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行业研究:从日系摩企典范看自主品牌成长

(报告出品方/作者:东北证券,李恒光、周维克)

1.1.摩托车业务具备年化2000万辆产能,市占率全球第一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成立于1948年,在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30个以上的生产基地,产品包括摩托车,汽车和LifeCreation等,除了排在首位的摩托车,汽车的产量和规模也都排名世界十大厂家之列。摩托车业务方面,截止2022财年,公司累计交付超4亿辆摩托车,在全球21个国家及地区设有35个生产基地,设立有超3万销售网点,并具备年化2000万辆的整车生产能力。本田摩托车销量全球第一,市占率超50%。

1.1.1.技术突围是本田摩托车成功之匙,先高端后大众的产品打法确保本田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摩托车业务是本田技研工业的首项业务,起源于1947年为自行车提供辅助动力的A-Type发动机。1950年,本田研发出自主设计制造的摩托车DreamD,此后公司便加速研发推出DreamE型和DreamF型摩托车,其发动机的稳定性已经可以比肩欧美品牌。

1.1.2.本田中国合资公司相对独立竞争,进口产品以贸易公司铺设渠道展开

合资公司方面,五羊-本田成立于1992年,由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和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其生产基地位于广州市增城区。五羊-本田在电动化领域布局较早,2012年便设立五羊电动车无锡生产基地,整体来看,五羊本田下放的车型多是全球车型,部分车型返销日本;新大洲本田在1999年开始组建,正式成立于2001年,由新大洲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出资组建,注册资金1.3亿美元,中日双方股权比例各为50%,设有太仓生产基地,具备年生产整车、发动机90万台的能力。截至目前,新大洲本田推出了融入本田先进技术的CM300、CRF190L、NS110iFI、NEWPCX160、NS110Q、CBF190TR、EX125FI、CBF190X、CBF190R、e韵110FI、Wave110S、S07等多款摩托车及等多款电动车。累计实现销售1500万台,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整体来看,五羊本田及新大洲本田生产销售的车型基本一致,而进口大贸产品以本田中国贸易公司进行开展,三者的渠道相互独立,销售产品覆盖从低端到中高端系列。

在自主品牌近年来快速抢占中大排量摩托车市场的局面下,本田中国的价格也首次迎来官方降价,2022年11月,本田CB400平台三款车型(400X、400R、400F)宣布下调价格,其中CBR400R降幅最大为3千元;2022年12月,本田下调进口四缸街车CB650R价格,降幅达7千元;2023年1月,本田下调在售1100CC车型售价。此次售价调整三款车型售价均下调10%,其中价格最高的非双DCTADVES顶配版本从249000元降至224100元,下调2.49万元,而降价最少的CM1100MT版本,从158900元降价至143010元,降价幅度为1.59万元。整体来看,过去本田中大排摩托车在中国市场一直以涨价作为主旋律,如今受到国产品牌的快速崛起,其价格体系趋势也迎来拐点。

1.2.合资中大排量车型款式较少且排量段较低,进口车型价格高昂

本田摩托车(中国)的品牌矩阵为1)新大洲/五羊本田的通路车;2)HONDAWing的合资中大排量车;3)HONDAe:的电动自行车;4)HONDADreamWing的进口大排量摩托车。中大排量摩托车方面,HONDAWing由新大洲/五羊本田进行生产销售,目前共有8款车型,排量段集中于300、350及400cc,类型包括仿赛、巡航、踏板及街车,款式较少且集中于中小排量,售价方面,400cc的售价在4~4.2万元,对标同排量段的国产品牌车型贵1万元左右。

进口车型HONDADreamWing来看,排量段涵盖包括500、650、750、1000、1100、1300及1800cc在内的车型,车型基本做到全覆盖,售价也大幅高于国产品牌。渠道方面,本田进口车型主要通过本田中国贸易公司统一铺设,各省(市)只开设一家旗舰店,且对经销商资质的考核非常严格。目前,HONDADreamWing在中国共开设有十家品牌旗舰店,铺设先后顺序为上海、北京、成都、佛山、昆明、济南、郑州、南京、杭州、西安。

1.3.动力平台及调校Know-How是整车产品力核心要素,本田摩托车在技术研发上领先全行业

(1)动力平台——发动机:个性化与性能参数各有所重

摩托车由于结构紧凑,所以使用的发动机也比较小巧,对比汽车来看,虽然排量不大,但是却可以通过拉升转速来压榨发动机的动力,因此也伴随着强烈的振动和悦耳的声浪。发动机最核心的参数包括:1)排量;2)冲程;3)气缸数;4)气缸布置型式;5)发动机搭载型式。整体来看,不同型式的发动机存在难以克服的优缺点,也拥有其明显的个性化差异,因此,摩企在开发不同类型的摩托车时,想要打造出色的产品性能,或营造独特的驾驶体验时,发动机的研发与搭配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发动机气缸数方面,单缸发动机是所有发动机中最简单的一种,它只有一个气缸,和同排量的多缸机相比,单缸机工作时只有一套机件在运转,所以运动件的惯性力得不到抵消,所以振动大;双缸发动机,是指有两个气缸的发动机,它是由两个相同的单缸排列在一个机体上共用一根曲轴输出动力所组成,相比单缸发动机而言,每缸排量只有单缸发动机的一半,每缸的活塞质量小得多,惯性小,可以轻易达到比单缸同排量更高的转速,通过更高的转速来输出更高的功率;三缸发动机并无明显优势,而且由于活塞不平衡的活动,其震动感较为明显;四缸发动机普遍应用于大排量跑车上,动力输出具有绵密的特性,各个档位之间的速度重叠范围很大,同样时速,有多个档位可供选择,区别只是加速力道有强弱分别,但是基本上都不会有拖档现象,这点也是很多迷恋四缸机的车迷最看重的地方,容错率大,无需时刻保持高度紧张的心态来应付驾驶。

