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精神病健康指导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摘要】婚前医学检查是通过医学检查发现影响结婚和生育的疾病,并提出有利于母亲健康和子代出生素质的医学意见,婚前检查是优生的基础。我国对实施的《婚姻登记条例》婚检制度进行了变革,将以往的强制婚检改为自愿婚检。婚检率减低的许多负面影响并非全是近期效应,现对实施自愿婚检前后几年的婚检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以期对婚检制度的完善及婚检服务模式的转变提供依据。婚前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它是我们国家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措施,也是保证我们每个家庭幸福的重要措施,有百利而无一害。
一、资料与方法
1.2结果自愿婚检政策实施前婚检率均>80.00%,自愿婚检政策实施后受自愿婚检政策的影响锐减,年连续3年较低,最高不到8.00%。疾病检出率为18.4%。
二、检查的主要内容
了解男女双方一般状况,包括出生日期、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住址及彼此有无血缘关系等,近亲婚配增加了子代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间禁止婚配。询问现病史、既往史、月经史、婚育史、家族史(重点与遗传性疾病有关的家族史)及家族近亲婚配史等。一般检查,仔细观察精神状态和智力表现,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心率、脉搏、呼吸等,检查头面部、五官、皮肤、四肢、脊柱、心、肺、肝、脾、肾、及第二性征发育等有无异常。生殖器检查,检查外阴发育及分布情况,观察尿道及阴道口有无异常分泌物,无性生活史女性应常规行直肠一腹部触诊,检查子宫大小、位置、形状、活动度、有无压痛、附件区有无增厚或包块等。对处女膜完整性不做描述或鉴定。辅助检查包括常规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尿常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血转氨酶、梅毒和淋菌的检查、阴道分泌物滴虫及假丝酵母菌检查。涉外婚检应做HIV抗体检测。其他辅助检查。根据病情需要,进一步选做X线、B型超声、心电图、染色体核型及智力测试等特殊检查。
三、讨论
对即将结婚的男女双方在结婚登记前进行婚前保健指导很有必要,从体检中查出各种疾病情况分析说明了婚前检查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通过婚前检查进行婚前婚后指导和对所查出的疾病进行分类指导等措施,为新婚夫妇掌握必要的婚育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孕育健康的下一代做好优生的初筛工作。
3.1检查的好处通过婚检全面了解男女双方的健康状况,如果发现一方患病可以及早治疗,如果发现有碍婚育的遗传病,劝阻不要结婚或不要生育。对有生理缺陷、影响婚后正常性生活者,可以手术或药物治疗,以免婚后才发现,影响夫妇感情或造成家庭纠纷,使双方精神遭受痛苦。此外,在进行婚前检查的同时,医生还可以对青年男女进行有关婚后性生活方面(性知识、计划生育、优生)的知识指导。通过婚检有利于生育健康的后代,天下父母,谁不想生一个健康、聪明、活泼、可爱的孩子尤其现在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但有些问题在怀孕时很难知道。如:夫妻有一方是遗传病携带者,其本人不发病,但是所生的孩子就有可能发病。凡是这样的父母,通过婚前检查可以查出,并根据这种遗传病的遗传规律和方式,估计子病率有多大,从而向男女双方进行指导,告诉本人应该怎么办。这样,就可以减少身体不健康或智力有问题的孩子出生。这样做不但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而且还可以防止这些遗传病在家庭中延续,对我国民族兴旺发达有很大的好处。
3.2医学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2020年,在省、市、县卫健委和卫生计生监督执法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卫健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问题为导向,始终按照“内提素质,外树形象”,以服务XX“大健康”的理念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20年共查办卫生健康执法案件总数X件,执结X万元。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精业务,坚定不移提高业务水平。
做好卫生监督员业务知识培训,是提高卫生综合监督执法工作能力的保障。一是邀请省市专家下县学。与省综合监督局、卫生监督所和市卫监局建立常态化指导机制。省卫监局YY同志、市卫监局XX同志先后到信丰调研指导,提出专业性的指导意见,提高我局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办案质量和水平。二是前往先进的兄弟县交流学习,到AA区、BB县;详细了解兄弟县卫生计生监督工作的具体做法和好的经验,为做好我局卫生监督工作开阔了思路,积累了经验。三是组织全体监督员自学和利用网上培训平台进行网上学习。
二、抓重点,全面开展卫生计生综合监督工作
三、重实效,全面做好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扎实推进商业网点、学校有序复工复学,2月起,我局开展受理美容、美发、旅馆酒店及社会医疗机构复工营业报备审核工作,报备公共场所(美容、美发、旅馆酒店)SS家,社会医疗机构5家,复学的127家中小学校、11家托幼机构、34家校外培训机构全部监督到位。积极主动组织精干力量参加县里统一调配的复工复产督导工作,共参加457家企业复工复产,进驻企业3500人次,下达督导整改意见书780份,保障了我县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不误。
四、强宣传,积极抢占舆论宣传报道的高地。
一、基本情况
精神病福利院是苏州市民政局直属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系江苏省民政系统一级精神病院(省民政系统最高级),1984年更名为苏州市普济医院为了区别于管办分离改革的市属医院,经市改革领导小组同意和市编办批准,改称为苏州市精神病福利院增挂普济护理院牌子;市慈善总会在我院设立慈善病床15张,至增至110张(实际开放65张),用于城区特困精神病人的医疗救助;3月,市残联在我院成立苏州市精神残疾人庇护中心,为社会特困群体中的精神残疾人士提供庇护。
主要职能:负责收养治疗市区内三无精神病患者;精神病康复军人、退伍军人;对市区部分社会特困精神病患者开展慈善医疗;负责治疗与护理城市救助管理(收容)中查无地址、姓名的受助精神病患者,并对其中超过6个月以上的转为三无精神病患者进行收养治疗。
