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震荡收涨0.68%,高位人气股再度爆发
1,整体走势:市场全天维持震荡走势,三大指数涨跌不一,黄白二线分化明显。个股涨多跌少,沪深京三市超4200股飘红,今日成交1.9万亿元。截止收盘沪指涨0.68%,深成指涨0.62%,创业板指跌0.44%。
2,行业板块:种植业与林业、教育、钢铁、贸易、黑色家电等行业及智谱AI、转基因、玉米等概念涨幅居前。保险、银行等板块跌幅居前。
(华尔街见闻)
港股收盘:恒生指数收涨0.04%,恒生科技指数收涨0.79%
小鹏汽车收涨约7%,蔚来汽车收涨约6%。哔哩哔哩涨超5%。龙湖集团涨逾4%。
行业动态
本轮行情已有166只个股股价翻倍59只三季度被公募基金“押中”!
随着基金三季报披露结束,公募基金最新重仓股也揭晓。统计显示,9月24日以来,截至10月25日,A股已有166家上市公司股价涨超100%,其中59只三季度被公募基金重仓持有,大部分为主动管理型基金重仓,部分个股被多只公募基金重仓持有。
(每日经济新闻)
公募最新成绩单曝光!机构:看好中国资产后市表现
2024年三季报显示,中国内地公募基金共为基民盈利1.12万亿元。受A股及港股市场提振影响,权益类基金贡献8873亿元,占比超八成。其中,指数型股票基金贡献近5628亿元,主动权益基金贡献近3245亿元。在利润攀升的同时,公募基金的规模也实现增长。截至三季度末,全市场公募基金总规模超过32万亿元,年内第五次创下历史新高,资金持续净流入公募基金市场。其中权益类基金规模同比增长13354亿元,反映出市场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需求。
展望后市,公募机构普遍看好A股未来的中长期投资机会。业内人士指出,在震荡和轮动行情中,主动权益基金凭借基本面研究等方面的优势,有望为投资人创造超额收益。
(证券时报)
大提速!逼近1500亿元
随着公募REITs常态化发行,2024年REITs市场发行大提速。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20只新发公募REITs,累计发售规模达462亿元,发行产品数量和规模创年度新高。从2020年4月基础设施REITs试点启动以来,发行总规模已逼近1500亿元大关。
多家受访机构表示,受益于政策利好、市场转暖和资产扩容等因素,我国公募REITs市场发行规模再创新高,市场利率下行也凸显了公募REITs的投资价值。作为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重要桥梁,公募REITs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未来仍将迎来大发展。
(中国基金报)
重磅名录再扩容!
近日,证监会发布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和个人养老金基金销售机构名录显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个人养老金基金数量达199只,个人养老金基金销售机构数量为51家。相较于今年二季度末,新增了6只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个人养老金基金销售机构数量则无变化。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自个人养老金基金制度落地以来,个人养老金基金和销售机构双双稳步扩容。基金产品的增加和销售机构的持续添新,将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多中长期资金。
基金新建仓股票曝光19股获高比例持有
基金最新调仓动向曝光,500只股基金新进持有,其中,基金新建仓比例超1%的共有19只股。根据刚刚披露完毕的基金三季报,2661只股票出现在基金重仓股名单。调仓动向显示,500只股新进基金重仓股名单,增持个股956只,减持1148只,56只股持股量环比上一季度未发生变化。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显示,基金新建仓个股中,深沪主板个股有264只,创业板个股有159只,科创板个股有63只,北交所有10只。行业分布上,计算机、医药生物、机械设备行业较为扎堆,分别有61只、53只、52只股票获基金新建仓。基金新进股中,以持股量占流通股比例统计,持股比例在5%~10%之间的有4只,持股比例在3%~5%之间的有2只,持股比例在1%~3%之间的有13只。
(证券时报网)
景顺长城三季报:刘彦春坚守消费行业看多地产
10月25日,景顺长城旗下主动权益类基金(含股票型及混合型两类,不含QDII)三季报披露完毕。从数据上看,截至三季度末,尽管公司主动权益类产品份额规模环比下降4.01%,资产净值则增长了6.45%。同期,公司旗下明星经理刘彦春管理规模合计494亿元,险守主动权益类公募管理规模第一席位。排在第二及第三位的分别是易方达的张坤和中欧基金的葛兰,管理规模分别为488亿元和469亿元(若算上主动管理型QDII,则张坤以691亿元的管理规模排第一,刘彦春、葛兰分列第二、第三)。
同期,作为公司副总经理及投委会成员,刘彦春管理的6只产品即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景顺鼎益、景顺长城绩优成长、景顺长城内需二号、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及景顺长城集英成长的十大重仓股并未发生变动,只是持股数量略有调整。具体标的上,截至三季度末,上述6只产品的十大重仓股涵盖14只标的,与二季度末完全相同,其中A股12只,即五粮液、贵州茅台、山西汾酒、泸州老窖、古井贡酒、美的集团、迈瑞医疗、海康威视、宁德时代、中国中免、海大集团、晨光股份;港股2只,即腾讯控股和美团-W。
(财中社)
摒弃攀比心理杜绝盲目出圈公募品牌重塑迫在眉睫