气缸布置型式方面,常见的布置型式有直列、V型、水平对置等。直列发动机,就是指所有气缸并排排列在一条直线上,优势是制造成本较低,稳定性高,低速扭矩特性好,缺点是发动机不适合高速运转,不能通过提升转速的方式来提升功率,所以总功率较低;V型发动机就是将所有气缸分成两组,把相邻气缸以一定夹角布置一起,使两组气缸形成有一个夹角的平面,从侧面看气缸呈V字形的发动机。V型发动机的出现,主要是解决直列发动机长度过大的问题,所以它的主要优点就是高度和长度尺寸小,重量较轻,便于发动机舱布置,气缸体刚性较高,适应高转速运转,可以通过提高转速极限来提升功率,也可以用扩大气缸直径的方式来提升发动机扭矩,缺点是结构复杂,振动与噪音也会增加;水平对置发动机指气缸水平分布在曲轴的两侧。水平对称布置的气缸是一种对称稳定结构,所以它的共振小、噪音小、平衡性好、运行平顺性好。

发动机搭载型式方面,主要分为卧式和立式中缸发动机。卧式中缸发动机的优点是把活塞上下运动放平后变成前后运动,这样发动机的运行阻力会大大减小,震动也可以得到改善,此外,其配气机构变成上进下出使得进气和排气的效率得到一定的提升,但卧式中缸发动机的结构不够紧凑,冷却效率较低;立缸中缸发动机的优点是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较高,散热片迎风面积大,撞风效果好冷却效率高,机油回落速度快,机油交换率高,活塞上下运动磨损比较均匀,但存在活塞上下运动导致运行阻力和震动比较大,排气门打开后向上排气排气效率下降等缺点。

(2)传动系统——变速箱及离合器:国际挡成为大排量摩托车主流,民用摩托车普遍采用湿式离合器

离合器接合方式方面,主要可以分为无级变速和有级变速,有级变速又可以分为自动分离有级变速、循环挡、国际挡和自动挡4大类。无级变速CVT主要应用于小排量踏板摩托车上,可通过油门控制,提高发动机转速,来实现自动变速的方式,虽然操作简便,但动力传递效率低、油耗高;自动分离有级变速主要应用于弯梁车,指的就是不需要手动操作离合器,通过在变速轴上安装离合器拨叉,根据油门深浅和车速,自动进行换挡操作,其优点是驾驶简单且较无级变速更为省油;循环挡就是不管变速箱有几个挡位,都会按照顺序进行循环操作,它的好处就是在最高挡可以直接进入空挡,实现空挡滑行,但对于操作失误的容错率比较低,存在较大的驾驶风险;国际挡则是在循环挡的基本上做了驾驶习惯上的改进,当达到最高挡时,再往上勾会被限制住,不会像循环挡一样回到1挡,这种换挡设计更加安全,就算出现误操作,也只是升降1个挡位,并不会影响行车安全;自动挡DCT(双离合变速箱)为本田旗下高端摩托车型技术,在换挡时电脑会根据发动机转速和油门开度参数自动调整变速箱挡位,还可以切换自动/手动模式。

干式/湿式离合器方面,离合器是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动力输出的桥梁,除了负责连接发动机与变速箱之外,离合器还可以抹平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的速度差。干式离合器周围介质全为空气,由于空气散热效果并不出众,因此对于使用干式离合器的车型来说,如果出现爬坡、堵车等频繁起步的工况,就会因为离合器摩擦过多而出现过热的问题。当离合器过热之后,离合器片之间的摩擦力会开始下降,无法将发动机的全部动力传输给变速箱,进而出现动力损耗问题。因此,为保证离合器在空气中的散热能力,干式离合器的直径往往都会比湿式双离合大上一倍左右,以此来增加离合器片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升散热效果;湿式离合器是浸泡在油液里的,由于液体的比热容比空气更大,散热能力更好,所以湿式离合器天生就具备比干式离合器更好的散热能力。但油液本身会产生打滑,所以相比起通常只有一组离合片的干式离合器,湿式离合器需要多组离合器片才能获得足够的摩擦力。整体来看,除了杜卡迪等专业跑车会因为极致的传动效率要求而使用干式离合器,民用摩托车普遍采用湿式离合器,以此来增加摩托车使用寿命。

(3)调校Know-How:整车性能是否得以充分发挥的核心要素

发动机、离合器以及变速箱的性能固然重要,但对于整车性能和骑手驾驶体验而言,动力与制动端如何配合涉及主机厂端的大量Know-How,包括直线加速时扭矩输出、动力线性、ECU匹配、节气门开闭节奏、尾翼等,压弯时油门时滞、避震器与悬挂的软硬调校等,都需要结合发动机特性、车型定位以及使用场景进行调校。只有动力端和制动端的良好匹配,才能将摩托车的驾驶性能及体验最大化地发挥。

