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了含重金属废水处理的几种方法,对其原理、优缺点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处理含重金属废水时应遵循的原则。
电镀废水中所含重金属能对环境及人体产生长远的不良影响,因此,电镀废水必须严格控制,妥善处理和处置。废水处理办法一般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每种处理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根据不同的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可单独应用,亦可几种方法组合应用。
实际所需处理的废水中含有的重金属并不是单一种类,往往多种重金属并存。对含有机物、络离子及螯合物量大的废水,要先将妨碍处理重金属的有机物质用氧化、吸附等适当的处理方法除去。然后再把它作无机类废水处理。废水的分类通常以其中含量高的重金属为依据,实际生产中废水产生量较大的有:含铜废水、含铬废水、含镍废水和含铅废水等。
处理技术
含重金属废水常采用的是化学沉淀法,把重金属离子转变成难溶于水的氢氧化物或硫化物等的盐类,然后进行共沉淀而除去,同时,加强混凝方法对重金属的处理很有效。化学沉淀法的优点是成本低。离子交换树脂法及吸附法等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含重金属废水的处理。
含铜废水
氢氧化物沉淀法:
氢氧化物除铜原理:
2OH-+Cu2+=Cu(OH)2
中和剂为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混合使用。在pH值<7的情况下,采用氢氧化钠;pH值>7时,采用氢氧化钙,主要是为减少渣量,并且氢氧化钙的加入沉降性能也较好。氢氧化铜理论沉淀完全的pH值为6.7。由于废水中其他物质的影响,终所采用的pH值由实验确定,一般在pH值为9~11的条件下,铜能完全沉淀,其中所包含的其他重金属也会以氢氧化物沉淀而除去。在沉淀反应完全的同时,通常加入共沉剂如铝盐、铁盐等。
硫化物沉淀法:
硫化物除铜原理:
Na2S+Cu2+=CuS+Na2+
FeSO4+Na2S=FeS+Na2SO4
使用硫化物处理含铜废水的过程中,由于硫化物的气味,处理不当会产生剧毒硫化氢气体,同时处理后的废水有时会存在硫化物残余问题,这都对环境有不利影响。由于硫化物沉淀较氢氧化物沉淀完全,重金属去除率高,通常硫化物沉淀法与氢氧化物沉淀法结合使用。
一般在pH值8以上,加入硫化物处理废水。溶液过量的硫化物加入铁盐沉淀。
此种处理方法对非络合状态的含铜废水及少量络合状态的含铜废水有效。对有些络合状态的含铜废水也是要先采用双氧水氧化、次氯酸钠氧化等方法破络后,再加入中和剂处理。
由于硫化物应用对环境有不利影响,目前国内外开始用有机硫化物代替无机硫化物。
配制重金属处理剂
重金属处理剂有多种生产厂家,每个厂家有自已的重金属处理剂名称及型号。目前应用较广的有德国药剂DEI-N,MEX。药剂中大部分以有机硫化物的形成存在。
含铜废水的处理采用上述重金属处理药剂较少。主要原因是氢氧化物、硫化物对含铜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成本低。
吸附法:
吸附剂有多种,如活性炭等。
离子交换树脂法:
离子交换树脂一般方程式:
M1++Re·M2M2++Re·M1
式中,M1+,M2+为不同种类的阳离子;Re为阳离子交换树脂。
根据树脂生产厂家对树脂的介绍选取合理的树脂,小试合格后应用于生产,处理含铜废水。
铁屑处理
铁屑处理是回收铜粉的一种方式,同时在后续氢氧化物沉铜时,氢氧化铁以共沉淀的方式,加强了含铜废水的处理。
以上方法应用较广的为氢氧化物沉淀法。
含铬废水
含铬废水的处理技术有化学还原法、铁氧体法[1]、气浮法、电化学还原法、吸附法、生物化学法、液膜技术、金属沉淀剂处理、离子交换等[2]。
化学还原法:
反应原理:
Cr2O72-+3SO32-+8H+=2Cr3++3SO42-+4H2O
Cr3++3OH-=Cr(OH)3
