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系列换新政策的支持下,二手回收市场悄然发展,并伴随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走出“互联网+回收”这一新模式。
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回收”模式通过线上技术服务和线下回收服务两线配合,可实现二手商品回收和交易的便捷化、标准化。同时,提高了用户体验,让更多人参与到二手物品回收利用中去,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以及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互联网+回收”撬动二手市场
谈到二手回收,不少人会联想到破旧三轮车+沿街吆喝的场景,常给人以“脏、乱”等印象,而这也是我国二手回收行业此前长期面临的困境。
智研咨询曾在行业分析中称,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高度分散,规模化、规范化程度不高,且大多数企业技术水平落后,创新能力较弱。
在这种背景下,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鼓励“互联网+二手”模式发展,强化互联网交易平台管理责任,为二手商品交易提供标准化、规范化服务。
在这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二手回收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不少互联网企业进入二手回收行业,并走出“互联网+回收”的新模式。而这一模式也被业内人士视作促进传统回收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闲置物品回收是我国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主要再生资源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年产值达到5万亿元,到2030年,建成覆盖全面、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在“互联网+回收”模式下,闲置物品是如何循环的?
“不同于新品,二手商品非标属性极强,因此,要将‘非标品’变成‘标品’再在平台上进行销售,需要进行质检、定级和定价等一系列过程。”王永良强调,“互联网+回收”替代传统的统货和现货交易模式,降低消费者决策难度,扩大商品交易半径,提高行业流通效率。平台也为消费者提供了售后质保及旧机数据清除服务,保障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信息安全。
转转在循环经济领域则有更多的尝试。转转方面向记者介绍,近年来转转的闲置物品回收业务正不断扩大,除主营的手机、电脑等3C产品回收外,还在向旧衣物、包袋、图书、乐器等回收方向拓展。而回收业务之外,记者还在转转小程序上看到具有社交属性的自由市场,消费者可以在自由市场中发布想要出售的二手物品,进行自主交易。
转转方面表示,2023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达47.1万亿元,庞大的新品交易规模,为二手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商品存量基础。今年二季度,转转平台销售订单量同比增长35%,回收订单量同比增长42%。在以旧换新等政策推动下,转转平台家电回收订单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涨幅达450%。
伴随“互联网+回收”模式不断发展,我国二手市场逐渐成熟,并成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据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及转转等单位共同推出的《闲置二手交易碳减排报告》,2020年我国二手消费市场已经超过万亿元规模,预计到2025年我国闲置物品交易有望突破3万亿元。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王永良介绍,从2021年到2023年,万物新生共促进了近1亿台二手设备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另有60.47万台无法二次使用,万物新生选择与具有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资质的第三方合作,对这些设备进行环保拆解,共减少电子产品污染将近100吨。2023年,万物新生的碳排放强度为0.28吨二氧化碳当量/百万元,实现连续4年下降。
另据二手交易平台闲鱼此前发布的数据,每年挂在闲鱼上售卖的二手物品超10亿件,闲置商品大量流动对节能减排有着重要作用。2021年,闲鱼共减少174.18万吨碳排放,2022年这一数据超过了200万吨。
转转方面向记者介绍,截至2023年底,转转平台促进闲置物品的流转累计完成碳减排411.3万吨,约等于一台传统燃油车绕赤道行驶58万圈释放的二氧化碳;累计能源减耗5625GWh,约等于北京2019年发电量的14%或中国47万户家庭一年的能源消耗。
转转方面认为,购买二手商品循环使用,是人人都能参与的绿色消费方式。在省钱的同时,还为可持续世界贡献一份力量。业内观点认为,二手闲置物品回收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