二、加强精神病人救治、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近年来,随着苏州改革的不断深入,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经济快速发展,政府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苏州市社会救助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我院服务对象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宽,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对我们的救治、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针对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重点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3、全面整合资源,推行医、护、康、社、教、养六位一体服务模式。把帮助提高服务对象社会功能和自理能力,作为医疗护理康复业务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医、护、康、社、教、养六位一体模式。一是优化医疗质量,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引进国外先进的服务理念,推行团队服务模式,对病员实施多人(医生、护士、
三、特殊人群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一家民政精神病院,我院的建设和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可以说是逆水行舟,艰难行进。就我院近几年收治对象的现状和特点以及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来看,目前的现状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病人压床,床位周转缓慢。住院病员病情日趋慢性化,趋向退顿,加之家属和社会的原因,一旦入院,就较难出院(而本院与各区民政部门及家属鉴定的协议住院期为3个月,我院医生也经常性敦促监护人办理出院手续),以致长年滞留院内,长期占有床位,影响继续收治(每个区都有为数不少的慈善对象在排队等待)。这使得慈善床位的效率、作用未能最大化,对整个社会特困对象来说,也有失公平。
3、精神病患者并发传染病及严重躯体并发症时转诊治疗困难。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由于增龄、器官功能减退、长期接受药物治疗等原因,并发各种传染病及严重躯体并发症的情况日渐增多,同时由于社会目前普遍对于精神病患者存在一些偏见,一旦这些患者需要转诊时,卫生系统综合医院又面露难色,不愿接收,以致此类患者常常得不到及时救治。
6、人才引进困难,技术力量薄弱。民政精神病院大多由于名称(多冠名精神病院、福利院等)、收治对象、医院条件、工资薪酬等原因,人才引进困难一直都是一个难题,即便勉强引进,往往也难以真正留住人才。相对于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业务技术力量与社会不断发展的服务需求带来压力和挑战,所有这些都使单位建设与社会快速发展需求不相协调,甚至对单位的正常运行带来困难,成为制约民政精神病院发展的瓶颈。
8、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由于流浪救助精神病人大多病史不祥,且他们的生活环境恶劣,行为异常,感染各种传染病的概率较高,而在院精神病人均为群居生活,且传染病大多有潜伏期,容易引起交叉感染。
9、外来救助病人交流沟通困难。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流动人口急剧增加,往往很多救助病人为外地来苏人员,来自四面八方,也有一些是来自偏远山区,文化程度低,还有很多为智障病人,交流成为最大的难题。希望能够有多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帮助寻找他们的家人。
10、收治病人老龄化,护理风险增加。近年来,整个社会进入老龄化,自然我们收治的对象也出现同样的情况,老年人占到65%以上,因此生活护理量较重,与此同时,跌倒、哽噎等不安全因素也随之增加。这就更需要我们多培养一些全科护士来应对。
四、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争取政府重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心理因素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因病致贫现象日益加重,特别是精神疾病,使很多家庭成为社会弱势群体。同时,由于精神病人的社会危害大,反复发作,需要住院和长期服药维持治疗。因此,对于社会弱势群体中的精神病患者开展医疗救助,只有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多部门协调联合,列入政府的发展规划中,要像养老中的阳光计划,残疾儿童中的明天计划那样,加大对精神残疾弱势群体的资助,使他们感受阳光和雨露。
2、民政部门对民政精神病院要有明确定位。要正如卫生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中残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的那样:加强分工协作,卫生、民政、公安、教育、司法、残联、共青团、妇联、老龄委等部门、单位和团体要针对日益突出的精神卫生问题,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民政精神病院要立足服务民政保障对象,真正履行好民政职能。
3、争取社会支持。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场合和条件,开展多种活动充分进行宣传,征得社会的同情和关爱,赢得社会支持。
4、加强内部建设和管理。要转变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结合民政精神病人的特点,逐步将封闭式管理向相对开放式管理模式的转变;大力加强人性化服务,把单纯的医疗服务向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的服务模式转变;要从重视疾病治疗向重视病人身心康复和社会功能全面发展的转变。
四、民政系统精神病人服务工作与社会支持
民政服务民生,民政工作尤其是精神病防治这一重任需要依靠公众与社会各方的支持和帮助,因此我们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加强病人管理,做好重性精神疾病病人的建档工作。各区、街道要安排做好重性精神疾病病人的发现、建档、管理工作,由专人负责督促实施。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报告、登记管理制度,基层要建立病人档案,加强分级随访管理,并定期向社区管理人员汇报。可借助我市实施的中央补助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工作开展病人的诊治、随访、健康教育等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建立健全病人管理档案,为我市掌握重性精神疾病资料及开展病人健康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2、加强技术培训,做好基层医务人员的随访指导工作。为有效实施好医改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内容,建立健全我市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各级各部门医疗机构要注重对精神卫生专科医师的培养、培训工作,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培训,组织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的师资培训,加大对基层工作人员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专业培训和管理培训力度。适时对社区精防工作人员、民警进行专门培训普及常识,加强对有危险行为倾向患者进行追踪随访,有效组织实施病人随访指导,切实做好重性精神疾病病人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心理个案;爱护身体;及时疏导
