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及处理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2.12.26陕西

碳钢是一种以铁、碳两种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合金。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是机械制造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金属材料。碳钢的这种优良性能是由其内部组织结构决定的,而组织结构又随成分和加工工艺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纯铁的强度很低,不能制作受力的零(构)件。若在其中加入少量的碳以后,其硬度和强度可成倍增加(表6-1)。碳钢就是以铁和碳为主要成分的合金。所谓合金是指通过熔炼、烧结或其他方法,将一种金属元素和其他元素(一种或几种)结合在一起所形成具有金属特性的新物质。

表61工业纯铁和几种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及硬度

铁碳合金按其碳的质量分数及室温平衡组织分为三类。

1)工业纯铁(wC<0.0218%)——组织为铁素体和少量三次渗碳体。

2)钢(wC为0.0218%~2.11%),其中又分为三类:

亚共析钢(wC<0.77%)——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

共析钢(wC为0.77%)——组织为珠光体。

过共析钢(wC>0.77%)——组织为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

3)白口铸铁(wC为2.11%~6.69%),其中又分为三类:

亚共晶白口铸铁(wC<4.3%)——组织为珠光体、二次渗碳体和莱氏体。共晶白口铸铁(wC为4.3%)——组织为莱氏体。过共晶白口铸铁(wC>4.3%)——组织为一次渗碳体和莱氏体。

相图中各主要点的温度、碳的质量分数及意义列于表6-2中。

ABCD为液相线;AHJECF为固相线。HJB、ECF、PSK三条水平线为恒温转变线。NH、NJ和GS、GP为固溶体的同素异构转变线。ES和PQ为固溶度线,分别表示碳在奥氏体和铁素体中的极限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线。

相图中各主要线的意义为:

图61Fe-Fe3c相图

表62Fe-Fe3C相图中各主要点的温度、碳的质量分数及意义

室温下铁碳合金由铁素体和渗碳体两个相组成。铁素体为软、韧相;渗碳体为硬、脆相。当两者以层片状组成珠光体时,则兼具两者的优点,即珠光体具有较高的硬度、强度和良好的塑性、韧性,如表6-3所示。

渗碳体是铁碳合金中的强化相。工业纯铁中的渗碳体量极少,其强度、硬度很低,不能制作受力的零件,但它具有优良的铁磁性,可作铁磁材料。碳钢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压力加工性能,经热处理其力学性能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业中应用广泛。碳钢中渗碳体量越多,分布越均匀,其强度越高,随着碳质量分数的增加,强度、硬度增加,塑性、韧性降低。当wC>1.0%时,由于网状Fe3CⅡ出现,导致钢的强度下降。为了保证工业用钢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适宜的塑性、韧性,其wC一般不超过1.3%~1.4%。wC>2.11%的铁碳合金(白口铸铁),由于其组织中存在大量渗碳体,具有很高的硬度,但性脆,难以切削加工,且不能锻造,故除作少数耐磨零件外,很少应用。

表63铁碳合金平衡组织中几种组织组成物的力学性能

硅和锰是炼钢过程中随脱氧剂进入钢中的元素,它们均可以固溶于铁素体中,使铁素体的强度、硬度增加,产生固溶强化,对钢的性能有利。但硅与氧的亲和力很强,可形成SiO2;锰与硫的亲和力很强,可形成MnS、SiO2和MnS都是钢中的夹杂物,对钢的性能不利。因此,碳钢中一般规定wSi<0.5%、wMn<0.8%,使大部分Si、Mn都溶于铁素体中,起有利作用。

钢中气体对钢材性能的影响往往被人们忽视,因而钢材中未限定氢、氮、氧等元素的含量。实际上它们对钢材性能的影响并不亚于硫、磷,有时更加危险。

1)氢在钢中含量甚微,但对钢的危害极大。钢中微量的氢(0.5~3mL/100g)可以引起“氢脆”,甚至在钢材内产生大量微裂纹,使钢的塑性、韧性显著下降,导致零件在使用中突然断裂。国外曾因钢中含微量氢而造成汽轮机主轴突然断裂,引起电站爆炸;飞机发动机曲轴突然断裂,造成飞机失事等事故。氢对焊接性能不利,在焊缝处产生裂纹。

显然,为了提高碳钢的性能,除了在炼钢时保证钢中碳的质量分数在规定的范围内,还必须控制杂质元素含量。但是炼出了一炉合格的钢液并不等于得到合格的钢锭和钢材,而钢材的大部分冶金缺陷是在浇注成钢锭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钢锭的组织和质量是影响钢材质量的重要环节。

碳钢的分类方法很多,比较常用的有三种,即按钢中碳的含量、质量和用途分类。

1.按碳的含量分类

可分为:低碳钢(wC≤0.25%)、中碳钢(wC=0.30%~0.60%)和高碳钢(wC>0.60%)。

2.按质量(即硫、磷的含量)分类

可分为:普通碳素钢(wS≤0.035%、wP≤0.035%)、优质碳素钢(wS≤0.030%、wP≤0.030%)和高级优质碳素钢(wS≤0.020%、wP≤0.030%)。

3.按用途分类

可分为:

(1)碳素结构钢用于制造工程构件(如桥梁、船舶、建筑构件等)及机器零件(如齿轮、轴、连杆、螺钉、螺母等)。

(2)碳素工具钢用于制造各种刃具、量具、模具等,一般为高碳钢,在质量上都是优质钢或高级优质钢。

表64普通碳素结构钢的牌号和化学成分

1.普通碳素结构钢一般情况下都不经热处理,而在供应状态下直接使用。通常Q195、Q215、Q235钢碳的质量分数低,焊接性能好,塑性、韧性好,有一定强度,常轧制成薄板、钢筋、焊接钢管等,用于桥梁、建筑等结构和制造普通铆钉、螺钉、螺母等零件。

Q275钢碳的质量分数稍高,强度较高,塑性、韧性较好,可进行焊接,通常轧制成型钢、条钢和钢板作结构件以及制造简单机械的连杆、齿轮、联轴器、销等零件。

表65普通碳素结构钢的力学性能

2.优质碳素结构钢

这类钢必须同时保证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其牌号是采用两位数字表示钢中平均碳的质量分数的万分数(wC×10000)。例如45钢表示钢中平均碳的质量分数为0.45%;08钢表示钢中平均碳的质量分数为0.08%。优质碳素结构钢主要用于制造机器零件。一般都要经过热处理以提高力学性能。根据碳的质量分数不同,有不同的用途。08、10钢,塑性、韧性高,具有优良的冷成形性能和焊接性能,常冷轧成薄板,用于制作仪表外壳、汽车和拖拉机上的冷冲压件,如汽车车身、拖拉机驾驶室等;15、20、25钢用于制作尺寸较小、负荷较轻、表面要求耐磨、心部强度要求不高的渗碳零件,如活塞销、样板等;30、35、40、45、50钢经热处理(淬火+高温回火)后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即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高的塑性、韧性,用于制作轴类零件,例如40、45钢常用于制造汽车、拖拉机的曲轴、连杆、一般机床主轴、机床齿轮和其他受力不大的轴类零件;55、60、65钢经热处理淬火+中温回火)后具有高的弹性极限,常用于制作负荷不大、尺寸较小(截面尺寸小于12~15mm)的弹簧,如调压和调速弹簧、柱塞弹簧、冷卷弹簧等。

表66优质碳素结构钢的化学成分

3.碳素工具钢

这类钢的牌号用T+数字表示,其中“T”为“碳”字的汉语拼音字首,数字表示钢中平均碳的质量分数的千分数(wC×1000)。例如T8、T10分别表示钢中平均wC为0.80%和1.0%的碳素工具钢。若为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则在钢号最后附以“A”字,例如T12A等。碳素工具钢经热处理(淬火+低温回火)后具有高硬度,用于制造尺寸较小要求耐磨性高的量具、刃具和模具等。随钢中碳的质量分数增加,由于未溶渗碳体数量增多,则钢的耐磨性增加,而韧性则降低,因此它们适用于在不同场合下使用。

