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第六届铟锗论坛在昆明世纪金源大酒店举办,会议对锗业现状、铟市场需求等做了剖析与探索,并对铟锗电子交易的深远影响进行了分析。作为中国首个稀有金属现货投资及贸易平台,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总交易量已达1500亿元,成长为在全球稀有金属领域具有一定话语权的交易所。
多年来,中国的小金属多数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以铟为例:2000年—2010年我国原生铟产量2833吨,原生铟出口量2155.3吨,占总产量的76%,既谈不上什么高附加值,国内企业基本无法奢望定价权。行业的普遍现状是产能分散,经营主体规模小,例如在铟领域,我国有近120家铟厂,约85%年产量在1.5吨左右,且多数只能加工粗级原料产品,国内铟年产量在25吨以上的大型生产企业仅10多家。
对此,云南天浩稀贵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深有感触,该公司总经理孙浩然介绍,金融危机以来,铟价格一度跌到每公斤3000多元,但是因为有了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所以价格很快反弹到4000多元。
云南临沧鑫园锗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包文东说:“去年,国家对锗开始收储,而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利用贸易电子化和信息化优势开创了商业收储,与国家收储形成了互动,这消化了部分市场供应,稳定了价格。”云南锗业是中国最具实力的锗系列产品生产商和供应商,锗系列产品销量占全国总销量的45%,居亚洲之首。
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成立两年来,累计交易总额近1500亿元,总库存量超过2000吨,有色金属企业实际从平台卖出货物,实现销售超过50亿元。目前交易所一共上市10个品种,除白银外,铟、锗、钴等9个品种的交易量、交收量都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交易所目前对铟、锗这两种金属的话语权越来越得到行业的认同。
今年内,为了提升中国有色金属产业链价值及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定价权,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还筛选钒、锂、锡、锑、镁、钼、铑等稀有金属品种作为拟上市品种,进行交易。(昆明日报记者郭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