【中图分类号】G444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1.个人情况:
学生小s,性别,女。年龄,16岁。独生子女。籍贯山东,无家族病史。性格外向。爱好,听歌。智力水平中上,有较好的接受能力,学习成绩中等,自律能力中等,敏感,有一定的面子观念。
2.家庭成员情况:
父母均为高中文化水平,父亲在外市开车,常年不在家;母亲系某单位职工。家庭经济状况中等。有一个姨姨,姨姨有个年记比小s大两岁的儿子,其学习成绩较好,考上了北京某名牌大学。
3.家庭教育情况:
母亲好唠叨,父亲脾气温和,不善言谈。小s由外婆带养至小学四年级。
二、典型问题行为概述:
小S平时表现活泼,热心班级事务,学习较努力认真,但与母亲关系较紧张。
问题行为二:高二分科后,小S分到了文科实验班,出现用小刀划伤自己手臂和大腿的行为,多达20条,长可至10厘米,深达半厘米,流血很多。小S称这样“感觉很舒服”。其母亲曾带她去精神病专科医院检查,小S很抗拒,但还是去了。老师询问时,小s要求老师不要理会她母亲的行为。
三、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
从小s的情况来看,家庭教育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由此可以看出,小s的一些心理问题,基本上是在高压下产生的不适应性问题,根源在于家庭的教育方式。大部分的问题是由小s的母亲带来的,小S也存在适应高压能力差、容易冲动、精神脆弱等青少年常见心理特征。
一:从家庭结构来看,这应该是一个较舒适、健全的家庭,孩子不缺乏爱,但爱的表现方式为高压严管,超出了小S的承受能力。
二:作为家庭的关爱中心,小S上高中后由于成绩欠佳而成为了家庭管教的绝对对象,被限制了许多自由。家长的管教方式简单粗暴,怨天尤人,导致小S的叛逆。
据此可以看出,家庭内不正确的教育手段必然促使孩子对过分严厉的管教产生厌烦心理和叛逆心理,接着就发展为失去自信,对自身产生厌弃从而自残身体。
四、具体调解措施与效果
2、老师提名让小S担任一科的课代表,以表彰她在该科目学习上的进步,并让其在担任课代表的过程中树立自信,通过催收作业,养成责任心。并给她换了一位性格宽厚,比较文静的同桌,和小S有很多共同话题。
一、研究背景
1.上海市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变迁
1953年1月,卫生部的《关于公费医疗的几项规定》将大学及专科学生纳入公费医疗预防的范围,这表明大学生开始享受公费医疗制度。
大学生公费医疗制度下,受益大学生群体有限,且实行高校自管的办法,各高校学生实际享受的医疗待遇差别较大,大学生一旦患大病重病社会共济能力较弱。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上海于2007年出台了《关于完善本市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2007年《完善意见》)。一方面,实现了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对全市大学生的全覆盖;另一方面,促使大学生医疗保障由学校保障到社会保障的转型。
为了进一步统筹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国务院办公厅于2008年10月25日印发了《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国务院《指导意见》)。根据国务院《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2011年7月20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医疗保险办公室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六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将本市大学生纳入本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通知》,这意味着大学生的医疗保障被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通过2007年和2011年的改革,上海市大学生大病医疗保障有以下改进:一是,覆盖面扩大。公费医疗制度只覆盖公办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本专科大学生(含研究生)。2007年《完善意见》出台以后,扩展到包括民办高校、系统行业办高校的本专科生以及各高校的高职生。二是,设立专门的大病统筹资金。在公费医疗制度下,不同公立高校之间缺乏大病统筹,一旦出现大病重病学生,高校负担较重。2007年《完善意见》实施以后,设立了专门的住院及门诊大病医疗统筹资金,并实行全市集中统筹管理。大学生因门诊大病发生的符合本市大学生医疗保障有关规定的医疗费用,全部由市财政划拨的统筹资金支付。2011年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以后,改为由居民医保基金支付。三是,简化了大学生大病就医和结算流程。公费医疗保障制度下,大学生需对治疗大病发生的费用先行垫付,回校后凭医院收据和医疗费用明细账单经审核后报销。2007年《完善意见》实施以后,大学生大病治疗发生的符合本市大学生医疗保障有关规定的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费用,由定点医院记账后,向所在区县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申报结算,免去了大学生垫付大病治疗费用再进行报销的程序。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前者的结果主要进行定量分析,后者的结果主要进行定性分析。
问卷调查以松江大学城七所高校和杨浦大学城四所高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根据这11所高校的实际人数,按比例选取800名大学生为样本,发放问卷800份。经过对问卷的后期检查,发现部分问卷基本信息不明或答题不符合规范予以剔除,最终实际有效问卷796份,实际有效率99.5%。在有效样本中,性别比例基本均衡,男生占46.36%,女生占53.64%;层次分别合理,本科生占48.35%,研究生占36.02%,博士占15.63%。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大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大学生对门诊大病待遇政策了解程度和信心,商业保险参保意愿,校园大病捐助等。
深度访谈以校医务室负责人、学工办工作人员、患大病的大学生和医疗保障中心工作人员为访谈对象,采用半结构型的访谈方式进行。访谈的内容主要包括患大病学生人数统计、各类大病病种患病人数,门诊大病就医与结算政策,大学生参加商业保险情况,大病救助基金及对患大病学生的救助额度。
三、上海市大学生大病医疗保障问题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上海市大学生大病医疗保障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高校宣传工作存在不足,大学生对门诊大病待遇政策的了解少
