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刚2010年10月25日《河南6城市堆放52万吨铬渣数十年,致持久污染》一文指出,河南6处铬渣堆共计52万吨,其中最小的在新乡,2.84万吨,最大的在义马市,32.5万吨,义马的铬渣量占全省的67%。铬渣中含有致癌物铬酸钙和剧毒物六价铬,这些铬渣堆大多没有防雨、防渗措施,经过几十年的雨水冲淋、渗透,正一天天地成为持久损害地下水和农田的污染扩散源。
央视《新闻1+1》2011年8月15日的节目《迷雾重重的“铬污染”》,报道了云南曲靖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5000多吨工业废料铬渣非法倾倒导致污染的事件。住在附近的兴隆村村民王建有说,村内每年至少有6至7人死于癌症,自己也是肺癌晚期,兴隆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死亡村”。村民怀疑这和附近的化工厂污染有关。
龙江镉污染事件在当地并非首发。2001年至今。河池已发生至少3起特大砷污染事故,其中2008年10月3日发生在河池市郊区的砷污染水源造成附近村民450人尿砷超标。此次镉污染事件中被怀疑为污染源企业的金河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曾在官方2009年涉砷企业整治行动中收到过整改通知。
2006年河池市未完成减排任务,2008年被国家“区域限批”,暂停新项目审批。不过作为广西有色金属工业重要基地,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及加工业仍然是河池市工业经济和财税的重要增长点。
二是农村环境相当严峻。中国环保方面城乡差距非常明显,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环境管理的基础也很薄弱,法规标准很不完善,监管能力严重不足。农村环保欠账过多,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农村的污染排放已经占到了全国的“半壁江山”,其中COD(化学需氧量)占到了43%,总氮占到了57%,总磷占到了67%。
2009年中国食品安全高层论坛报告上的数据显示,我国1/6的耕地受到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土壤面积至少有2000万公顷。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称。食品中药物残留和重金属对我国食品安全的潜在影响巨大。其中,铅和镉污染问题突出,有36%的膳食铅摄入量超过安全限量,特别是皮蛋的含量比较高。国家疾控中心曾对1000余名0~6岁儿童铅中毒情况进行免费筛查、监测,结果显示,23.57%的儿童血铅水平超标。
重金属污染不仅仅威胁着企业周边的人群,这个“隐形杀手”还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我们的躯体。我们和我们的后代,正在承受牺牲环境、盲目发展经济带来的严重后果,而且由于重金属污染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我们几乎无处可去、无路可逃。
重金属污染频现之因
而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重金属污染则来自于工厂。国内30多家环保组织联合的《2010IT品牌供应链重金属污染调研》称,IT企业重金属污染居首。一项由原国家环保总局进行的土壤调查结果显示,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近40%的农田菜地土壤遭重金属污染,且其中10%属严重超标。
农业、养殖业也成了重金属污染源。根据《湖南省洞庭湖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估报告》中对宁乡、益阳等6个研究区的镉输入土壤的途径分析:来自灌溉水的镉输入约为每亩0.013克,而来自磷肥的为每亩0.11克,镉输入后者比前者超过近10倍。
在一些小规模的养殖场,人们常常在猪、鸡等农畜的饲料中添加含砷制剂,因为这种重金属可以杀死猪体内的寄生虫,促进牲畜生长。这些牲畜的粪便又是农民乐于使用的有机肥料。当含砷的肥料被堆积入田时,肥料内的重金属就会悄无声息地潜入地下。并随着耕种传递到农作物中。人们吃掉了这些重金属污染的饲料喂养的猪,又吃掉了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种植出来的蔬菜和粮食,有些人甚至还喝着被重金属污染的
地下水,人体就这样被二度污染、甚至三度污染。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错误的“发展观”与“政绩观”阻碍着重金属污染防治。环境专家认为,与资金、技术上面临的难题相比,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关键更在于遏制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冲动。湖南省环保厅2010年6月通报显示,自2009年9月起。湖南省和衡阳市两级环保部门对耒阳市先后下发8次整改令。要求耒阳市对所属遥田镇多家存在严重重金属污染隐患的企业实施淘汰关闭,但8次整改均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重金属污染解决之道
中国网2011年4月13日的《重金属污染难降解,治理待突破须防治相结合》指出,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土壤研究室副主任杨俊诚表示,土壤污染,必须防治结合,首先严把入口,完善监管,尽量杜绝污染源;再有就是治理,尽管当前针对重金属对土壤的治理很难,但还是有所突破的。
