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西城区的一条胡同里,藏着一个微型“奥运博物馆”,一间只有30多平米的平房,却满满当当摆了5000多件奥运藏品。
昨天下午,本报记者走进张文全这间小小的“奥运博物馆”,在琳琅满目的各种奥运藏品中间,听他讲述自己走上奥运收藏之路的种种故事。
图说:张文全的“奥运博物馆”新民晚报记者萧君玮摄(下同)
因奥运爱上收藏
2001年7月13日,对张文全而言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这天是北京申奥成功之日,“我对于奥运会的情结,就从那个时候开始。”为了支持2008年北京奥运会,当时还在念大学的张文全报名成为一名奥运会志愿者。那时,他在北京五棵松棒球场担任成绩打印分发助理,负责把成绩报告打印出来送给各个业务口和平台,后来他还荣获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残奥会志愿者先进个人称号。
图说: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张文全受访者供图
奥运会志愿者的经历,让张文全对奥运收藏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他开始有计划地收集藏品。志愿者服装、吉祥物玩偶、奥运徽章……为了收集奥运会的餐券水券,他有时甚至饭也不吃水也不喝,“那时打印室的空调温度开得很低,而室内室外温差很大,我被冻感冒了,再加上不怎么喝水吃饭,整个人的身体状态很差,有同事知道我是为了奥运收藏,经常把自己的饭分给我吃。”张文全说,那时他就是用这种几乎不吃不喝的特殊办法,集齐了一整套奥运餐券水券,“现在想想,当时自己对自己也够狠的,不过也值得。”
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之后,张文全又开始大量收藏来自世界各地的历届冬奥会纪念品。如今他所有的藏品加起来已经超过5000件,其中包括大约一千个奥运吉祥物、40余把火炬模型、十几个冬奥会冰球比赛用球……这5000多件奥运藏品凝结了张文全十几年的心血,几乎每一个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例如火炬,他收藏了30多把,仅北京奥运会火炬就有11把。“我收藏的最贵的火炬是美国盐湖城冬奥会火炬,当时是1.2万元一把入的,我收藏了两把。”
对这些藏品,张文全的喜爱程度不分伯仲,不过有一件给他的印象很深,那就是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的吉祥物,“它本来是一个深棕色小狗,外形很像沙包,但推出后不受欢迎,就只生产了十几个。之后吉祥物被换成了腊肠犬瓦尔迪,它是第一个官方的奥运会吉祥物,也是第一个夏季奥运会吉祥物。这两款吉祥物我都收藏到了。”
图说:张文全与他的收藏品
用收藏助力奥运
北京冬奥会开幕之前,张文全就收藏了许多吉祥物冰墩墩盲盒,其中包括6个基本款和一个特别款,其中特别款还给他带了一份友谊:一个卖家意外抽中特别款,但为了给父亲看病而将特别款卖给了张文全。后来两人还成了朋友,相约一起收藏奥运纪念品,并还相约一起看冬奥会直播。
图说:张文全的北京冬奥会收藏
张文全搞奥运收藏,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爱好,他也一直想着,能够用自己的藏品为北京冬奥会做点什么。自2020年起,张文全通过各种方式为北京冬奥加油:带着奥运藏品走进中小学,举办冬奥藏品展;通过社交媒体展示藏品,传播奥运知识;参加奥运社团活动,为冬奥加油;在冬奥会主题口号推广歌曲《一起向未来》的MV也有他的身影……他用自己的收藏和一言一行,不遗余力在为2022北京冬奥会助力。
2021年,张文全遗憾落选北京冬奥会志愿者,但这并没有打消他继续为冬奥助力的念头,他选择报名加入城市志愿者,在场外为北京冬奥出一份力。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北京冬奥会餐券以及开闭幕式礼包的设计,张文全还贡献了一份力量,他把自己收藏的以往奥运会餐券以及礼包拍照,提供给组委会做参考。
愿一直宣传奥运
从2022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天开始,张文全几乎每天都会去设置于北京王府井步行街的冬奥会倒计时牌前打卡。除此之外,他还会去探访各个奥运场馆,例如在倒计时30天那天晚上,他就来到奥林匹克公园远远“打卡”鸟巢,一直待到了凌晨两点,“鸟巢的奥运彩排烟花我看过好多次。”
这么多年,这么多藏品,张文全真金白银投入不少,他大致算了一下,这些年花在藏品上的钱至少有50万,不但将几乎所有积蓄都投了进去,如今每月的薪水除了一千元左右的日常开销,其他都用在购买奥运收藏品上了。不过哪怕手头并不宽裕,哪怕这些年有些藏品已经升值不少,但每次当有人想找他购买藏品时,他都不舍得出手,“从我将它们带回家时,就没有准备再把它们送出去了,这些藏品都像我的孩子一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xinmin.cn2024AllrightsreservedTech-vm-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