由于了解渠道有限和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对门诊大病待遇政策的了解程度不荣乐观。例如,一患恶性肿瘤的同学在自己被确诊以后,才问清门诊大病待遇和报销程序。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79.9%的大学生不知道到校医务室开具住院及门诊大病结算凭证所需证件及材料;12.5%的大学生只是知道所需的部分证件及材料;只有7.6%的大学生清楚知道所需证件及材料。
2.大学生抵御大病风险能力较弱,参加商业保险的积极性不高
虽然大学生抵御大病风险能力较弱,但是大学生群体普遍身体素质较好、患大病机率小的特征,致使参加商业保险的积极性不高。统计结果显示,69%的大学生就医频率在2次以下,21.3%的大学生年就医频率在3—5次之间,只有4.7%的大学生年就医频率在5次以上,5%的大学生记不清楚。大学生患病的种类主要集中在感冒、发烧等日常小病。这表明大学生群体身体素质较好,患大病机率小。但这也使大部分大学生心存侥幸,认为大病离自己很遥远,因而参加商业保险的积极性不高。(如表1所示)
3.缺乏有效的大病救助机制,大病医疗保障体系间缺乏有效衔接
被调查者中有高达93.97%的学生碰到过为患严重疾病学生募捐,这表明大病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当询问如果碰到为患严重疾病学生募捐的情况,有87.9%的学生表示会为募捐对象募捐。这一数字说明,学生中的互助意识还是强的。然而,通过以往案例发现,校园募捐到的资金对患大病学生而言可谓杯水车薪。加之校园募捐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因此不能作为长久之计。这也说明建立一个有效的大学生大病救助机制势在必行。
4.享受门诊大病待遇须以个人缴费为前提,大病报销范围有限
患大病大学生享受门诊大病待遇需以个人缴费为前提,即患大病大学生若不缴费,就不能享受大病待遇。即使补缴,属于零星缴费的范畴,设置等待期,等待期满后方可享受居民门诊大病医保待遇。
5.大病就医可选择的定点医院有限,转诊就医手续繁琐
通过统计分析各高校患大病学生人数和各类大病病种患病人数发现,大学生所患大病病种主要集中在恶性肿瘤和精神疾病。事实上,各高校选定的定点医院虽然包括了各级医疗机构,但多为综合类医院,专业性不强,医疗设备和服务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患大病大学生的治疗需求,且数额有限。
四、对策
根据前文关于大学生大病医疗保障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以下改进的建议。
1.高校做好大病的宣传工作,大学生提升自我预防的意识
2.健全大病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各层次间的衔接
大病具有病情严重、病期较长、费用高昂三大特征,对于患者来说需要相应的绿色通道,以便获得及时的诊疗。因此,针对大病医疗保障体系间缺乏有效衔接,建议协同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商业保险和医疗救助等支付方式的改革,例如建立大病商业保险和大病医疗救助与定点医疗机构的理赔、救助合作关系,以切实为大学生提供温馨、便捷的服务。
3.取消门诊大病待遇的“门槛”,适当增加大病报销范围
针对大病报销范围有限的问题,建议根据大学生普通门诊费用的结余,适当扩大大学生大病报销范围,将有些花费较大的病种纳入门诊大病的可报销范围,例如良性肿瘤,乙肝,急性肺炎,肾炎和急性阑尾炎等。
4.合理选定和增加定点医院,优化报销程序
针对各高校规定的定点医院有限、专业性不强的问题,建议各高校在选定定点医院时根据近几年患大病学生的患病病种和人数确定,或者通过征求患大病学生意见确定,而不是直接划定比较好的综合类医院。除此之外,可以借鉴所在区选定的定点医院,适当增加定点医院的数量和范围。
针对结算凭证有效期短的问题,建议适当延长结算凭证的有效期,例如,将结算凭证有效期延长为一年。针对报销程序繁琐的问题,建议借鉴城镇居民的就医办法,为大学生办理医疗保险卡,实现网络转入和转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注释:
①11所高校样本分配如下:华东政法大学(80份)、上海外国语大学(75份)、上海工程技术大学(85份)、上海东华大学(105份)、上海视觉艺术学院(30份)、上海立信会计学院(50份)和上海对外贸易学院(40份)、复旦大学(105份)、同济大学(100份)、上海财经大学(70份)、上海理工大学(60份)。
参考文献:
[1]仇雨临.医疗保险[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2]陈文辉.我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发展模式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3]虞文嫣.我国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2
[4]赵永生、尹阳娜、李雯雯等.北京市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调查及政策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6(09)
[5]李恒全,孙泽华,安晴.大学生大病救助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市五所高校为例[J].管理观察,2008(17)
作者简介:
路聪(1989—),女,汉族,河南开封,华东政法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
万璐(1988—),女,汉族,山东青岛,华东政法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
2019年我院工作在区卫计委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7年第三版)》,加强内部管理,狠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全面开展基本医疗护理工作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适时调整了人员配置,优化组合,使得医院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院2019年工作总结如下:
乡卫生院服务辖区面积53平方公里,辖区户籍总人口39607人,公卫服务核定人数33212人,实际常驻人口40000多人,管辖18个行政村,18个村卫生室,村级公共卫生服务人员23名。卫生院在职员工7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0余人,卫生院设置有公共卫生科、全科门诊、内科、外科、中医科、疼痛科、妇科、康复科、骨伤科、口腔科,耳鼻喉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十多个门诊科室。住院部设有两个综合病区,一个中医病区,一个康复-理疗病区共四个病区,开放床位90张。配备了DR、四维彩超、十八通道心电图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24小时动态心电监护仪、电脑中频治疗仪、电针治疗仪、床头呼叫器手术室配备无影灯、麻醉呼吸机等诊疗设备。基本能够满足辖区群众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及部分急诊急救工作的需要。
目前,医院与市二院合作正在筹建120急救站,通过急救站的设置、人员的进一步学习培训,将不断提升医院的卫生服务能力。
(一)、加强领导、定期督导
依据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基本医疗护理、健康扶贫、医保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按计划运行,并结合医院实际,成立医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基本医疗等各项工作考核、指导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医院各科室及村卫生室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各项工作。