表67优质碳素结构钢的力学性能

表68常用碳素工具钢的牌号、成分、热处理和用途

钢的普通热处理是将工件整体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使其获得均匀的组织和性能的一种操作,它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普通热处理是钢制零件制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序。对重要的零部件,其制造工艺路线常采用铸造(或锻造)→退火(或正火)→粗加工→淬火→回火→精加工→成品,其中退火或正火作为预备热处理,而淬火和回火作为最终热处理。对一般零部件,其制造工艺路线常采用铸造(或锻造)→退火(或正火)→切削加工→成品,其中退火或正火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

1.淬火钢回火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1)组织变化一般来说,随回火温度升高,淬火钢的组织变化可分为四个阶段,现以共析钢为例加以讨论。

1)80~200℃为马氏体分解阶段。在淬火马氏体基体上析出薄片状细小ε碳化物(分子式为Fe2.4C,密排六方结构),马氏体中碳的过饱和度降低,但仍为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通常把这种过饱和α+ε碳化物的组织称为回火马氏体。在此过程中,内应力逐步减小。

2)200~300℃残留奥氏体分解为过饱和α+碳化物。

3)250~400℃马氏体分解完成。α中含碳量降低到正常饱和状态,ε碳化物转变为极细的颗粒状渗碳体。在此过程中,内应力大大降低。

4)400℃以上为渗碳体颗粒聚集长大并形成球状,铁素体发生回复、再结晶。综上所述,回火温度不同,钢的组织也不同。在300℃以下回火时,得到由具有一定过饱和度的α与ε碳化物组成的回火马氏体组织,可用M回表示。回火马氏体易腐蚀为黑色针叶状,但其硬度与淬火马氏体相近。在300~500℃范围内回火,得到由针叶状铁素体与极细小的颗粒状渗碳体共同组成的回火托氏体组织,可用T回表示。T回的硬度虽比M回低,但因渗碳体极细小,铁素体只发生回复而未再结晶,仍保持针叶状,故仍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特别是具有较高的弹性极限和屈服强度以及一定的塑性和韧性。在500~650℃范围内回火时,得到等轴状铁素体和球状渗碳体组成的回火索氏体组织,可用S回表示。由于渗碳体颗粒聚集长大并球化及铁素体再结晶,故与T回相比,S回的硬度、强度较低,而塑性、韧性较高。顺便指出,T回与T,以及S回与S相比,它们不但组织形态不同,而且前者具有更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例如在硬度相同时,前者比后者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塑性、韧性。这是因为前者的渗碳体为颗粒状或球状,后者的渗碳体为片状。

(2)性能变化总的变化趋势是,随回火温度升高,硬度、强度降低,而塑性、韧性升高。可见,欲使钢具备所需性能,必须正确选择回火温度。

2.回火的种类及应用

按照回火温度范围不同,钢的回火可分为下列三种,并应根据对工件性能的不同要求,正确选择回火种类。

(1)低温回火回火温度范围为150~250℃,回火后的组织为M回。钢具有高硬度和高耐磨性,但内应力和脆性降低。主要应用于高碳钢和高碳合金钢制造的工模具和滚动轴承,以及经渗碳和表面淬火的零件,回火后的硬度一般为58~64HRC。

(2)中温回火回火温度范围为350~500℃,回火后的组织为T回,主要应用于wC为0.5%~0.7%的碳钢和合金钢制造的各类弹簧。其硬度为35~45HRC,具有一定韧性和高的弹性极限及屈服强度。

(3)高温回火回火温度范围为500~650℃,回火后的组织为S回。主要应用于wC为0.3%~0.5%的碳钢和合金钢制造的各类连接和传动的结构零件,如轴、齿轮、连杆、螺栓等。其硬度为25~35HRC,具有适当的强度与足够的塑性和韧性,即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生产上习惯将淬火并高温回火称为“调质处理”。

表面淬火是将工件表面快速加热到奥氏体区,在热量尚未传到心部时立即迅速冷却,使表面得到一定深度的淬硬层,而心部仍保持原始组织的一种局部淬火方法。工业上广泛应用的有火焰淬火、感应淬火和激光淬火。

1.火焰淬火火焰淬火它是将乙炔-氧或煤气-氧的混合气体燃烧的火焰喷射到工件表面,使表面快速加热至奥氏体区,立即喷水冷却,使表面淬硬的工艺操作。淬硬层深度一般为2~6mm。此方法简便,无需特殊设备,适用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的各种零件,如轧钢机齿轮、轧辊,矿山机械的齿轮、轴,机床导轨和齿轮等。缺点是要求熟练工操作,否则加热不均匀,质量不稳定。

2.感应淬火感应淬火示意图如图6-2所示。它是利用通入交流电的加热感应器在工件中产生一定频率的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集肤效应使工件表面层被快速加热到奥氏体区后,立即喷水冷却,工件表层获得一定深度的淬硬层。电流频率越高,淬硬层越浅。根据电流频率不同,感应加热可分为:高频感应加热(100~1000kHz),淬硬层为0.2~2mm,适用于中小型齿轮、轴等零件;中频感应加热(0.5~10kHz),淬硬层为2~8mm,适用于大中型齿轮、轴等零件;工频感应加热(50Hz),淬硬层深度10~15mm,适用于直径大于300mm的轧辊、轴等大型零件。

图62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示意图

感应淬火的优点是淬火质量好,表层组织细,硬度高(比常规淬火高2~3HRC),脆性小,生产效率高,便于自动化。缺点是设备较贵,形状复杂的感应器不易制造,不适于单件生产等。必须注意,工件在感应淬火之前需进行预备热处理,一般为调质或正火,以保证工件表面在淬火后获得均匀细小的马氏体,改善工件心部的硬度、强度和韧性以及切削加工性,并减小淬火变形;工件在感应淬火后还需进行低温回火(180~200℃),使表层获得回火马氏体,在保证表面高硬度的同时,降低内应力和脆性。生产中常采用“自回火”,即当淬火冷却至200℃时停止喷水,利用工件中的余热传到表面而达到回火的目的,这样既可省去回火工序,又可减小淬火开裂的危险。对感应淬火零件,其设计技术条件应注明表面淬火部位、淬硬层深度、表面硬度等。

3.激光淬火激光淬火是将高功率密度的激光束照射到工件表面,使表面层快速加热到奥氏体区或熔化温度,依靠工件本身热传导迅速自冷而获得一定的淬硬层或熔凝层。由于激光束光斑尺寸只有20~50mm2,要使工件整个表面淬硬,工件必须转动或平动使激光束在工件表面快速扫描。激光束的功率密度越大和扫描速度越慢,淬硬层或熔凝层深度越深。调整功率密度和扫描速度,硬化层深度可达1~2mm。激光淬火已应用于汽车和拖拉机的气缸、气缸套、活塞环、凸轮轴等零件。目前我国应用较多的是1~5kW激光发生装置。激光淬火的优点是淬火质量好,表层组织超细化,硬度高(比常规淬火高6~10HRC),脆性极小,工件变形小,自冷淬火,无需回火,节约能源,无环境污染,生产效率高,便于自动化。缺点是设备昂贵,在生产中大规模应用受到了限制。

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置于某种化学介质中,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使介质中某些元素渗入工件表层以改变工件表层的化学成分和组织,从而使其表面具有与心部不同性能的一种热处理。与表面淬火相比,表面化学热处理的主要特点是工件表面层不仅与心部组织不同,而且成分也不同。渗入不同的元素,可赋予钢件表面不同的性能。例如渗碳、渗氮、碳氮共渗可提高硬度、耐磨性及疲劳强度,渗硼、渗铬可提高耐磨和耐腐蚀性,渗铝、渗硅可提高耐热抗氧化性,渗硫可提高减摩性等。在一般机器制造业中,最常用的是渗碳、渗氮和碳氮共渗。

渗碳是向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工件表层渗入碳原子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工件表层的碳含量,使工件经热处理后表面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而心部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较高的韧性。这样,工件既能承受大的冲击,又能承受大的摩擦。齿轮、活塞销等零件常采用渗碳处理。

