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桥吊林立的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区作业繁忙有序。今年1至9月,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910.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8%,再创历史新高。
计海新摄(人民图片)
图为上海期货交易所期货交易大厅内景。
受访者供图
图为上海期货交易所大楼。
11月28日清晨,上海陆家嘴,在世纪大道与浦电路交会处,一栋37层高的大厦在冬日的阳光中安静矗立,这里是金属、能源等重要大宗商品期货的交易中心——上海期货交易所(简称上期所)。
走进上期所的交易大厅,巨大的数字屏幕上,“上海铜”“上海胶”“上海油”……一系列“上海价格”从这里走向世界,让世界感受中国产业的强劲脉动。目光所及之处,一个崭新的世界一流期货交易所正在加速建设,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写下新的一笔。
新品种
“集运指数(欧线)期货让我们的损失大大减少”
为了应对国际航运价格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2023年8月18日,上期所开发并上市了中国首个航运期货品种——集运指数(欧线)期货。
集运指数(欧线)期货采用“服务型指数、国际平台、人民币计价、现金交割”的基本设计方案,以上海出口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欧洲航线)为标的。作为中国期货市场近年来最具创新性的期货品种,集运指数期货是全球首个依托中国指数开发的航运期货品种,是中国期货市场首个服务类期货品种,是首个在商品期货交易所上市的指数类、现金交割的期货品种,同时也是面向国际投资者开放的境内特定品种。
集运指数(欧线)期货有什么用?价格风险管理是其最主要的功能之一。
今年年初,上期所期货衍生品部总监黄伟在山东省青岛市调研时,青岛朗东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长江说:“感谢你们,集运指数(欧线)期货让我们的损失大大减少了。”
李长江说,今年1月,他的公司利用集运指数(欧线)期货进行套保,将运价上涨风险降到了最低。在年初,朗东已按照去年12月下旬的即期运价与客户签订了今年1月中旬出运的合同,由于预计运价会上涨,为避免出现违约和亏损,朗东迅速在期货市场进行套保,最终将亏损额从56万元降至27万元,实现大幅减亏的效果。
和李长江的公司一样,越来越多的货代企业成为集运指数(欧线)期货风险管理功能的受益者。
广东国荣物流集团为规避运价上涨风险买入期货进行套保,亏损额从19万元降低至4万元。中哲物流集团通过参与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套保交易,期货端实现盈利23万元,不仅抵消了运费上涨的风险,期现合计还降低实际运费成本8万元,达到帮助企业控制风险和稳定利润的目的。
上期所副总经理贺军介绍,上市一年来,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市场成交活跃。截至今年10月22日,累计成交量约4244万手,累计成交额约3.48万亿元,日均成交额约123亿元,成交量和活跃度远超境外。
集运指数(欧线)期货成为期市的“明星”。作为一个新品种,“场子热起来”,有利于打开知名度,且作为一个国际化品种,也有利于闯世界。
新服务
“‘点外卖式采购’帮了我们企业大忙”
上料、除油、水洗、镀镍、水洗、镀银……在浙江共感电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镀银生产线繁忙有序地运转。
共感电镀所在的温州乐清市,是全国低压电器主要生产地之一。作为电器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乐清电镀行业聚集了像共感电镀这样的300多家中小企业。白银这种电镀过程中使用的重要原材料,在这些企业的经营成本中占比50%左右。
过去,原材料采购难、生产经营成本高,是中小电镀企业普遍面临的难题。上游白银冶炼厂按吨销售,不接受中小企业的小额采购。通过贸易商采购,有的不提供运输服务,有的价格不透明,有的供应无保障。因采购量小,议价能力也低,很多企业还不得不接受不合理的价格。此外,中小企业随行就市囤货,不仅占用资金和仓库,还要承受库存贬值的风险。
随着上期所服务的介入,这些问题不断得到解决。
“现在我们需要用银的时候,可以随时在手机上下单采购,一块银砖(15千克)就起卖,两个小时内就能送货上门,生意最忙的时候也能做到零库存。”共感电镀董事长黄友美说,买白银变得像点外卖一样方便,“期货的‘点外卖式采购’帮了我们企业大忙!”
