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了粉体圈,您就合作了整个粉体工业!
一、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稀土资源国、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以36%的稀土资源满足了世界85%的需求
(一)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稀土资源国,重稀土占比不到1%,分布上具有“北轻南重”的特点
截止2009年底,我国稀土查明资源储量8396万吨,其中基础储量1859万吨,约占世界总量的36%。稀土资源以轻稀土为主,重稀土资源占比不到1%。
我国稀土资源分布集中,具有“北轻南重”的特点,轻稀土矿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包头等北方地区和四川凉山地区,重稀土矿主要分布在江西赣州、福建龙岩等南方地区。经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预测资源潜力3.6亿吨,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广东、江西和四川。
(二)中国是世界第一稀土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资源过度开发、矿区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2015年我国稀土矿产品产量10.5万吨,占世界的85%,生产的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抛光材料等均占世界的70%以上;消费量6.5万吨,占世界的65.0%;出口量3.5万吨,占世界的90%。
当前,中国以36%的稀土资源承担了85%的世界市场供应。经过半个多世纪超强度开采,基础储量不断下降,主要矿区资源加速衰减。采富弃贫、采易弃难、资源浪费等问题突出。如北方包头稀土矿采选利用率仅10%,利用率极低;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长期规模开采破坏矿区地表植被,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酸化,甚至形成部分山体滑坡、河道堵塞、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二、稀有金属中锂、铍、铌、钽、锶、铷等资源较丰富但禀赋不佳,锆、铪、铯资源匮乏
我国稀有金属中锂、铍、铌、钽、锶、铷资源较丰富,查明资源储量均位居世界前列,锆、铪、铯资源短缺,国内需求主要依靠进口。
(一)锂、铍、铌、钽、锶、铷查明资源储量大,但资源禀赋较差,开发利用困难,大量进口原矿
锂:查明资源储量折合金属锂540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其中硬岩锂(Li2O)312.6万吨,主要分布在四川、江西和湖南;卤水锂(LiCl)2363.4万吨,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和湖北。预测锂资源潜力折合金属锂1760万吨,资源查明率25.4%。我国87%的卤水锂和60.5%的硬岩锂分布在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地区,开发利用受环境制约较大。
铍:查明资源储量(BeO)57.4万吨,其中基础储量3.9万吨,居世界第二位,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四川和云南。我国铍资源虽然丰富,但独立矿床仅新疆可可托海1处,主要与锂、稀土、铌钽共伴生,品位低,且大多数矿山分布在边远与边境地区,采选技术难度大,生产成本高。
2015年我国铍矿产品产量51吨(折合金属量),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的14.6%,原矿对外依存度50%,主要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绿柱石原料。铍消费量为95吨,以铍铜合金为主,高技术含量的铍合金主要从美国、日本等国进口。
铌:查明资源储量(Nb2O5)538万吨,其中基础储量81.4万吨,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江西、四川和湖南。我国铌矿资源较丰富,但品位低、埋藏深、可选性差,仅广东博罗铌矿在产。
钽:查明资源储量(Ta2O5)14.2万吨,其中基础储量2.7万吨,主要分布在江西、四川、湖南和内蒙古。我国钽矿虽然较丰富,但多为共伴生矿,品位低,利用难度大,2014年福建南平停产后仅江西宜春钽矿在产。
锶:查明资源储量(天青石)5583万吨,其中基础储量2084万吨,居世界第一位,主要分布在青海、重庆和湖北。我国天青石品位低,如最大的青海大风山锶矿品位在35~60%之间,而从伊朗进口的天青石矿品位一般在85%以上。
(二)锆、铪、铯资源严重不足,对外依存度高达95%以上,资源保障形势严峻
锆(铪):锆查明资源储量(锆英石)447.4万吨,其中基础储量117.2万吨;铪查明资源储量2978.6吨,其中基础储量681吨,锆(铪)资源主要分布在海南省。铪是锆的伴生矿产,主要在生产锆的过程中回收。