渗碳是汽车和拖拉机齿轮、活塞销等零件常用的表面热处理工艺,工件表面的碳含量及渗碳层深度对零件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对承受磨损的零件,表面wC以1.0%~1.1%为宜;对于承受多次冲击压缩负荷或接触疲劳负荷的零件,表面wC以0.8%~0.9%为宜。渗碳层深度随零件的截面尺寸及工作条件而定,可在0.3~3mm范围内变化。以齿轮为例,通常规定渗碳层深度为模数的15%~20%。当冲击或弯曲疲劳是主要危险时,应取下限,渗碳层较薄;当接触疲劳是主要危险时,应取上限,渗碳层较厚。对渗碳零件,其设计技术条件应注明渗碳层深度、表面硬度、心部硬度、不允许渗碳的部位等。采用渗碳工艺的零件常选用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制造,常用的工艺路线为:锻造→正火→机械加工→渗碳→淬火→低温回火→精加工→成品。

2.钢的渗氮渗氮是向钢件表层渗入氮原子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工件表面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和耐蚀性以及热硬性(在600~650℃温度下仍保持较高硬度)。使钢渗氮的方法很多,如气体渗氮、液体渗氮、低温氮碳共渗、离子渗氮、镀钛渗氮等,这里仅介绍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气体渗氮。气体渗氮是将工件放入充有氨气的渗氮炉中,在渗氮温度(500~560℃)下加热并保温,氨气分解出的活性氮原子被工件表面的铁素体吸收并向内部扩散,形成一定深度的渗氮层。工件在渗氮前一般先经调质处理,获得回火索氏体组织,以保证渗氮后工件心部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渗氮后不再进行淬火、回火处理。渗氮用钢通常是含有Al、Cr、Mo、V、Ti等的合金钢,典型的是38CrMoAlA,还有35CrMo、18CrNiW等。这些合金元素极易与氮元素形成颗粒细小、分布均匀、硬度很高而且非常稳定的各种氮化物,对提高工件性能有重要作用。采用渗氮工艺制造的零件常用的工艺路线为:锻造→退火(或正火)→粗加工→调质→半精加工→去应力退火→粗磨→渗氮→精磨(或研磨)→成品。

图63钢的氮化层显微组织×400

纯铝的硬度、强度很低、不适宜制作受力的机械零构件。向铝中加入适量的合金元素制成铝合金,可改变其组织结构,提高其性能。常加入的合金元素有铜、镁、硅、锌、锰等,有时还辅加微量的钛、锆、铬、硼等元素。这些合金元素通过固溶强化和第二相强化作用,可提高强度并仍保持纯铝的特性。不少铝合金还可以通过冷变形和热处理方法,进一步强化,其抗拉强度可达500~1000MPa,相当于低合金结构钢的强度,因此铝合金可以制造承受较大载荷的机械零件和构件,是工业中广泛使用的有色金属材料,由于其比强度比一般高得多,故成为飞机的主要结构材料。

(1)铝铜合金这类合金是以Cu为主要合金元素,再加入Si、Mn、Mg、Fe、Ni等元素,这些合金元素的主要作用是:Cu和Mg形成强化相CuAl2(θ相)及CuMgAl2(S相),Mg和Si形成强化相Mg2Si相,Fe和Ni形成耐热强化相Al9FeNi相。这些强化相通过自然时效或人工时效而析出,提高合金的强度。Mn提高合金的耐蚀性,也有一定固溶强化作用。常用变形铝铜合金的牌号有2A01(原LY1)、2A10(原LY10)、2A11(原LY11)、2A12(原LY12)、2A14(原LD10)、2A50(原LD5)、2B50(原LD6)、2A70(原LD7)。

2A01、2A10、2A11、2A12在机械工业和航空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2A01、2A10中Mg、Cu含量低,强度低、塑性好,主要用作铆钉;2A11和2A12中Mg、Cu含量较多,时效处理后抗拉强度可分别达400MPa和470MPa,通常将它们制成板材、型材和管材,主要用于飞机构件、蒙皮或挤压成螺旋桨、叶片等重要部件。

表69常用变形铝合金的牌号、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及用途

(2)铝锰合金

这类合金是以Mn为主要合金元素,其中还含有适量的Mg和少量的Si和Fe。这些合金元素的主要作用是:Mn和Mg提高合金的耐蚀性和塑性,并起固溶强化作用;Si和Fe主要起固溶强化作用。铝锰合金锻造退火后为单相固溶体组织,耐蚀性高,塑性好,易于变形加工,焊接性好,但切削性差,不能进行热处理强化,常用冷变形加工产生加工硬化以提高其强度。常用变形铝锰合金的牌号有3A21(原LF21)、3003、3103、3004,其耐蚀性和强度均高于纯铝,用于制造需要弯曲、冲压加工的零件,如油罐、油箱、管道、铆钉等。

(3)铝镁合金

这类合金是以Mg为主要合金元素,再加入适量的Mn和少量的Si、Fe等元素。这些合金元素的主要作用是:Mg减小合金的密度、提高耐蚀性和塑性,并起固溶强化作用;Mn提高合金的耐蚀性和塑性,也起固溶强化作用;Si、Fe主要起固溶强化作用。和铝锰合金类似,铝镁合金锻造退火后也为单相固溶体组织,耐蚀性高,塑性好易于变形加工,焊接性好,但切削加工性差,不能进行热处理强化,常用冷变形加工产生加工硬化以提高其强度。常用变形铝镁合金的牌号有5A03(原LF3)、5A05(原LF5)、5B05(原LF10)、5A06(原LF6),它们的密度比纯铝小,强度比铝锰合金高,有较高的疲劳强度和抗振性,在航空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制造管道、容器、铆钉及承受中等载荷的零件。

(4)铝锌合金

这类合金以Zn为主要合金元素,再加入适量的Cu、Mg和少量的Cr、Mn等元素,基本上是Al-Zn-Cu-Mg合金,其时效强化相除有θ及S相外,主要强化相有MgZn2(η相)和Al2Mg3Zn3(T相)。铝锌合金在时效时产生强烈的强化效果,是时效后强度最高的一种铝合金。铝锌合金的常用牌号为7A04(原LC4)和7A09(原LC9)。铝锌合金的热态塑性好,一般经热加工后,进行淬火+人工时效。其淬火温度为455~480℃,人工时效温度为120~140℃,7A04时效后的抗拉强度可达600MPa,7A09可达680MPa。这类铝合金的缺点是耐蚀性差,一般采用wZn=1%的铝锌合金或纯铝进行包铝,以提高耐蚀性。另外,耐热性也较差。铝锌合金主要用于要求重量轻、工作温度不超过120~130℃的受力较大的结构件,如飞机的蒙皮、壁板、大梁、起落架部件和隔框等,以及光学仪器中受力较大的结构件。

(5)铝锂合金

铝锂合金是近年来国内外致力研究的一种新型变形铝合金,它是在AlCu合金和Al-Mg合金的基础上加入0.9%~2.8%的锂和0.08%~0.16%的锆(质量分数)而发展起来的。已研制成功的铝锂合金有Al-Cu-Li系、Al-Mg-Li系和Al-Cu-Mg-Li系,它们的牌号和化学成分如表6-2所示。研究表明,铝锂合金中的强化相有δ′(Al3Li)相、θ′165(CuAl2)相和T1(Al2MgLi)相,它们都有明显的时效强化效果,可以通过热处理(固溶处理+时效)来提高铝锂合金的强度。铝锂合金具有密度低、比强度和比刚度高(优于传统铝合金和钛合金)疲劳强度较好、耐蚀性和耐热性好等优点,是取代传统铝合金制作飞机和航天器结构件的理想材料,可减轻重量10%~20%。目前,2090合金(Al-Cu-Li系)、1420合金(Al-Mg-Li系)和8090合金(Al-Cu-Mg-Li系)已成功用于制造波音飞机、F-15战斗机、EFA战斗机、新型军用运输机的结构件及火箭和导弹的壳体、燃料箱等,取得了明显的减重效果。

表610国内外常用铝锂合金的牌号和化学成分

表面预处理就是利用某种工艺方法和手段,使工件的表面得到清理,或者使表面变得粗糙,以保证表面涂(镀)层与金属基体的有效结合。有时,人们又把表面预处理称为表面调整与净化。将采取各种加工方式使制品(或基材)表面达到一定表面粗糙度的过程称为表面精整。所有表面处理技术在工艺实施之前都必须对材料进行预处理,以便提高表面覆层的质量以及覆层与基材的结合强度。大量实践证明,预处理是表面处理工程技术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