(4)本田拥有领先行业的技术积累,DCT技术在高端车型上具备突出竞争力

本田摩托车在研发端集中公司大量资源,在多项技术上领先行业,包括:1)双离合变速器DCT;2)世界首个摩托车安全气囊;3)PCXHYBRID混合动力系统;4)自动驾驶的跟车、车道保持、自动变道及低速超车等。

本田是世界上第一个推出双离合变速器DCT的公司,自2010年推出后,DCT技术已在本田高端车型上实现了近全域覆盖,截止2020年,DCT控制搭载6轴IMU来检测车辆的坡度角、加速度和减速度,并选择与行驶条件相匹配的档位,使得换档更接近骑手的感官。

PCXHYBRID混合动力系统是全球首款量产摩托车的混合动力系统,为了实现紧凑轻量化的系统,采用了“并联系统”,为PCX中负责发动机启动/发电的ACG启动器增加了驾驶辅助功能,整体来看,PCXHYBRID混合动力系统具备油耗较低、加速快等优势,目前主要搭载于踏板车型上。

1.4.本田两轮车电动化战略较为审慎,计划2025年前推出三款玩乐型电摩产品

电动化核心零部件方面,本田正在研发并推广搭载电动车三大核心零部件(电池、PCU、电机)的电动二轮车专用平台,其中电池采用全固态电池路线。整体来看,本田两轮车业务电动化战略较为审慎,核心零部件电动化及整车智能化的研发进度较为缓慢,例如电池目前仍以共享电池业务为主,而没有推出具备竞争力的电池产品。

1.5.疫后摩托车销量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从本田技研工业年报数据来看,2022财年,公司实现摩托车业务营收21852亿日元,同比+22.3%,营收占比为14.8%,较2021财年提升1.5pct;摩托车业务实现经营利润3114亿日元,同比大幅提升38.6%,实现销售利润率14.3%,同比提升1.7pct。整体来看,摩托车业务得益于每年近1700万辆的集团口径销量,充分发挥本田品牌优势及规模效应,其盈利能力为各项业务之最。

展望2023财年,公司预计实现集团口径摩托车销量1856万辆,同比+9.0%,实现合并零售销售1166万辆,同比+8.8%,其增速领先汽车及电动工具业务,公司摩托车业务深入全球化布局,疫情爆发后海外各市场的表现存在较大分化,日本本土持续稳健增长,主要系日本主销车型为较高端的玩乐类大排量摩托车,其需求受疫情影响较小;北美市场的销售结构与日本类似,但受美元加息周期等宏观因素影响,公司预测2023财年北美市场摩托车销量增速仅为0.7%;欧洲市场需求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快速修复;亚洲市场是公司销量占比最大的地区,考虑到本田摩托车在亚洲(尤其是东南亚市场,每年销量近4000万辆)市场近80%的市占率,且销量大头为小排量的通路车产品,其销量增长受限于疫后当地居民收入信心的复苏。

2.1.上世纪80年代日本中大排达到年销峰值,从渗透率角度预计中国销量天花板为188万辆

日本摩托车国内销量在1982年达到328.5万辆的峰值后便一路下滑,2010年以来每年的销量稳定在40万辆左右的水平。日本国内摩托车销量呈现清晰的“倒V型”,其背后反映的是1)城镇化率提升下公共交通的持续普及对于摩托车出行需求的挤压;2)经济发展下,汽车尤其是小汽车对于摩托车出行需求的挤压。与此同时,日本摩托车的出口也迎来了快速发展,而后随着几家摩企的陆续出海及海外工厂的建设,日本将产能逐渐转移至海外,国内销量来看,中大排摩托车的占比提升。

与摩托车内销类似的是,日本摩托车出口也在80年代达到峰值后逐年回落,随着以四大摩企为代表的摩企将产能转移至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工厂)后,2010年以来,日本本土出口摩托车数量稳定在40万辆的水平。结构来看,日本本土出口的摩托车集中于中大排量段,250cc+摩托车出口销量占比从70年代的20%一路上升至70%+。整体来看,日本摩托车国内销量经历了“倒V型”,这与禁限摩政策以来,中国国内销量在2008年达到峰值后逐年回落的态势十分接近,对标日本,出海+保留高端国内产能(大排量摩托车产能)或许是中国头部摩企下一阶段需要布局的战略。

分阶段来看,1965年~1975年,日本国内摩托车销量整体稳定在120万辆上下的水平,摩托车由于经济性、实用性成为日本国民的出行优选,该阶段大排量摩托车由于“路权”尚未明确,自1970年触及年销量7万辆(250cc+)的阶段性高点后,就持续回落至1975年的2.8万辆。此时,本田CB450和川崎W1的涌现,日本的市售摩托车逐渐逼近了世界水平,本田、川崎、雅马哈及铃木都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大排量摩托车产品推出。

1976年~1982年,此时日本摩托车制造商已经位列世界第一梯队,日本经济稳健发展,125cc以下的小型机车及125~400cc中等机车驾照引入叠加“限宽门”解除下大型摩托驾驶限定解除,使得该阶段小排量及中大排量摩托车的销量快速增长。对于中大排量摩托车市场而言,中排量(400cc)机车迎来了百花齐放时期,大排气量和多气缸的激烈竞争使得日本摩企在发动机及整车的性能上持续突破。