“2020年的某一天,我去坐上海的地铁,看到站台里夸张的巨幅海报,原来还以为是什么流量明星,定睛一看,居然是一位基金经理。我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哭。”一位头部公募基金公司的高管很感慨。哭笑不得,是站在当下回顾当年公募基金出圈时的业界普遍心态。回忆当时:7乘24小时直播、基金经理全天候跟踪拍摄、铺天盖地的海报、大卷特卷短期业绩、标签化明星基金经理和基金产品……这些事情背后的动机是什么,答案往往一片混沌。“别人家做了,我们也得做”“品牌宣传要为产品销售服务”“出圈,满足投资者观察基金经理工作生活状态的好奇心”……
无意义的内卷迎来了迅速的幻灭。公募基金品牌形象塌方,品牌重塑迫在眉睫。对于重建过程,业内的呼声集中在“退后一步”:不要互相攀比、不要盲目出圈、不要将长期品牌建设短期化。痛定思痛,公募行业品牌建设在艰难摸索之中。
(中国证券报)
公募QDII业绩洗牌中国资产成制胜关键
如果说上半年公募QDII基金聚焦美股市场,到了三季度,它们的目光已迅速转向港股市场。从刚刚披露的公募QDII基金2024年三季报来看,要想取得优异的业绩,重仓港股已成为必选项。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净值增长率在20%以上的QDII基金,基本都是港股主题基金。其中,科技、消费、医药等港股公司成为QDII基金配置首选。相比之下,美国、日本、沙特、印度等海外市场仓位较重的QDII基金则表现平平。
展望后市,多位QDII基金经理表示,尽管经历了9月下半月的快速上涨,港股估值仍然偏低,未来继续看好港股的投资机会。
北交所行情持续火热主题基金业绩弹性十足
作为本轮行情弹性最大的市场,北交所近期牛股频出。数据显示,自9月24日以来,北交所总共有77只股票股价翻倍,其中,艾融软件一度在16个交易日涨超10倍,成为本轮行情的首只10倍股。虽然最近有所调整,截至10月25日收盘,艾融软件区间涨幅仍达到6.75倍,领涨A股市场。
北交所主题基金也成为全市场弹性最大的公募基金。数据显示,9月24日至10月25日,中欧基金、博时基金、广发基金、易方达基金四家公募旗下北证50成份指数基金的净值涨超100%,近20只北交所主题基金的净值涨幅在80%以上。随着基金三季报的披露,成功押宝艾融软件等北交所牛股的机构现身。
量化中性策略“月考”不佳亟须寻找新定位
9月下旬,随着A股市场出现快速上扬,四大股指期货也大幅上涨,基差出现久违的大幅升水情况。部分量化私募机构此前实施的中性策略以股指期货为对冲工具,即买入一篮子股票并卖出股指期货,通过构建多空头寸来对冲市场风险。由于股指期货快速上涨,空头头寸出现大幅亏损,需要通过补充现金流或卖出股票来补充保证金并维持仓位,进而对产品净值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此期间,不少量化私募中性策略产品遭遇大幅回撤。有量化私募在运作说明中表示:“由于全市场中性策略管理人对冲履保现金不足,期货经纪商被迫强平,导致股指期货大涨,基差扩大。”“从统计学规律来看,后期基差会回归稳定。”有百亿级私募管理人向记者表示。与此同时,不少私募管理人表示,股指未来仍有较高概率出现大幅波动,量化中性策略面临进一步考验。有私募人士坦言:“当前对于私募管理人的投资能力是一种考验,量化中性产品正处于‘建造分水岭’状态,已经结束了‘闭眼赚钱’的时代。”
基金三季度末重仓超2500股电子行业持仓高居榜首
截至最新,公募基金三季报已披露完毕。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资产净值突破32万亿元,持有市值规模最多的资产类型为债券,持有市值16.8万亿元;其次为股票,持有市值7.04万亿元,其中持有A股市值为6.19万亿元。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今年三季度末,共有2529只个股现身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名单。分行业来看,公募基金对10个行业重仓市值超千亿元(期末持仓市值,下同),其中电子行业重仓市值最高,达3995.13亿元;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医药生物行业重仓市值居前,均超2000亿元。
(证券时报·e公司)
不断完善ETF配套机制构建“长钱长投”市场体系
10月2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王红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4上海苏河湾大会”上表示,随着境内指数化投资市场蓬勃发展,ETF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资产管理工具。展望未来,上交所将与市场各方齐心协力,进一步培育ETF良好生态圈,将ETF市场建设成为具有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财富管理枢纽型产品。
王红表示,上交所将进一步完善指数体系,积极稳妥推进REITs指数化产品落地;拓展ETF互联互通;不断完善ETF配套机制,构建“长钱长投”市场体系,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通过ETF入市。
公募费率改革持续推进基金频打“降费牌”
2023年7月,证监会发布实施《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宣告以“管理费用—交易费用—销售费用”为实施路径的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正式开启。《工作方案》发布一年多来,新发及存量产品的管理费率、托管费率、佣金费率均得到明显下调,让利投资者成效凸显。在业内人士看来,中长期视角下,公募费率改革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业发展生态,促进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经济参考报)
16只QDII基金年内涨逾30%AI成基金经理后市布局主线
(上海证券报)
锚定科技创新方向公募密集上报新品
紧盯科技创新主线,基金公司密集上报新品。10月以来,景顺长城科技驱动混合、华夏上证科创板200ETF、富国上证科创板芯片ETF等基金相继上报。此外,从近期披露的基金三季报来看,多位基金经理围绕硬科技领域布局。
站上32万亿元新高公募下一步如何走?