1.表面预处理的目的和内容表面预处理的好坏,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类覆盖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往往还影响这些表面生长层的质量,如结晶粗细、致密度、组织缺陷、外观色泽及平整性等。干净的待加工表面也是保证其工艺过程顺利进行和得到高质量改性层的基础条件。金属原始表面一般覆盖着氧化层、吸附层及普通沾污层,如图3-2所示。表面预处理的主要内容就是选择适当的方法去除覆盖物,达到与各种表面技术要求相符的清洁度。

(1)对工件进行镀前预处理的目的对工件进行镀前预处理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使工件表面几何形状满足涂镀层的要求,如表面整平或拉毛。

2)使工件表面清洁度满足涂镀层的要求,如除油等。

3)除去化学覆盖层或化学吸附层,包括除锈、脱漆、活化,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镀层。

(2)对工件进行镀前预处理的内容镀前预处理包括:整平、除油、浸蚀、表整四个部分。

1)整平主要是除去工件上的毛刺、结瘤、锈层、氧化皮、灰渣及固体颗粒等,使工件表面平整、光滑。整平主要采用机械方法,如磨光、机械抛光、滚光、喷砂等;化学抛光和电化学抛光用于除去微观不平。

2)除油又称脱脂。表面油污是影响金属表面处理质量的重要因素,油污的存在会使表面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下降,甚至使涂层起皮、脱落。除去工件表面油污(包括油、脂、手汗及其他污物)使工件表面清洁的方法有化学除油、电化学除油、有机溶剂除油等。

3)浸蚀又称除锈。浸蚀就是除去工件表面的锈层、氧化皮等金属腐蚀产物。在电镀生产中一般是将工件浸入酸溶液中进行,故称为浸蚀。主要目的是除去锈层和氧化皮的工序称为强浸蚀,包括化学强浸蚀、电化学强浸蚀。除锈的方法有机械法、化学法和电化学法。

4)表整包括表调和表面活化。如磷化表调是增加磷酸钛胶体作为磷化结晶核;表面活化是除去工件表面的氧化膜,露出基体金属,以保证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表面活化也是在酸性溶液中进行,但酸的浓度低,故称为弱浸蚀。

图64金属原始表面示意图

1—普通沾污层2—吸附层

3—氧化层4—贝氏层

5—变形层6—基体

良好的预处理对保证表面处理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如以电镀件生产为例,在生产实际中,很多电镀件的质量事故(如镀层局部脱落、起泡、花斑、局部无镀层等)的发生并不是电镀工艺本身,而是由于镀前预处理不当和欠佳所造成的。镀前预处理的作用是:

(1)保证电极反应顺利进行电镀过程必须在电解液与工件被镀表面良好接触、工件被镀液润湿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工件表面的油污、锈层、氧化皮等污物,妨碍电解液与金属基体的充分接触,使电极反应变得困难,甚至因隔离而不能发生。

(2)保证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在基体金属晶格上外延生长的镀层具有良好的结合力。外延生长要求露出基体金属晶格,任何油污、锈蚀、氧化膜等都会影响电结晶过程。当镀件上附着极薄的、肉眼看不见的油膜或氧化膜时,虽然能得到外观正常、结晶细致的镀层,但是结合强度大为降低,工件受弯曲、冲击或冷热变化时,镀层会开裂或脱落。

(3)保证镀层平整光滑工件表面粗糙不平,镀层也是粗糙不平的,难以用镀后抛光进行整平。粗糙不平的镀层不仅外观差,耐蚀性也不如平整光洁的镀层。工件上的裂纹、缝隙、砂眼处的污物难以去除,而且容易积藏碱和电解液,镀件在存放时就会渗出腐蚀性液层,使镀层出现“黑斑”或者泛“白点”,大大降低镀层的耐蚀性。

3.表面预处理的指标

表面清洁度与表面粗糙度是材料表面处理技术预处理工艺的两个最重要指标。清洁度表示零件或产品在清洗后在其表面上残留的污物的量。一般来说,污物的量包括种类、形状、尺寸、数量、重量等衡量指标。产品是由零件经过设备加工装配而成的,所以清洁度分为零件清洁度和产品清洁度。产品的清洁度与零件的清洁度有直接的关系,同时还与生产工艺过程、车间环境、生产设备及人员有密切的关系。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的不平度。其两波峰或两波谷之间的距离(波距)很小(在1mm以下),它属于微观几何形状误差。表面粗糙度越小,则表面越光滑。表面粗糙度一般是受所采用的加工方法和其他因素影响,例如加工过程中刀具与零件表面间的摩擦、切屑分离时表面层金属的塑性变形以及工艺系统中的高频振动等。

目前生产中常用的预处理工艺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表面整平表面整平是指通过机械或化学方法去除材料表面的毛刺、锈蚀、划痕、焊瘤、焊缝凸起、砂眼、氧化皮等宏观缺陷,提高材料表面平整度的过程。表面整平除保障表面质量外,还起到装饰的作用。

2.脱脂脱脂是指用化学或电化学方法除去表面油脂。表面油脂是影响金属表面处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它会使表面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下降,甚至使涂层起皮或脱落。

3.除锈(酸洗)除锈是指用化学或电化学方法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皮或锈迹。常用的除锈方法有机械法、化学法和电化学法。

4.浸蚀用电化学方法露出基材表面的过程称为活化。活化的实质就是弱浸蚀,其目的就是露出金属的结晶组织,以保证涂层与基体之间结合牢固。基体预处理在表面处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为涂层加工做准备。例如,大型钢结构热喷涂锌和铝涂层制备时对预处理的要求是:喷砂处理、干燥,要求无灰尘、无油污、无氧化皮、无锈迹。化学镀镍涂层制备时对预处理的要求是:除油—除锈—水洗—闪镀,基体表面无油污、无锈迹、无铅、无锌等污染即可。

2)基体预处理能增加涂层的功能(防腐蚀、防磨损及特殊功能)。例如,对有磷化和无磷化处理的同一涂层进行盐雾试验,结果大约相差一倍。可见,除油、磷化等预处理对涂层的防锈能力起非常关键的作用。

3)增强涂层与基体的附着力。例如,某些涂料涂层及热喷涂层,基体的结合以机械力为主,这就要求预处理不仅要除油、除锈,还要表面粗化。表面粗化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增大涂层与基体的接触面积;二是增加涂层材料与基体表面的胶合作用,以加强涂层与基体的附着力。

2.真空脱脂清洗

真空脱脂清洗是少无污染的新型清洗技术,采用的清洗剂是碳化氢系清洗剂,它对人体影响小,刺激性低,无臭。清洗效果达到三乙醇胺同等的清洗度,比碱液好,清洗剂又能回收与再生。真空脱脂清洗装置无公害,是封闭系统,而且安全系数高,生产率高,材料能自动装卸,操作方便。真空脱脂技术,不管是无清洗还是有液体清洗,其今后的应用必将更加广阔。

3.喷塑料丸退漆(涂料层)

飞机等重要大型构件涂(镀)层,在进行表面无损检测,寻找疲劳裂纹和硬性损伤时,首先要进行表面退掉涂料涂层处理(退漆)。传统的方法是用化学剂剥离或用砂轮手工打磨,但这两种方法都有缺点,如化学剥离法对金属基体存在腐蚀与损伤;用砂轮打磨易损伤基体,且退涂料涂层的效率很低。最近发展了喷塑料丸退漆新工艺,效果较好。喷塑料丸退漆是将颗粒状塑料,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通过喷枪高速喷射到工件表面,在塑料丸较锋利的棱角切割和冲撞击打双重作用下,使漆层表面发生割裂和剥离,从而达到高效退漆的目的。喷塑料丸退漆的主要优点是:由于塑料丸的硬度比漆层高,比基体或镀层与阳极化表面层硬度低,因此喷塑料丸退漆时既不会损伤基体,又不会对镀层等造成损伤,同时又为新漆层提供了清洁表面,有利于提高漆层结合力。塑料丸可回收循环使用,且易于与剥离下来的漆层分离。