黄友美所说的“点外卖式采购”,是近年来产业链各方依托期货市场联合搭建的一种金融创新采购模式。新湖期货有限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上海新湖瑞丰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基于上期所综合业务平台的白银期货标准仓单交易业务,与当地商贸服务商乐清金邦贵金属有限公司合作,解决中小电镀企业用银痛点。
乐清金邦贵金属有限公司总经理施成杰向本报记者介绍:“这种模式下的采购流程,由新湖瑞丰向上游冶炼厂或上期所综合业务平台采购白银后,提前运至乐清;我们则在乐清设立白银仓库,将新湖瑞丰采购的白银作为常备库存,拆散零售及运输给下游用银中小企业。”
据悉,截至2023年12月31日,新湖瑞丰通过平台采购与下游中小微用银企业开展的白银基差贸易现货量300余吨,与下游中小微用银企业的白银贸易额超19亿元,共服务200多家中小微用银企业,累计降低其白银原材料采购成本约400多万元。
目前,这种创新期货白银采购模式已经在当地建立起白银保供稳价的“三级市场流通体系”。即以上期综合业务平台的仓单交易市场为一级批发市场,以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为二级批发商,区域商贸服务商为三级零售商,保证了高品质原材料的及时供应。
“通过这种三级市场流通体系整合资源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贸易中买货难、买货贵、定价难及风险管理难度大、库存压力大等痛点难点问题,实现了期货与现货、场内与场外、线上与线下、金融与贸易的互联互通,打造了一个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样板,增强了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安全与韧性。”上期所有关负责人表示。
新组合
“保险+期货”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在农村,上期所的创新服务产品“保险+期货”也正在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清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纳卓村的胶农李鸿伟已经开始割胶。他小心切开树皮,乳白色的胶汁缓缓流出。天然橡胶,是由这些橡胶树的“乳汁”经凝固、加工而制得。
勐腊县,意为盛产茶叶的地方,是云南省天然橡胶的主产区。
为更好助力胶农增收,从2017年开始,上期所在全国天然橡胶主要产区启动橡胶“保险+期货”项目试点,勐腊县是受益产区之一,这一项目有力提高了胶农收入,也成为稳定橡胶这一重要战略物资产销的重要工具。
“极端天气多发增加了胶价的波动,以前胶价低的时候不少人就放弃割胶外出务工,但现在割胶的人更多了,对橡胶园的管理也更用心,产量也在提高。”李鸿伟说。
促成改变的橡胶“保险+期货”,是在胶农向保险公司购买基于期货价格的保险产品后,保险公司与期货公司合作,将保险公司面临的风险最终转移到期货市场的一种稳价工具。在橡胶“保险+期货”项目中,上期所为胶农提供保费补贴,保险公司和期货经营机构共同协作创新,形成多方努力为胶农提供更高收入的闭环。
“‘保险+期货’是发挥保险业与期货业各自优势的重要金融创新。”黄伟说,“长期以来,农产品市场价格风险一直缺乏有效对冲手段,‘保险+期货’提供了解决方案,让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民通过金融工具来规避价格风险、保障收益,提升生产积极性,稳定产业发展。”
“现在手机上随时可以看到上海橡胶期货的价格,收入情况也一目了然。”胶农李鸿伟说,期货让种胶的收入更稳定,收胶点的价格也更透明。
据了解,2017年至2023年,上期所的“期货+保险”服务共覆盖海南省、云南省30余个区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近7.2亿元,近百万户次胶农受益,持续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新趋势
“上海价格”正登场全球产业链
在亚洲,中国的期货交易所正成为全球大宗商品贸易定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上海价格”正登场全球产业链,逐渐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一大批“上海价格”正在一步一步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力。
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参与上期所上市品种交易的产业客户数同比增加约17%,重要品种产业客户持仓占比已基本与国际一流交易所持平。上期所(含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成交量19.78亿手,同比增长8.8%,成交额192.88万亿元,同比增长26.7%,占全国商品期货市场的54.4%。其中,境外客户数量同比增长约两成,合格境外投资者客户数量同比则增长近六成。以“上海价格”定价的国际贸易规模稳步提升,如部分重要钢铁企业在出口不锈钢时参考上期所价格定价;更多石油公司和炼厂参考上海原油期货价格签订进口和国产原油贸易合同。
产业参与度、满意度提升的背后是上期所构建了市场调研分析、制度机制优化和市场服务配套相互融合促进的产业服务工作体系,工作人员一次次深入仓库厂房、林间地头,寻找“接地气”“有温度”的改革创新,让实体企业成为优惠、创新、服务的最终受益人。
新目标
“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
当下,中国期货市场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证监会等部门《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世界一流期货交易所应具备产品齐全、功能完备、服务高效、运行稳健、价格辐射全球等五大特征。这要求国内期货交易所发挥自身优势,明确主动方向,动员各方力量,加快建成引领国际定价体系的一流交易所。
从1999年的3个期货品种到如今的23个期货品种、13个期权品种,市场成交规模增长超过600倍,上期所锚定的目标是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
“‘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为探索中国特色期货监管制度和业务模式、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作出更大贡献’始终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黄伟说。
面对市场需求,上期所正进一步完善品种体系,目前,上期所已实现对金属、能源、化工、服务等行业的期货产品全覆盖,正加快推进铸造铝合金、液化天然气、胶版印刷纸、瓦楞原纸等绿色品种研发上市。
同时加快对外开放,作为率先对境外投资者开放的品种,上海原油期货法人客户持仓占比已超过70%,其中境外客户持仓占比超过30%,成为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货市场。
在适配新质生产力发展上,上期所一直在进行产品创新。
“我们一方面补齐传统品种序列,优化合约标的,提高注册品牌标准,以市场化手段,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赋能。如2023年推出氧化铝、合成胶期货,进一步提升有色、橡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应对原材料成本冲击的能力,增强产业链稳定和韧性;今年修订了5个金属品种合约,特别是配合螺纹钢、线材新国标实施,推进29家注册企业发布新国标产品标识,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上期所党委书记、理事长田向阳表示,“另一方面,立足服务新材料、新能源、新赛道,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和广度,更好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如对接中国‘双碳’目标需要,2020年上市了低硫燃料油期货。目前,上期所紧跟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趋势,依托上海新能源产业集群优势,正在加快研究推出铸造铝合金、液化天然气、胶版印刷纸、瓦楞原纸等品种。”(本报记者杨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