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迭创新高。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公募基金规模合计达到32.07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增加4.47万亿元,产品数量超过12000只。以投资者为本,本立而道生。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更大的规模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公募基金应当从投资端、产品端、服务端发力,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从投资者利益出发,公募基金才能真正实现长足发展。
半导体主题基金持续走强基金瞄准优质龙头
百亿级私募最新持仓亮相科技板块成新宠
密集调仓换股基金三季度新进重仓股曝光
券商资管公募产品仓位曝光逾六成产品三季度加仓
上述216只产品中,有具体数据对比的共有207只,其中134只在三季度进行了加仓。尽管股票仓位提升幅度在个位数的产品多达114只,但考虑到不少产品早在二季度末就以八至九成的高仓位运行,因此这些加仓动作也反映了基金经理对后市的积极看好。
止盈心态和ETF挤出效应夹击主动权益基金遭遇净赎回
近期,A股市场在震荡中反弹,各类指数年内涨幅普遍不小,基金净值出现回升。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第三季度实现10.68%正回报,最新年内收益达到了5.48%,主动权益基金赚钱效应逐渐增强。不过,从最新披露的基金三季报来看,主动权益基金整体仍受到持有人的净赎回,出现基金净值回升却遭净赎回的尴尬。
近年来主动权益基金亏损严重,引发持有人不满。出于止盈心理,一部分基金持有人在基金出现浮盈后,有可能进行一定的止盈操作,造成主动权益基金的净赎回压力。主动权益基金若想重获持有人信任,唯有通过稳健获取超额收益,持续改善投资者持有体验,方能有助于重建投资者投资信心。
公司动态
因存在占用基金财产等问题,元亨利贞私募及总经理被监管出具警示函
(北京商报)
产品动态
235倍!再现超低配售比
银华基金日前发布公告称,于10月21日发售并于当日售罄的银华绍兴原水水利REIT公众投资者有效认购申请实际确认比例为0.42552201%。该基金对公众发售份额为55692000份,发售价格为2.828元/份。据此估算,银华绍兴原水水利REIT公众投资者认购份额130.88亿份,为对公众投资者初始发售份额的235倍,公众投资者认购金额370.12亿元。
(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
首募超30亿元!又一中证A500指数基金提前结募
10月28日,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从有关渠道处独家获悉,博时中证A500指数型基金首募金额已超过30亿元。今日,博时基金发布公告称,博时中证A500指数型基金募集截止日提前至10月28日,10月29日起不再接受认购申请。据悉,该基金于10月25日发售,原定募集结束日为11月8日。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上午,博时基金还发布了一份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将于近日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投资旗下权益基金博时中证A500指数型证券投资基金,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以上。有报道称,截至10月28日11时,首批中证A500ETF联接基金及场外指数基金的合计发行规模已超过240亿元。
14只新品发售主要为权益类指数基金
本周(10月28日至11月1日),全市场共有14只新基金(仅统计主代码,下同)登台亮相。其中,被动指数型基金仍是本周发行主力,红利、科技成长等主题也是本周亮点。作为重要配置工具的指数产品受到资金青睐,也成为基金公司布局重点。红利、科技成长主题则是市场的主线方向。
人事变动
39位基金经理发生任职变动
今天(10.28)有46只基金产品发布基金经理离职公告,从变动原因上来看,有17位基金经理是由于工作变动而从管理的34只基金产品中离职。有1位基金经理是由于产品到期而从管理的2只基金产品中离职。有3位基金经理是由于个人原因而从管理的10只基金产品中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