据了解,在湖南郴州、云南、广西等地开展产业化示范工作的“蜈蚣草”种植已经在被重金属污染、无法耕种的土地上取得了成效,因此“蜈蚣草”也被称为“土壤清洁工”。“蜈蚣草”吸收土壤中砷的能力相当于普通植物的20万倍,通过“蜈蚣草”的吸附、收割,3至5年内,被污染的土地就可“恢复健康”。
周生贤表示,将加快实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印发规划实施考核办法,对重点防控地区、行业和企业,进行集中治理。对有色金属矿采选冶炼业、含铅蓄电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进行风险排查,妥善处理解决铬渣堆存等重金属污染历史遗留问题。严格落实各项防治要求,对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一律停产整顿,直至关闭取缔。
据介绍,2011年,国务院批复《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控制目标,明确了重点防控地区、行业和企业。各省(区、市)已编制完成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环保部下发《关于加强铅蓄电池及再生铅行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全面开展涉铅行业排查整治,首次将该行业所有企业的环境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目前,全国80%以上的铅蓄电池企业被关闭或处于停产中,整治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环境监管;问题分析;防治措施
1概述
重金属污染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危害人民生活的问题,使社会愈来愈重视重金属污染的监管工作。且在环境监管方面,我国对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研究比较少,从而导致了政府在整个监管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包括企业中重金属污染规划结构较分散,因此妨碍了企业对污染物的集中处理;缺乏长期有效的监管体制;不完善的重金属污染控制审批权限机制,导致了建设项目中估算不平衡;数据信息量庞大,其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不完善等。因此,重金属污染的环境监管是每个企业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
2我国重金属污染环境监管的现状
目前,我国采用的主要是直接监管的方式对重金属污染进行监管,即为遏制工业企业的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采取收费政策;其次,在监管工作中的自我监管和刺激性监管将会起到辅助效果,尤其是刺激性监管方法,不健全的排污收费市场机制就会造成市场在重金属污染处理中的影响不足。
3重金属污染监管工作的问题
3.1企业分布格局较为分散
3.2项目环境管理失衡
3.3竣工环保验收难度大
3.4日常监管工作困难多
4环境监管在防治重金属污染中的具体措施
4.1合理规划企业布局
企业要想达到重金属污染的有效防治目的,就要合理的进行企业布局。在整体规划过程中,要及时的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加入其中。结合风向、区位、交通和地理环境等条件,根据等级来规划企业不适宜、基本适宜和适宜区域的布局,而对于重金属污染管理要采用集中式的方法,降低污染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节的风险程度,进而减小污染对土壤和大气等环境的影响,和重金属污染防治管理工作所花费的成本。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环境影响评价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差异性,来进行针对性的布局指导工作,从而降低重金属扩散和迁移的风险。并且对于调整城市规划有极大的影响力,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能够为城市整体规划工作提供了依据。
4.2整合污染环节监管的工具
在环境污染的市场竞争中,对于监管工具需要进行灵活的使用和整理,譬如由具有重金属污染治理专业资质的企业来实现治理服务的提供,完成治理重金属污染的专业市场的培育。在这种市场模式下,一方面,对企业为降低治污费用成本而进行绿色生产起到了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为重金属污染的治理赢得了大量的社会资金。同时,可以通过政府补助政策等方式,将通过污染治理得到的税收和收益补偿给治污企业,而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政府一定要严格发挥其监管作用。
4.3实行产品税和补偿制度
为了控制产品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企业可以运用押金-补偿制度。其制度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需要交一定的押金,而押金能够在使用回收完成后取回。电子产品中含有锌、镍等重金属,押金-补偿制度的确立,能保证降低电子产品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土壤的风险,从而完成末端回收工作,同时将补偿制度和产品税制度相互结合,对重金属物质的产生和污染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
4.4引入环境风险评价和生命周期评价
