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一路“狂飙”,历史新高的旗帜,一次又一次被刷新。
历史新高之后,如何看待金价的走势?还能不能配置黄金?普通投资者又该如何考量布局?接着看,挖掘基带你好好捋一捋~
01如何看待金价未来的走势?
20世纪70年代以前,全球货币体系事实上以黄金为“锚”,美元盯住黄金,西方主要货币盯住美元。1971年8月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宣告了黄金挂钩时代的终结。
不过,自彼时起算,黄金已经经历了9轮完整的大行情,平均持续32个月、平均涨幅172%。
第一,黄金不生息,但持有美国国债有利息,所以全球通用货币(美元)对应资产的名义利率越高,黄金价格越低;
第二,黄金能抗通胀,而美元会随通胀贬值,所以全球通胀越高,黄金价格越高;
第三,黄金能避险,所以当全球通用货币的信任度越低,黄金价格就越高。
本轮黄金上涨周期始于2022年11月,至今持续16个月、涨幅超过40%,相较于历史周期,这样的程度似乎并不罕见。
但本轮最大的特点是,金价的大涨伴随着美国实际利率中枢抬升,表面实际利率不再能有效解释黄金价格波动。
在刚刚过去的小长假,最新公布的美国3月非农就业新增达30.3万人,创下一年最大增幅,美联储降息预期不断降温,美元和美债利率同样迎来反弹。两相背离之下,黄金和美股似乎有一个涨错了。
追本溯源,逻辑的底层是全球政经体系重塑过程中,黄金避险属性的极致演绎,涨的是反美元的“脆弱性”。
招商策略指出,黄金价格与美国的利率水平同时上升,其背后的成因离不开美国国债供给的无限增加导致的货币贬值效应。
随着美国大选的钟声渐近,拜登政府希望维持经济稳定,以获得更多的政绩和扭转选民的支持率。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美国的经济乍看相当不错,然而掩于数字之后的,却是联邦财政赤字的膨胀与美国国债余额逼近10%增幅的暗潮涌动。这意味着,美元的价值正在被蚕食。
虽然从表面上美元指数尚能保持相对强势,但相较于黄金等供给之锚,欧美日整个货币体系都在经历悄无声息地贬值。
维度一:美联储的降息拐点动向,历史复盘来看,在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之后的6个月里,黄金在海外大类资产中的表现仍然靠前。
维度二:国际政经关系重塑,可能带来金价中枢系统性上移。
维度三:当海外新一轮货币宽松“见顶”后,金价走势将再度锚定“再通胀”的深度和广度。
02如何看待本轮金价的“格局重塑”?
——当黄金成为全球格局变迁的见证者
当传统分析框架遭遇“失效”,从某种意义上讲,黄金成为了全球格局变迁的见证者。
近年来,全球宏观经济的版图被复杂的形势与频繁的地缘政治动荡所笼罩,逆全球化、去美元化的浪潮加速演绎。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与西方世界冻结俄罗斯央行美元外汇储备,美国的制裁成为“双刃剑”,导致非美经济体国家对美元安全性存疑,自发削弱了美元的信用体系。与此同时,数字货币的崛起也在无形中侵蚀着美元的霸权地位。
“货币天生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生是货币”。理解黄金定价逻辑,更需把握黄金本质——无息低风险的全球“法币”替代物。
在金融市场资产价格大幅波动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央行纷纷转向黄金,将其作为稳固外汇储备的锚,最终表现为2022年以来全球央行购金量显著增加,全球央行的黄金与美元储备占比走出明显的“剪刀差”。
当历史的车轮缓缓驶来,这其中所蕴含的信息量,的确值得每一位投资者深思。
03还能不能配置黄金?
——不妨厘清三层逻辑
诚然,再好的资产也不会只涨不跌,短期的较快上涨和情绪过热通常会引发技术层面的调整,从而导致国际黄金价格的波动和震荡加剧。而且从投资的角度来看,黄金价格的确波动较大且本身无法生息。
当下投资者考虑是否配置黄金,不妨厘清三层逻辑:
第一层是资产配置。
第二层是布局方式。
需要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预期和资金期限选择适合自身的黄金品种,以一个中长期投资理财的视角来审视这个问题。
目前主流的布局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注:以上仅供示例展示,不构成投资建议
实物黄金向来被视为“避风港”,对于追求安全感与长期价值存储的投资者而言较为合适,但在储存贵金属时需谨慎,以防因磨损而影响其价值。
第三层是投资策略。
无论是追求细水长流的投资长跑,还是快进快出的短线突击,无论是看准时机的单笔投入,还是细水长流的定投播种,投资的关键在于洞察自我,认清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资金管理能力,进而找到更为匹配的投资策略。
世界的确处在流转不息的变化之中,当旧的平衡被打破,新的秩序也需要适应,但这一切并非如想象中的错综复杂。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在看不清市场走势的时候不如选择定投,在合理的资产配置框架比例内多次买入降低择时风险,在达到合意的目标收益率时便逐步收获成果,再逐步展开新一轮投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