(二)、强化培训、提高业务
我院进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和基本医疗、护理等工作的培训10多次,采取月例会制度、以会代训。不断提高公卫、医疗、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对公卫人员及辖区内村卫生室职业人员不定期进行各种公卫知识培训。
(三)、认真整改,很抓落实
针对在2017年公卫年终考核时反馈的问题,医院高度重视,经过领导班子讨论研究,及时制定整改措施。今年年初就开始根据整改方案,逐条梳理排查,倒排工期,认真整改,于10月底按照整改计划如期完成了的全面整改工作,11月份又对前期整改工作进行了回头看,确保整改方案的贯彻落实。
(三)预防接种
在此项工作中,为提高接种率利用节假日和儿童入学查验接种证时机及时为适龄儿童接种疫苗。全乡共出生218人,办理接种证178人,有40人在外地办理接种证,办证率100%。常规疫苗应种接种5778人次,实种5489人次,接种率,95%、二类疫苗接种1603人次,水痘疫苗46人次,HIB70人次。乙肝疫苗1177人次
(四)儿童健康管理加强对辖区内0—6岁儿童管理工作,目前我乡共有0-6岁儿童2341人、其中登记2314人、登记率达98%,接受一次以上规范管理2096人、管理率90%;对0-3岁儿童,利用儿童接种日在我院对目标儿童进行规范体检,采取先体检后接种措施,我院与乡教办室联系,对全乡所有幼儿园3-6岁儿童进行了免费体检。到目前为止0—6岁儿童免费体检1991人、管理率85.4%;其中3—6岁1376人、0—3岁儿童615人、接受中医指导615人。在体检中发现佝偻病儿4人、贫血186人、龋齿人149、。5岁以下死亡0人
五、孕产妇健康管理
努力提高孕产妇管理工作,对辖区内孕产妇全部建立了报价服务手册,加大了宣传国家降消项目住院分娩好处以及多项免费检查政策,今年共登记管理孕产妇210人,早孕建册66人、产后访视210人次。高危孕产妇登记26人、高危孕妇转诊2例。发放叶酸97人,430合;
全力以赴,齐心协力落实好民生实事。在今年开展“两癌”和“”两病“”筛查工作中,我院积极联系召集了乡计生办、各村妇女主任、各村村医,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乡的两癌筛查和两病筛查按时超额完成任务,民生工作走在了全区的前列.两癌筛查401人,两免筛查77人
(六)老年人健康管理
(七)慢性病管理
利用档案复核升级各村对辖区内35岁以上人群进行了血压和血糖筛查,共筛查8270人,其中:高血压320人,糖尿病53人,全部纳入慢性病管理。并将随访记录归档。
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对全乡2899名高血压患者,体检了1914人、体检率为67%。规范管理1688人,规范管理率38.8%。随访了10498人次;对全乡751名糖尿病患者,体检了490人、体检率为65.4%。规范管理301人,规范管理率39.5%。随访了2852人次。并对定期进村入户开展了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
全乡共发现126名恶性肿瘤均已调查上报。心脑血管事件登记110人。
(八)、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
目前发现精神病人总共144人,检出率4.5%。2018年新增病人24人,在管116人,(稳定91人,不稳定3人、基本稳定17人)。(人在外务工)失防17人。三级以上2人,目前1人正在关锁,有家人看管。8人目前住院。在管病人随访812人次。精神病人肇事肇祸0次。在安宁医院的协助下为精神病患者体检78人体检率67%
(九)肺结核患者管理我院对辖区结核病患者实施规范管理,按时进行服药督导,对新发现的结核病人及时上报,全年共确诊肺结核12例,共进行随访72人次,已完成治疗1人。在对65岁老年人和高血压、糖尿病进行健康体检时,进行了结核病筛查,共筛查4320人。发现疑似病例30例,已进行上报转诊。
(十)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我院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条例》,对辖区医务人员定期进行了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拟定了传染病分检办法,检出的传染病送到相应的医院和科室。设定专人负责传染病网络直报,坚持门诊登记和疫情自查制度,每月自查一次,并进行疫情分析,对于漏报、迟报情况,进行追责并给出相应处罚。我院还积极配合宛城区疾控中心加强死因调查和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以及外环境检测,全年共完成死亡人员死因调查197人,上报传染病例91例,均已上报。
(十一)卫生监督协管按照我市“双创”工作要求,积极配合区卫生监督所开展工作,对辖区公共场所厂矿企业、学校托幼机构、医疗机构进行“创卫”达标验收工作,共计巡查、督促医疗机构几28家,公共场所6家,学校12所,托幼机构12所,厂矿企业2家,开展医疗机构非法行医巡查26次,查处无证诊所5家,较好的完成了卫生监督协管任务。
(十二)中医药服务全面按照河南省中医药服务规范要求,在0-3岁儿童中开展中医药喂养指导,截至目前指导615人次。在65岁老年人中全面开展中医药体质辨识工作,截至目前共完成1916人中医药体质辨识同时进行相应的指导。
(十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院基本公共卫生工作虽说与去年相比有了较大进步,但从考核、督导、职能健全等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紧张
公卫经费是按统计部门核定的服务人口数拨付的。统计部门在统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数时,是按照户籍人口数减去外出务工人员数来核定。我乡一是因户籍人口数较少,二是因高铁站的建设,外来大批务工人员,我院一直在为这一部分人员服务,统计部门在核定人员时没有将这一部分人员统计在内。导致我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核定人数全区最少(实际服务人口数在4万人以上,核定人口数只有3.3万多人),拨付的经费在全区最少,还达不到某些乡镇卫生院拨款数的一半。工作量大,经费少,经费紧张,工作中有一定困难。
(二)措施不够扎实
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虽然都积极地开展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但督导发现个别服务站的工作流于形式,在档案建立、儿保管理、妇保管理、慢性病随访、死因监测、肿瘤病人上报等方面工作滞后。个别社区服务站健康教育宣传柜宣传资料混乱、不全,质量较差。
(三)慢性病管理和老年人保健工作尚需规范
慢性病人管理,部分患者随访不及时;在随访的同时未做随机血糖检测;高血压患者病人没有及时转诊;未对辖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及实施干预措施和效果评价,老年人的体检工作进行的缓慢。
四、明年工作基本思路
明年,我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重点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扎扎实实地抓整改抓落实,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认真对照日常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紧密结合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整改落实工作,力争完成各项公共卫生服务指标。