铯:查明资源储量(Cs2O)39.6万吨,其中基础储量3.1万吨,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和西藏。全球铯生产商基本上都是按照订单生产,产量即消费量,我国铯产业原料对外依存度较高,所需铯榴石基本都从津巴布韦进口,进口量达5000吨/年。
三、稀散金属中镓、锗、铟、镉、铊资源丰富,铼、硒、碲资源保障不足
(一)镓、锗、铟资源储量、产量、出口量均列世界第一位,生产和出口直接影响着全球供应格局
镓:查明资源储量33.7万吨,其中基础储量4.4万吨,约占世界的75%,主要分布在河南和贵州。2015年镓产量150吨,占世界的76%,近3/4出口国外。
锗:查明资源储量6922吨,其中基础储量1099吨,约占世界的51%,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云南。2015年锗产量120吨,占世界产量的70%,其中70%用于出口。
铟:查明资源储量15432吨,其中基础储量1469吨,约占世界的50%,主要分布在广西和青海。2015年铟产量370吨,占世界的49%,国内消费量仅60吨左右。
(二)镉、铊资源较丰富,镉消费量大需大量进口,铊因剧毒影响应用需求量较少
镉:查明资源储量35.1万吨,其中基础储量29856吨,约占世界的18%,居世界第一位,主要分布在云南、湖南、四川和广西。2015年我国镉金属产量8090吨,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的33.4%;金属镉净进口5547吨,占世界的54%。
铊:查明资源储量11818吨,其中基础储量8吨,居世界第五位,主要分布在云南和安徽。中国、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是初级铊的主要生产国,铊由于众所周知的剧毒性产量和消费量都不大。2015年我国未锻轧粉末类铊净出口6.4吨。
(三)铼、硒、碲主要从铜钼生产过程中回收,产量受主矿种生产制约,资源保障不足
铼:查明资源储量190.4吨、基础储量36.5吨,约占世界的1.5%,主要分布在陕西和福建。近年我国铼产量保持在5吨左右,年消费量10吨左右,对外依存度50%。近年我国铜钼矿找矿进展很大,加强其中伴生铼等稀散元素综合勘查和评价,可提升我国铼资源保障程度。
碲:查明资源储量6625吨,其中基础储量4727吨,居世界第三位,主要分布在江西、甘肃和四川。四川石棉大水沟碲铋硫铁矿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有报道的唯一碲原生独立矿床。消费量约80~90吨,国内产量不能完全满足需求,缺额部分靠进口,数量在10~70吨不等。
四、“三稀”资源深加工及应用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总体处于产业链低端
(一)稀土、钽采选和冶炼技术领先,新材料开发和高端制造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我国在稀土采选、冶炼、分离等领域开发了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独有的采选工艺和先进的分离技术为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稀土材料及器件研发滞后,拥有知识产权的新型稀土材料及器件生产加工技术较少,生产和出口以冶炼分离产品、速凝永磁片、钕铁硼合金、储氢合金等低端产品为主,高端LED、高性能磁性轴、磁性齿轮等高端产品匮乏。
我国钽冶炼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以东方钽业为代表的钽粉生产企业电容器级钽粉生产质量、品质逐步得到国际认可,其生产的高比容钽粉的还原技术、后续处理技术以及化学、物理、电气性能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我国高端制造技术依然落后,钽电容器、钽研磨材料、钽超级合金和钽光学玻璃等高端产品核心技术掌握在日本等发达国家手中,国内钽需求量小,电容器级钽粉、钽丝等冶炼产品主要出口国外市场。
(二)稀有稀散金属大多生产低端产品,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主要依靠进口
我国已基本建立了以矿石提锂、卤水提锂为基础,覆盖碳酸锂、氯化锂、氢氧化锂、金属锂等系列产品的现代基础锂工业,但锂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落后,产品以工业级碳酸锂、氢氧化锂等基础锂产品为主,技术含量较高的电池级碳酸锂、高纯碳酸锂、无水氯化锂和高纯金属锂等竞争力较弱,需大量从国外进口。
锆的整个产业链中,氯氧化锆是生产和加工其他锆产品的基础原料,全球90%的氯氧化锆产量来自中国,而复合氧化锆和金属锆(核级锆)等深加工产品主要靠进口。
铟锡氧化物(ITO)靶材是铟的主要深加工产品,用量占铟消费量90%以上。我国铟产品主要以铟锭为主,ITO靶材、高纯铟等高端产品加工技术长期由日、美等国垄断。
我国镓的应用60%以上在于中低端(4英寸以下)砷化镓的生产,4~6英寸砷化镓生产技术还不稳定;微波用高档砷化镓主要靠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