在重金属污染监管工作中,可以将环境风险评价手段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相结合,从而及时地监测到重金属在产品中的含量,按照标准,对重金属的浓度进行严格控制,从而完成绿色生产的目的;同时,在最终阶段中还能回收再利用,从而大大的降低了其参与到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进而减小了重金属物质对人体伤害的风险,这样就使重金属污染的产生在源头上得到了控制。此外,企业可以建立重金属污染预警系统,以及应急方案。
4.5实现跨部门、区域合作
4.6信息公开化
在重金属污染物防治和治理工作中,媒体所占的份额愈来愈大。信息的公开化能够让企业形成有效的管理体制,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的自觉减排行动力,提高了其监管的能力和工作效率。因此政府要重视媒体在此工作中的影响力。及时的向媒体公开企业污染信息,对公众信息及时进行调整,帮助企业建立信用制度,以及开展环境风险评价和生命周期评价工作,从而完善企业在实施过程中,政府监管工作所发挥的作用。
5结束语
参考文献
[1]刘静,黄标,孙维侠,等.基于污染损失率法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经济损失估算[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6):1087-1093.
[2]李永华,杨林生,王丽珍,等.基于BCR和HG-ICP-AES的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27(9):1834-183.
[关键词]食品污染;重金属;人体健康危害;措施
EdibleStrategyOfReducingTheIntakeOfTheHeavyMetal
Yejun
(DepartmentofChemistry&AppliedChemistry,SichuanCollegeofEducation,Chengdu,610041Sichuan)
[Abstract]Thepoisonousheavymetalsfromindustry“threewastes”dischargesunreasonably,agriculturalchemicals,chemicalfertilizer,veterinarymedicineandfeedadditivecontraryuse,andinferiorfoodprocessingappliancesandpackingstoringmaterialscausethefoodseriouspollution,whichdoharmtohumanbody.Theconsumershouldreducestheheavymetalbypurchasinggreenfood,scienceprocessing,reasonablemealstosafeguardsfoodsecurityandthehumanhealth.
[Keyword]Foodpollution;Heavymetals;Measure;Harmtobodyhealth;Harm
有毒重金属铅、镉、铬、汞及类金属砷等元素含量是反映食品安全的重要指标。在今年“两代会”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重金属污染的防治给予了高度重视。但绝大多数食品生产者、消费者对于重金属感到陌生,对于重金属污染影响食品安全的问题知之甚少,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造成食品有毒重金属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我国工、农及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含有毒重金属工业“三废”的不合理排放;畜禽规模养殖中兽药、饲料添加剂的违规使用;农作物种植中,长期或超量使用含Pb、Hg、Cd、Cu、As、Sn的农药、化肥、地膜与污水灌溉、污泥、规模养殖粪便、垃圾等含重金属有机肥的施用,尤其是磷肥、砷酸铅、醋酸苯汞等农药和污水灌溉、公路交通是造成农产品重金属超标的主要原因。以及食品加工、贮运过程中,机械、管道与包装等材料所含重金属元素向食品的不断掺入等,致使我国部分地区食品重金属污染严重。
沿“食物链”富集随食品进入人体内的重金属,不易排出,长期积聚,会引起严重的急、慢性中毒,给肝、肾及中枢神经等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并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的潜在危险。国内、外曾发生多起因重金属污染引起的疾病和中毒事件,致使不少人死亡或终身残废,如二十世纪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痛痛病”则是人类食用被汞、镉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慢性中毒病例。
二、食用策略
为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污染,必须系统、全面地采取措施。作为普通消费者,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食品中的重金属不能通过水洗、浸泡、加热、烹炒等常用的方法来减少,应选择有QS标志、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等。
第二、由于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汽车尾气等重金属含量较高。因此,不要食用污染较重的城市近效、污灌区和公路主干道旁40m范围内种植的农作物。
