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G时代来临,物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普及,地球上的废弃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电子垃圾成为一个灾难。
联合国最新统计显示,2019年全球产生的电子垃圾总量为5360万吨,5年内增加21%;预计2030年将达到7400万吨,即16年翻一番。
根据最新公布的《2020年全球电子废弃物监测报告》,全球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率只有17.4%,其余大部分进了垃圾填埋场。
全球电子废弃物统计伙伴(GESP)估计,2050年全球电子垃圾总量将达到1.2亿吨。
以前的电子垃圾只是一些电动玩具、手机和家用电器等,随着电动汽车和芯片产业的普及和发展,以锂电池和电路板为主的新的废弃电器电子设备成为电子垃圾的主要增长点。
以锂电池为例,东吴证券的报告显示,基于对未来消费电子、新能源车及储能需求的判断,预计2021-2025年中国锂电池装机仍将维持快速增长,2025年锂电池装机量有望达到739GWh,其中消费电池100GWh,动力电池524GWh,储能电池115GWh。
但大多锂电池10-15年将报废,如何回收利用,既是一个挑战,也蕴含巨大商机。
电子废弃物含有有毒的添加剂和汞等有害物质,如果只是焚烧和填埋,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巨大危害。
锂电池的回收还不是造成环境压力的唯一原因。开采锂电池所需的各种金属需要大量资源。开采一吨锂需要消耗50万加仑的水。在一些国家,因为开采锂矿,结果造成植被减少、气温升高,以及所在的国家保护区干旱日益严重等环保问题。
如果能有效回收报废的千百万块锂电池,将有助于中和生产及回收锂电池所消耗的能源。电子废弃物中往往含有黄金、白银、铂、铜等稀金属和稀土等可回收的贵重材料。
围绕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现已有一些企业正在布局这个产业。而一些科研实验室和高校的科研机构,也正在改进更有效的回收方法,技术在不断突破,最终能找到一个既标准化也很环保的回收技术,就能充分迎接锂电池需求量大增时代的到来。
本期《环球零碳》的“碳中和人物专访系列”,采访到中南大学特聘副教授万兴邦。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就是二次资源(废旧电路板、锂电池、铜矿)的高附加值利用、高温热力学相图以及计算流体力学在工业中的数值模拟(CFD)应用。
万兴邦于2017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赴芬兰阿尔托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之后在芬兰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于2022年3月通过人才引进加入中南大学,任特聘副教授。
目前,万兴邦在本领域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的SCI检索论文(一区和二区)超过10篇。他还作为项目经理参与了芬兰科学院“电子废弃物中贵金属回收“、”废旧锂电池中有价金属回收”、“碳中和背景下的火法冶炼新工艺开发”等项目。
万教授课题组招收能源、计算机、冶金、环境等背景的同学加入攻读硕士学位,优秀者可推荐至国外多个课题组攻读博士学位。
《环球零碳》:在你的一些学术论文中,发现很多是关于研究元素的反应机理,这对废弃电子设备回收研究有什么帮助?
例如,我在《可持续冶金》杂志(JournalofSustainableMetallurgy)的一篇论文中,通过研究铜冶炼过程中回收贵金属(金、银、铂、钯)的动力学行为,发现贵金属会迅速迁移到金属锍相中,而且不同气氛下(空气和氩气)金属在不同物相中的分配比不一样,但其在锍相中的浓度都遵循钯>铂>金>银的顺序。
在矿物工程《MineralsEngineering》杂志的一篇论文中,评估废印刷电路板的火法回收以及杂质元素砷、锑、铋的反应机理[3]。目前从废印刷电路板中回收金属的最先进方法是先溶解,然后通过电解或湿法冶金方法回收。
因此,研究表明较高的氧分压有助于更有效地将杂质元素从冰铜中去除到熔渣中,因为它们以氧化物形式存在于熔渣中。并且该研究可以防止后续电解中的杂质影响到贵金属回收。
在危险材料杂志《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杂志的一篇论文中,我根据各金属的活度以及在不同条件下的赋存状态,提出了一种硫化焙烧加水浸的新工艺,该工艺在实验室中被证明可以有效的回收二次资源(废旧铜渣)中的有价金属(铜、镍、钴),并将其与铁高效清洁分离基于研究的金属元素机理和优化的实验结果,提出了一种新的冶炼厂址附近的回收工艺:一种组合式火法-湿法冶金工艺[4]。
《环球零碳》:火法冶金用于金属回收有什么优势?你对此进行了哪些改进?
万兴邦:火法冶金原理是通过高温从矿石中冶炼出金属或其化合物的过程,而湿法冶金原理是以相应溶剂,以化学反应原理,提取和分离矿石中的金属的过程。
火法冶金处理是电子废弃物有效方式,以及传统回收废弃金属的方法。火法冶金工艺在从初级资源生产金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火法冶金可以在原有工厂设备基础上直接加以改进,将回收工艺大批量投入已有的生产设备,通过在原有大型冶炼设备的前端或尾端加入处理设备,能有助于冶炼废弃物的处理。
由于火法冶金反应温度过高,一般在1000度左右,会消耗大量能源。针对传统冶炼厂采用焦煤炭作为热源,造成大量碳排放的情况,目前的冶炼厂也在改进,减少焦煤炭使用,转向天然气等相对清洁能源。同时,炼化金属拥有自热熔点,氧化时会产生热而不需要过度消耗能源。
不过根据金属特性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回收方式。也可以将两种方式结合使用:
基于研究的金属元素机理和优化的实验结果,提出了一种新的冶炼厂址附近的回收工艺:一种组合式火法-湿法冶金工艺[4],有着广阔的工业运用场景。从有价金属铜、镍和钴的回收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不仅从烟气中回收了大部分余热,铜渣余热也可以收集,充分利用仍有潜在的经济价值。这种方式的收入可以来自废热收集和金属回收。
《环球零碳》:计算流体力学(CFD)是一门交叉学科,目前在航空、航天、化工、冶金、建筑、环境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你用这个方法对于冶金流程研究有何帮助?
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可以运用于项目建设之前也可以针对项目建设之后。在项目建设之前,CFD模拟能够对设备选择,模拟调节设计尺寸,降低原型的实验测试,加快研发周期。
尤其是对于投资大、周期长、难度高、高温现场测度较难的冶金工艺过程,特别是危险的、超越正常条件的、待开发的、不可见的或难以测试的冶金新工艺和新产品开发的优点更为突出。
目前在工业4.0中,各种技术的发展方向朝着可视化、透明化、可预测性、智能化、自主化的发展。其中,全过程数字化和可视化是工业4.0的基点。而CFD运用迎合了工业4.0的基调,为冶金流程提供全方位的模拟与预测。
《环球零碳》:你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什么?
万博士联系方式:xingbangwan@126.com
《环球零碳》常年接受优质投稿,也欢迎愿意接受专访的各位博士、青年教师、专家学者、行业精英、企业领袖等零碳同仁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