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饰有毒不能戴?明明比金便宜比银贵气,却多年无人问津!

在当下,市面上价值最高,最受追捧的贵金属,肯定要数金和银了。

因为性质稳定,颜色贵气,价格合理,所以金饰和银饰深受喜爱。而仅此于金、银的铜,在首饰市场上一直没什么声音,难道是因为不值钱吗?

其实铜本身是有价值的,不然也不会在华夏文明的早期就被当做权力的象征,但铜器和铜饰品的价值之所以会浮动,原因主要在于历史的变迁。

因为古时候大部分的货币是铜钱,而封建统治者牢牢把握着金和银的储蓄,不轻易流入市场,这样的话即便遇到天灾人祸、地主的土地兼并等等,也可以保证金和银的市值,而铜钱就会贬值。

这种旧社会的反动伎俩在当代社会已经不可能出现,因为金和银的价格都很透明,只要有足够货币,任何人都可以购买。

但是,铜这个金属却在封建社会孽毒的作用之下,变得无人问津,甚至在民间出现了“铜有毒,不能戴”、“戴铜不吉利”等等迷信落后的无稽之谈。

作为一种储藏量比较大的金属,铜矿的产出是很稳定的,其中好看的铜完全可以当首饰来用。

紫铜本质上是红铜,质地比较软,早期华夏先民在发现和使用紫铜的时候,都是把铜和其他金属混合,以增加它的硬度,也就是红铜与金属并用。

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红铜开始作为饰品是开始于商朝时期,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遗迹中出土了大量的红铜与金属混合铸造的酒杯、摆件,说明红铜还是适宜做饰品的,但作为首饰的话却比较少见。

黄铜是铜及锌的合金,也是最适合做首饰的铜,它因颜色灿黄而得名。

黄铜的铜含量较高,能经得起熔炼和打磨,很多乐器都是黄铜制作成的,比如铜锣、小号、铜管乐器等等。

中国人的黄铜铸造历史至少有三千多年,比如先秦时代的南方百越民族,就是以黄铜作为货币。

后来到了明朝嘉靖年间,经济发达,货币汇率稳定,市井文化空前繁荣,黄铜摆件在士大夫阶层蔚然成风。

另外,黄铜作为嘉靖通宝的原材料,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流通到世界各地,俨然成为了当时的国际货币,相当于今天的美元。

以至于到了清朝中期,由于缺乏科学认知,黄铜会被时人认为是一种吉祥物,并被广泛应用于士大夫阶层、商贾工匠的家居摆设当中。

青铜是铜制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种类,是红铜加入锡、铅或铝的铜合金,古时青铜器埋在土里后颜色因氧化而青灰,故命名为青铜。

作为首饰来说的话,早在春秋战国时代,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并将游牧民族的服装镶嵌以青铜和各类饰品。

但其实早在夏朝和商朝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就已经到达了巅峰期,主要用作礼器和兵器,是权力的象征。这一时期,又被称作青铜时代。

甚至不仅在中原文化圈,当时的南方长江流域文化,也产生了自己的青铜铸造理念。最有代表性的是湖北武汉的盘龙城遗址,证实了先秦时代的华夏民族已经拥有了发达的青铜文明。

青铜在当代主要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质地良好、耐磨且质地稳定的青铜材料,会被制作成摆件。

白铜其实就是常说藏银,又称铜镍合金,是以镍为主要元素的铜镍锌合金,颜色为银白色,具有银色的外观但不包含银的元素。

白铜最早产于云南的古堂琅县。后来伴随着茶马古道的贸易,流通到中亚地区的大夏王国,并被用作铸造钱币和工艺品。所以,白铜被考古学家认为是古代中国和西域的经济交流产物。

由于白铜的强度坚硬和可塑性高、抗腐蚀性较好、不易生锈等性质,在当代主要做装饰品还是挺多的。

铜饰品在当下越来越多,其中最常见的材料是黄铜。但是长久以来关于黄铜都有一个误区:黄铜有“毒”。

其实这是个误传,起源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由于战争的原因,为了制造以黄铜为主原料的子弹壳,会在加工过程中添加铅元素,这确实是对健康有些影响的。

但随着和平年代的到来,黄铜首饰的加工过程中已经不会再有铅元素含在其中,因为这样徒增成本,也没什么用,所以大可不必担心“黄铜有毒”这个伪命题。

不过,黄铜毕竟是合金铜,里面掺杂了其它元素,所以也有很多缺陷。

另一大劣势在于:黄铜如果贴身佩戴的话,有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皮肤过敏。因为黄铜里面的镀、铬、镍等元素在汗液的腐蚀下会刺激到皮肤毛囊,进而有一定概率形成红疹等过敏现象。

遇到这种情况的话,还是不要贴身佩戴黄铜比较好。

所以,铜饰品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的,如果不能接受这种缺憾,宝姐建议,还是安安心心佩戴金和银吧。

金是大自然界最稳定的元素之一,所以它的价值在和平年代不会有太大的起伏。从佩戴角度来说,金的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不易变黑。

