本只值0.1元/张的纸币,在电子市场上被炒到了最高10元/张。泡沫有多大?
在笔者看来,这是一个巨大的泡沫,里面蕴藏着巨大的风险。现阶段,有些产品已经出现了故事中的C(庄家)开始抛售套现的情况。大多数投资者已深陷困境,甚至血本无归。但在这种情况下,仍有大量人士和机构主张邮票币电子化交易。。毫无疑问,每一个泡沫都会回归现货价值,烧饼的泡沫没有了,还有炒作的面包。但问题是,你在泡沫中保持理智了吗?他是高级接盘者吗?最后别带着一大笔邮票回家。
请记住:在所有的投资活动中,凡是保证保证盈利但不损失的人都是骗子。天上不会有馅饼,地上不会有永远破灭的泡沫。
周立新:他的网名是Mo,现货行业的观察者,也是绿色现货、健康交易的积极倡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