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辩护”系列十四丨刑事诉讼立案侦查流程

先辩护,即先刑事辩护,也称为前置刑事辩护、提前刑事辩护,是个人或企业为管控刑事风险,在刑事诉讼前依法设立的合规机制或实施的合规行为。

先辩护将预防、辩护二分法,构建为预防、先辩护、辩护三分法,倡导系统辩护,旨在预防、识别和应对刑事风险。先辩护是刑事辩护的理念创新,也是刑事辩护的有益补充。

摘要:刑事诉讼一方面肩负着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任务,另一方面又对刑事案件当事人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刑事诉讼法规定了详细的流程,公检法等机关需要严格遵循。而案件处于何种流程揭示着刑事案件的处理进度,同时也影响着辩护策略以及最终的案件结果。本文将对刑事诉讼立案与侦查流程进行梳理,以便读者了解。

刑事案件立案与侦查流程如下,后附立案侦查流程图:

二、受案

1、公安司法机关对于公民扭送、报案、控告、举报或者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的,都应当接受,并制作笔录,由扭送人、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签名、捺指印。

2、对扭送人、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提供的证据材料应当登记,制作接受证据材料清单,并妥善保管。

3、制作受案登记表存档备案,并向扭送人、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出具受案回执。

三、审查

1、对接受的案件,或者发现的犯罪线索,公安机关应当进行初步审查,确定案件是否符合立案条件以及是否属于受案机关的管辖范围。

发现案件事实或者线索不明的,必要时,经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进行调查核实。

2、移送有权机关,有犯罪事实并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制作《呈请移送案件报告书》,报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签发《移送案件通知书》,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并告知扭送人、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情况紧急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

3、对不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的事项,在接报案时能够当场判断的,应当立即口头告知扭送人、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向其他主管机关报案。

4、经过审查,对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公安机关应当告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5、经过审查,对于不够刑事处罚需要给予行政处理的,依法予以处理或者移送有关部门。

四、审查

1.立案

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并且属于本机关管辖的,制作《刑事案件立案呈报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

2.不予立案

不予立案的情形:没有犯罪事实,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无控告人的,制作《不予立案报告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

对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三日以内送达控告人。控告人要求复议的,应当在收到不予立案通知书后七日内提出,原决定机关三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并书面通知控告人。

3.撤案

符合以下条件的,需要撤案:没有犯罪事实;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犯罪嫌疑人死亡的;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

制作撤销案件报告或者终止侦查报告书,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已经逮捕的,立即释放并通知原批准的检察院。

五、侦查

侦查阶段包括采取侦查措施和强制措施:

1.采取侦查措施

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及时进行侦查,全面、客观地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视条件采取以下侦查措施,包括: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被害人,勘验、检查,搜查,查封、扣押,查询、冻结,鉴定,辨认,技术侦查,通缉等。

2.采取强制措施

对于符合条件的,可以依法采取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其中,对于需要逮捕的,应当制作《提请批准逮捕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的,强制措施可以转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

六、侦查终结

1、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①案件事实清楚;

②证据确实、充分;

③犯罪性质和罪名认定正确;

④法律手续完备;

⑤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2、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结案报告,并将全部案卷材料按照要求装订立卷。向人民检察院移送案件时,一并移送诉讼卷,侦查卷由公安机关存档备查。

七、移送审查起诉

1、对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制作起诉意见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连同全部案卷材料、证据,以及辩护律师提出的意见,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同时将案件移送情况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

2、退回补充侦查

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认为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存在遗漏罪行、遗漏同案犯罪嫌疑人等情形时,按照法定程序将案件退回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在原有侦查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补充侦查。补充侦查以两次为限。

检察院退回补充侦查需要制作补充侦查提纲,由公安机关依据补充侦查提纲进行补充、收集、固定证据。

THE END
1.公安部公布全面修订的《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例如,为规范保证金管理,要求保证金应当存放在指定银行的设立取保候审保证金专门账户,由办案部门以外的部门管理,并规定“决定没收五万元以上保证金的,应当经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明确规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时,指定的居所必须具备正常的生活、休息条件,能够保证安全,并且不得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或者https://www.gov.cn/jrzg/2012-12/26/content_2299759.htm
2.公安机关撤案的条件是什么律师普法公安机关撤案的条件:(一)情节明显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二)犯罪已经过了起诉期限;(三)被特赦免除刑;(四)告知处理的犯罪,未告知或者撤回告知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六)其他法律规定免除刑事责任的。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应当立即https://www.110ask.com/tuwen/6612943097982986188.html
3.公安机关撤案的条件是怎样的撤销案件的条件:公安机关侦查后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如果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需要撤销案件的,应当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并且通知原批准逮捕的检察机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且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https://v.66law.cn/wenda/502501.aspx
4.公安扒窃案件简报范文(精选8篇)三、公安机关撤案的条件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第一百八十三条 经过侦查,发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案件: (一)没有犯罪事实的; (二)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三)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法律咨询s.yingle.com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wl0u19u.html
5.公安机关对“取保期限届满仍未达到追诉条件”的案件应当如何处理公安机关作为我国重要的侦查机关,其担负着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的重要任务,应当赋予其相当的权力,对于“取保期限届满仍未达到追诉条件”的案件,不能简单地“一刀切式”要求公安机关撤案。基于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基本功能,同样也不应“疑案从挂”“久拖不决”,而是要准确地对此类案件进行划分,充分考量案件不符合http://www.shuohenglaw.com/article/10621.html
6.立案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立案多久必须结案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立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事实条件,即有犯罪事实,是指有被客观、http://www.ychedu.com/CRJY/SFKS/619136.html
7.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高级执法资格考题及解析.docx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高级执法资格考题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每题所设选项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张某因生活琐事对邻居朱某拳打脚踢致其轻微伤。朱某当场报警,公安派出所民警王某杨某出警处置,张某拒不配合,将王某手部咬成轻微伤。王某杨某将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50747750.html
8.2022年公安机关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题库大全(含答案2022年公安机关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题库完整版(含答案) 一、单选题 1 . 据《宪法》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B、公民有罢工的权利 C、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D、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答案:B 2 .下列不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731/6013013103004220.shtm
9.人民法院对行政处罚案件撤案条件是什么专家导读 《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对行政处罚撤案的条件规定是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或者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可以提出更正,但不能撤销案件,因为规定一事不再理。 https://mip.64365.com/zs/985067.aspx
10.头条文章②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成立的,应通知公安机关15日内立案。 (2)不当立案而立案 ①应当要求公安机关7日内说明立案理由; ②认为公安机关立案理由不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即撤销案件。 口诀: ü 先要求说理,后通知立案(撤案) 2.法律监督职权多表现为“建议”、“通知”而非“决定”。 https://m.weibo.cn/ttarticle/p/show?id=230940476352854740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