1983年以来,日本摩托车内销逐渐萎缩,但中大排量摩托车的消费升级与消费习惯的轮动切换仍在快速进行。1983-1985年期间,摩托车发动机从风冷转向了主流的水冷发动机,之后1983年铃木的RG250登场,装配了全身大包围以及分离式手把,被视为是自家赛车的复刻品,并且由此开启仿赛车型的热潮。1996年的400cc+摩托驾驶证限定解除,大排量摩托车热潮开启。以2004年为转折点,车厂不再一味制造追求性能的摩托车,而是向不同领域开始发展,各类型的摩托车甚至是跨界融合的产品开始流行。2008年次贷危机叠加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让摩企转而将研发重心转向高性价比、轻量化的产品。

复盘日本国内摩托车销量及结构演变历史,我们发现:1)摩托车作为性价比及便捷性较高的交通工具,通路车类产品的销量在触顶回落后仍会保留稳定的销量水平;2)中大排量摩托车的发展初期,标志性的产品(首先是发动机技术领先,而后是外观革新)是引爆需求的先决条件;3)中大排量摩托车发展初期,其定位更接近于小众圈子内的高端产品,而后随着产品的性价比逐渐提高,追求极致性能和追求驾驶体验的消费者会共同推动小众圈子扩容,从而形成一代人的机车文化;4)中大排量摩托车进入成熟期后,头部摩企在研发端的投入力度仍会加码,此间会有超高性能的产品推动,与此同时,消费者对于不同类型的中大排产品的喜好在不断切换(巡航——仿赛——街车——跨界融合);5)中大排量摩托车发展后期,供给端和需求端都会催生相当数量的产品趋向于更“务实”的产品定位,具体表现为追求性价比、轻量化、驾驶平顺度等。

2.2.日本中大排摩托车保有量持续上升,预计中国更新速度大于日本

分析日本50cc-及250cc+两个排量端摩托车的保有量与年销量之间的关系来看,可以发现,50cc-摩托车的保有量呈现出倒V型的演变趋势,表明小排量通路车淘汰量大于销量;250+摩托车保有量则持续增长,表明中大排量摩托车淘汰量小于销量。我们认为,两个排量段摩托车保有量的不同演化趋势反映出:1)作为代步工具的小排量摩托车,其使用频率较高,在政策法规趋于严格的背景下,高龄摩托车加速淘汰;2)中大排量摩托车的定位更多是玩乐类需求,多数玩家倾向于购买多辆不同类型不同排量段的中大排摩托车来满足自身个性化需求,因此每年淘汰量较小。

2.3.参考日本万人均销峰值,预计中国中大排销量天花板为120万辆

复盘来看,日本250cc+摩托车每万人平均销量在上世纪80年代初达到12.4辆的峰值,2010年以来稳定于5.5辆左右的水平。日本中大排量摩托车每万人平均销量在上世纪80年代初触及峰值,这背后是摩托车文化(尤其是仿赛机车文化盛行)+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四大摩企优质供给,形成的合力所推动的。值得一提的是,在1996年之前,日本摩托车驾照存在中型车辆的限制,在此限制下骑手只能驾驶中等排量400cc-的摩托车,如果想要开大排量摩托,那么就要去到各都道府县的测试场进行专门的技能测试,从而解除限定审查(拿到400cc+驾照)。因此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中大排量摩托车销量更多集中于250~400cc,换言之,大排量摩托车并未贡献明显的增量。

供给方面,需要指出的是,在钱江摩托、春风动力及隆鑫通用等中国头部摩企的引领下,中国国内中大排量摩托车的售价大幅低于日本,高性价比的优质供给对于以入门级骑手为主的中国市场而言,具有强大的助推作用。结合中日两国在供需两端及政策面的对比,以中国潜在中大排量摩托车购买人口数(11.6亿人)-禁限摩政策影响人口(2亿人)=中国实际中大排量摩托车消费者人口数(9.6亿人)作为分母,预计中国250cc+摩托车每万人平均销量峰值将达12辆,对应中国250cc+摩托车内销峰值为115万辆。

2.4.日本本土四大摩企市占率超六成,预计中国头部摩企的市占率仍有提升空间

民间盛传“骑不坏的本田、追不上的川崎、修不起的雅马哈、玩不坏的铃木”正是对于日本四大摩企个性化的描述,日本摩托车产业“称霸”全球的背后,离不开四大摩企的“军备竞赛”。从2020年日本本土摩托车品牌竞争格局来看,日本本土市场被四大摩企所垄断,销量占比最高的川崎,占比达25%,其次为本田、雅马哈和铃木,分别占比19%、16%和7%,四大摩企合计销量占比超六成。

整体摩托车市场来看,考虑到日本本土中大排摩托车销量占比较高(近20%),中国本土仍以小排量燃油摩托车(近40%)及电动摩托车(近55%)为主,中国市场的集中度较低,TOP10的占比近60%;中大排量摩托车竞争格局来看,据2022年中国摩托车商会数据口径,中国本土TOP10的市占率接近65%,集中度较日本而言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2.5.成熟消费市场叠加本土优质产品催生机车文化的形成,日本机车文化侧重于可靠、普适性强、风格多样

