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约10亿部废旧手机闲置,回收率不足2%
废旧手机往哪儿去?
人民视觉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旧手机回收率不足2%,很多人家里都有一堆废旧手机。电子产品如果散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大量手机被闲置也是对其经济价值的浪费。为什么会出现废旧手机“赋闲在家”的局面?未来,政策、市场如何协同发力,企业、公众怎样配合,才能让这些旧手机“动起来”,转化为更有价值的产品?请看本报记者的调查。
——编者
废旧手机的“两副面孔”
闲置有安全隐患、散扔污染环境,若正规处理能“变废为宝”
您是怎么处理旧手机的?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为5.6亿部。业界预测未来几年中国每年更新的手机数量可能会达到4亿至5亿部,而此前我国已经沉积了约10亿部废旧手机。
与巨大的旧手机存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我国旧手机回收率不足2%。《2015年度消费电子行业客户服务蓝皮书》指出,高达65.4%的消费者选择将旧手机闲置。清华大学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温宗国表示,被回收的旧手机中,仅有少部分进入正规拆解企业,多数流向广东汕头、深圳等地销售或进入非法手机拆解作坊。
电子垃圾若处理不当,对环境危害很大。一部智能手机制作过程中加入的挥发性溶剂含有铅、镉、水银等金属,如果随意抛弃,重金属会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手机的塑料外壳被焚化后,也会产生含氯的有毒物质,甚至是某些一级致癌物。即便闲置在家,手机也有安全隐患。俐通集团是专门从事手机拆解回收的企业,其中国区总经理刘才田提醒:手机的锂电池都有寿命,放置太久有发生火灾的危险。
不过,废旧手机其实有“两副面孔”,如果能通过正规渠道统一回收处理,就能从垃圾变身“城市矿藏”。
最近,日本东京奥组委宣布面向公众回收废旧手机等电子产品,用以提炼金属,制作2022年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奖牌。温宗国解释,手机的许多元器件有金银等贵金属成分,且含量不低,品位甚至远高于同质量的金银矿石,再利用潜力巨大。苹果公司2016年发布的《环境责任报告》显示,2015年苹果从约4万吨的废旧iPhone、iPad和iMac中,提炼出约2.8万吨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包括近1吨黄金和3吨白银,价值约为4000万美元。
据了解,回收上来的手机有两种再利用模式:情况较好、符合循环利用条件的,会在维修、翻新后进入二手市场售卖;剩余破损程度较严重、无法继续使用的,则被送至有资质的回收拆解企业处理,将部分零件用于维修或者降级再利用于生产领域,接下来对塑料、金属等手机材料分类,余下的再进行专业处理,把废手机里面的贵金属提炼出来。
手机回收“老大难”,到底难在哪儿
信息安全没保障、正规渠道少、价格落差难接受
废旧手机有这么高的再利用价值,为啥回收率却这么低?
其次,正规回收渠道难寻。“我只知道苹果在门店回收,其他牌子的该送到哪里去呢?我在家找到了一部很多年前的诺基亚机型,想处理掉,可真不知道除了街边摊还能给谁。”在北京金融街上班的陈女士抱怨,“无论是在社区、街道还是单位,我都没找到正规回收点呀!”
即使同样做拆解,正规军和路边摊的成本也相差很大。正规企业需要建设符合国家环境要求的工厂,采取环保技术,对员工实施基本的劳动保护,进行统一废弃物处理并缴纳增值税;而非法小作坊没有环保投入、拆解工艺落后、人力成本低、不用缴税,省下的成本自然可以转移到报价上。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秘书长唐爱军感慨道:“行业的无序是最大的问题。说实话,我们这一行投入大、见效慢、运营成本高,自身盈利能力弱。比起房前屋后就能开工的小作坊,正规再生资源企业仅固定人工成本这一项就要多出50%—60%,哪里还有竞争力?”
“回收手机跟生产手机一样,要每个‘元件’相互配合,才能做好”
政府应尽快出台细则,企业要发挥积极作用,公众也应提高参与意识
废旧手机回收难,该如何破解?
专家指出,这是个涉及政府、行业协会及社会组织、企业、消费者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共同努力才能改善。
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规,明确财政补贴政策,稳定回收企业的市场预期。
其次,要通过建设规范有序的回收体系,帮助正规企业获得稳定货源。
对回收企业来说,稳定的货源是企业的“命根子”。温宗国表示,手机回收量一年之中存在淡旺季。以北京市中关村区域为例,旺季平均每个回收商每天能收20—30部旧手机,淡季则只能收到10部甚至更少,这对正规企业来说很棘手。“厂房、设备投入不低,不能今天干完了、明天没活干了。现有废旧手机的货源本身就不稳定,这种波动对企业来说是额外成本。”
如何扩大并稳定货源?
手机生产、流通企业也要发挥积极作用。“未来可以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谁制造谁回收,谁生产谁处理,谁污染谁付费。”温宗国表示,在此基础上推广“逆向物流”,能很好地解决手机回收“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给消费者送新手机的同时收旧手机,并提供一定的优惠或折扣。”
据悉,华为等国内企业已经开始推出回收服务,但对整个市场的推动作用有限,手机回收的各环节仍待完善。“其实,如果整个行业链条正常运转,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唐爱军感叹道,“回收手机跟生产手机一样,要每个元件相互配合,才能做好。我们需要找到多方共赢的平衡点——政府勤督促、公众愿意给、企业积极收、下游安全拆。”
第三,要加大对用户隐私的保护力度。在日本,手机回收企业为了让用户放心,会通过使用软件、终端钻孔等多种方式清除个人信息,且整个处理过程在专门设施中进行,防止泄密。刘才田介绍,他的回收公司已研发出一套软件,能彻底清除私人信息。如果是上门回收,会当场立即清除。“口碑建立起来之后,不少用户拿着十几台手机找我们,表示不在乎拿多少钱,只求保证信息安全。”
最后,要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推动手机用户积极参与回收。资料显示,欧美国家的手机回收率达30%—40%,是我国的几十倍。唐爱军回忆道,她在欧洲的旧物回收处看到很多居民驱车十几公里,就是为了把衣服、手机、微波炉等家用废旧物品分类放入回收箱,并且分文不取。(记者赵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