从收藏的角度来说,金的市价稳定,是投资和储蓄的稳定方式之一。

许多人选择黄铜首饰也是因为它看起来和金比较像,又具备高性价比。

银的性质稳定,与其他化学元素之间的活跃度很低,不易被腐蚀。尽管银制品会有氧化变黑的缺憾,但也并不影响它在首饰市场上的稳定价值。

银饰品分为纯银、苗银、泰银、素银等等,不同的银做成的饰品不尽相同,宝迷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

THE END
1.铜有毒吗问题描述:铜有毒吗 医生回答 王勇 主任医师 普通内科 三级甲等 病情分析:铜本身无毒,人体内含有正常量的铜是不含毒的。铜是重要的微量元素,是氧化还原系统的有效催化剂。因此,当体内含铜量在正常范围内时,通常是对人体没有危害的。如果经常接触铜制品或器具等,比如不小心吃了硫酸铜等污染食品,或者经常使用铜https://mip.3zhijk.com/doctor/mip/mip_question/8206494b8ead31e64ca0c43d9fc00cc2.html
2.铜有毒吗专家文章铜有毒吗 一般情况下,铜有毒,所以应该避免过多接触铜制品,还要避免过多摄入含铜的食物。具体分析如下: 铜本身是具有毒性的,如果在长期接触铜制品以后,身体会出现中毒。并且铜盐当中大部分具有毒性,如果铜被肠道吸收以后,在血清中会和白蛋白结合,从而进入肝脏,对肝脏造成伤害,进而还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伤害。所以铜https://www.bohe.cn/article/view/66amktpekrpbjuc.html
3.铜有毒吗铜有毒吗居士再修旧身 精选回答 无毒。金属铜是没有毒性的,通常我们说它有毒,是指铜经过化学反应生成重金属铜离子,才具有毒性铜在潮湿的空气中就会慢慢的氧化,时间长了,会在表面看到铜绿,铜绿在误食后,与胃液中强酸反应,有铜离子形成,造成中毒。铜: 铜是一种过渡元素,化学符号Cu,原子序数29。纯铜是柔软的https://edu.iask.sina.com.cn/jy/387pooku8jt.html
4.铜有毒吗权威问答铜有毒吗 医生回答: 铜在常量下是无毒的,是人体必需的微量矿物质,对造血、细胞生长等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当体内铜含量过量时,铜就会变成有毒物质,影响机体的代谢功能,可能导致肝功能和肾功能的损伤,严重者可引发肝炎、低血压、昏迷、溶血、急性肾衰竭、抽搐等并发症。https://www.cndzys.com/ylcore/wenda_detail/11_445113.html
5.铜是重金属吗?CuCl2有毒吗–960化工网问答(4)稀有金属:如钨、钼、锗、锂、镧、铀等。Cu是重金属,铜离子有毒 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https://m.chem960.com/ask/q-bc548653b30845c687b5208662d4781a
6.铜有毒吗标准本专题涉及铜有毒吗的标准有10条。国际标准分类中,铜有毒吗涉及到职业安全、工业卫生、食品试验和分析的一般方法、制药学。在中国标准分类中,铜有毒吗涉及到劳动卫生、标准化、质量管理、。卫生部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关于铜有毒吗的标准GBZ/T 160.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铜及其化合物https://www.antpedia.com/standard/sp/640443.html
7.黄铜器具会有重金属中毒吗黄铜器具可能会导致重金属中毒,但可能性较低。黄铜是由铜和锌所组成的合金,其中含有微量的铅、锡等重金属元素。虽然黄铜本身不是主要的有毒物质来源,但在制造或使用过程中,如果没有经过适当的处理,这些重金属有https://m.39.net/xy/a_a5cmm0z.html
8.铜热得快有毒吗金属铜是不活泼金属,是不跟谁发生化学反应的,铜的氧化物也不喝水发生化学反应,因此用铜质的“热得快https://m.to8to.com/ask/k483036.html
9.重金属中毒的症状是什么重金属中毒后如何排毒1、工业三废引起的重金属污染。近年来,由于部分矿产开发中选矿、冶炼工艺水平落后,个别矿区没有环保治理设备,废水、废气排放而带来的大量废弃物的产生未经处理直接投放环境,而其中的重金属随着自然的沉降、雨水的淋溶等途径进入土壤,进入正常循环的生态系统,造成重金属污染严重危害人们的生产生活。 https://yangsheng.120ask.com/article/221706.html
10.动物重金属中毒之铜中毒.pptx动物重金属中毒之铜中毒.ppt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铜中毒的诊断与防治方法专业:临床兽医 学号:0202018243 汇报人:张林录CONTENT铜的代谢中毒机理中毒后的症状预防与治疗01铜的代谢铜的吸收与运输铜排泄途径代谢途径示意图铜的积极作用02中毒机理铜中毒的介绍棕红色人体必需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325/6221210045002020.shtm
11.煅自然铜有毒吗煅自然铜的毒副作用是什么 煅自然铜的毒副作用可能是铜中毒、肝损伤、重金属中毒性肾病等。1、铜中毒:煅自然铜长期服用会导致人体内重金属物质集聚,会使大量铜元素积蓄于肝脏,引起铜中毒,可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皮疹、口腔有金属味等症状。2、肝损伤:该物质需要通过患者的肝脏来代谢,过量进食可能会损害肝细胞,https://www.yaofangwang.com/yongyao/21739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