玩乐型摩托车市场天生具备亚文化属性,例如美国市场的摩托车文化是以哈雷机车为代表的“自由、个性的生活方式”,追求的是复古的美式情怀。摩友们的年龄偏大,是拥有一定精神品位的富裕阶层,同时普遍拥有探索广袤西部、穿越66号公路的情节。主销车型由于美国有着更加宽阔道路,比赛以直线加速这种简单粗暴的形式为主,于是慢慢形成了大排量,长轴距为主的美式巡航车形;欧洲市场的摩托车文化显得更为多元,例如以杜卡迪为代表的赛车文化,追求的是运动、奔放的生活方式,以KTM为代表的越野文化,追求冒险、纯粹的生活方式。

不同于欧美市场拥有成熟的摩托车文化,日本摩托车作为后起之秀,追求技术是其突出特点,机车文化也并不局限在某一品牌或某一车型,而是受欧美文化的影响,随时代演变不断循环往复。上世纪80年代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街头文化、漫画、电影、音乐、时尚文化都突显着明显的“都市感”,在这一背景下,已经具备世界一流技术的日本四大摩企在仿赛车型上开展“军备竞赛”也就不足为奇。与此同时,日本机车文化受高桥吾郎、高山隆以及木村拓哉等名人的影响,复古的美式机车也开启流行趋势。整体来看,日本机车文化深受欧美机车文化的影响,但在历经数十年发展,尤其是日本本土四大摩企逐渐主导世界摩托车市场后,日本本土也演进了属于自身的机车文化——可靠、普适性强、风格多样。

2.6.中国中大排摩友更追求圈层文化,女性摩友入局带动中大排出圈

在辗转腾挪、往返行止的城市中,摩托车给了年轻人限制范围内可以掌控的自由,构成了鲜活而流动的景观。在交通工具往便捷、舒适、快速的方向上发展时,人们依然存在对风和自由最现实的追求、对生命最深切的质问。整体来看,中国本土玩乐型摩托车文化与日本上世纪80年代所追求的“都市感”及复古风有类似之处,但由于目前国内中大排市场尚属发展早期,也具备“小众圈层文化”、“外观优先”、“品牌意识较弱”等特性。

1)为什么选择中大排量摩托车?

不同于小排量摩托车使用场景多为工作通勤,中大排摩托车更多定位休闲、运动的高端娱乐场景,且整体配备和制造工艺方面,中大排完全碾压小排量摩托车,可以塑造个性及寄托情怀。此外,中大排摩托车在个性宣扬、社交功能、骑行体验等方面独特的优势,交通属性外具备更加丰富的社会属性,主力消费人群对质量品控、个性化的意识较强,促使摩托车产业摘除低端化标签,更具设计感、更高性能、更智能、更具品牌力。

2)中大排量摩托车用户黏性如何?

入坑后极易上瘾:高速骑行容易唤醒年轻人的冒险与反叛精神,兼具操纵感、交互感、掌控感,尤其在疫情后更需要有一个释放情绪、缓解压力的出口;圈层文化的支撑:相比于同事圈、亲友圈,骑行圈更模糊社会身份,因爱好而相聚,远权势之纠葛;“枕边风”的反复刺激:短视频中摩托车疾驰而过的视觉冲击,对象和兄弟纷纷入坑的好奇加持,获得摩友认可带来的自豪心理。

3)中大排量摩友画像?

首先是需要具备一定经济基础,装备、改装、油费、换车等烧钱程度大幅超过小排量摩托车,中大排量摩友主要集中在沿海一二线城市和内陆二线城市,其消费能力较强;其次是年龄段分布呈“哑铃型”,中大排量摩友主要集中于20~30岁。另外,中老年退休用户由于其“有钱有闲”的特性,成为占比第二的年龄段群体;其三是以男性摩友为主,但近年来,自主品牌摩企频繁推出面向女性用户的爆款车(奔达金吉拉、春风250SR等),预计目前女性用户占比超10%;最后是个性层面具备“爱冒险”、“追求差异化”、“喜欢社交”等特性。

日本四大摩企在产品打造上都拥有世界一流水平,历史上的爆品到如今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经典车型,例如川崎Ninja400(仿赛)、雅马哈YZF-R3(仿赛)、本田Rebel250(巡航)、本田CB400(街车)、铃木GIXXER250(街车)等,历经数次改款已成为车迷心中的经典。整体来看,以本田为代表的的日系品牌,旗下经典车型具备1)差异化的外观设计,且历经数次改款仍具备极强的延续性;2)极强的品控,产品使用寿命较长;3)产品驾驶性能差异化,大厂间的整车调校偏好极具个性。

3.1.蓝海市场叠加出色外观是近年中国爆品的先决条件

3.1.1.春风250SR——首款自主品牌仿赛车型,颜值出圈性价比高

春风250SR是春风动力首款爆款车,于2020年2月首发,当时中国市场250~300cc仿赛车型的竞争对手仅有合资摩企豪爵铃木的GSX250R一款车,春风250SR迅速成为爆款,精准定位蓝海市场是其成功的先决条件。从春风250SR的产品参数来看,对标豪爵铃木GSX250R,除了发动机是单缸外,春风250SR在各项核心参数上都拥有更强的表现,叠加更低的售价和差异化的外观设计(大胆的配色和独特设计语言),使得春风250SR短期内收获了较高的热度。

