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度,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双向浮动特征明显,汇率弹性增强,人民币汇率预期总体平稳。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1525元,比6月末升值3个基点,升值幅度为0.005%。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4年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34.52%。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计算,第三季度,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4.50%,实际有效汇率升值4.97%;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4年9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34.11%,实际有效汇率升值43.36%。
跨境人民币业务保持平稳发展
初步统计,第三季度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1.53万亿元,同比增长36.7%。其中,货物贸易结算金额为1.24万亿元;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结算金额为0.29万亿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收6511.2亿元,实付8825.6亿元,收付比为1:1.36。直接投资方面,第三季度银行累计办理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结算金额2509.6亿元,同比增长68.4%,其中,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结算金额为472.1亿元,同比增长56.1%;外商直接投资结算金额为2037.5亿元,同比增长71.6%。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继续按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第三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为6.1425元,最低为6.1707元,65个交易日中27个交易日升值、38个交易日贬值。第三季度最大单日升值幅度为0.30%(187点),最大单日贬值幅度为0.10%(61点)。
人民币对欧元、日元等其他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双向波动。9月末,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为1欧元兑7.8049元人民币、100日元兑5.6242元人民币,分别较6月末升值7.56%和8.13%。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4年9月末,人民币对欧元汇率累计升值28.31%,对日元汇率累计升值29.90%。
为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自2014年9月30日起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人民币对欧元直接交易。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直接交易成交活跃,流动性明显提升,降低了微观经济主体的汇兑成本。2014年第三季度,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欧元成交495.1亿元人民币。第三季度,在人民银行与境外货币当局签署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下,境外货币当局共开展交易2940亿元人民币,对促进双边贸易投资发挥了积极作用。
稳步推动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创新发展
2014年9月18日,上海黄金交易所在上海自贸区成功上线国际业务板块,进一步扩大黄金市场对外开放。
大力发展外汇市场,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一是取消银行对客户美元挂牌买卖价差限制,银行可自主定价。至此银行对客户外币挂牌汇价区间限制全部取消,汇率形成机制得到了继续完善。二是推进外汇市场自律管理。发布《银行间外汇市场职业操守和市场惯例指引》,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推动形成以行业自律为主、政府监管为辅的外汇市场管理新框架。
外汇掉期和远期交易保持较快增长
第三季度,人民币外汇即期成交9708亿美元,同比下降8.6%;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累计成交金额折合1.2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7.7%,其中隔夜美元掉期成交6684亿美元,占掉期总成交额的54%;人民币外汇远期市场累计成交145亿美元,同比增长302.6%。第三季度,“外币对”累计成交金额折合150亿美元,同比下降6%,其中成交最多的产品为美元对港元,占市场份额比重为48.4%。
外汇市场交易主体进一步扩展。截至9月末,共有即期市场会员442家,远期、外汇掉期、货币掉期和期权市场会员各96家、95家、84家和36家,即期市场做市商31家,远掉期市场做市商27家。
黄金价格整体呈现弱势盘整
黄金市场交易规模下降。前三季度,上海黄金交易所各品种累计成交3.7万亿元,同比下降9.7%,降幅较上半年扩大2.2个百分点。其中,黄金累计成交1.1万吨,同比增长22.6%;成交金额2.7万亿元,同比增长9.8%。白银累计成交23.8万吨,同比下降30.9%;成交金额9898.4亿元,同比下降38.9%。铂金累计成交51.1吨,同比下降21.5%;成交金额152.4亿元,同比下降24.4%。
第三季度,黄金价格整体呈现弱势盘整。7月中旬开启了新一轮的国际金价大回调,伦敦现货黄金上午定盘价9月末跌至1216.5美元/盎司,比6月末下跌7.5%。国内现货黄金价格受国际金价影响也呈现弱势特征,第三季度国内黄金(AU9999)最高价为266.89元/克,最低价239.03元/克,9月末收盘价为241.24元/克,比6月末下跌了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