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楷数据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杨敬昊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表示,“业务收紧的核心原因还是为了应对贵金属及外汇市场的震荡风险,应对这一风险的动因来自于银行受到的金融消保方面的微观行为监管以及银行自身的内部风控。”
风险加剧
银行相继推出措施
8月9日早盘国际金价突然跳水,一度跌破1700美元/盎司,创下3月底以来的最低点;同时,白银期货也一度暴跌逾8%,让众多投资者措手不及。
比如,邮储银行自7月5日起便发布公告称,将暂停包括网点柜面、手机银行、个人网银等全渠道的代理上海黄金交易所贵金属业务的现货实盘类新开户交易。
紧接着,7月27日招商银行也发布了类似公告,并且当日招行在公司官网一口气发了五则公告,对个人纸贵金属双向交易、外汇买卖业务进行调整。
除了上述三家银行之外,其实自2021年初以来,包括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等超过20家银行对于贵金属和外汇业务相继出台限制措施,手段包括持仓限额、暂停开仓交易、调整风险等级、交易起点等等。
她认为,贵金属市场本质还是专业市场、小众市场,与银行业普惠的性质存在根本区别,采取的是专门化的发展路径,待行情波动程度趋缓后,银行再重启较为稳妥。
建行获批筹建
贵金属及大宗商品业务部
记者注意到,有银行在收紧贵金属业务的同时,也在着手筹建贵金属及大宗商品业务部。
根据银保监会官网显示,近期建设银行获批筹建贵金属及大宗商品业务部,注册地在上海,业务范围为代理及自营贵金属业务、贵金属及大宗商品衍生品业务。该部门为分行级专营机构,自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筹建工作。
“但银保监会此次的批复,一方面有助于对现有的对公贵金属及金融衍生品业务进行系统性的规范,事权统一;另一方面,对有助于对贵金属及大宗商品交易进行独立风控、单独监管。这可以看作是对中国商业银行系统创立一套自己独立的衍生品业务体系的有益尝试。试点成功后,其他银行不但会跟进,监管机构也会指定系统化的监管规定进行引导。”杨敬昊进一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