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贵金属频道3月25日讯(记者华青剑张海蛟)近日,央视315曝光天津贵金属交易所(下称天交所)白银投资平台骗局,引来大量投资者到天交所的会员单位银天下融金汇银大楼维权,现场的维权横幅上写着“骗子平台”、“还我血汗钱”。
据悉,现场有投资者与融金汇银保安人员发生冲突,融金汇银工作人员称,"维权者在公司门口公然拉横幅污蔑公司,在事实没有被认定的情况下,公司有权力把横幅撕掉。其中难免会有拉扯,目前公安机关介入事件。"
中国经济网记者致电融汇金银总部,工作人员称,“维权客户从来没有来过融汇金银,不知道有这么回事,我们的平台绝对是正规的。”
对此,中国经济网记者联系到天交所媒介负责人张先生,对方拒绝回应,并称“不会给投资者答复”。
天交所被指与融金汇银合谋欺诈客户
央视3·15晚会揭露了天交所的会员单位与代理商操纵行情一起赚客户亏损的“头寸”的黑幕,此次曝光,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众多被天交所会员单位欺诈的投资人走上了维权之路。
此次参加融金汇银维权的投资人亏损金额从5万到近60万不等。
天通银投资者钱先生向记者表示,他于2013年11月24日观看中国教育电视台《银天下》的白银投资节目,出于对电视平台的信任,便发短信咨询了解。
一位天通银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怀疑是融金汇银与天交所合谋,导演了这场骗局。”
“天交所既是对客户信托责任的辜负,也是公然地挑战市场监管、挑战道德和法律的底线的行为,是典型的‘合法’外衣下的非法生意,理当被禁止和查处。”该投资人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
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天通银尽管形式“合法”,但必要的监管却万不可疏漏。从事交易必定有亏损,但像融金汇银客户遭遇的“交易”却带有典型的欺诈性质。
“天交所理当给融金汇银维权客户一个交待,也给公众一个交待。”业内人士称。
国内现货交易所某高管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天通银其实为对赌平台。天交所一些不法会员单位定制电子盘交易软件、以高收益诱骗投资者炒天通银,再通过操控交易软件使投资者亏损,非法经营牟取暴利。”
“此类交易的本质是买空卖空的非法白银交易,有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欺诈嫌疑。”该高管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天通银投资者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被骗的天通银投资者遇到亏损后,很难挽回投资损失。”
少数亏损不多的投资者到交易平台或会员单位“闹”回了部分损失;多数投资者则多次讨要损失却始终没有结果。该投资者向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
维权之路为何如此艰难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被骗投资者可采取的维权途径有三种:刑事报案、行政投诉、民事诉讼。
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由于查处非法交易平台需由省级政府出面,人民银行、证监部门、工商部门等多个部门共同配合,故走行政投诉又容易陷入多头管理的状态,很难取得实际效果。
尽管维权不易,但已有法院和仲裁机构陆续认定此类交易无效,判令返还投资者本金。“司法途径尽管费时费力,但毕竟提供了一条可行的维权道路。”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
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2013年12月2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简称“新国九条”),国家对投资者权益保护更加重视,投资人维权胜诉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