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监管层一直在治理结构性存款的发行乱象,主要从销售和产品设计两方面来规范结构性存款市场的发展。
结构性存款市场发行乱象主要包括:
一是银行发行资质问题,部分没有衍生产品交易资格的银行也在发行结构性存款。根据银保监会规定,发行结构性存款的银行需要具备普通类衍生产品交易资格。
二是投资者教育问题,很多银行没有将结构性存款和普通存款区分开来,向投资者承诺保本保息。
三是产品设计问题,很多结构性存款背后没有嵌入真实的衍生品,或没有真实的交易对手和交易行为,产品能确保拿到高收益,即所谓的假结构性存款,从而变相高息揽储。
2019年以来,监管持续规范结构性存款,目前来看初现成效。
首先,目前发行结构性存款的银行均具备(普通类)衍生产品交易资格;
其次,2019年下半年以来,结构性存款规模有所下降,说明银行依靠结构性存款高息揽储的行为得到了一定控制;
第三,近期结构性存款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在逐渐上升,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比例在下降,说明产品在收益设计方面更加合理。
尽管结构性存款市场得到了一定规范,但是其依然是银行高息揽储的有力工具,目前市面上发行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大部分能以较大概率拿到较高的收益率,这就导致投资者对结构性存款产品的风险认识依然不足。
在各类银行中,总体上国有银行的结构性存款在产品设计上更加合规。收益上下限之间差距较大,且从产品的收益结构来看,实现预期最低收益率和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相当,真结构产品居多。不过城商行的结构性存款,多数属于预期最高收益率不高、达到的概率很高的产品,真结构性产品偏少。股份制银行的结构性存款挂钩标的和收益结构设计都比较丰富,真假结构均有,投资者在投资时,需要仔细甄别其中的风险高低。
1.挂钩贵金属价格、汇率的结构性存款最多
在股份制银行在售/预售的81只人民币结构性存款中,有29只产品挂钩贵金属(黄金28只、白银1只),26只挂钩汇率,12只挂钩指数,10只挂钩利率,4只挂钩原油价格,挂钩黄金价格及汇率的结构性存款最多。
2.挂钩指数、汇率的结构性存款,到期收益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从股份制银行发行情况来看,挂钩指数、汇率的结构性存款,到期收益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可能拿到较高的收益率,比如5%或6%以上,也有可能拿到较低的收益率,比如0.3%或1%,最差的情况是收益率为0。
不过挂钩利率(如libor、shibor)、原油价格的结构性存款基本上都能以极大概率拿到较高的收益率,到期收益率在3%或3.5%以上。比如某股份制银行的结构性存款挂钩美元3Mlibor,只要在6个月内3Mlibor不超过5%,就能拿到收益率上限,即3.8%。而实际上,近十年3Mlibor都在3%以下。
对于保守型投资者来说,当看到结构性存款挂钩指数、汇率的时候,要谨慎购买,仔细查看产品的收益规则。
3.两层收益结构,预期收益率上限在5%以上,到期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很大
如果结构性存款是两层收益结构,且预期收益率上限在5%以上,比如预期收益率是1.5%或5%,那么产品达到收益率上限和下限的可能性都比较大。实际上,只要预期收益率上限在4.5%以上,投资者就要提高警惕了。
4.三层收益结构,中层收益率与收益率上限接近,能极大概率拿到中层收益率或收益率上限
有多家股份行,发行三层结构嵌套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其中中层收益率和收益率上限比较接近,比如预期收益率是1.5%或3.5%或3.8%,这类产品基本上都能极大概率拿到中层收益率或收益率上限,即3.5%或3.8%。但也要注意其挂钩标的类型,如果是挂钩股指、汇率等波动性较大的标的,还是需要认真看下其产品收益结构设计的详细说明来判断。
5.超8成结构性存款能以极大概率获取较高的收益率
在这81只股份制银行发行的结构性存款中,笔者认为超过8成产品能以极大概率获取较高的收益率,到期收益率在3%或3.5%以上。
6.结构性存款期平均123天,平均收益率3.72%
据81只股份制银行发行的结构性存款产品的期限统计显示,产品期限普遍偏短,最短7天,最长1年,平均123天,即4个月左右。在到期收益率相对确定的结构性存款中,平均到期收益率为3.72%,远高于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目前结构性存款和保本理财的收益率差不多。
总结
从股份制银行的结构性存款发行情况来看,产品背后都嵌入了真实的衍生品,不过大部分结构性存款都设置了能接近100%触发收益率上限或中层收益率的条件。产品期限普遍偏短,平均仅4个月左右,实际到期收益率多在3.5%~4%之间,与保本理财接近,银行实际上仍然是将其作为保本理财的替代品。
对投资者来说,购买结构性存款,最重要的就是看懂产品的收益规则,了解产品不同收益率的概率有多高,从中挑选出能够以较大概率获取高收益的结构性存款。对于预期收益率上限比较高、挂钩指数或汇率的结构性存款要尤其小心,产品的到期收益率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判断不准确,就有可能获取较低的保底收益率。
不过,随着监管的不断加码整治,结构性存款产品后期也会逐步规范,可以大概率拿到高收益率的产品或将越来越少,所以,投资者仍需提升自身的风险意识,购买产品时,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尤其是产品收益结构设计部分,了解产品的挂钩标的以及收益计算方法,依据这些内容判断产品收益的可能性,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了解各股份行产品真假结构系列,联系小编金浩(18618400561)获取详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