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下午(9月11日),港交所发布重磅消息,称其已向伦交所董事会提议,将两间公司合并。
伦交所股价应声上涨15%,触及新高,而且涨势仍在蔓延。
根据交易条款,港交所将以溢价近23%的价格并用新股置换的方式收购伦交所,涉及金额将达316亿英镑,折合人民币超过2777亿。
这是什么神仙剧情?
世纪爱恨
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中国,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经历过那一刻的中国人无不挥洒热泪,深深感动。
自1841年起,香港在英国政府统治下度过了整整156年,活在香港土地上的港人得不到应有的公民权和参政权。1949年,港督葛量洪提出:作为基本原则,英国属地的重要政事应由英国人处理,香港大多数市民没有英国国籍,他们无权过问。
殖民地的过去,不是英国自诩的民主平等,而是屈辱与血泪。
在香港回归之后的第二年,香港特区财政司提出对香港证券及期货市场进行全面改革,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和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期交所)实行股份化并与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香港结算)合并,由单一控股公司——香港交易所拥有。
2000年3月6日,合并完成。
2000年6月27日,香港交易所以介绍形式,在联交所正式上市。
同一年,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外国证券交易总额达到约5亿美元,独领世界风骚。
七年后,截至首季业绩,港交所资产总值为435亿港元,资产净值为9.2亿港元,同比增长93%,每日成交额为539亿港元。
而中国A股市场在2007年共融资7728亿人民币,而伦交所IPO的86家外国公司融资总额为290亿美元。其时,伦交所与纽交所宣布进入中国市场,争夺中国企业资源。
2012年6月15日,港交所以13.88亿英镑成功收购伦敦金属交易所。
然而,还没等到伦港通的正式通行,港交所先宣布了合并提议,仿佛武林大比说好和外门弟子先切磋一轮,结果对面却是送了个掌门上来。
过了22年,统治者英国万万没想到,曾经是属地的香港要来买自家金疙瘩交易所。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但是作为前浪的英国人此时的心态着实有些微妙。
伦交所的转型之路
2016年,德意志交易所曾经想以140亿美元收购伦敦交易所,但在2017年被欧盟无情驳回,回应道:此次收购若顺利完成会导致固定收益清算业务出现实际上的垄断。
双方合并后预计每年可以节约4.5亿欧元,并消除比利时、荷兰和法国公司单一股权衍生品交易和清算方面的竞争。
但,美梦没能成真。
今年8月,伦交所再次意气风发地宣布将收购金融数据分析提供商Refinitive控股有限公司,这也是金融数据行业史上可能出现的最大并购案。从财报来看,2017年,Refinitive的税前收入为16亿美元,伦交所为14亿,Refinitive的员工数达到18500人,而伦交所只有4600人。
就在股东热切盼望这一场以小博大的收购成功之时,突然又接到港交所的橄榄枝,这一下接也难受,不接也难受。
意思到了就好
有趣的是,今天的事儿格外多。
先是昨天中国政府放开QFII额度,宣告中国资本市场对国外投资人的里程碑式开放。早上,特朗普政府又放言炒了“坚定鹰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引发外界对白宫矛盾执政的怀疑加剧。没多久,英国首相约翰逊又出来说:休会开始了,我们脱欧板上钉钉,谁都阻止不了!
港交所这时的提议,怎么看都有些意味深长。
对英国政府来说,港交所的这个提议如鲠在喉,作为一国的金融标志,如果被亚洲的交易所收购,首先贵族的面子就挂不住了。更别说不久前,英国还在指责香港没有民主,妄图插手香港内政,结果,一个没有民主没有自由的地方,竟然能够收购自己的交易所。
太打脸了。
其次香港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受到中国政府的管理,被收购方——伦交所此后将束手束脚,正如部分人士担忧的那样,新公司随时可能被中方插手管理。
如果说伦交所和德交所的合并,伦交所是进攻欧盟的“特洛伊木马”,那么和港交所的合并就相当于英国自己打开了金融大门。
对于香港来说,单从交易面来看也不亏。香港从此在欧洲设下了第一根木桩,无论从之后的经济网络的构建还是政治话语权的提升,这一波花的钱完全不亏。
中国政府就更乐意看了,港交所明着是合并,其实是收购,话语权是掌握在花钱这方的手里的,若收购成功,人民币走向欧洲,走向世界的路会更稳,更宽。若收购不成功,也完全没有损失,既不花钱,又没受罪。
当然,这事儿还会扎美国的眼。好不容易把英国拉到美国这边,让它在欧洲闹腾,结果釜底抽薪,金融交易所被人包围了。要是中英进一步合作,美国可不得喷口老血。
为了阻止这个不能承受之重,美国除了大力鼓吹其提议的不合理性,骚扰英国从严审查,剩下的就是让自己的交易所也加入进来,花大钱去买个伦交所。
然而,特朗普大选在即,需要的是马上就能实现的利益,伦交所这步未必讨得了好。
以下克上
港交所合并伦交所的这个提议,现在来看,主动权完全掌握在香港这边。
还是一句话,成也欢欣,败也无碍,而且还对英国做了一次狠狠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