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腐蚀就是金属和电解质组成两个电极,组成腐蚀原电池,发生电化学反应。例如铁和氧气,因为铁的电极电位总比氧的电极电位低,所以铁是负极,遭到腐蚀。
金属被氧化成为正价离子(包括配合离子)进入介质或成为难溶化合物(一般是金属的氧化物或含水氧化物或金属盐)留在金属表面。这个过程是一个电极反应过程,叫做阳极反应过程。被氧化的金属所失去的电子通过作为电子良导体的金属材料本身流向金属表面的另一部位,在那里由介质中被还原的物质所接受,使它的价态降低,这是阴极反应过程。
在金属腐蚀学中,习惯地把介质中接受金属材料中的电子而被还原的物质叫做去极化剂。经这种途径进行的腐蚀过程,称为电化学腐蚀。在腐蚀作用中Z为严重的是电化学腐蚀,它只有在介质中是离子导体时才能发生。即便是纯水,也具有离子导体的性质。在水溶液中的腐蚀,Z常见的去极化剂是溶于水中的氧(O2)。
金属腐蚀现象,都是假定阳极和阴极反应是在金属表面相同的位置发生的,这样引起的金属腐蚀是均匀的,称为均匀腐蚀,实际上,金属中总是或多或少含有杂质,是不均匀的。
有些金属中还有目的地加入其他成分以改善其机械性能或耐腐蚀性,例如合金,但也因此引进了一定程度的不均匀性。有些金属构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内应力,同样造成不均匀性。另外,腐蚀介质也可能因浓度差等原因产生局部的不均一性。这种金属/溶液界面的不均一性是产生局部腐蚀的原因。
从腐蚀角度保护金属材料Z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将材料与腐蚀环境隔离。例如有机涂料、无机物的搪瓷等涂覆金属表面以使材料与腐蚀环境隔绝。当这些保护层完整时是能起到保护作用的。这里主要介绍已广为人们采用的电化学防腐蚀方法。
1、金属镀层
用电镀法在金属的表面涂一层别的金属或合金作为保护层。例如自行车上镀铜锡合金当底,然后镀铬,铁制自来水管镀锌以及某些机电产品镀银或金等都可以达到防腐蚀目的。电镀是借助电解作用,在金属制件表面上沉积一薄层其他金属的方法。
2、阳极保护
它是指用阳极极化的方法使金属钝化,并用微弱电流维持钝化状态,从而保护金属。此法是基于对金属钝化现象的研究提出的。因此,要弄清阳极保护的原理,首先要明白金属钝化的原理。
金属阳极溶解时,在一般情况下,电极电势愈正,阳极溶解速度愈大。但在有些情况下,当正向极化超过一定数值后,由于表面某种吸附层或新的成相层的形成,金属的溶解速度非但不增加,反而急剧下降。在金属被化学溶解时也有类似情形。
用控制电势法测定阳极极化曲线,可以清楚地了解金属的钝化过程。如图所示就是典型的恒电势阳极极化曲线。
曲线分为四个区域AB段为活性溶解区,金属进行正常的阳极溶解。当电势达到φ钝时,金属发生了钝化过程。金属的溶解速度剧烈降低,故φ钝为临界钝化电势。BC段是过渡钝化区,金属表面由活化状态过渡到钝化状态。
CD段是稳定钝化区,这一段电势区通常达1~2V,有的金属甚至可达几十伏,在此电势范围内金属的钝化达到稳定状态,金属的溶解速度达到Z低值,在整个CD段溶解速度几乎保持不变。
DE段是过钝化区,当φ进入DE段,这时金属溶解速度又得新加快,造成这一现象有两种可能的原因,一是金属的高价态溶解,另一种可能是发生了其他的阳极反应,例如氧的析出。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如果把浸在介质中的金属构件和另一辅助电极组成电池,用恒电位仪把金属构件的电势控制在CD段内,则可以把金属在介质中的腐蚀降低到Z小限度。这种用阳极极化使金属得到保护的方法叫阳极保护。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