(二)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职责。医院要切实加强对各科室及村级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指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职责,及时分析汇总上报项目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整改,确保项目工作全面有序健康发展。
(三)积极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院、区卫生监督所等业务部门沟通,努力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1注意联合用药和饮食对不同喹诺酮类药物吸收的影响[5]
见表1。
表1同服的食物及药物对喹诺酮类药物吸收的影响(略)
注::严重抑制;:中等抑制;:轻度抑制;:轻微抑制;:无报道
从表1可以看出,含钙的抗酸药、奶制品和食物对各类喹诺酮药物的吸收有轻微抑制甚至无影响,而含铝、镁的抗酸药物、硫酸铁、硫糖等对其(除氧氟沙星外)吸收有较大抑制作用。因此建议:在服用喹诺酮类药物时最好饭后服用,既不影响吸收又可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可与奶制品、含钙抗酸药物同服;但尽可能避免与硫酸铁、硫糖、及含铝、镁的抗酸药物联合使用。此外,表1又显示,上述各因素对氧氟沙星的生物利用度无影响,从而口服和静脉注射等效,这是其它喹诺酮类药物没有的特性。
2根据药物代谢及排泄对肝功能、肾功能的影响,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吸收后,通过肝中的葡萄糖苷酸化P450酶系统氧化代谢,随后通过肾排泄,通过肝代谢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包括司帕沙星、格帕沙星、曲伐沙星和莫西沙星,因此,在有肝功能障碍的患者中应监测这些药的血浆浓度。相比而言,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盐酸加替沙星,其尿消除率较高(>70%)。故建议有肝、肾疾病的患者应慎用,有必要时进行剂量调整,比如采用低剂量或选用毒性小的同类药物。
3制定合理的用药剂量及疗程,减轻胃肠道反应
胃肠道反应是所有喹诺酮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有厌食、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和腹内不适等症状,发生率为2%~11%。但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存在差异,大量文献显示[6],特别是在高剂量下,某些新氟喹诺酮类药物比早期的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更常见,如400mg格帕沙星1次/d与环丙沙星500mg1次/d比较的双盲结果显示,患者恶心的发生率分别为22%和13%,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剂量越大,发生率越高。所以使用该类药物剂量不宜过大、疗程不宜过长。
4考虑个体因素,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包括头痛、眩晕、疲倦、失眠、视觉异常和噩梦,严重的神经毒性(精神病反应、幻觉、忧郁症和痉挛)很少(
5避免与某些心血管系统药物联合使用,降低对心脏的毒性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使用有引起低血压和休克的报道[8]。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喹诺酮类药物有直接改变心脏节律的潜力,且其发生率与剂量有一定的依赖性关系。因此临床上在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时,应尽量避免与有心脏毒性的药物如洋地黄、或其它已知可延长QTC间期及引起心动过缓的药物如普萘洛尔联合使用,最大可能降低对心脏的毒性作用。
7考虑特殊人群,尽可能避免对幼儿软骨发育的影响
虽然目前喹诺酮类药物尚未有引起幼儿软骨损害的临床报道[7],但是动物实验证明已经有明显损害。因此目前在幼儿、孕妇及哺乳妇女中使用仍应引起警惕,专家认为不用或少用,对儿童严格掌握适应证,剂量不应超过10mg/kg~15mg/kg,其疗程不超过7d,尽可能避免对幼儿软骨发育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者发现低镁血症几乎可诱发上述所有的不良反应,而且有关专门给动物低镁饮食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喹诺酮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与导致体内镁离子浓度下降有关。这与喹诺酮类药物易与二价金属阳离子形成螯合物是吻合的,因此,给长期或高剂量服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患者,有意地辅以含镁的饮食可能会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这有待人们进一步的研究。综上所述,我们在利用喹诺酮类药物高效、方便特点的同时,还应注意到它的不良反应及用药的合理性。希望上述指导意见能为提高临床医生及患者自己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的安全性带来一点参考作用。
[1]AppelbaumPC,HunterPA.Thefluoroquinoloneantibacterial:past,present,andfutureperspectives[J].IntJAntimicrobAgents,2000,16(1):515.
[2]SchaefferAJ.Theexpandingroleoffluoroquimolones[J].AmJMed,2002,8:113Supl1A:45S54S.
[3]OwensRCJr,AmbrosePG.Clinicaluseoffluoroquinolones.MedClinNorthAm,2000,84(6):14471469.
[4]RodvoldKA,NeuhauserM.PharmacokineticsandpharmacoAminimanizaniA,BeringerP,JelliffeR.Comparativepharmacokineticsandpharmacodynamicsofthenewerfluoroquinoloneantibacterials[J].ClinPharmacokinet,2001,17(4):331341.
[5]RodvoldKA,NeuhauserM.Pharmacokineticsandpharmacodynamicsoffluoroquinolones[J].Pharmacoherapy,2001,21(10):233252.
[6]仲兆金,刘浚.喹诺酮类药物的毒性[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1,22(1):3133.
[7]刘明亮,郭惠元.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概况与研究新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1,22(1):14.