4.空气火焰超声速喷砂、喷丸

超声速喷砂粗化是利用压缩空气作动力,将硬质砂粒高速喷射到基体表面,通过砂粒对表面的机械冲刷作用而使表面粗化。超声速喷砂速度为300~600m/s,喷砂的效率是通常喷砂的3~5倍以上,因此广泛应用于大型结构件的表面预处理,如桥梁、船舶、锅炉、输出管道等表面涂覆前的表面清理。此外,由于喷砂速度快、表面粗化效果好,常用于对喷涂效果要求高的零件或大型设备喷涂前的表面粗化,以及设备表面受各种自然污染较重(如油漆、水泥、有机与无机积垢)的表面清理。粗化处理在涂层制备工艺(如热喷涂、涂装及粘涂工艺)中,能增加涂层与基体的“锚钩”效应,减少涂层的收缩应力,从而提高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喷砂所用的砂粒,要求硬度高、密度大、抗破碎性好、含尘量低,其粒度大小按所需的表面粗糙度而定。常用的砂粒有刚玉砂(氧化铝)、硅砂、碳化硅、金刚砂等。超声速表面喷丸是将大量超声速运动的弹丸喷射到工件表面,使其表面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厚度的强化层的工艺过程。

电镀工业历史久远,通过电镀,可以在机械零件及工艺品上获得保护装饰及有各种功能的镀层。通过电镀,可以提高金属的耐蚀性、耐磨性、装饰性及导电性、导磁性等。电镀还可以修复表面受磨损和破坏的工件。

电镀是利用电解的方式,使金属或合金沉积在工件表面,从而获得均匀、致密、结合力良好的金属层的过程。电镀时待镀工件与电源负极相连作为阴极,浸入含有欲沉积金属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中,阳极为欲沉积金属的板或棒,某些电镀也使用石墨、不锈钢、铅或铅锑合金等不溶性阳极。电镀按施镀方式可分为挂镀、滚镀、连续电镀和刷镀等,可以根据镀件的尺寸和批量选择合适的电镀方式。其中,挂镀是最常见的一种电镀方式,电镀镀件悬挂在导电性能良好的挂具上,再浸入镀液中作阴极,适合于一般尺寸或尺寸较大的工件的电镀,如自行车的车把、汽车的保险杠等。滚镀也是一种常见的电镀方式,适用于小尺寸、大批量生产的零件的电镀,电镀时镀件置于多角形的滚筒中,依靠自身重力来接触滚筒内的阴极

电镀的工艺过程一般包括电镀前表面预处理、电镀、电镀后处理三个阶段。

工业生产中,电镀的实施方式多种多样,根据镀件的形状、尺寸和批量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施镀方式。其中挂镀是最常见的一种施镀方式。适用于普通形状和尺寸及较大的零件。挂镀时零件悬挂于用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的挂具上,然后浸没在镀液中作为阴极,两边适当的位置放置阳极。

电镀后处理主要有钝化处理、除氢处理、表面抛光。钝化处理是为了提高镀层的耐蚀性,还可以增加镀层光泽和抗污染能力。除氢处理是为了避免镀件产生氢脆,一般是在一定温度下热处理几个小时。表面抛光是对镀层进行精加工,降低表面粗糙度,使镀层获得镜面装饰性效果,还可以提高耐蚀性。

1.单金属电镀

(1)镀锌

镀锌主要用于钢铁材料表面的防护性镀层。对钢铁材料来说,镀锌层是阳极镀层,兼有电化学保护和机械保护的双重作用,耐蚀性良好。镀锌层的防护能力与镀锌层厚度和孔隙率有关,镀层越厚,孔隙率越低,耐蚀性越好。镀锌层的厚度至少要满足零件在设计寿命期内的正常工作需要。一般镀锌层厚度为6~20μm,用于恶劣条件下的工件镀锌层厚度要在25μm以上。相同厚度的镀锌层,经过钝化处理后的防护能力提高了5~8倍。钝化膜还具有多种色彩,甚至可以获得香味镀锌。镀锌液分为碱性镀液、中性镀液和酸性镀液三种。碱性镀液有氰化物镀液、锌酸盐镀液和焦磷酸盐镀液等;中性镀液有氯化物镀液、硫酸盐光亮镀液等;酸性镀液有硫酸盐镀液、氯化铵镀液等。由于镀锌具有成本低、耐蚀性良好、美观和耐储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轻工、仪表、机械、农机、国防等领域。但镀锌层对人体有害,所以不宜用在食品工业中。

(2)镀铜

电镀铜主要用于以锌、铁等金属作为基体的材料。这些金属表面获得的镀铜层属于阴极镀层。当镀铜层有缺陷或受到破损,或有空隙时,在腐蚀介质的作用下,基体金属作为阳极会加快腐蚀,比未镀铜时腐蚀得更快。所以,单镀铜很少用于防护装饰性镀层,而是常作为其他镀层的中间镀层,以提高表面镀层金属和基体的结合力。采用厚镀铜(底层)加薄镀镍的镀层,可以减少镀层孔隙并减少镍的消耗。渗碳或渗氮时镀铜层还可以保护局部不需要渗碳和渗氮的部位,因为碳和氮在铜中的扩散和渗透很困难。钢丝上镀厚铜来代替铜导线,可以减少铜的消耗量。镀铜液的种类很多,有氰化物镀铜液、硫酸盐镀铜液、焦磷酸盐镀铜液、柠檬酸盐镀铜液、氨三乙酸镀铜液及氟硼酸盐镀铜液等。图6-5所示为电镀铜、银和金后的钢珠。

图65电镀铜、银和金后的钢珠

铬是一种微带天蓝色的银白色金属。铬在大气中具有强烈的钝化能力,会生成一层很薄的致密氧化膜,表现出很好的化学稳定性。铬在碱液、硝酸、硫酸、硫化物及许多有机酸中都很稳定;但铬能溶于氢卤酸和热的浓硫酸。镀铬具有良好的耐蚀性,浸润性很差,表现出憎水、憎油的性质。铬还有较高的硬度,良好的耐磨性,较好的耐热性,铬在空气中加热到500℃时,其外观和硬度无明显变化,大于500℃时开始氧化,大于700℃时开始。

镀镍层根据应用可分为防护装饰性镀层和功能性镀层两大类。防护装饰性镀镍层主要用于低碳钢、锌铸件及某些铝合金和铜合金的基体防腐,并通过抛光暗镍或直接镀光亮镍获得光亮镀镍层,达到装饰的效果。但是,镍在大气中容易变暗,所以光亮镀镍层上往往需要再镀一薄层铬,使其耐蚀性更好,外观更美丽。如果在光亮镍镀层上镀一层金或一层仿金镀层,并覆着有机物,就会获得金色镀层。自行车、家用电器仪表、缝纫机、汽车、照相机等上的零件都使用镀镍层作为防护装饰性镀层;功能性电镀镍层主要用于修复被磨损、腐蚀或加工过量的零件,这种镀层要比实际需要的厚一些,再经过机械加工使其达到规定的尺寸。电镀镍使用的主盐类主要是硫酸镍和氯化镍。

通过合金电镀的方法来改善镀层的性能,可以获得数百种性能各异的镀层,这对于解决装饰性、耐蚀性、耐磨性、磁性、钎焊性、导电性等方面的问题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合金电镀是获得各种性能镀层的有效方法,它为电镀工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用电镀的方法获得的合金,还具有许多与热熔方法不同的特点:

1)可获得由高熔点与低熔点金属组成的合金。

2)可获得热熔相图没有的合金。

3)可获得非常致密、性能优异的非晶质合金。

4)可获得水溶液中难以单独沉积金属的合金。

5)控制一定的条件还可使电位较负的金属优先析出。合金电镀通常按合金含量最高的元素来分类,因此,可以将合金分为铜(基)合金、银(基)合金、锌(基)合金、镍(基)合金等。铜锡合金具有孔隙率低、耐蚀性好、容易抛光和直接镀铬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合金镀层之一。氰化电镀铜锡合金采用氰化物镀液,其主要原因是镀层的成分和色泽容易控制,镀液的分散能力好,通过改变镀液的组成和条件,可以获得低锡、中锡和高锡等一系列色泽不同的铜锡合金镀层。其缺点是镀液含有大量有剧毒的氰化物,而且操作温度较高,故对生产车间的安全要求严格。