第三、不同的蔬菜、动物品种和不同组织重金属残留量不同,动物年龄越大,营养级愈高,重金属畜积量就越多。一般叶菜类>根茎类>瓜果、包心莱类,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草食性动物,软体动物>甲壳类>鱼类,动物内脏>肌肉组织。因此,从食用安全角度出发,应多吃瓜果、根茎类蔬菜和动物肌肉组织,少吃综合污染指数较高的一些叶类蔬菜和易富集重金属、年龄较大的肉食、软体及甲壳类动物食品,如菠菜、韭菜、苋菜、芹菜、莴苣与鲨鱼、鲶鱼。少吃或不吃重金属污染较重的动物肾、肝等内脏和禽、鱼类动物的头。民谚道:十年的鸡头赛砒霜。
第四、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研究表明,与食品接触的器皿、餐厨具和包装材料中的有害重金属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会直接进入食品。如劣质不锈钢、铅合金、马口铁、搪瓷和内璧带彩体的陶瓷餐具等的使用,会造成铅、铬、汞、镉、镍、镭、锌等金属向食品迁移量超标。铜质火锅在使用中,表面易产生一层有毒的铜绿而污染食品;铝制餐具在使用时,尤其是将其和铁制餐具搭配使用,易造成铝屑脱落,且铝质锅体与汤汁作用生成的铝化物进入人体,会引起智力下降、记忆力衰退,影响钙、磷代谢等。同时,许多塑料餐具的彩色、筷子表层的油漆和聚氯烯塑料中的含铅稳定剂、罐筒的罐封接着剂均含有铅、镉、铬等重金属,使用过程中会溶出而污染食品。因此,不应使用内壁带彩釉的陶瓷和铝制、铜制器具及彩色塑料、油漆餐具。相对而言,铁制餐具安全性较好。
此外,还应注重科学膳食、合理搭配。适当增加含硫蛋白质摄入,常吃富含VC、铁、锌的食物以降低机体吸收和帮助清除体内重金属、农药残留的西兰花、番茄、南瓜、苹果等食品。
[1]蹇慧,凡强胜,刘力.生态养猪模式中无公害猪肉的重金属污染与控制[J].动物医学进展,2006,27(6):107-11.
[2]许练峰,郝兴仁,冯显湘.城市蔬菜的重金属污染及其对策[J].生态科学,2000,19(1):80-85.
[4]王想霞,麻顺广,李林奇等.濮阳市10类食品重金属及农药污染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6):695.
【关键词】矿业;重金属污染;可持续
一、广西矿业的重金属污染现状
广西金属矿产禀赋性差,含矿多,富矿少,单一矿少,复杂难处理共伴生矿多,资源提取难度大。加之多为山区且岩溶发育,工程、水位地质复杂,矿区的开采活动极易造成重金属污染。目前,广西省已被列入《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治理省区,全区内主要的污染类型有镉、铬、砷、汞和铅污染五种,其中镉污染集中在广西的中西部及北部,高镉含量分布面积广;铬和砷污染主要分布在中部偏西区域;高汞集中在西北部;铅污染从全区范围内看,基本在质量标准以下。
二、广西重金属污染对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一)广西矿产资源形势严峻
1.矿产资源粗放利用,浪费严重。广西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的18%,明显不足。而现有优势资源如锡、锑、铅、锌等的采选冶综合回收率仅为30%左右,比国际水平低10至15个百分点。2.老矿山环境问题历史欠账多。许多老矿山未预留生态恢复治理资金,不少地方政府未及时有效地处理污染,履行好矿山环境管理职责。此外,矿山企业也未严格依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①,落实好责任。3.整治矿业开发秩序任务艰巨。随着广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矿产资源供求矛盾突出,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矿产资源,矿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在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矿企或个人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破坏浪费以及重开发轻保护等现象普遍存在。
矿产资源不可再生,是矿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而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又反映出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政府监控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因此,要使矿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使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解决好矿区内重金属污染问题。
(二)重金属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容忽视
矿产资源在采选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重金属元素的废弃物,乱排乱放极易对矿区及周围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据资料,生成广西地区1995-2007年环境污染指数的变化趋势图②,见图一。