【关键词】喹诺酮类药物;安全合理;使用
在众多抗菌药中,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长,喹诺酮类药物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它拥有越来越广的抗菌谱,越来越强的抗菌活性,更重要的是不同病原微生物目前对该类药物的耐药性仍很低,医药界人士甚至发掘其在抗病毒、抗肿瘤方面的作用,因此,该类药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1制定合理的用药剂量及疗程,以减轻胃肠道反应
胃肠道反应是所有喹诺酮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有厌食、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和腹内不适等症状,发生率为2%~11%。但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存在差异,大量文献显示,特别是在高剂量下,某些新氟喹诺酮类药物比早期的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更常见,如400mg格帕沙星1次/d与环丙沙星500mg1次/d比较的双盲结果显示,患者恶心的发生率分别为22%和13%,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剂量越大,发生率越高。所以使用该类药物剂量不宜过大、疗程不宜过长。
2考虑个体因素,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
喹诺酮类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包括头痛、眩晕、疲倦、失眠、视觉异常和噩梦,严重的神经毒性(精神病反应、幻觉、忧郁症和痉挛)很少(<0.5%)。中枢神经刺激作用亦呈剂量依赖性,这已通过对诺氟沙星和其它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所显示。近来的研究发现,性别和年龄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影响,女性远远高于男性,在45岁以下的人群中发生率较高。而进餐后和睡觉前服药可明显降低眩晕和头痛的发生率。
3考虑特殊人群,尽可能避免对幼儿软骨发育的影响
虽然目前喹诺酮类药物尚未有引起幼儿软骨损害的临床报道,但是动物实验证明已经有明显损害。因此目前在幼儿、孕妇及哺乳妇女中使用仍应引起警惕,专家认为不用或少用,对儿童严格掌握适应证,剂量不应超过10mg/kg~15mg/kg,其疗程不超过7d,尽可能避免对幼儿软骨发育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者发现低镁血症几乎可诱发上述所有的不良反应,而且有关专门给动物低镁饮食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喹诺酮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与导致体内镁离子浓度下降有关。
4注意联合用药与饮食对不同喹诺酮类药物吸收的影响
含钙的抗酸药、奶制品和食物对各类喹诺酮药物的吸收有轻微抑制甚至无影响,而含铝、镁的抗酸药物、硫酸铁、硫糖等对其(除氧氟沙星外)吸收有较大抑制作用。因此在服用喹诺酮类药物时最好饭后服用,既不影响吸收又可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可与奶制品、含钙抗酸药物同服;但尽可能避免与硫酸铁、硫糖、及含铝、镁的抗酸药物联合使用。此外,上述各因素对氧氟沙星的生物利用度无影响,从而口服和静脉注射等效,这是其它喹诺酮类药物没有的特性。
5避免与某些心血管系统药物联合使用,以便降低其对心脏的毒性
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使用有引起低血压和休克的报道。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喹诺酮类药物有直接改变心脏节律的潜力,且其发生率与剂量有一定的依赖性关系。因此临床上在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时,应尽量避免与有心脏毒性的药物如洋地黄、或其它已知可延长QTC间期及引起心动过缓的药物如普萘洛尔联合使用,最大可能降低对心脏的毒性作用。
6根据药物代谢及排泄对肝功能、肾功能的影响,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吸收后,通过肝中的葡萄糖苷酸化P450酶系统氧化代谢,随后通过肾排泄,通过肝代谢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包括司帕沙星、格帕沙星、曲伐沙星和莫西沙星,因此,在有肝功能障碍的患者中应监测这些药的血浆浓度。相比而言,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盐酸加替沙星,其尿消除率较高(>70%)。故建议有肝、肾疾病的患者应慎用,有必要时进行剂量调整,比如采用低剂量或选用毒性小的同类药物。
关键词:妇幼保健补偿机制分析
妇幼保健院不但属于是一个公立医院,向人们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同时还是一个由政府举办的具有公共卫生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为妇女儿童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妇幼保健机构,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幼保健院补偿机制是指对其提供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劳动耗费,采用一定的方式和途径进行弥补和充实。补偿妇幼保健院服务过程中的物化劳动以及活劳动消耗,以此来对其简单再生产以及扩大再生产费的需要进行满足,这是妇幼保健院补偿机制的基本的功能。但是我国妇幼保健院的补偿机制就目前来说,还存在一定的不健全,因此也就导致不能合理的补偿保健院的劳动消耗,从而导致其公益性淡化,“重临床,轻保健”成为当下妇幼保健院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完善妇幼保健院补偿机制,分析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完善补偿机制的对策。
一、妇幼保健院现状
妇幼保健院既是公益性的专科医院,又是承担妇幼保健公共卫生职能的妇幼保健机构,其医疗补偿机制总共有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政府财政收入;二是医疗服务收费;三是药品加成收入。现今,这种补偿机制在公立医院不断改革的情况下,已经不能对其社会发展进行适应。
(一)政府财政补偿出现明显的不足
其中妇幼保健院劳动消耗最主要的补偿渠道也就是政府财政收入,直接关系到保健院的生存和发展。以我院为例,政府财政投入占医院收入的2.5%,而承担妇幼保健职能工作人员的工资要占医院收入的6%左右,妇幼保健院所有的开支基本上靠医院的创收。由于政府对妇幼保健院的财政投入处于较低水平,连医务人员的基本工资都不能保证,目前需要依靠医疗收入以及药品收入进行补偿的医疗服务劳动消耗,已经达到了90%以上。因此才会出现一系列的开“大处方”、“以药养医”以及“以临床补保健”等不正常行为,对医疗资源进行了严重的浪费。
(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严重滞后
现在很多医院执行的收费标准都是好几年前的标准,并没有根据现今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有效的对其收费标准进行相应的调整,所以医疗服务收费中所存在的收费低于成本的问题,并没有得到一定的改变,长期低水平的收费标准,根本不能把医疗服务的价值体现出来。
(三)药品收入补偿仍然较大
二、如何完善妇幼保健院的补偿机制
根据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的规定,需要逐步推进医药分开,对医药补医机制进行改革,把之前的服务收费、政府补助以及药品加成收入三种渠道,改变成为服务收费以及政府补助两种渠道。改革过的这两种补偿方式窦娥可以国家的有关规定的,并结合医院的功能定位、本地财政能力、价格调整承受能力、医疗保障基金承受能力以及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等各种因素,经过综合考虑之后进行确定。
(一)对政府财政专项补助进行加大
根据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加大政府投入,公立医院的一些基本建设、重点学科发展、大型设备购置、政策性亏损补偿以及符合国家规定离退人员费用等,都需要由政府进行负责;另外对于公立医院所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需要提供一定的专项补助;对于政府所制定的一些紧急救治、支农、援外、支边、救灾以及支援社区等公共服务,要对其服务经费提供一定的保障;对于精神病医院、职业病防治院、中医医院(民族医院)、妇产医院、传染病医院以及儿童医院等,都要在投入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