化学镀镍溶液的组成及其相应的工作条件必须使反应只在具有催化作用的工件表面上进行,镀液本身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免溶液自然分解、失效。如果被镀金属本身是催化剂,则化学镀的过程就具有催化作用。镍、铜、钴、铑、钯等金属都具有催化作用。

化学镀的特点化学镀与电镀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镀层厚度非常均匀,化学镀液的分散能力非常好,无明显的边缘效应,几乎是工件形状的复制。所以化学镀特别适用于形状复杂的工件,尤其是有深孔、不通孔、腔体等的工件的电镀。化学镀层非常光洁平整,镀后基本不需要镀后加工。

2)可以在金属、非金属、半导体等各种不同基材上镀覆。化学镀可以作为非导体电镀前的导电底层镀层。

3)镀层致密,孔隙低,基体与镀层结合良好。

4)工艺设备简单,不需要外加电源。

5)化学镀也有其局限性,例如镀层金属种类没有电镀多,镀层厚度一般没有电镀高,化学镀的镀液成本一般比电镀液成本高。

1.化学镀镍

性能:化学镀镍层的密度低于电镀镍层,P、B含量越高的镀层密度越小。化学镀镍层的硬度不低于400~500HV,经过热处理后其硬度可以超过1000HV,且耐磨性比电镀镍层的要高。化学镀镍层的耐蚀性也高于电镀镍的耐蚀性,尤其是Ni-P镀层的耐蚀性更好。

化学镀镍的应用化学镀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在磨具表面强化方面。采用化学镀镍的方法强化磨具表面,既能提高工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抗擦伤性、抗咬合性,又能够起到固体润滑的效果。同时化学镀镍层和基体结合良好,又具有良好的耐蚀性。

2)在石油和化学工业中的应用方面。化学镀镍兼具优良的耐蚀性和耐磨性两大特点,膜层厚度均匀,不受零件形状、尺寸的限制,即使在形状复杂的零件表面也能获得均匀、致密的膜层。化学镀镍层对含有硫化氢的石油和天然气环境及酸、碱、盐等化学腐蚀介质有着优良的耐蚀性。在普通钢或低合金钢上镀一层50~70μm的Ni-P合金,其寿命可提高3~6倍。

3)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方面。化学镀镍主要利用其耐蚀性和耐磨性,可应用于发动机主轴、差动小齿轮、发电机散热器和制动器接头等。如汽车驱动机械的主要部件小齿轮轴,零件加工后在基体表面获得13~18μm的化学镀Ni-P层,并且镀后进行适当的热处理,可使工件表面硬度提高至60HRC以上,耐磨性大大提高,膜层均匀,不需要加工就可以保证公差和轴的对称性。使用时发现噪声降低,因为膜层使其磨合性和耐磨性得到改善,发动机可以平滑转动。

4)在航空航天工业方面。国外已经将化学镀镍列入飞机发动机维修指南,采用化学镀镍技术维修飞机发动机的零部件,不仅大大节约了成本,飞机辅助的发电机经过化学镀镍后其使用寿命还会提高3~4倍。

5)在计算机及电子工业方面。计算机硬盘表面化学镀镍可以保护基体不变形,不被磨损和腐蚀。电子元器件表面化学镀镍合金镀层可以降低电阻温度系数或提高钎焊性。

2.化学镀铜

化学镀铜主要用于非导体材料的金属化处理、塑料制品、电子工业的印制电路板。化学镀铜层的物理、化学性质与电镀法所获得的镀层基本相似。化学镀铜的原理是利用甲醛、次磷酸钠、硼氢化钠和肼等为还原剂,Cu2+得到电子,在催化表面还原成铜。

化学镀铜层的特点和应用:

与电镀铜相比,化学镀铜层含杂质较多,内应力较大,硬度、抗拉强度较高,而延展性较低。化学镀铜主要用于印制电路板及塑料装饰行业。同时,化学镀铜层可以增强电子元器件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大规模集成电路可以用化学镀铜代替铝,提高了导电性。

金属表面转化膜是指通过化学或电化学方法,使金属与特定的腐蚀液相接触,在金属表面形成一种稳定、致密、附着力良好的化合物膜层。表面转化膜几乎在所有的金属表面都能生成。各种金属的表面转化膜及其分类如下:

(1)按转化过程中是否存在外加电流来分类按转化过程中是否存在外加电流可分为化学转化膜和电化学转化膜两类。化学转化膜不需要外加电源,而电化学氧化需要外加电源。

(2)按转化膜的主要组成物的类型来分类按转化膜的主要组成物的类型可分为氧化物膜、磷酸盐膜、铬酸盐膜和草酸盐膜。氧化物膜是金属在含有氧化剂的溶液中形成的膜层,其成膜过程称为氧化;磷酸盐膜是金属在磷酸盐溶液中形成的膜,其成膜过程称为磷化;铬酸盐膜是金属在含有铬酸或铬酸盐的溶液中形成的膜层,其成膜过程通常称为钝化。金属表面转化膜的分类见表6-11。

金属表面转化膜的主要用途:

金属表面形成转化膜后,不仅使金属表面的耐蚀性、耐磨性以及外观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还能提高有机涂层的附着性和抗老化性,用于涂装底层。此外,有些表面转化膜还可提高金属表面的绝缘性和防爆性。表面转化膜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仪器仪表、汽车、船舶、飞机制造及日常用品等领域中。其基本用途如下:

(1)防腐对有一般要求的防锈零部件,如涂防锈油等,利用很薄的金属转化膜作为底层使用;对有特殊要求的防锈零部件,工件在外力作用下又不受弯曲、冲击等,金属转化膜层需均匀致密,且膜层较厚为佳。

表611属表面转化膜的分类

(2)耐磨减摩金属与金属面相互接触摩擦的部位需要用耐磨化学转化膜。例如:经磷酸盐处理得到的磷酸盐膜层具有很小的摩擦因数和良好的吸油作用,会在金属接触面间产生一缓冲层,保护基体减小磨损。

(3)涂装底层在某些情况下,化学转化膜也可作为某些金属镀层的底层。例如:作为涂装底层的化学转化膜要求膜层致密、质地均匀、薄厚适宜、晶粒细小等。

(4)用于装饰金属转化膜依靠自身的装饰外观或者多孔性质能够吸附各种美观的色料,常用于日常用品等的装饰上。

(5)提高涂膜与基体的结合力金属转化膜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涂膜与基体的结合力。

(6)适用于冷成形加工在金属表面形成磷酸盐膜后再进行塑性加工,例如进行钢管、钢丝等材料的冷拉伸,是磷酸盐膜层最新的应用领域之一。在金属表面形成转化膜后对其进行拉拔时可以减小拉伸力,从而延长模具使用寿命,减少拉拔次数,提高生产效率。

(7)电绝缘等功能性膜在金属表面形成的磷酸盐膜层是电的不良导体,且耐热性好,在冲裁加工时可减少工具的磨损等。

钢铁的发蓝工艺和温度有关,根据处理温度的高低,钢铁的发蓝法可分为高温化学氧化法和常温化学氧化法。这两种方法所选用的处理液成分不同,形成膜的成分不同,成膜机理也不同。

铝的化学转化处理就是在化学转化处理液中,金属铝表面与溶液中化学氧化剂反应,而不是通过外加电压生成化学转化膜的化学处理过程。化学转化膜又称为化学氧化膜、化学处理膜。铝及铝合金经过化学氧化可得到厚度为0.5~4μm的氧化膜,膜层多孔,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可作为有机涂层的底层,但其耐磨性和耐蚀性均不如阳极氧化膜好。化学氧化法的特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生产率高、不消耗电能、成本低。该法适用于一些不适合阳极氧化的铝及铝合金制品的表面处理。铝在pH值为4.45~8.38时,均能形成化学氧化膜,但机理尚不清楚,估计与铝在沸水介质中的成膜反应是一致的。

除了铝以外,许多有色金属也可以进行阳极氧化处理来获得氧化物膜层。镁合金阳极氧化处理获得的阳极氧化膜,其耐蚀性、耐磨性和硬度等一般比化学法要高;缺点是膜层脆性较大,对复杂制件难以获得均匀的膜层。镁合金阳极氧化可以在酸性和碱性介质中进行,氧化条件不同,氧化膜可以呈不同的结构和颜色。铜及铜合金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阳极氧化处理后可得到黑色氧化铜膜层,该膜薄而致密,与基体结合良好,且处理后几乎不影响精度,被广泛应用于精密仪器等零件的表面装饰上。阳极氧化也是提高钛合金耐磨性和耐蚀性的一种方法,在航空航天领域有较广泛的应用。此外,其他金属如Si、Ge、Ta、Zn、Cd及钢也可以进行阳极氧化处理。