春风250SR定义了中国中排量(250~300cc)仿赛摩托车市场,跟进者不乏钱江赛250、贝纳利Tornado302、隆鑫无极250RR、凯越321RR等有利的竞争对手。但春风250SR凭借其出众的外观,以及保有量较大的用户群体中不乏网红属性,依旧占据中国中排量仿赛市场的头部。我们预计春风250SR的月销量峰值水平超5000辆,2021~2022年春风250SR也进行了“小改款”,先后推出赛道版(售价提升)、厂队限量版及CBS版(售价降低)来维持整个系列的热度。

3.1.2.奔达金吉拉300&灰石——专注巡航车市场,外观设计考究

奔达于2020年推出巡航太子车——金吉拉,与春风250SR爆火的原因类似,2020年奔达金吉拉所面对的竞争对手基本为进口及合资车,而国产品牌所推出的同类产品在外观设计上与金吉拉存在较大的差距。从车友对金吉拉的评价来看,1)圆润的设计以及Bobber风格很容易对标“小哈雷”;2)复古细节做工到位,非常有情怀的圆型大灯,以及发动机表面经过特殊处理;3)皮带传动可有效的降低传动噪音和传动震动;4)用料十足,价格亲民,保值率高。整体来看,金吉拉爆火的核心原因为蓝海市场的错位竞争叠加考究的外观设计。

继奔达金吉拉300爆火后,奔达摩托于2021年8月推出全新产品奔达灰石300,灰石300对比金吉拉300来看,两者的设计基于同一平台,动力等配置上并无显著差异,主要体现为滑动离合、双边排气,加长轴距等小改进,整体来看两者更多的是外观风格上的差距,而灰石300也延续了金吉拉300火热的销量趋势。

3.1.3.钱江闪300S及赛600——快速跟进的新品策略,领先的动力平台

钱江闪300S及赛600在2022年成为爆款,两者合计销量预计占比钱江摩托中大排量摩托车销量的80%以上,复盘来看,两者爆款的逻辑并不相同。首先来看闪300S,闪300S推出以及成为爆款的过程充分体现了钱江摩托相比于国内友商的优势——最全的发动机平台、最快的响应速度和最快的研发速度。闪300S是钱江摩托为了对标奔达金吉拉300&灰石300所推出的产品,但在2021年9月推出后,却因为初代产品颜值不够出众而销量遇冷。此后,钱江摩托在与经销商及消费者充分沟通后,快速推进闪300S改款的研发设计,并于2022年1月推出2022款闪300S。从2022款闪300S来看,不仅在外观设计上更为大胆,还增加了皮带款。此时,距离奔达金吉拉300首发已经超过1年,闪300S凭借其充足的产能储备以及新品效应,快速完成了对于巡航太子车市场的攻占。

赛600爆款逻辑与闪300S存在一定差异,我们总结了如下特点:1)赛600核心卖点是性能,其拥有自主品牌中唯一的四缸仿赛车型,性能直接对标本田CBR650R,但赛600的售价优势明显;2)赛600立足于大排量仿赛市场,仿赛车型是中国市场的“初代爆品车型”,赛600承接了较多在2020年“入坑”新手的升级需求;3)对标本田仿赛车型,2022款赛600在定风翼、排气管等做了较大的外观改进,颜值提升明显。

3.2.中大排爆品难离差异化,蓝海市场逐渐填平下,综合性能表现愈发关键

2020~2021年,中国中大排摩托车市场所涌现的爆品,其成功背后最核心的两大要素为1)出色的外观设计,不乏大胆配色、家族化设计及复古情怀等差异化标签;2)定位仿赛以及巡航太子车两大主流赛道,且推出时点缺乏有效的自主品牌竞品。2022年,以QJMOTOR赛600为典型,1)优秀的品控;2)高配置叠加稳定性铸就的性能端稀缺性,也成为决定产品是否大卖的核心要素。我们认为,对标日本四大摩企,在中国中大排摩托车市场逐渐成熟后,产品性能会成为决定性因素,具体表现为1)高配置,且驾驶稳定性好;2)产品调校差异化,例如本田强调均衡,川崎强调激进、暴力的驾驶体验,雅马哈强调高转速动力;3)出色的品控,日本四大摩企可以“弯道超车”跻身世界一流摩托车品牌,离不开“变态”的品控。

4.1.钱江摩托:极速产品研发,极全产品矩阵,QJMOTOR野蛮生长

钱江摩托成立于1985年,自2005年全资收购意大利品牌贝纳利后进军大排量摩托车赛道,自2016年6月被吉利控股收购后,公司经营层面持续改善,并全面聚焦于大排量摩托车赛道。自2020年5月,公司全新自主中大排摩托车品牌——QJMOTOR上市后,公司在中大排摩托车赛道持续占据国内销量第一。公司目前拥有贝纳利、QJMOTOR及QJIANG三大摩托车品牌,以及国产品牌中最全的整车及发动机产品系列。此外,公司也与哈雷·戴维森、MV奥古斯塔等海外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有望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生产工艺、设计能力及品牌形象。

