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百姓对黄金的看法大致有三种:
一种是“盛世古董,乱世黄金”的传统观念,当今世界不太平,大户人家屯黄金。
一种是年轻人逐渐产生黄金“信仰”,不自觉地就在商场一楼的金店专柜前驻足,这只能说是“年龄到了”。
今天就跟大家展开聊一聊关于黄金投资的来龙去脉,以及现阶段的投资策略。
黄金之所以是“硬通货”,在于它兼具了商品、货币、避险三大属性。商品属性无需多言,我在这里只对货币属性和避险属性加以介绍。
现代人已经不会拿金子直接去超市结账了,那黄金的货币属性如何体现呢?答案是通过美元。
理解这一变化很重要,是理解黄金投资价值的前提。在1971年之前,黄金是一种货币,与纸币价值挂钩,价格相对稳定;在此之后,黄金是一种资产,与纸币价值脱钩,价格波动剧烈——当美元升值时,作为美元替代物的黄金就会相对贬值,此时理性投资者会抛售黄金、买入美元资产,反之亦然。
一句话概括,在当今美元信用体系下,“弱美元、强黄金,反之亦然”。请记住这一结论,后面做展望的时候还会用到。
美债收益率(代表美元价值)与黄金期货收盘价呈现此消彼长
看完上面这段,你可能会疑惑:“不对啊,口罩这几年美联储疯狂加息,美元越来越值钱,但同时黄金也在涨,这该如何解释?”
答案是因为黄金的避险属性超过了货币属性的影响。所谓“乱世买黄金”,当世界形势动荡或是爆发经济危机的时候,黄金往往逆势上扬。
比如,2007—2011年,美国次贷危机期间,黄金价格从600多美元涨到1900多美元,投资回报率超过200%。再比如,2018年以来,中美之间出现了经贸摩擦,俄乌、巴以接连爆发地域冲突,这时候黄金的避险功能又体现了。2018年底,黄金价格只有每盎司不到1200美元,到2024年3月底,已经突破了每盎司2300美元,接近翻倍,年化涨幅超过14%。
虽然“中国大妈”抢购黄金的名声在外,但全球主要的黄金持有者是各国的中央银行(包括美联储)。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黄金给本国货币的信用背书,二是降低对美元的依赖,构建多元的世界货币体系(虽然美元独大的地位短期难以撼动,但各国谁也不愿一直被割韭菜)。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投资黄金即安全又危险。
另外,投资黄金还有一个隐藏好处:由于国际黄金价格是以美元计价的,而国内黄金价格是在跟踪国际金价的基础上,兑换成人民币计价,所以持有黄金相当于持有美元资产,这样就构成了币种组合投资,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风险。比如,假设国际黄金美元价格不变,但如果人民币贬值,那么人民币黄金价格就会上升,反之亦然。
总结一下,普通投资者投资黄金的适用场景是:在股债投资体系已经搭建好之后,将黄金作为对冲资产长期持有,但不适合做短期交易,更不适合allin。就好比你去金店,一般会把金首饰先买齐了,等“该有的都有了”,如果还有闲钱,再考虑是不是要买点金条。很少有人卖房卖地买金条,即便有,也不是一般人学得来的。
以稳健派的全天候策略举例:
结果还是避险属性起了作用,核心原因是全球对美国的“信任危机”。这种“不信任”集中表现在,2023年以来各国央行,特别是新兴市场(土耳其、我国、埃及、中东、印度、中亚),购买黄金的规模较2019年上升了9个百分点。耶伦最近访问中国,想必背负着兜售美国国债的使命。
一句话,新兴市场国家为了与美国制衡,去美元、买黄金,成为这轮黄金买买买的主力。投资者闻风跟进,跟在各国央行后面分一杯羹。
中长期(至少半年以上),黄金仍有上涨的理由:
新兴市场国家为了降低对美元的依赖,还会继续抛售美元、购买黄金。
这一趋势不会因为美国总统换人或是某位政客访华而扭转,相反,我们看到的是美国众议院高票通过了Tiktok禁令,以及越来越多的技术断供。
当美元走弱,黄金的货币属性就会凸显出来。根据前文解释,黄金与美元的价值是互补关系,所以机构投资者会继续押注降息刺激金价再度上涨。
2024是全球大选年,不同政治派别、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改朝换代”之际黄金更受追捧。
根据美国《时代》杂志的统计,在2024年,全世界至少有65个国家(地区)将会先后举行选举,预计将影响全球超过40亿人(约占全球的49%),创近30年的全球选举高峰期。
投资金条不是指市场中常见的纪念金条、贺岁金条等,更不是黄金首饰,后者往往比金价贵100元/克,作为投资工具我们要尽量降低交易成本。
缺点:买卖手续费较高,相加可达6~10%,如果租用银行保险箱还有额外成本。优点:黄金在手,心里踏实,情绪价值是无价的。
投资者买卖的依然是黄金,但是不必进行实物黄金的提取、交割,只是在纸面上交易黄金。
优点:交易成本低,管理费每年费率0.5%,托管费每年费率0.1%,加起来每年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