在含铬废水处理中,还原剂种类较多,亚硫酸氢钠为常规还原剂,主要原因为副反应少。有的厂家在芬顿反应后续工序加入亚硫酸氢钠还原过量的双氧水。
铁氧体法:
在上述反应中可看出,若六价铬含量高,则铁消耗量较大,在后续沉淀中渣量较大。所以,二价铁盐作为还原剂一般应用在低浓度含铬废水的处理,由于铁盐的共沉淀,处理效果比较好。
离子交换法:
该方法适用于处理浓度不太高的含铬废水,处理效果好,废水可回用,工艺成熟。
采用钡盐回收铬酸:
电解法:
电解法是以普通钢板为阴阳极。此方法由于耗电量较大,消耗钢板,应用不广。
含铬废水的处理中,对于铬浓度较高的含铬废水,亚硫酸氢钠还原法较为常用。对于铬浓度较低的含铬废水,若除铬后废水回用于生产中一般采用离子交换法,废水不再回用于生产中一般采用硫酸亚铁处理。
含镍废水
2OH-+Ni2+=Ni(OH)2
中和剂为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混合使用。在pH值<7的情况下,采用氢氧化钠;pH值>7时,采用氢氧化钙,主要是为减少渣量,并且氢氧化钙的加入沉降性能也较好。氢氧化镍理论沉淀完全的pH值为9.5,由于废水中其他物质的影响,终所采用的pH值由实验确定,一般在pH值为9~11的条件下,镍能完全沉淀,其中所包含的其他重金属也会以氢氧化物沉淀而除去。在沉淀反应完全的同时,通常加入共沉剂如铝盐、铁盐等。也有采用碳酸钠沉镍的处理方法。
硫化物除镍原理:
Na2S+Ni2+=NiS+Na2+
使用硫化物处理含镍废水的过程中,由于硫化物的气味,处理不当会产生剧毒硫化氢气体,同时处理后的废水有时会存在硫化物残余问题,这都对环境有不利影响。由于硫化物沉淀较氢氧化物沉淀完全,重金属去除率高,通常硫化物沉淀法与氢氧化物沉淀法结合使用。
此种处理方法对非络合状态的含镍废水及少量络合状态的含镍废水有效。对有些络合状态的含镍废水,也是要先采用双氧水氧化、次氯酸钠氧化、漂白粉氧化等方法破络后,再加入中和剂处理。
由于硫化物应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硫化镍沉淀相当细,沉淀与溶液完全分离有时比较困难,所以,目前国内外大部分开始采用有机硫化物代替无机硫化物。
含镍废水的处理采用DEI-N,MEX等重金属处理药剂较常用。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电镀镍、化学镀镍废水中,尤其是化学镀镍废水中,络合剂较多,氢氧化物、硫化物对含镍废水的处理效果差,一些新开发的重金属处理剂对络合态的镍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在实际含镍废水的处理中,应用较广的为氢氧化物、硫化物沉淀、重金属处理药剂3种技术。但由于硫化镍沉淀颗粒相当细小,过滤困难,故硫化物沉淀时通常加入共沉剂,加强混凝操作工序。
含铅废水
由于铅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多的电镀企业提出了工序中少铅、无铅的要求。
氢氧化物沉淀法(含混凝):
氢氧化物除铅原理:
2OH-+Pb2+=Pb(OH)2
中和剂为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混合使用。在pH值<7的情况下,采用氢氧化钠;pH值>7时,采用氢氧化钙,一方面为减少渣量,另外中和剂氢氧化钠由于生成微粒状沉淀而难以过滤,而氢氧化钙沉降性能好,也可防止两性金属的沉淀再溶解,故用氢氧化钙较好。碳酸铅沉淀微粒细小,分离困难,所以中和剂碳酸钠不常采用。
氢氧化铅理论沉淀完全的pH值为8.0,由于废水中其他物质的影响,终所采用的pH值由实验确定,一般在pH值为9~10的条件下,铅能完全沉淀,其中所包含的其他重金属也会以氢氧化物沉淀而除去。在沉淀反应完全的同时,通常加入共沉剂如铝盐、铁盐等。需要注意的是,铅为两性金属,理论pH值为10时,氢氧化铅开始溶解;在pH值为13时,沉淀完全溶解。
硫化物除铅原理:
Na2S+Pb2+=PbS+Na2+
其生成的硫化物溶解度较小,但因形成胶体微粒而难以分离。一般加入铁盐、铝盐等共沉剂。此外,含铅废水的处理也可采用重金属处理剂方法、吸附法和离子交换树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