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底商品期货也崩了一次,比这次要猛得多,油价从140多跌到30多,跌幅更大更迅速。那时没有说中国需求出现问题的,是美国次贷危机突然爆发,全球慌了神。都没见过这种事,不少公司的反应是先把订单暂停,现金为王,全球经济活动冰冻。但那次油价其实走了个深V,在30、40的底部区域就三四个月,2009下半年就回70、80去了。需求还是在增长,中国加大投资作了最大贡献,2009当年M2增长29%。再加上美欧日都搞了各类名目的“量化宽松”,资金泛滥,大宗商品涨回去也可以解释。
连同之前2001年到2007年的商品期货大牛市,中国在这两次大涨过程中的作用就是最坚定、最有钱、最有胃口的大买家。象国际铁矿石价格,中国主导作用更大,钢铁产量占世界一半,铁矿石进口量占全球三分之二。2013年铁矿石价格比起2008年的相对高点差不多翻倍。
这次大宗商品价格崩盘看起来是不太一样了,油价在40、50已经快一年了,不象能短期涨回去的样。2015年中的“小反弹”也只到60多,又冲着30多往下探底了。2014年底有一个笑话,说2015年俄罗斯最不愿意见到的数字是,普京、卢布和油价都要奔向63。现在看来,卢布对美元汇率是60多,但说油价能有63就想得太美了。
我们来看看,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增长疲软”是怎么回事。
2014年,中国原油进口量3.1亿吨。2015年前7个月,中国原油进口量同比增幅达到10.4%。其中6月原油进口量同比大涨27%,7月大涨29%达3071万吨,创历史新高。这里看不出需求增长放缓,当然考虑到国家利用低油价凶猛收储,增长原因是有些特别。后来应该是储油罐放不下了,油船都只能停在外海处理不了,进口增幅有所减少。至2015年10月,全年原油进口量同比增幅8.9%。这无论如何不能说是“需求增长疲软”,还是过去的猛吃。进口消耗的资金是大降了,2015年1-10月累计进口原油1143亿美元,同比下降41.3%,因为油价降太多了。但中国对原油进口需求继续大增是肯定的,绝对不是疲软。由于页岩气革命,美国才是货真价实的“原油进口需求大降”。金融危机后,美国原油进口不断下降,2014年降至27亿桶,21年来最低,2015年进口量将低于中国。
再看看铁矿石,2014年国际铁矿石价格暴跌50%。但是当年中国进口量9.325亿吨,远超2013年的8.203亿吨,仍然是大增。2014年底,中钢协曾经预测2015年进口量会突破10亿吨继续增长。2015年1-10月,铁矿石进口量同比基本持平。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实在太可怕,全年进口能维持住9亿吨不容易了。这只能说是不增长了,不是大降。其实铁矿石是比较极端的例子,因为全球大半需求在中国这,影响大到不正常,一般没这么大。
铁矿石价格暴跌
从原油和铁矿石来看,是两种很不相同的情况。一种是中国需求会继续可预期地增长,但占全球的需求比例不算太高。原油中国需求占比“仅”11%,中国需求的增量乘以这个系数,影响就小多了。铁矿石是另一种情况,全球占比特别高,超过一半甚至高达三分之二。那需求到顶停止增长,就是天大的影响了。
从需求增长以及占比来看,铜是一种中间状态。和原油类似,中国的铜需求继续增长。和钢铁类似的是,中国铜消耗占世界40%。这里有一个说法,叫“需求的增长放缓”,是说需求仍然在增长,但增速降到很低了。有预测说,中国对铜的需求到2020年预计增速每年只有3%,和之前的高增长不同了。
分析中国需求,基本就是这几个因素。一是中国需求的全球占比,二是需求有没有到顶,三是“需求的增速”的变化,这第三个有点绕。总的来说,确实和以前商品牛市周期的情况不一样了。中国需求增长空间大的,全球占比小,如原油。需求占比极大的,年消费总量又到顶了,如铁矿石。需求占比大,需求没到顶的,增速在下降,需求的存量大,但是增量小了,如铜。从需求端来说,原油价格大跌和中国关系不大,因为占比不高,是世界经济形势主导的。铁矿石和铜都是中国需求主导的,铁矿石需求情况比铜要差,价格跌得比铜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