渠道方面,公司在国内深化实施Benelli及QJIANG渠道直营模式改革,继云南,广西,浙闽后,重点推进了北京、皖苏沪、陕西、广东的改制,打造高效率市场运营团队,提升市场灵活机制和管理机制;国际加强自主出口队伍建设,推动QJMOTOR等品牌的国际渠道布局,进行海外多品牌覆盖。

财务数据方面,在吉利控股入主后,公司营收每年稳健增长,在剥离房地产、锂电等非主营业务后,公司业绩也实现了逐年增长,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3.93~4.40亿元(YoY+65.40%-85.1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67~4.14亿元(YoY+97.98%-123.34%);2022Q4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为-0.17~+0.30亿元(2021年同期为-0.37亿元)。

春风动力于1989年成立,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专注于休闲娱乐产品的研发与销售,主业为全地形车以及大排量摩托车。截止目前,全地形车是公司贡献营收和利润最多的业务,出口量连续多年占全行业70%以上,出口额稳居国内第一。摩托车业务来看,公司凭借家族化的外观设计以及出色产品力定义了国内250cc摩托车市场,先后打造了250SR、250NK及450SR等多款爆款产品。自2013年起,公司与世界顶级摩托车品牌KTM展开深度合作,2022年已建成了第一家合资工厂。

全地形车方面,公司2018年以来出口额持续占据行业第一,占比达70%,主要目标市场为北美及欧洲市场,其中公司凭借出色的产品力及性价比在欧洲市场占比超30%的市占率,北美市场为全球最大的全地形车消费市场,公司在面临北极星、庞巴迪等国际一线全地形车品牌时,仍旧表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实力。

销量及ASP来看,在海外友商产能受疫情负面影响的背景下,2021年公司全地形车迎来爆发式增长,销量同比增长126%,据中国摩托车商会数据口径,公司2022年累计实现全地形车销售15.59万辆,同比-5.5%,其中22Q4单季度实现销量3.95万辆,同比-26.7%,环比-1.0%,主要受去年同期较高基数及年款换代认证影响。2022年,公司全地形车ASP得到了大幅提升,预计将实现15%的同比增长,主要系公司北美市场出货价格上调及产品结构中U/Z系列占比提升而拉动。

摩托车方面,公司聚焦于中大排量段产品的研发和销售,主力产品集中在250cc、400cc以及650cc的排量段。2020年,公司打造国内首款自主品牌仿赛车型250SR,该产品具备突出性价比及出色的外观,在入门级玩家为主的中国市场,一经推出便形成了“爆品”效应,在250SR的拉动下,2020~2021年,公司250cc车型占两轮车合计销量的比重近50%。2021年,公司在自身仿赛车型占据国内用户认知高点的背景下,再度打造仿赛新车型——450SR,其搭载450cc双缸发动机,对标川崎Ninja400,产品矩阵持续升级。截至目前,公司中大排量摩托车平台覆盖仿赛、街车、休旅、复古及拉力等车型,在产品品控及研发端持续投入。

中大排摩托车出海来看,2021年前,公司摩托车业务深耕中国市场。自2021年以来,凭借700CL-X等多款性能优异、契合海外消费者需求且性价比较高车型的出海,公司摩托车业务出海节奏加速。据中国摩托车商会数据口径,公司在2021~2022年分别实现中大排量摩托车出口2.58及4.35万辆。

展望2023年来看,据春风动力2022年秋季战略发布会,公司在2023年有6(燃油)+4(电动)款两轮摩托车产品推出,在全地形车业务进入稳态发展阶段,公司将更多的战略资源向两轮车业务倾斜。我们看好春风动力2023年为新品大年,预计新品将早于竞争对手进行发布及交付,对于2023年全年销量的拉动可期。

你的汽车电瓶只能用3年,老司机却能用8年,修车工告诉你如何做!

使用了20年的车,跑了30万公里如此完美车况!车主是怎么做到的?

混动汽车的电池坏了,还能当油车开吗?内行人一语道破,明白了!

上高速!开完瑞虎9再开星越L,才知啥叫好车,被车评人骗了

开车上高速跑长途,一定要检查车上这3个地方,真的是太重要了

当年落地近70万,如今20万出头,就能开一台揽胜星脉回家

建议大家不要买这款合资车,油耗高,发动机质量更是差到顶点

自动挡变速箱隐藏的这个功能,很多人汽车开报废,都没有使用过!

