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提起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鹤山市古劳镇三资办工作人员温洁芬直摇头。
“一些村财务混乱,坐收坐支,记账乱涂乱改,真假难辨。”在她印象里,以前的“三资账”暗藏“糊涂账”,不知道哪一天就踩了“雷”……
温洁芬的担心不无道理。2018年1月,古劳镇核查全镇农村集体三资时发现,因管理混乱导致的各类“三资”欠款达300余万元。令人咋舌的是,早在2015年,该镇就曾花大力气追讨过一次同类型欠款,数额同样达到百万级。
面对痼疾,古劳镇痛定思痛,决定全面改革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同年5月开始,鹤山市、古劳镇、村三级联动,并与科技公司合作,着手构建“1+1+2”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系:即构建1套新的三资管理制度,打造1个数字化三资管理平台,开发2项配套产品——村组记账APP和村务公开APP。
2019年底,古劳镇“智慧乡村三资管理系统”正式上线,村组记账APP率先在该镇上升村委会试运行。“现在,村集体用钱超过3000元要报预算,财会专员动动手指就能记账报账。”温洁芬说,通过新系统,可以实时掌握集体三资运行情况,并以任务清单的形式向各村派发收租、续签及发包等管理任务,进一步将“集体家底”摸清、管好、用到位。
乱象:一村委会现百亿“天价合同”
走进鹤山市古劳镇,能感受到浓郁的岭南水乡气息:6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河网密布,数千个大大小小的水塘星罗棋布。
古劳镇河网密布,水塘星罗棋布。谭成伟摄
一直以来,水乡特色资源都是各村赖以发展的基础,养鱼采桑,发展旅游,让古劳水乡声名远播。不过,近年来,水乡农村发展也遇到不少困扰。
“一开始就遇到了麻烦,全镇13个村(居)涉及三资方面的合同多达3000多份,光核对账目就花了一个多月。”黄健明回忆说,调查过程中,工作组发现该村许多村集体三资账目混乱,收支难以核对,报账滞后和票据遗失的现象频发,“仅丽水新村欠款达到120万元,是所有欠款村里最多的”。
以丽水新村为突破口,工作组开始进驻村委会展开彻查。“通过查阅鱼塘承包合同、询问有关镇村干部、听取群众反映情况,发现欠款的核心问题出在村鱼塘出租上。”工作组一位成员回忆说,核查村委会账目时,居然出现了140亿元的“天价合同”。
根据调查,2015年11月,丽水新村三队原队长黄某文组织村民对该村即将合约到期的七口鱼塘进行竞投。原鱼塘承包人黄某强因塘基上的猪舍处理问题与队长黄某文产生矛盾,竞投当天,黄某强出于“斗气”,以每口鱼塘每年10亿元价格竞得,合同总价高达140亿元。
“竞得鱼塘后,黄某强未缴纳过任何承包款。”工作组成员说,十亿元竞标本身就是一个置气行为,但涉事的村干部并未及时制止,队长黄某文于2016年和2017两年将上述140亿元列入了该队的年终分红分配,并向村民公布。“看到分红公示,其他鱼塘承包者以‘在年终分红扣除承包款’为由拒绝缴纳承包款,加之监管缺失,最终造成100多万元的欠款。”
2018年3月,鹤山市公安局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分别对黄某文、黄某强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同时,古劳镇开展丽水新村鱼塘承包款追缴工作,成功追回123万元鱼塘承包款项。
析因:“土法管理”致政策执行变样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混乱,危害农村基层政权稳定,严重损害村民利益,已经成为影响农村发展,阻碍乡村振兴的顽疾。”古劳镇委书记谢文清意识到,三资管理改革已迫在眉睫,“必须将三资管理混乱的局面扭转过来”。
2018年5月,古劳镇纪委牵头,联合三资办与鹤山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三资管理改革小组,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建议,进村入户调研,了解基层末梢管理者的困难和意见。
调查过程中,改革小组发现,目前,大部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采用财务记账管理,实行“收付实现制”,俗称“现金制”。“因为农村缺乏专业财会,各村为求方便,实行‘土法管理’,导致上级政策执行变样,更有甚者钻制度漏洞,形成不报不知、报错难以核实的困局。”黄健明说。
古劳镇某村的记账表上有不少涂改痕迹。
