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市场恢复向好,黄金消费需求增长明显,但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不法商家趁机混入市场,销售掺假黄金,让不少消费者蒙受损失。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仅“假黄金”一项投诉,就多达8200多条,有多位消费者在社交媒体发帖表示,自己购买的足金产品存在“以假充真”“掺杂掺假”等情况。
那么,消费者在网上买到的“假黄金”究竟有什么猫腻?在金光闪闪的黄金市场中,如何“慧眼识金”,确保手中的是真金而非假货?
假黄金“镀金”陷阱揭秘:消费者如何识破镀金伪装
在简单梳理后不难发现,当前市面上常见的假黄金种类可以大致分为仿黄金产品、假足金类首饰和假18K金首饰三种类型。
仿黄金产品就是金含量很低,甚至没有黄金,只是表面像黄金的产品,例如:越南沙金、孟加拉赤金、南非锡金等。目前常见的测金仪器设备相对容易将其与真黄金分辨出来的,而且其硬度要比黄金的硬度大很多。
根据国家标准,金含量大于或等于990‰的黄金的纯度为“足金”。而假足金类首饰常见的造假方式是镀金(铜镀金),即在低金含量的非贵金属基底上镀一层金。镀金首饰的外观与真金相似,不易分辨,但金含量远低于足金标准。常规的镀金产品,经过检测,产品表面的金含量往往会显示不足100‰,随着镀层厚度的增加,较厚的镀金产品,金含量甚至可以显示到990‰以上。
更为复杂的是,一些不法分子还会在黄金内部掺杂价值比黄金低,但检测图谱和密度都与黄金接近的铼金属,或者在黄金中心部位掺杂和黄金密度接近的钨等金属,以此躲过仪器检测,但这类产品通常与黄金无法形成良好的固熔体。
18K金是指金含量大于或等于750‰的黄金。然而,一些不法商家会在铜、锌合金等非贵金属基底上镀上一层较厚的金,以此冒充18K金。在专业检测时,由于镀层较厚,可能会测出金含量高于750‰,甚至超过916‰(22K金),极具迷惑性。
那么,现有的检测方式对于“表面镀真金、内部掺杂其他金属”的假黄金是否能够准确甄别呢?
国家金银饰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天津)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崔建军向记者解读,在业界,为了确保黄金的纯度和质量,检测机构通常会采取多个步骤进行检测。
“无损检测方法主要针对表面检测得到结论,使用的方法是X射线荧光光谱法检测。这个方法是筛选性方法,适用于稳定生产企业的产品检验。如果是实心的样品,也可以采用密度法进行验证。”崔建军介绍,由于产品的特性,当前检测机构主要使用无损方式进行检测,这两种检测方法快速且省力,但无损检测法具有局限性。“由于常规样品不破坏测试为表层含量测试,如果镀层较薄是可以测出来基体贱金属,而遇见镀层较厚的样品,则没有办法确定内部真实含量。”
“如果想更准确地测试内部含量,在取得消费者同意后,拥有化学检测能力的专业贵金属检测机构还会选择合适的破坏性化学检测方法,根据检验批次进行抽检,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比如火试金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和质谱法等。”崔建军补充道,破坏性检测方法在破坏商品完整性的同时,还可能造成部分黄金的损耗。因此,建议消费者和商家沟通协商一致后,再选择该方式。
水贝黄金市场严监管:虚标无处遁形,消费者可放心“淘金”
作为贵金属,黄金价值高昂,一旦遭遇虚标纯度、克重,即便是差之毫厘,都对应着不菲的价格,假黄金的阴影,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小的困扰。那么,市民还能放心来罗湖“淘金”吗?
据统计,在罗湖水贝这个面积仅1.1平方公里的区域,聚集了6000多家黄金珠宝企业,年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占据国内黄金珠宝批发市场份额一半以上。
而针对出具虚假鉴定证书、检测报告,替“掺假黄金”背书等行为。今年3月以来,罗湖局对水贝珠宝检测机构开展5次突击执法“春雷”行动,出动90余人次,突击检查珠宝检测机构22家次,严厉打击“未检出证”等违法行为;同时,针对“未检出证”的机构加大处罚力度,采取罚款13万起步、情节严重吊证处理的严管措施。
而针对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等违背检测公信力的违法行为行为,罗湖局也采取了严管措施。今年3月以来,罗湖局对水贝珠宝检测机构开展了5次突击执法“春雷”专项行动,出动90余人次,突击检查珠宝检测机构22家次,严厉打击“未检出证”等违法行为;同时,针对“未检出证”的机构加大处罚力度,采取罚款13万元人民币起步的行政处罚力度,对于情节严重的检测机构,进行吊证处理。
在行业自我监管层面,深圳市黄金珠宝首饰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文扬表示:“珠宝行业内部也会制定严格的鉴定标准和鉴定流程,确保珠宝产品的质量和真实性。同时通过一系列行业自律措施,加强对会员单位的监管,推动企业合规经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护行业整体利益。”
年末黄金消费热潮再起,五招教你避开购买陷阱
年末将至,黄金消费热潮再起。罗湖局提醒消费者,一是要锁定消费目标,市面上金饰品多样,包括镀金、包金、成色金三类,前两者不是贵金属首饰,成色金即为纯度含量不同的黄金首饰。金含量的高低与金饰价格挂钩,确定纯度含量后再选择素金或镶嵌类贵金属首饰。
二是从标签等判断产品信息,仔细查看产品标识和证书中标明的纯度、重量、品牌等信息。同时,可以要求商家提供正规的发票和保修单等凭证,便于日后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