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废报纸、矿泉水瓶、冰箱家电……”这样的喊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渐渐的消失了。
原材料价格下跌,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原材料需求萎缩,废品价格“低如尘埃”。“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废品价格却连年走低,我们赚不到钱”,成为不少废品回收经营者的心声。再生资源回收属于新兴产业,是缓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重要途径。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回收模式创新、回收渠道建立健全、上下游产业链完善,在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动和市场引导下,回收行业有望迎来新时代。
5公斤废铁换不了1公斤白菜,废品回收价格大幅下跌,员工流失严重。
近日,家住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的郭女士准备处理包装纸板、空饮料瓶等废品,但之前每天来小区收废品的师傅却迟迟没有出现。她拨打了留在小区门口的手机号码,收废品的王先生告诉她,因为没钱赚,他改行做快递了,不再收废品了。
从事废品回收行业20多年的张仁春也有同样的感受,他在合肥市蜀山区三英路经营着一家100多平米的废品回收站。“废品价格一年比一年低,卖废品的居民越来越少,回收废品的‘废品大王’也越来越少。”8月16日下午,烈日炎炎,张仁春一边把废纸箱搬上货车,一边感叹,“我现在已经不挨家挨户收废品了,需要卖废品的人可以来我的站里。不过现在来的人,大多是附近社区的保洁人员,他们把社区里的垃圾清理干净后,再进行分类,能卖的下班后就给我寄过来,我也能赚点钱。”
“废铁从三块钱一公斤降到了六毛钱,这还是最好的铁皮。废铜最高能卖到六十四块钱一公斤,现在降了一半多。废纸箱从一公斤一元降到了五毛钱,废报纸从两块钱一公斤降到了一元。”张仁春对各种废品的价格了如指掌。他告诉记者,这一带以前有好几家店做废品回收生意,现在就剩他一家了。由于生意压力,张仁春的店里不雇工人,每天要亲自打包、称重、装车四五千公斤废品,直到运到各个回收加工公司。“现在白菜两块钱一公斤,五公斤废铁换不到一公斤白菜,生意实在不行。”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协会发布的《中国回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16年)》显示,2015年,全国共有各类回收站(点)30万个,比2014年减少5万个;回收行业从业人员1500多万人,比2014年减少300多万人。
据了解,2015年全国回收企业数量为13万家,比2014年减少了7000家。各个回收站(点)出来的废品被包装好后送到这些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由这些企业将资源加工、分解为工业生产原料,或者直接将回收的资源出售给其他企业。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回收行业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限制了行业的发展。回收行业从业人员主要以四五十岁的人群、残疾人、农民工为主,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多数企业采用粗放式的管理运营方式,产业链条短、产品单一、生产环节门槛低、附加值水平低,同质化现象明显,市场竞争力不强。因此,一旦政策、市场或价格发生变化,企业就面临破产风险,不能适应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
走访中记者发现,废品价格下跌后废钢材回收多少钱一斤,企业利润减少,部分企业不得不亏本经营,还有部分企业倒闭、转行。由于废品回收人员不愿收,一些原本可回收利用的低价值垃圾大量进入垃圾回收环节,给焚烧、填埋等环节带来压力。
再生资源问题引起政府重视,近日国家发改委就《循环发展引领方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提出要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登记管理,完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基金。前不久,省商务厅、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环保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供销社等六部门也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要着力推动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创新,推动经营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组织形式由劳动密集型向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现绿色发展。
《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16)》也指出,传统的回收加工、买卖的经营模式难以为继,企业必须探索商业模式,向平台化、电商化等新模式转型。同时,一些规模较大的加工利用企业可以依托规模、资金、成本优势,向上游搭建回收网络,完善上下游产业链。
·正面交锋·
瑞典: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意识地将各种瓶瓶罐罐打包,多的时候就扔到分类垃圾回收点。在瑞典的社区中心或者大型加油站,总会摆放着金属罐,每个罐子的容积大约有3立方米,用于分类垃圾回收。每周,回收公司都会派人将这些箱子里的物品运走,经过加工后再利用。
德国:“避免浪费”鼓励企业设计包装以减少浪费。无法避免的废物必须回收或转化为能源。不能用作资源的废物必须以环保的方式处理。让企业负责消除浪费(即为此付费)的概念被称为“污染者付费”原则。换句话说,谁制造了废物,谁就应该负责消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