(1)对土地资源破坏大。不少矿山随意丢弃尾矿矿渣,挤占土地,破坏植被。重金属进入土壤环境后,易经食物链摄入人体,威胁健康。广西河池,南丹等地的废弃砷渣,导致矿区周围农作物的含砷量超过国家标准几百倍。且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和累积性,一旦污染形成,整治短期不能见效。目前,广西土地污染带职业病和重症疾病正呈高发、扩大态势。(2)水体污染严重。02年污染指数急升,易受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影响。此外生产废水任意排放,也会造成区域性、流域性的重金属污染。据专家测算,河池市刁江沿岸选矿厂过去每天排入江中有毒废水3.5万吨,有毒废渣1200多吨,每年向刁江排放砷1770吨,占全国砷排放量的94.4%③。(3)矿山开采造成的大气污染甚为严重。这些气体会在低空造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在中空对流层形成大范围的酸雨,在高空形成地球的温室效应。另外,还可通过大气沉降或大气降水落在地表,造成土壤污染。
广西矿区的总污染物排放基本得到控制。但重金属污染的毒副作用呈现不断积累、爆发的态势,当今生态环境仍在持续恶化,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三)重金属污染抑制矿业经济发展
矿产资源的开采供给能给矿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有力支撑。但同时,资源带动矿山经济发展的单一模式会造成发展瓶颈。特别是重金属污染的恶果,会给当地的农林牧渔行业造成沉重的打击,制约矿山可持续发展。
1.经济负担沉重。矿产资源对矿业经济的发展是双刃剑,一旦造成严重的重金属污染事故,整治十分困难。目前的修复方法在实施过程易受局限性与可行性影响,且恢复治理资金庞大。如环江县,全县80%以上的工业产值,60%以上的财政收入都来自矿产资源,01年万亩土地遭砷污染,利用“实惠”的蜈蚣草修复,至少也需几千万元。2.破坏其他经济形式。重金属污染会通过食物链的循环,产生乘数效应,危害激增。可以想象,当水质恶劣、动植物不能食用、农田荒漠化成不毛之地,农林牧渔行业瘫痪之时,更不用说发展矿业经济了,这样的后果无疑是可怕的。
(四)矿业重金属污染影响社会维和智力维的可持续性
重金属污染还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居民生活质量差及生存的安全感缺乏保障等。广西2011年与2005年相比,重金属污染造成的病变人数近4倍④,近年龙江河镉污染、阳朔县思的村“镉米”、以及“癌症村”等健康危机事件更是敲响了警钟,如此恶性发展将造成社会的不稳定。由于矿产资源开发的有限性,重金属污染对矿山经济发展的抑制,矿区收益也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而矿业的技术更新、引进及推广离不开资金的充足支持,人才队伍的建设供应。可见,矿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5要素相互影响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重金属污染更是制约发展的一大隐患。矿山环境的保护必须防治结合,从源头抓起,以免矿业陷入发展的死圈。
三、广西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重视矿山法制管理与政策激励
提高矿权市场准入门槛,使新建矿企每一步都遵循法律法规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同时,加强对已开采矿山的环境保护监管力度,云南曲靖发生的铬渣非法转移倾倒事件更是暴露出部分矿企责任严重缺位,监管部门监管失察等问题。环保部门必须建立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情况日常检查制度,并从重从快处罚违规企业。地方政府也需解决好老化矿山的环境遗留问题。
我国可充分吸收国际经验,施行环境税、矿地恢复保证金等税收制度规范矿业生产,利用对矿企的耗竭补贴,鼓励经营者积极勘探新资源或开发可替代资源,并通过资源税将企业的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完善我国环境税收体系的建设,从而更好地防治重金属污染。
(二)健全体系,提高信息透明度
(三)加大科技投入,完整产业链
矿冶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要使资源利用最大化,成本投入最小化,杜绝环境污染,必须加大先进科学技术的研发与投入力度,优化勘探、开采、选冶炼一系列环节,实现清洁生产、减少有毒废弃物的产生。并通过技术升级和改造,加强研发工作,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建设高新产业群带,建立从资源提取到深加工产品开发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从资源消耗型向低耗、高效益型的转变。
(四)构建矿冶工业生态系统
矿冶工业生态系统遵循循环经济的生产理念,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形成企业共生和代谢的生态网络,促进不同企业之间横向耦合和资源共享,物质、能量的多级利用、高效产出与持续利用。一方面从根源上减少废料产出,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将废料再次资源化,将矿山废料作为内部资源被重新循环利用⑤,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它有着传统矿冶生产模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能更大程度地解决矿山环境污染问题,百色铝生态工业园及一些重点循环工业试点示范工程取得的成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是矿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勇.陕西省矿山生态环境现状与恢复治理对策[J].资源与产业.2009(04):99-103.