本来想买迈腾,一番思考后提了他,提速7.3秒油耗6.2L,车长5米

THE END
1.四维图新研究报告:四维出击,立“智”图新1.智能汽车大脑,拥抱汽车智能化黄金时代 1.1.历史沿革:始于图商,智能出行隐形巨头 公司前身为中国四维下属导航部,中国四维由国家测绘局于 1992 年创 建,隶属于国资委直属的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 2002 年成立之初便获得中 国首批甲级测绘资质,并于同年发布国内第一份商业化导航电子地图,是中 国导航地图产业的开拓者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129321960223441449
2.科技行业2025年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卫星部署,商业航天黄金科技行业2025年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卫星部署,商业航天黄金时代.pdf,研究报告·科技行业研究 行业研究 2024 年12 月9 日 科技行业 2025 年展望: 卫星部署爆发在即, 商业航天迎来黄金时代 全球商业航天市场稳定增长,中国商业航天市场保持两位数高速增 长。根据 Spacehttps://m.book118.com/html/2024/1212/5233112320012011.shtm
3.高善文:供给侧改革掩盖了增长牛市已经静悄悄地开始盈利慢牛精选低市净率行业牛股 2017年ROE拐点可期的行业包括基础化工、机械和电力设备、石油石化的油田服务、石油开采,军工的航空航天、兵器兵装、银行和非银,已经出现拐点可以持续修复的行业有工程机械、贵金属。市净率低于历史均值的行业包括银行、非银、煤炭、工程机械、贵金属、环保及公共事业、煤炭开采、石油开采等。https://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70,20170920778782092.html
4.国内商业航天渐进“黄金时代”,追逐盈利拐点或成发展关键?而目前国内民营航天企业还处于探索成熟商业模式的阶段,考虑到商业航天的盈利本质以及资本期待,无疑需加快追赶脚步。 航天科技红利兑现商业价值还有多远? 从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需求日渐旺盛和生态加速完善来看,相关企业追逐盈利拐点的条件已然成熟。 首先是国内日趋增长的卫星发射需求,让火箭发射的盈利拐点尽早到来成为可能。 https://36kr.com/p/2656775118474757
5.供给策略(精选十篇)人才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不仅仅是职业教育机构或个人的问题,需要社会各部门的共同参与。构建良好的职业教育供给体系应当从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四个维度对职业教育体系进行构建,打造一个引导、供给、监督、使用的共同体。关键是政府、企业、社会、个人各司其职,同时在供给的过程中彼此相互协调,在现有职教资源基础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jkqbih3.html
6.实际影响范文12篇(全文)这种文化低俗、商业化严重的广告有悖于我国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决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来换取经济一时的发展。 由此看来,广告是把双刃剑,关键看商家如何把握。广告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经济越繁荣,广告就越发达。广告影响了生活,生活因广告而精彩,假如世界上没有广告,我们的生活又将会成https://www.99xueshu.com/w/ikeywxz0uanp.html
7.A股行情渐起!“新人”入市如何避免重大亏损?来刷九项测试随着A股市场近期回暖,开户大潮再起。对于任何一个准备不足的投资新手来说,股市短期的大涨看起来激动人心,但其实在股票市场上赚钱并非易事,“七亏、二平、一赚”始终是这个市场盈利格局,投资的首要选项是避免重大亏损。 如何将可能导致重大亏损的公司排除在外?晨星公司创始人帕特·多尔西在《股市真规则》一书中给出了https://m.dayfund.cn/news/12635412.html
8.盘中牛股宝机构给予合理价值19.67元,还有超5成上涨空间 央国企改革+中字头+黄金+金属铜+金属钼+高股息,Q2净利润同环比双增长!机构认为美国降息和国内稳增长预期下,国家队持股+中字头+央国企改革+军工+高端装备+出海,业绩高增超预期,盈利拐点出现,中长线或酝酿大行情,逆势起飞! 市场不好挖掘两只中长线大牛股!(1)国家https://vplus.sina.cn/column/97e7f6ea796d8ed24794b4dcfe7e14df/vp-tgp/7629882937
9.重磅:加入知识星球(原小密圈),免费下载全年全行业各类研究报告医药生物行业:国内或将进一步加大检测需求,全球疫情仍未见拐点-200628[18页].pdf 医药行业:防护手套行业研究报告-200627[25页].pdf 半导体行业:从um级制造医药行业:器械黄金时代,本土创新的崛起-200617[21页].pdf 医药行业:疫情主线全年延续,关注高景气细分子行业-200615[42页].pdf 商业贸易行业2020年“618”https://www.sgpjbg.com/i-17923.html
10.深度报告Ⅰ:解码到店业务的竞争策略,探讨如何测算潜在的盈利57、24探讨如何测算潜在的盈利提升空间年美团进行多次组织架构调整,到店业务也迎来经营拐点——如图表7和图表9所示,24H1美团到店的货币化率和OPM环比均有提升。 58、而抖音也美团~W-3690.HK-系列深度报告自23年底进行多次架构调整,意在加速本地生活的商业化进程,攻城略地的步伐有所收敛。 http://www.yanbaohui.com/doc-dbcc6b038ab4e5cc785ab11872121376.html
11.自动驾驶主题汇总(20241110更新)智驾拐点引领T链边际变化 华西证券 2024-10-25 SmartEV和AI蔚来的思考与实践 蔚来 李斌 2024-8 中国汽车基础软件发展报告5.0 汽车工业协会 2024-10 联合国驾驶员控制辅助系统(DCAS)法规(英) UN 2024-3+ 高阶智驾技术进步&终端渗透率提速,拥抱智驾&机器人的黄金时代 方正证券 2024-10-11 https://blog.csdn.net/weixin_55366265/article/details/143699474
12.论坛议程FBIF2021食品饮料创新论坛凭借卓越的领导力,鲁女士在行业内荣膺多项荣誉,包括《哈佛商业评论》首届“中国新增长创新30人”,Campaign Asia2018年度“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CMO”,此外,她还被《广告时代》评选为2014年度中国“最值得瞩目女性”。 在加入可口可乐之前,鲁女士曾在联合利华中国就职十年,并历任多个市场营销重要职位。 https://www.foodtalks.cn/news/9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