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始发于2009年10月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至今悬而未决,席卷中东北非地区的阿拉伯之春政治运动进一步加剧了该地区的紧张局势。
上周剧烈波动后,黄金价格近期可能进入盘整阶段,近期倾向于再次测试200日移动均线。实物需求将在较低价位回升,这可能支撑价格,因黄金价格近期上涨期间实物买盘大体匮乏。
在全球各国政府努力推动经济复苏之际,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这场开始于希腊的危机,其实质是在新货币体系和新竞争环境下,欧洲长期以来实施的社会福利制度缺陷的集中爆发。多年以前欧洲就建立了健全的社会福利制度,但是这一制度在保障民生的同时,客观上也造就了欧洲社会缺乏竞争力、政府财政负担过重的事实。
目前,经多方努力,欧洲债务问题虽逐渐得以平息。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欧洲面临长期竞争力缺失,面临结构性改革和制度性缺陷的修补,这一过程将会比较漫长。而期间涉及欧盟与非欧国家之间、欧盟内部援助国与受助国之间、援助国国内政府与民众之间、受助国国内政府与民众之间等多个环节的利益博弈,一旦有风吹草动,都可能影响市场情绪,引发对黄金的避险需求。
相比全球其他地区来讲,中东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地区,其一是它的地理位置比较重要,扼亚非欧三大洲交通之要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其二是富产石油;其三是民族众多,且民族矛盾尖锐,阿拉伯、犹太、波斯和突厥4大种族在此纷争多年,而美国和前苏联在此也多有插手。
2011年初以来,茉莉花革命席卷中东北非地区,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以及也门总体相继去职,沙特、巴林等国也出现了民众抗议事件。叙利亚继利比亚之后成为众矢之的,一方面国内反对派已经武装起来公然和政府进行对抗;另一方面,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一致要求巴沙尔下台。中俄虽然否决了安理会对叙利亚动武的决议,但是预计叙利亚问题还将成为2012年地缘政治冲突中最重要的前沿。同时,伊朗的核问题也愈演愈烈,美伊双方各自举行军事演习,大有战争一触即发的态势。
朝鲜的核问题,美国重返亚太构建对中国的围堵等等,全球地缘政治冲突的潜在风险显著加大进一步增加了黄金的需求。
由于全球央行大量发行货币,导致各类资产价格上涨的同时,也推升了通胀。通胀背景下黄金成为各类投资主体的必选项目之一,这里的投资主体除了一般的民众、专业投资机构,还包括此前一直抛售黄金的各国央行。
2011年全球黄金需求达到4067.1吨,约合2505亿美元,这是首次超过2000亿美元并触及最高吨位。其中投资需求年增长超过5%,达到1640.7吨,约合829亿美元。
2009年,第3份为期5年的中央银行黄金销售协议,限制央行每年出售的黄金不多于400吨及于整个5年期间内不多于2000吨。但2009年,全年全球央行的黄金抛售只有29.8吨,而到2010年已经变为官方净购买。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央行购买黄金达到439.7吨,2010年的购买数为77吨。
央行对黄金态度的转变将彻底改变黄金供求的原有格局。其中中国央行的行为尤其令人瞩目。中国拥有3万多亿的国际储备,但是其中黄金储备的比例不到2%,在美元和欧元被不断无节制地印刷出来的情况下,中国央行选择增加黄金储备的比例无疑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