[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绿色发展与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337-339.
[3]广西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问题研究[J].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简报,2007(2).
[4]广西矿业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对矿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研究[Z].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
对于广东省的调查结果,甚至改变了这个专家对于本省土壤污染的一贯预估:“我一直认为,珠三角的土壤污染只是呈现点状或线状污染,找不到成片污染的土地,但最终的数据表明,成片污染的土地是存在的。”
万洪富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全国土壤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中珠江三角洲超标率最高;珠江三角洲土壤重金属超标率达40%左右,但是以轻度污染为主,只有一成左右超标严重,主要超标元素为镉、汞、铜、铅等;采矿区、重污染企业、畜禽养殖场、固废集中处理处置场地、大型交通干线两侧以及工业园区及其周边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电子废物拆解场地周边土壤存在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
“矿山开采及冶炼过程中‘三废’处置措施工艺落后或未经处置的废水直接排放造成周边甚至下游地区水环境和土壤的污染。如韶关大宝山、乐昌铅锌矿等周边土壤采样点位污染物超标率达100%,主要污染物为铅、镉、铜、汞等。同时,也造成下游珠江三角洲西、北江流域(中山、珠海、佛山)镉等重金属超标严重。”
农产品中超标的重金属元素主要为镉、砷、汞、铅,近30%的蔬菜和水果重金属含量超过农产品质量限值。研究还发现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土壤呈现“面”污染与复合污染特征;西、北江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比东江流域要重。
广东省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地理特征是,西北江流域比东江流域更为严重。对此,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的研究员陈能场解释,主要是矿山、工厂这些点排放的高浓度污染,顺着河涌、西北江污染沿河流两岸的土地和农田,再污染珠三角及近海流域,导致底泥和贝类生物的污染。
“西江主要是由于流经广西云南贵州而来,这些省份积累的重金属也会污染珠三角。”这些污染导致了珠三角面积高达6000平方公里的高镉区。
据地质勘查部门初步调查后显示,广东省耕地土壤质量有恶化趋势。在珠江河口周边约1万平方米范围内,土壤高氟异常区5263平方千米,高镉异常区逾6000平方千米。
而环保部的数据表明,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辽中南和西南、中南等地区土壤污染面积较大,固体废物堆存占地和毁田约200万亩。
蔬菜富集重金属
更让万洪富担心的是,调查的另一结果,“蔬菜基地土壤污染严重,严重影响农产品安全”。
“由于土壤被重金属污染,植物也不可避免地富集重金属。蔬菜中含有的重金属主要为镉、砷、汞、铅、铬,而广东省的蔬菜重金属污染,据有些学者的调查研究,重金属超标率甚至大于50%。因为每一种蔬菜富集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不同,我们认为,有30%―50%的蔬菜重金属超标。”
他还解释了“每种蔬菜富集不同元素的情况不同”,是指“有些蔬菜可能镉超标、有些蔬菜可能铅超标、有些可能几种重金属元素都超标”。
而且,蔬菜不仅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也非常严重。众所周知的海南毒豇豆,就是因为豇豆上残留大量有机磷农药,“有机磷是剧毒农药,现在国家严令禁止使用,甚至连生产都不允许。国家规定此种农药的检出率必须为零,但广东有一半以上的蔬菜能检测出来,像剧毒的甲胺磷,也有近一半的蔬菜能检测出来”。
