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0.03.30
驱龙铜多金属矿是我国迄今已探明的铜金属储量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已查明铜资源量1036万吨,远景资源量1200万吨以上。而且根据2016年底国家公布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驱龙铜多金属矿已成为全国9个国家规划铜矿区之一。
驱龙铜多金属矿区全景图
驱龙铜多金属矿位于墨竹工卡县西南约20km处,矿区大部分属墨竹工卡县甲马乡管辖,矿区西部属达孜县章多乡管辖,矿区向北沿简易公路可以直达县城,交通方便。
矿区位于冈底斯山脉与念青唐古拉山脉结合部位,地势险峻,切割强烈,平均海拔在5000m以上,且有冰川地貌。工作区为牧区,居民为藏族,矿区所需工作、生活物资全部外购。
墨竹工卡县驱龙铜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图(据西藏自治区地质志简化)
Ⅰ、喜马拉雅板片;Ⅱ、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Ⅱ1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Ⅱ2、念青唐古拉背断隆;Ⅱ3、措勤-纳木错初始弧间盆地;Ⅱ4班戈-倾多退化弧;Ⅲ、羌墉-三江复合板片;YS、雅鲁藏布板块结合带;BS、班公湖-怒江板块结合带;☆驱龙铜矿床
驱龙斑岩铜钼矿床位于世界主要斑岩铜矿成矿域之一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的冈底斯Cu、Mo、Pb、Zn、Au、Fe成矿带,是该铜矿带最为重要的超大型矿床。
驱龙铜(多金属)矿属于与中新世侵位的二长花岗斑岩有关的低品位斑岩型Cu(Mo)矿床,矿体总体上为隐伏—半隐伏矿体,矿体规模宏大、成矿为铜(钼)组合。矿体在平面上呈近东西走向,长1800m,南北宽1000m,呈似椭圆形状。主矿体基本上隐伏在13m-65m深度,形态为不规则柱状体,局部刚刚露出头来。整个矿区剥蚀程度很低,矿化延伸甚大。
驱龙铜矿矿床模型示意图
通过勘探,驱龙铜多金属矿所控制的矿体只有一个主矿体,分布于全岩矿化的斑岩体内及其围岩中。矿体由上述多个小(斑)岩株(枝)构成,它们在浅部和深部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形态不规则的柱状矿体,由细粒浸染状、细脉—网脉状金属硫化矿石组成。
稠密浸染状黄铜矿
石英-辉钼矿-黄铜矿脉
石英-磁铁矿-黄铜矿-黄铁矿脉
石英-磁铁矿-辉钼矿脉
驱龙铜矿矿石构造
黄铜矿沿黄铁矿的裂隙充填和交代
黄铁矿中有黄铜矿的包体,形成包含结构
黄铜矿与辉钼矿共生形成交生结构
黄铜矿交代黄铁矿,黄铁矿呈交代残余
驱龙铜矿金属矿物及其结构特征
矿化以低品位的Cu(Mo)矿化为主,矿石构造以细脉浸染状构造为主,其次是脉状构造和浸染状构造。此外,还有团块状构造、块状构造及胶状构造等。
铜和钼主要以各自的独立矿物的形式存在,铜主要以黄铜矿、辉铜矿形式存在,其次为孔雀石、蓝铜矿、铜蓝,钼主要以辉钼矿形式存在。
寒冻石流
冰斗
冰蚀槽谷
冰碛湖
整体来看,驱龙铜矿的矿体埋藏浅,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简单,环境地质条件良好,适于露天采矿。
但同时还需注意西藏生态系统极其脆弱,一旦破坏,极难恢复。而矿区开挖会大量剥土及堆放会占用大量草场和土地,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还可能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尾矿堆放同样会占用大量草场和土地,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果因尾矿库坝选址或建造问题,导致溃坝将造成严重灾难,损失将是巨大的;选矿厂废水排放若处理不当可能造成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给下游生态环境、人畜饮用水和农田灌溉造成灾害。因此在矿山开发过程中,要想办法尽量保护矿区的生态环境,妥善安置当地居民。
目前,驱龙铜矿归由西藏巨龙铜业有限公司所有并经营,巨龙铜业下属三个矿区:驱龙铜多金属矿、荣木错拉铜矿和知不拉铜多金属矿,合计铜金属量为985.06万吨,伴生矿钼金属量49.95万吨。其中,巨龙铜业已取得驱龙铜多金属矿和知不拉铜多金属矿采矿权证及荣木错拉铜矿详查探矿权证。
公司拟将驱龙铜矿建设成生产规模为日处理矿石10万吨的采选工程,预计投资116亿元,达产年销售收入约51.93亿元,可实现利税总额31.69亿元。
驱龙铜多金属的开发建设必将为西藏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截至目前,驱龙铜矿项目正在建设过程中,环保设施、安全生产设施短期内尚未达到验收条件。因此,2020年底前能否进入试生产阶段依然存在不确定性。
——拓展:“驱龙”故事
1999年,时任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的张洪涛带着“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的项目奔赴高原,一场耗时10年的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就此展开,驱龙铜矿也终于被带到了世人眼前。
张洪涛(中)和同事在青藏高原找矿现场讨论问题。
当时,青藏高原一直是个谜,地质工作程度非常低,几乎是一片空白。究竟从何入手?这是所有人都头疼的问题。冈底斯是藏南重要的成矿带之一,原计划找浅层低温热液矿床,但找了多年,“只见星星,不见月亮”。
2000年,在拉抗俄矿床,张洪涛召来所有技术负责人围坐在草地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面对大家的坚持,他说:“我不反对这个找矿方向,但所有找矿证据都要拿出来。”结果每条证据都被他否定掉。“据我在藏东的经验看,这里像是斑岩带,今天听我的,今后一律找小岩体,其他的明年再说。”一锤定音。后来,成都地调中心主任丁俊说,这次讨论是青藏高原找矿的转折点。
很快,张洪涛的想法得到了证实。2001年8月,他来到了海拔5000多米的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听说这里可能有找矿线索。那天傍晚,看着迷蒙细雨中从远处山谷流过来的孔雀河水,张洪涛犹如醍醐灌顶。难怪这些日子喝的“绿豆粥”颜色深绿却没有半颗绿豆,还总有一股腥味,原来竟是这孔雀河里硫酸铜水煮的粥!远处的山脉属于二长花岗岩,富含硫化物,天长日久,岩石逐渐风化,原本的山尖变成山谷,绿色铜氧化物沿溪而下,染绿了河水。“这简直和玉龙铜矿一模一样!”张洪涛兴奋极了。
回京后,他迅速安排时任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评价部副主任的陈仁义带队实地考察。几天后,喜讯传来。人们赶在工作期结束前下了钻,钻探结果令所有人欣喜若狂。这就是今天赫赫有名的驱龙铜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