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英文简称MACD(MovingAverageConvergence/Divergence),相信常常看盘的朋友们都看过,大概长这样:
原理讲解
(如果只希望了解实战方法,可以跳转入下一章)
要了解MACD的使用方法,我们先明白MACD都由哪些部分组成。
上图为火币网以天为单位的MACD截图
蓝线:MACDLine
也被称为DIF,离差率,默认表示12日与26日的价格移动平均线的运动快慢差异,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EMA(close,12)表示离一点最近12天的收盘价平均数,同理EMA(close,26)表示离一点最近26天的收盘价平均数,12日收盘价平均数减去26日收盘价平均数就是DIF,由此我们可以总结一下,理想情况中,都会有哪些情况发生:
市场平均持仓成本升高,且数额较大。
市场平均持仓成本升高,但数额较小。
市场平均持仓成本降低,且数额较大。
市场平均持仓成本降低,但数额较小。
红线:SignalLine
也被称为DEM,默认表示对MACDLine(DIF)求9日的平均值,计算公式如下:
也就是说表示了9日内持仓成本变化量的平均数。因此DEM总是比DIF变化波动小,且反应速度慢。
因此,我们把DIF称为快线,DEM称为慢线。
柱状线:MACDHistogram
也称为OSC,OSC表示的是DIF与DEM的差值,公式如下:
有时为了方便我们查看,会把DIF和DEM的差乘2,这时柱体增高两倍,辨识度更高。
OSC表示了今日平均持仓成本的变化量与平均持仓成本变化量平均数之间的差值。这个差值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差值的大小、正负情况,反应市场的涨跌趋势与意愿的强弱。OSC可以认为是价格的“加速度”,表示势能的变化情况。
如图所示,通过OSC,我们可以看到市场中短期趋势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买入和卖出时机,可以说非常强大啦。
两种基本使用方法
本章我们来了解下最最基本的两种MACD使用方法,金叉与死叉判断法,底背离和顶背离判断法。
金叉和死叉
金叉和死叉往往表征着一段趋势的转折点,是非常重要的买卖点参考指标。如下图所示:
这是BTC的K线与MACD对照图。
我们看12月BTC站到20000美元后的这一波走势。当DIF自上而下穿越DEM时,也就是图中左下第一个圈,蓝线自上而下穿过橙线,形成死叉,整个市场随之进入下行趋势。一直到了2月10日,图中下方第二个圈的位置,DIF自下而上穿越DEM,也就是蓝线自下而上穿过橙线,形成金叉,市场迎来一波反弹行情。
对于死叉来说,位置越高,下跌趋势概率越大,同理,对于金叉,位置越低,上行概率越大。
因此我们看到,在两个峰值中间,有多次DIF和DEM交叉甚至缠绕的情况发生,由于高度和深度都不够,所以不能构成强有力的买卖信号,往往都是很短期的行情,对趋势的指导意义不大。
顶背离和底背离
我们先看底背离现象到底是什么,上图:
2017年ETC在牛市到来前的K线和MACD对照图。
同理我们来看看与底背离相反的顶背离:
图为最近BTC的两次反弹:
先说现象:左边第一圈位置,价格回升至11230,之后一波回调,形成了一个左高右低的头尖之底(未来给大家讲讲一些常见的图形),于是价格再次反弹,准备冲击11580的压力位,如果说这次多方突破成功,很可能会迎来一波上升行情。但很遗憾,我们看到虽然收盘价格站到新的高度,但OSC比起之前来说下跌明显,势能变弱,多头已经无力继续突破,最终价格一路下跌,截止写文的时候,BTC跌破7000,成继续下行的态势。这种价格上涨,但OSC下跌的状态,我们称为顶背离。
再说原理:在常规情况中,多方在第一次上涨中,尝试突破压力位,但以失败告终,市场信心衰减。回调之后,蓄力再次上涨,这时压力位盘面阻力更强,如果不是放量上涨的突破式行情,很难冲破阻力位。所以我们认为当出现顶背离时,突破压力位的可能性大幅降低,是比较强烈的看跌信号,这时应该及时止损清仓,重新寻找入场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