温洁芬对此深有感触。“村集体用多少钱就报多少帐。”她说,一个村财会专员通常要服务几十个生产队,依靠手工记账,难免有出错的时候。村里报账给镇一级,快则一两个星期,慢则隔数月,即便发现问题,追查起来已经十分滞后。“一些村存在坐收坐支问题,村集体产生一笔收入,没报账就临时用在其他开支上,事前和过程监管无从下手。”
家底管不好是一方面,未准确掌控“集体家底”是另一个“病因”。古劳镇曾多次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清产核资并公示,但由于工作不细致,村民参与度和积极性不强,加之登记管理不严,隐瞒、误报、漏报时有发生,导致部分“三资”游离于管理之外。
“由于原来的管理系统技术落后,数据核查单纯依靠人力。”黄健明说,古劳镇每年涉及农村三资管理的经济合同多达5000份,每一期合同的应收款项需对照纸质合同才能掌握,直接导致部分“三资”管理人员对应收应付账款的管理不掌控,甚至出现按单记账难以核查和不予核查的情况。
改革:“预算+审批”促三资监管前置
2018年6月,水乡荷花盛开,古劳镇三资改革正式拉开序幕。“经过深入调研,大家达成一个共识,改革必须‘接地气’。”黄健明说,要做好顶层设计,也要沉下去,准确摸清“集体家底”。
“每个村设立2000-3000元的备用金,用于日常开支或临时应急使用,依然沿用原先的实报实销制,每次备用金用完之后再申请新的备用金。”黄健明说,所有的集体收入必须先存入集体账户再按规定进行开支,均由银行转账,不得坐收坐支。预算和审批方面,取消村委会主任资金印鉴支取的金额审批权限,改资金限额审批为事项审批。“所有的大额支出须按协议约定或经村民代表(村民大会)会议表决通过,同时须报预算到镇三资管理部门备案,确保监管前置。”
为摸清“集体家底”,古劳镇在集体“三资”清产核资的底的基础上,对照逐一核实经村民会议确认后分类进行登记造册,不得随意变更,所有的变更必须办理变更手续;对在资产登记方面弄虚造假或不按程序变更的提交纪委部门处理。
2019年10月,古劳镇印发《古劳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职责规定》,成立镇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全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规范运作。
创新:“智慧系统”实时掌控“集体家底”
随着改革工作深入推进,黄健明意识到,“仅从制度上疏堵补漏还不够,需要更先进的管理平台支撑”。薛瑞玉有类似看法,“只有通过三资运转流程化、监督网络化、业务处理自动化和决策支持科学化,才能使三资工作迈入自动化更强、集成化更高、协作化更优的管理轨道。”
这一构想促成古劳镇政府与鹤山市数联科技有限公司之间的合作。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加速推进,广大农村进入快速发展期,迫切需要一个好用、实用、易用的三资管理系统。”鹤山市数联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莫少华说,为配合古劳镇打造“1+1+2”构想,公司专门开发了“智慧乡村三资管理系统”和“村组记账”“村务公开”两个手机APP。
古劳镇智慧乡村三资管理系统。
经过一年多努力,智慧乡村三资管理系统已于2019年上线运行,村组记账APP于今年初率先在上升村委会试点运行。温洁芬成为用上新系统的首批三资管理人员。
“通过新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全镇三资运行情况。”温建芬说,现在,三资基础数据录入系统后,可以通过系统进行关键字词和模糊查询。新系统还具备报表分析汇总功能,可以通过报表数据掌握“三资”的整体运作情况。“最重要的是扭转了管理混乱的局面,以前追着村里要报表,现在系统每月自动生成下月收租清单或管理任务,只需派发给村里,督促完成任务即可。”
现在,村财会专员动动手指就能记账报账。
记者了解到,新系统还将引导村民介入监督。“目前,村务公开APP正在测试中,计划今年年内上线。”莫少华说,届时,所有的村民均可通过手机APP端查看所属村(组)的“三资”数据,清楚所在村集体的家底、每月收支和银行存款余额等情况,随时对村集体的“三资”运行进行监督,确保“三资”管理在阳光下运行。
据统计,在“智慧乡村三资管理系统”的加持下,古劳镇已成功为村集体追回拖欠集体承包款320多万元,并有效避免了新拖欠集体承包款的产生。依托管理模式改革,该镇重新梳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10000多项,对其中4000多项经营性资产资源纳入合同跟踪管理,成功扭转以前家底不清、管理混乱的局面。
“目前,农村三资管理改革的古劳经验已推广到鹤城镇。”薛瑞玉说,接下来,鹤山市将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