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和公安部联合发布新规规范办理经济案件程序

中国网12月20日讯(记者胡永平)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修订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新《规定》更具有刚性和权威性

新《规定》共计10章,80条,其中新增45条,修订35条,合并7条,删除2条,分为“总则”“管辖”“立案、撤案”“强制措施”“侦查取证”“涉案财物的控制和处置”“办案协作”“保障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执法监督与责任追究”“附则”等章节。此次修订既延续了以往的总体框架、结构和格局,又兼顾了现有法律法规的协调性,还注重体现公安经侦工作的特殊性。

此次修订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主要对案件管辖中的地域管辖、管辖争议、指定管辖,立案撤案中的立案审查、刑民交叉、撤案条件,侦查办案中的强制措施、侦查取证、两法衔接,以及涉案财物处置、涉众型案件办理、保障诉讼参与人等系列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和规范。

正如前述,新的《规定》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发布,从部门规章转变为具有司法解释性质的规范性文件,在法律效力上更具有刚性和权威性。

《规定》统一执法标准避免执法偏差

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有关负责人说,新《规定》有利于创新执法理念、统一执法标准,有利于规范执法行为、依法履行职权,有利于加强法律监督、避免执法偏差,有利于确保执法公正、提高办案质量,必将对依法惩治经济犯罪、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发挥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早在2001年,为了及时、准确、有效地打击经济犯罪,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就曾联合发布《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为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检察机关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经济犯罪案件明确了实体法律适用标准。

此后,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又先后制定了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三个“规定”和两个“补充规定”。“上述规定均是对案件追诉标准作出的规定。”

《规定》一方面,强化了办理经济犯罪案件过程中的检警协作,有利于完善侦查环节和检察环节的工作衔接机制,提高经济犯罪案件的办理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强化了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对经济犯罪案件的立案、撤案、侦查取证、采取强制措施、控制和处置涉案财物等活动的法律监督,有利于促进公安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规定》要求审慎处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

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有关负责人说,公安机关作为市场经济秩序的捍卫者,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的主力军,承担着依法保护产权的重大责任,在严厉打击侵犯产权经济犯罪活动、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合法产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不可否认,个别地方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因执法理念落后、执法不规范甚至执法过错而侵犯产权的现象确有存在。”

例如,《规定》第3条规定“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应当坚持平等保护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坚持诉讼地位和诉讼权利平等、法律适用和法律责任平等,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的保护”,充分体现了平等保护的原则;第4条规定“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应当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规范使用调查性侦查措施,准确适用限制人身、财产权利的强制性措施”,条文中提出的“调查性侦查措施”指公安机关在办理经济犯罪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规定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侦查措施,但是不包括限制犯罪嫌疑人人身、财产权利的强制性措施,意在要求各地公安机关既要依法履行立案打击犯罪的职责,又要慎重选择侦查手段,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正常秩序的干扰。

明确网络犯罪管辖消减群众投告无门现象

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主要利用通讯工具、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实施的经济犯罪活动持续高发多发,涉及犯罪类型诸如传销、制假售假、非法集资、信用卡诈骗等,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威胁金融安全,败坏市场信誉,阻碍创新发展,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社会危害性特别巨大,人民群众反映特别强烈。

然而,利用通讯工具、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实施的经济犯罪具有动态化、虚拟化、智能化、分散化、链条化、产业化等特点,案件线索较少,查证相当困难,且容易产生管辖争议等问题,导致有的地方公安机关经常不敢立案、不愿立案,相互推诿,应付了之。

因此,《规定》第11条第2款重申和强调“主要利用通讯工具、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实施的经济犯罪案件,由最初发现、受理的公安机关或者主要犯罪地的公安机关管辖,但是指定管辖的除外”,适应了信息化时代下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态势,体现了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全面管辖原则,贯彻落实了“强化主动进攻、实施遏制战略”的指导思想,以消减群众投告无门现象发生。

细化涉案财物处置防范执法不当行为

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负责人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涉案财物种类繁杂、数额巨大、涉及面广,处置难度大。

为此,《规定》进一步严格规范涉案财物处置程序,第46条作了原则性规定,明确“除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另有规定以外,公安机关不得在诉讼程序终结之前处置涉案财物”,并强调“不得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

THE END
1.公安机关办理经济案件程序规定有哪些方面公安机关办理经济案件程序规定有哪些方面 导读:办理经济案件的程序规定有三个主要方面组成:第一部分总则:介绍了办理经济案件应该坚持和严格依照执行的一些条款;第二部分管辖,介绍了经济案件不同的对象所对应的政府机构管辖所属;第三部分立案、撤案,介绍了经济案件立案的一些具体情况,包括是否有管辖权等规定,以及符合撤案https://www.64365.com/zs/1036177.aspx
2.关于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动态重庆律师体制改革和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有关部署要求,进一步规范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加强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经征求最高人民法院等有关部门意见,结合打击经济犯罪工作实际,研究修订了《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https://mobile.fabao365.com/dcontent/221544/143312
3.荐藏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常用法律法规汇编(2022年11月6.关于实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规定(2013年施行) 7.公安机关执法细则(第三版)(公通字〔2016〕18号,未公布) 8.关于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公通字〔2017〕25号) 9.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 高检发释字〔2019〕4号) 10.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2020修正)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5606348.html
4.公安机关办案主要程序(精选6篇)篇1:公安机关办案主要程序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主要程序 一、职权 《刑事诉讼法》(下同)第3条 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https://www.360wenmi.com/f/fileqwtk4v10.html
5.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北京刑事辩护律师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1987年3月18日公安部印发) 第一章 通则 第一条 为了正确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明确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责权限,统一办案程序,保证办案质量,提高办案效率,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任务是:依照法律对刑事被告人进行侦查、拘留、预审,http://www.xsbh.org/fagui-7671.html
6.办理经济犯罪案件新规:公安机关不得在诉讼程序终结前处置涉案财物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记者 陈菲)“除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另有规定以外,公安机关不得在诉讼程序终结之前处置涉案财物。”这一新规出自最高检、公安部日前联合修订印发的关于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若干规定。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涉案财物种类繁杂、数额巨大、涉及面广,处置难度https://www.jswmb.cn/mshownews.aspx?id=1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