铝的硬质阳极氧化技术是以阳极氧化膜的硬度与耐磨性作为首要特性的阳极氧化技术,这种膜一般以通用工程应用或军事应用为目的,膜厚常大于25μm。硬质阳极氧化工艺与普通阳极氧化没有严格的界限,硬质阳极氧化为了满足硬度和耐磨性,其槽液温度低,电流密度高,更多采用特殊电解溶液。硬质阳极氧化技术既适用于变形铝合金,也常用于制造零部件的压铸铝合金。作为工程应用的硬质氧化膜一般厚度为25~150μm,膜厚小于25μm的氧化膜使用的场合比较少,有时在齿键和螺线上使用。在耐磨和绝缘的适用场合,例如活塞、气缸等动摩擦机械部件,最常用的厚度是50~180μm。

硬质阳极氧化工艺与硬质阳极氧化膜的性能受铝合金种类和生产工艺的影响很大,除了与铝合金的型号有关外,铝合金的形态对硬质阳极氧化也有影响,变形铝合金的形态有薄板、板材、挤压材、锻压以及铸件等。

铝合金除了加工状态以外,合金成分也很重要。以下针对不同铝合金系对于硬质阳极氧化的影响作简单介绍。

1000、1100系铝合金的硬质阳极氧化膜主要用在电绝缘的场合,例如中心电导高并兼具中等强度时,则推荐选用特殊的电导铝合金。

5000系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并不困难,但是如果恒电流密度控制不好,就存在“烧损”或“膜厚过度”的危险。这种危险随着铝合金的镁含量的增加而变得严重。

6000系铝合金中6063铝合金的硬质阳极氧化一般不存在问题,但是6061铝合金或6082铝合金可能出现冶金学有关的问题。例如麦道民航飞机用6013铝合金(Al-Mg-Si-Cu),其中含质量分数为0.90%的铜,硬质阳极氧化类似于6061铝合金那样,成膜效率低且TABER耐磨性较差。

硬质阳极氧化膜的性能

1.一般硬质阳极氧化膜的性能

硬质阳极氧化膜应该具有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由于相对密度较高、孔隙率低,膜的电绝缘性很高,耐蚀性也好。下面分别说明各项主要性能:

(1)外观和均匀性总体来说,外加电压高使得表面粗糙,阳极氧化膜均匀性变差。阳极氧化膜的颜色与合金和膜厚都有关,压铸铝合金中随Si含量的增加,颜色从灰色向深灰过渡。对于纯铝(99.99%Al)在膜厚为25μm时没有颜色,而膜厚为125μm时颜色变浅褐色。因此,硬质阳极氧化与普通阳极氧化相比,硬质阳极氧化膜的影像清晰度明显下降。此外硬质阳极氧化膜可能存在微裂纹。

(2)硬度和耐磨性硬质阳极氧化膜的硬度和耐磨性是基本的考虑因素。硬质阳极氧化膜的显微硬度除了是合金本身的特性之外,还与硬质阳极氧化工艺、硬度实验的加载大小和膜的横截面位置有关。6061-T6合金的Hardas膜显微硬度约为500HV,而MHC膜可达530HV。硬质阳极氧化膜横截面的硬度从铝基体到膜表面逐渐下降。人们常有一种印象,认为硬度较高表示耐磨性较好,然而应该注意硬度与耐磨性尽管有联系,但并不是同一个物理量。例如:单纯从硬度比较,硬质阳极氧化膜(400~500HV)不如高速工具钢或硬铬(950~1100HV)。但是MHC硬质膜的耐磨性却与硬铬相仿,甚至比高速工具钢还好些。硬质阳极氧化膜的耐磨性显然比常规阳极氧化膜的耐磨性好得多,但是各国和各实验室的实验方法和仪器不同,即使同一实验方法,数据的分散性常常也很大,因此测量数据的直接比较还是相当困难的。可能与湿度的影响有关。

(3)耐蚀性总的来说,硬质阳极氧化膜的耐蚀性优于常规阳极氧化膜,这可能与孔隙率低、膜比较厚有关系。硬质阳极氧化的部件已经通过了5%中性盐雾试验,在许多场合还可以与不锈钢媲美。但是也并不尽然,2024合金的硬质阳极氧化膜相对普通阳极氧化膜,不仅耐磨性没有明显改善,耐蚀性也没有明显提高。重铬酸钾封孔固然可以提高膜的耐蚀性,但是却会降低耐磨性,所以硬质阳极氧化膜一般不予封孔,有时候根据需要填充石蜡、矿物油或硅烷等。另外在厚膜的情形下,应该尽量防止硬质阳极氧化膜的微裂纹,因为微裂纹会降低膜的耐蚀性。填充聚四氟乙烯(PTFE)可以提高耐蚀性,又不会降低耐磨性。填充PTFE可以将硬质阳极氧化膜的摩擦因数降低到0.05,这是十分有效的减摩手段,已经用在气缸的内表面。

(4)热学性能与耐热性无水三氧化二铝的熔融温度为2100℃,水合氧化铝在500℃左右开始失去结晶水。阳极氧化膜的比热容是0.837J/(g·℃)(20~100℃)和0.976J/(g·℃)(100~500℃)。阳极氧化膜的线胀系数是铝的1/5,而它的热导率只有铝的1/13~1/10。铝的热发射性随阳极氧化膜的生长迅速提高,10μm阳极氧化膜增加了80%。因此硬质阳极氧化厚膜是热耗散的良好“黑体”,可以消除加热部件的热斑,利用这个特性可以加工诸如炊具之类的用具。

(5)电学性能与电绝缘性阳极氧化膜是非导电性的,硬质阳极氧化膜的击穿电压甚至可以高达2000V以上。为了保持氧化膜电接触的需要,常采用掩蔽技术进行硬质阳极氧化。5054A铝合金的Hardas膜的击穿电压在表6-9中列出,热水封孔和填充石蜡能够改善电绝缘性。如果击穿电压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应该采用升高外加电压以增加阻挡层的厚度。击穿电压的精确数据难以确定,因为合金成分、膜的微裂纹、环境湿度等都有不确定的影响。s膜的使用温度为480℃,介电强度为26V/μm,热导率为3.1W/(m·℃)。

(6)力学性能硬质阳极氧化膜的对于铝基体的抗拉强度影响不大,但是延伸率和持久强度有明显下降。

7)基体铝合金成分的影响铝合金成分对于硬质阳极氧化膜的性能有明

显的影响,尤其是对于硬度和耐磨性影响较大。由于硬质阳极氧化对于合金的影响比普通阳极氧化大得多,因此不同合金的部件在硬质阳极氧化时,应该尽可能避免批次混合。待处理的铝合金有烧损趋势时,硬质阳极氧化的电流和电压比普通阳极氧化的都高,由于氧化膜上的薄弱点通过的电流较大,从而更容易形成局部高温,使得膜的溶解速度比膜的生成速度快。比如含铜高的铝合金就是这种情形,此时要注意控制启动阶段的电流密度。高锌或高镁铝合金的阳极氧化膜本身的结合力不如纯铝的膜,因此不适合用于冲击负荷的场合。

金属在含有锰、铁、锌的磷酸盐溶液中进行化学处理,使金属表面生成一层难溶于水的结晶型磷酸盐保护膜方法,称为磷酸盐处理,也称磷化处理。磷化膜主要成分是Fe3(PO4)2、Mn3(PO4)2、Zn3(PO4)2,厚度一般为1~50μm,具有微孔结构,膜的颜色一般由浅灰到黑灰色,有时也可呈彩虹色。