陈能场说,他不会一天只吃同一种蔬菜,吃的米也从香港买,是为了“减少中招的可能性”。
根据《2010年度东莞市农业环境质量报告》称,东莞蔬菜地普查点土壤重金属污染以中、轻度污染为主。该次普查采集土壤样品62个,13个采样点重金属含量超标,超标率为20.97%。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为汞、镉、镍、锌和铜污染,污染程度以中、轻度污染为主。
中山大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教授杨中艺认为,土地污染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目睹严峻的形势,2002年,他就开始研究解决蔬菜重金属污染的难题。
他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像采矿业的重金属污染严重,比如韶关大宝山的铅锌矿污染北江流域;农民用生活污水灌溉农田也会积累重金属;因为以前汽车大量使用含铅汽油,排放的废气污染马路两旁的菜地;还有电子废物的拆洗、污泥农用等,都会导致土壤被重金属大量污染。
9月份,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对广州市所售的蔬菜,进行重金属污染抽样调查,结果发现目前市售蔬菜存在不同程度污染,叶菜类的情况相对严重。
从污染的普遍性来看,呈现叶菜类>根菜类>果菜类。从污染程度来看,也呈叶菜类>根菜类>果菜类的规律。其中,根茎类蔬菜大多为警戒级或轻度污染水平,瓜果类则大多为安全或警戒级水平,叶菜的污染情况相对严重。
“蔬菜把土壤中的重金属从根部吸收后转移到叶子的比例比较高,这也是叶类蔬菜富集重金属比根茎类蔬菜和瓜果类蔬菜更多的原因。像萝卜这种根茎类蔬菜,由于体量比较大,稀释了富集的重金属,所以相对叶菜的含量比例就比较小。”
他说,如果蔬菜被农药污染,可以通过清洗或用开水过一遍解决。但是重金属的污染,则是看不见,也去不掉的。
“重金属不降解,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手段很难解决,有很强的隐蔽性和积累性,在人体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后果往往是不可逆的。所以,被学界称之为‘生物定时炸弹’。”
上世纪6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痛痛病,就是典型的重金属“镉”污染造成。当时三井矿业公司将大量含有镉的废水排放到河流,以致污染了农田和庄稼。周围生活的农民,得了一种周身疼痛的疾病,后来经过调查研究证明,就是镉中毒。
万洪富说,因为重金属在人体不断积累,十年之后社会群体才发病,日本终于弄清病因。现在“痛痛病”被认定为日本第一号公害病。
公开资料表明,镉中毒是因为镉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它取代钙离子与体内的负离子结合,导致骨骼中因镉的含量增加而脱钙,造成严重的骨骼疏松。它首先使肾脏受损,继而引起骨软化症,以致有些病人,甚至咳嗽一声,就可能多处骨折。
杨中艺说,现在国内有很多地区,人们有周身疼痛的病状,往往被诊断为缺钙或骨质疏松,或许,研究流行病学的学者,应该从当地是否遭到污染的情况来调查研究一番,看是不是也存在镉中毒的情况。
重金属污染解决方案
杨中艺也承认自己在食用蔬菜时,知道某些蔬菜富集重金属比较多,就不去吃它。但他不能向记者透露具体是哪一种蔬菜。“我们讲话要负责,有时候一说,消费者都不去选择,会马上导致一个行业遭受巨大的打击。”
杨中艺研究蔬菜中重金属的污染如何解决,已经十年。这一课题,他培养了20多个博士,在国外也发表了20多篇论文。“土壤的重金属污染,说到底还是历史问题。更重要的是,政府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他介绍自己正在研究的方法,在种植的时候,明确重金属高积累品种,排除,重金属低积累品种,选择。然后通过七八代的杂交培育,逐渐培育出重金属低积累品种。“这些培育出的品种,比一般蔬菜富集重金属的能力要低1/2或2/3。”
这些研究主要是为了排除蔬菜中的镉和铅,且生产成本不会比其他要高多少。他还介绍,日本因为土壤中镉的背景值就偏高,也面临大米镉含量高的问题,也正是在运用此类方法培育优良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