(1)支持妇幼保健事业发展的医院基本建设费用和大型医疗设备购置费用。
(2)支持医院发展的重点学科的费用。
(3)支持医院发展的人才培养费用。对妇幼保健机构,既要重视硬件,又要重视软件建设,医疗队伍是医院的灵魂,否则再高档的医疗大楼,再先进的医疗设备,没有一支过硬的医疗队伍都会形同虚设。
(4)补偿离退休人员费用。现在医院基本承担了离退休人员的住房补贴,随着离退休人员的增多,医院负担越来越重。
(5)对政府制定的各项紧急救助、支农、援外、支边、救灾以及支援社区等公共服务,保障其服务经费。
(6)对药品的加成补助进行取消。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医药分开,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取消药品加成以后,必须通过政府增加投入和调整医疗服务收费水平来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母婴保健法》中设立母婴保健专项资金和发展妇幼卫生事业的要求,落实妇幼卫生工作经费,逐年增加对妇幼卫生事业的投入,对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支持”,“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向社会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的人员经费、公务费、培训费、健康教育费、业务费按照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财社〔2000〕17号)的规定,由同级财政预算,按标准定额落实。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合理安排业务经费,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近年来,随着居民对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开展产前诊断、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等项目越来越多,妇幼保健院在开展公共卫生业务方面,投入越来越大,要求政府在这方面加大投入也是迫在眉睫。
(二)调整医疗收费水平
总之,完善妇幼保健院补偿机制不仅需要政府大力度、有效地投入,更需要自身的努力和社会各职能部门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其公益性的目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才能保证完成妇幼保健机构的职能和职责。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就诊延迟;因素分析
AnalysisonfactorsofaffectingADHDchildrentovisitdelay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andfindthefactorsaffectingtheADHDpatientstoseeadoctorinadelayedtime.MethodsPediatricpatients(n=68)fromtheoutpatientofBeijingAndingHospitalwereenrolledintheresearch''whoallmetthecriteriaoftheADHDaccordingtotheDSM-Ⅳ''thefamilyandenvironmentscale(FES-CV)andself-madequestionnairewereusedtoinvestigatetheparentsofthepatientswithADHD.ResultsSixty-onepatientswereinvolvedintothisinvestigation.Allfactorswereanalyzedbymultielementstepwiseregressionanalysis.Threeindependentvariablesthatweretyping(Beta=-0.449)''attainingknowledge(Beta=0.369)andfather’sculturelevel(Beta=-0.268)hadsignificancedifference.ConclusionThereare3factorscanaffectthepatientstogetmedicalservice''whichaccordingtohightoloworderis(1)theattention-deficittype;(2)lackingofchildmentalhealthknowledgeofparents;(3)loweducationoffather.Weshouldenhancethepsychoeducationandadvocateaimingatabovementionedproblem.
[Keywords]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child;visitdelay;factoranalysis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1.2入组标准(1)符合美国精神疾病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诊断标准;(2)病程≥1年;(3)排除抽动秽语综合征伴随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排除其他功能性疾病所致的注意力障碍;排除器质性疾病所致的注意力障碍;排除目前患有严重躯体疾病。
家长关心的儿童心理卫生知识项目中,关心儿童人格趋向或气质的16例,关心儿童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防治30例,关心心理障碍诊治知识7例,关心情绪行为问题的8例;其中,有意了解儿童人格趋向或气质的占26.2%,希望了解儿童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防治的占49.2%,需要了解情绪、行为等心理障碍知识的占24.6%。
对健康概念理解准确的有25例(40.9%),不准确的有36例(59.1%)。接触过儿童心理卫生知识者8例(13.1%),未接触者53例(86.9%)。
1.3研究方法
1.3.2统计学方法资料及时整理,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处理。
2结果
表2回归分析
3讨论
Thomas指出,较早地使用中枢兴奋剂可缓解ADHD的症状,提高ADHD的认知功能,改善ADHD的行为问题,并在ADHD患儿与父母、老师及同伴的社会关系上起到良好地促进作用(如:服药后负性和攻击减少;同伴的接纳度提高;对儿童产生正性的影响等)[4]。Wilens也指出,如长期合理治疗,到成人时一般预后是好的,预后不好者占治疗组的1/5以下。一般有合并症者预后较差,所以加强干预和治疗该亚组是很有必要的。ADHD导致学校、社会、职业功能受损,且常有共病,包括吸烟、物质滥用。ADHD患儿一生都伴随功能减低和共病,大量证据都表明长期和短期治疗的重要性,而且长期治疗可以减少ADHD个人各种功能的减低。可见,如果患儿及时就诊接受治疗,预后就可能比较良好。因此,针对影响延迟就诊的因素,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善ADHD患儿就诊的情况。
本研究提示,对健康概念理解不准确的有59.1%。未接触过儿童心理卫生知识者86.9%。ADHD患儿家长认为有益于患儿心理健康的宣传形式为学校普查占37.7%''心理咨询辅导占32.8%''学校科普宣传占18%''媒体宣传占11.5%。可见,在学校中进行普查和科普教育以及媒体科普宣传应为今后工作中的重点。
因此,从学校的角度和社会媒体角度出发,对家长,尤其是担任父亲角色的男性,并对教师加强儿童心理卫生知识教育宣传的力度,增强家长、教师识别患儿患病信号的能力,提高患儿就诊率,早发现,早治疗,早受益。
中国17岁以下未成年人约3.4亿。其中,4.31%~5.83%的儿童有ADHD。在2004年国务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指导意见》中,强调降低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是重点工作目标之一。因此,加强儿童、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减缓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上升趋势,加强预防,提高就诊意识是儿童精神学界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徐通''苏渊''俞丽萍''等.父母对注意障碍、多动综合征患儿就诊的心态分析.中华儿童保健杂志,1998,6(1):35-36.
2沈渔.精神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75-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