磷化膜层与基体结合牢固,经钝化或封闭后具有良好的吸附性、润滑性、耐蚀性及较高的绝缘性等,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及家电等工业生产中,如用作涂料涂装的底层、金属冷加工时的润滑层、金属表面保护层以及硅钢片的绝缘处理、压铸模具的防粘处理等。涂装底层是磷化的最大用途所在,占磷化总工业用途的60%~70%,如汽车行业的电泳涂装。磷化膜作为涂漆前的底层,能提高漆膜附着力和整个涂层体系的耐蚀能力。磷化处理得当,可使漆膜附着力提高2~3倍,整体耐蚀性提高1~2倍。

THE END
1.污水处理用钛阳极:板式电极管式电极网状电极棒式电极丝中瑞国能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提供的 污水处理用钛阳极:板式电极、管式电极、网状电极、棒式电极、丝,东莞市中瑞电极钛电极问世后,显示出无比卓越的性能,很快在许多电解工业中获得使用,钛电极有以下优点:1.阳极尺寸稳定,点解过程中电极间距离不变化,可保证电解操作在https://product.11467.com/info/1988266.htm
2.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检查完您的请求后,将很快会重定向至您所需的内容。 请等待最多5秒钟。 防护由Paper-GoEdge提供 您的IP:182.122.164.37已被记录 Request ID:172546239885911000001http://www.paper.edu.cn/scholar/showpdf/MUT2ENxIMTz0Ux4h
3.网状阳极在储罐底板阴极保护中的应用.doc网状阳极在储罐底板阴极保护中的应用冯骅,冯洪臣(黄骅科普防腐材料有限公司,河北廊坊065000摘要:对网状阳极阴极保护系统的性能、设计、安装以及应用实例作了介绍。网状阳极是储罐阴极保护的一种新方法,它具有很多其他方式所没有的优点。采用该系统对储罐施加保护可以得到满意的效果。关键词:网状阳极;混合金属氧化物;参比电https://www.taodocs.com/p-339794411.html
4.网状阳极在储罐底板阴极保护中的应用技术园地前言:网状阳极( CorrStop Grid)是贵金属氧化物带状阳极( Corr Tape xx)与钛金属连接片( Corr xx Bar)交叉焊接组成的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辅助阳极。将该阳极网予埋在储罐基础中,为储罐底板提供保护电流。与其他方式的阴极保护相比,该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⑴. 电流分布非常均匀,输出可调,保证储罐充分保护。 http://www.jzxhdff.com/articleinfo/63.html
5.供应贵金属氧化物阳极MMO管状网状棒状钛阳极品牌:炎昱焦作炎昱合金别名:棒状钛阳极 贵金属氧化物阳极是一种钛基+铱、表面以高催化活性的铂等贵金属氧化物涂层的新型阳极。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如土壤,管道等介质。产品特点:具有重量轻,导电性能好、电流密度高,*、强耐腐蚀等优点,是目前阴极保护中替代高硅铸铁阳极较有前途的辅助阳极材料。在阴极保护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土壤https://china.guidechem.com/trade/pdetail28067426.html
6.牺牲阳极厂家牺牲阳极厂家为你详细介绍牺牲阳极厂家的产品分类,包括牺牲阳极厂家下的所有产品的用途、型号、范围、图片、新闻及价格。同时我们还为您精选了牺牲阳极厂家分类的行业资讯、价格行情、展会信息、图片资料等,在全国地区获得用户好评,欲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点击访问!http://www.cr900.com/tag/%E7%89%BA%E7%89%B2%E9%98%B3%E6%9E%81%E5%8E%82%E5%AE%B6
7.外接电源阴极保护法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的区别管道百科管道词条2、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的原理:将还原性较强的金属作为保护极,与被保护金属相连构成原电池,还原性较强的金属将作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而消耗,被保护的金属作为正极就可以避免腐蚀。 二、两者的优点不同: 1、外接电源的阴极保护法的优点:需要较大的电流场合,特别是裸露的或涂层较差的结构物的防护;所有导电的电解质溶液https://www.chinapipe.net/baike/knowledge/17153.html
8.钛阳极氧化百科钛阳极氧化知识大全8)阳极氧化电压上升应取软启动,电压上升时间一般为10~15s。 阳极氧化板优点 2018-12-20 09:35:36 1、超强金属质感:高档、美观、熠熠生辉; 2、比重只有不锈钢的三分之一; 3、耐刮伤,表面硬度达到蓝宝石级; 4、触摸后不留手印; 5、抗静电不吸尘且容易清洗; https://www.smm.cn/mkds/49906_baike
9.在选择锅具的时候,不锈钢锅不粘锅铜锅铸铁锅搪瓷(珐琅)锅铸铁锅的优点:铸铁锅可以一锅多用,煎、炸、慢炒、煮、炖,怎么样都行,适合火力不大的情况下烹饪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681654/answer/2521887366
10.氧化物涂层阳极5篇(全文)接地设计的优点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都非常明显: ◇ 阳极很轻, 降低了包装及运输费用; ◇ 阳极接头电导率低且严密密封以防湿气渗透; ◇ 尺寸、外形和质量设计合理, 阳极很容易操控; ◇ 阳极床孔直径可以最小化, 并且允许足够多的焦炭包围住阳极; ◇ 初始极化阶段, 阳极可在高电流密度下运行, 不会因此损失长期阳https://www.99xueshu.com/w/ikeytncnui1i.html
11.MMO柔性阳极储罐阴极保护柔性阳极预包装柔性阳极柔性阳极,罐底阴极保护的理想辅助阳极,其具有性价比高,安装简易,抗干扰能力强,耐腐蚀强的优点,成功地解决一些网状阳极在储罐罐底外壁阴极保护中做不到的问题。 柔性阳极产品分为两类:基于纳米特导电炭黑复合技术的聚合物缆性(柔性)阳极和基于MMO/Ti涂层技术的缆线(柔性)阳极。该两种阳极均为强制电流法阴极保护用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2/1112/16/76671729_1055623911.shtml
12.电催化高级氧化技术电催化高级氧化技术是最近发展起来的处理有毒难生化降解污染物的新型有效技术,它通过阳极反应直接降解有机物,或通过阳极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OH)、臭氧一类的氧化剂降解有机物,这种降解途径使有机物分解更加彻底,不易产生毒害中间产物,更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这种方法通常被称为有机物的电催化氧化过程。 所谓的电催化http://www.fbcoat.com/h-nd-48.html
13.网状网主要优点是解决树型结构单点问题且构造简单,缺点是造价较高网状网主要优点是解决树型结构单点问题且构造简单,缺点是造价较高。A.正确B.错误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生产力工具https://www.shuashuati.com/ti/c430794513414e17a4899674645b6e90.html?fm=bdbds818cb6946f033d0061471b3de9f72b6c
14.铱系钛阳极在电镀应用领域中,所需的镀层金属溶解于电解质中,被镀的金属基体则作为负电极,阳极用作为正电极,即形成了完整的电流传送循环。在电镀槽中与电镀同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在阳极表面析出氧气。 与非惰性阳极例如石墨相比,钛阳极的优点在于它能在使用寿命之内,保持稳定的正极与负极间的距离(电极之间距离)。石墨阳极在使用中http://www.mmo888.com/yxtyj/html/?29.html
15.原油储罐罐底板外侧阴极保护设计对于大型新建原油储罐而言,在辅助阳极的选择上,网状MMO钛基混合金属氧化物阳极相对于其他形式诸如深井、柔性等阳极,具有保护均匀性高、施工安装难度低、使用寿命长、经济效益显著的优点。因此使用MMO网状阳极的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是大型钢质储罐罐底板外壁防腐最适宜的方案选项。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中,参比电极和https://wap.cnki.net/lunwen-1018971899.html
16.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精选十篇)关键词:网状混合金属氧化物阳极;阴极保护;设计应用 引言 石油化工企业有大量的管线及储罐等钢结构物埋在土壤中,为了防止其腐蚀,通常要对其进行阴极保护。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以投资低,保护范围大和保护电流可调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1 储罐防腐的必要性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83zpio3.html
17.热处理工艺方法课程大部分铸造组织很难得到细片状珠光体,当珠光体极粗或有严重网状碳化物时,直接球化往往效果不好或者难以消除网状组织,所以一般应采用正火+球化 八.保护气氛退火 1.真空退火. 优点<1>无氧化,无脱碳. <2>去油脂,脱气,净化材料 <3>变形小. 2.保护气氛退火. http://www.xhbwj.com/xhbjm/vip_doc/21089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