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伴随着大量人群就地过年,更多的消费者留在了一二线城市,加之各种促进消费政策的助力,实体商场在今年春节期间迎来了客流小高峰。这其中既有传统消费习俗的延续,又有新时代人们对品质与格调的追求,种种新老热点汇成了2021牛年春节消费和内需的旺盛景象。
2月15日,在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商圈的苏宁易购商场,消费者在进入苏宁影城观影前在服务台购买食品。新华社记者黄伟摄
逛:“打卡经济”开启“潮系”新春
为吸引客流,缓解人们春节无法出游的“渴望”,各大商场纷纷创新线下消费体验,打造出年味儿十足的购物场景。
在北京王府井、西单、三里屯和CBD等知名商圈,各大商场早早换上了红红火火的春节装饰。夺人眼球的生肖“牛”装置、新奇别样的国潮体验、超高人气的IP展览,正式拉开了这个“潮系”新春的序幕。
正月初二,王府井步行街人流如织。在北京apm一层中庭,一座被好运铜钱和中式灯笼装点的盲盒公寓吸引了不少消费者排队参观。这是POPMART“城市开箱”展览的新春系列。漫步其中,每一处装置都被渲染上耀眼的红色,随处可见的瑞雪、祥云、窗花等中式春节元素,营造出浓浓的喜庆氛围。
前来体验的消费者可以参与丰富多彩的新春活动,或拓印一副喜气盈门的窗花、年画,或留下许愿卡、CP锁。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二,王府井成为北京市游客接待人数最多的地区,累计接待游客36万人次。
为迎接春节客流小高峰,一些商场还推出了特色主题活动。据银泰百货负责人介绍,春节期间,银泰百货联合敦煌博物馆打造了文化游园会,通过举办飞天LIVE秀、千古敦煌情歌舞表演、文化讲堂等活动,为消费者送上一场文化盛宴。全国多地银泰门店还推出了汉服主题的国风游园会,打造花灯长廊,设置汉服试穿点,为消费者提供沉浸式的汉服体验。
在北京富力广场,以唐朝春节“元正”为灵感打造的盛唐长街的国潮美学盛宴,让消费者在生动有趣的艺术创作中感受着国潮文化魅力。在北京侨福芳草地购物中心,近300盏祈福灯笼在光线的映照下颇具艺术气息,高台上的紫色佛山狮与黄色鹤山狮相映相携,传递“紫气东来,吉祥如意”的新春愿景。
买:双节叠加引爆金银消费
除了逛展,全国民众“买买买”的过节模式不断升温。为了让就地过年的民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全国各地广泛派发不同形式的消费券,加速了节日消费高潮的到来。
记者走访发现,春节期间各大消费场所不但客流量创新高,销售额也节节攀升,周大福、周大生、谢瑞麟、六福、千叶等金银首饰品牌均推出了折扣满减、代金券、限时抢购、特例爆品等多种优惠活动,吸引了不少消费者选购下单。记者随机采访了一对正在试戴对戒的情侣,男子告诉记者,由于疫情影响,原计划去年举办的婚礼推迟到了今年秋天,春节期间,两人经过多家对比,选购了一枚钻戒和一对对戒,总花费2万余元。
线下销售情况的火爆同样延伸到了线上。京东大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消费占比增长最快的品类为珠宝首饰、美妆、钟表及其他礼品类。菜百、中国黄金等国内各大知名品牌的黄金、K金和金银投资商品成交额比去年同期增长5倍,铂金饰品增长6倍。从年前一周至初三,男性消费者购买的女士K金项链和黄金吊坠的销量达去年同期的6.2倍,女性消费者则更多地选择黄金转运珠和银项链作为礼物相送。
玩:“悦己消费”玩出一个开心年
与去年“宅家”不同,今年在各地有效防控下,就地过年少了无聊,多了乐趣,很多“悦己消费”的品类明显增长。不少年轻的消费者更是把就地过年玩出了新花样:拆盲盒、拼乐高、健身、撸宠物、玩游戏、剧本杀……尽管疫情阴霾还未完全消散,但消费者开心过年的追求并没有受到影响。
大年初一,在位于北京apm的POPMART旗舰店门口,不少盲盒爱好者排着长队等待扫码入店。记者在店里看到,单个盲盒的售价大约在39元到69元,除经典的SonnyAngel形象,店里还陈列着航海王、初音未来、哈利·波特、海绵宝宝等多种跨界联名IP盲盒。22岁的大学生小白在DIMOO童话系列的陈列柜前精心挑选。她告诉记者,选盒子的时候小心谨慎,开盒子的时候更加刺激,可以收获双份的快乐。在收银台,30多个顾客带着选好的盲盒排队等待结账,有的已经迫不及待打开一探究竟。
同样在银泰in88商场,乐高旗舰店的门口已经拉起围栏进行限流。浓厚的中国风让不少消费者驻足欣赏,几十万块积木拼成的中国龙、石狮子和大花轿格外引人注目,用马赛克积木拼成的对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寄托了美好的愿望。刚刚结完账的徐女士指着两大包大大小小的积木告诉记者:“我给自己买了星战系列,给侄子和女儿分别买了机器人和艾莎。”她说,去年宅家期间开始喜欢上拼积木,拼的过程既有挑战又很解压,“已经前后购置了钢琴、游乐场、孙悟空等5个系列,累计花了大概3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