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表示,废钢铁是钢铁工业主要的铁素原料之一,是可以大量代替铁矿石的再生资源。做好废钢资源的利用,可以达到减少对铁矿石的依赖和减少碳排放的效果,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我国对于低碳减排目标的不断落实,对于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探索,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行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废旧金属回收总量持续增长,2022年中国废旧金属的回收量达到3.08亿吨,同比增长7.31%。回收废旧金属产业是金属工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方式,2022年中国废旧金属回收总值为8304亿元,同比增长8.48%。
废铁回收金属回收占材料回收的很大一部分。目前中国废钢的回收率为70%~80%,废有色金属的回收率为85%,废塑料为25%,废橡胶为47%,废纸为20%,废玻璃为13%。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符合《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企业名单(第十批)名单,共计143家。截至目前,已公告的废钢铁加工准入企业共有10批705家,年加工能力已经达到1.6亿吨至1.7亿吨,2021年加工量接近1亿吨,占社会废钢总量的一半以上,基本上建立了废钢铁加工配送体系,形成了“回收—加工—利用”的废钢铁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负责人表示,用废钢铁炼1吨钢可节约1.6吨左右的铁精粉,并可节约350千克标煤,1.7吨新水,相应减少排放1.6吨二氧化碳,3吨废渣,节能环保意义重大。
与此同时,在《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的引导下,废钢行业也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废钢资源逐渐向准入条件企业集中,规范加工后分级分质流向规范钢铁企业,钢铁行业炼钢的废钢利用量大幅提高,废钢比稳步提升。
数据显示,2021年废钢比达到了十年来最高的21.9%,比“十二五”末仅有10%左右的水平实现翻番,废钢铁资源利用水平实现了新的突破,为我国钢铁行业转型升级、节能降碳提供了资源保障。
根据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测算,到2025年,我国废钢铁资源量将达到3亿吨至3.2亿吨,到2030年,我国废钢铁资源量将超过3.5亿吨。届时,我国钢铁工业的原料结构将会发生巨大变化。
中国废旧金属回收企业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致力于金属资源循环利用的应用与研究,全面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废旧金属产业循环生态圈,率先实现金属资源规模化循环利用,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阶段性成效。
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指出,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消费市场。健全绿色低碳产品生产和推广机制。建立健全绿色产品标准、标识、认证体系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规范发展汽车、动力电池、家电、电子产品回收利用行业。倡导节约集约的绿色生活方式。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推进绿色社区建设。按照绿色低碳循环理念规划建设城乡基础设施。
循环再生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今年确定北京市等60个城市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确定了“十四五”时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的城市名单、建立健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对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提升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等政策出台。
一方面,再生资源可以减少稀缺原材料的对外依赖,一定程度上保障我国资源安全;另一方面,再生资源具有显著的减碳效应,再生资源为原料可帮助企业实现自身减碳目标。再生资源需求释放确定性较高。
新模式也改变了用户对废品回收的认知,用户只需要顺手将废品丢在再生资源回收站内,就能实时到账收益;废品过重也可以直接手机一键下单,回收小哥立刻上门回收,足不出户就能把家里的废品处理掉,方便快捷,再也不用为废品烦心,这也大大地提高了居民环保积极性。
在传统的废品回收过程中,移动回收商回收的不确定性导致交易分散、环节复杂、物流成本高;融入互联网后,回收变得多样性,每个小区设置多个智能回收设备,清运小哥定时定点回收、线路优化、逆向物流让回收降低成本。
2023固态电池发展潜力研究根据乘联会数据,2022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559.0万辆,同比增长108.4%,累计渗...
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未来发展态势2022年1月住建部印发《“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大力发3...
今年春节至今,我国出现了“出行消费热”的消费趋势,各电商平台冲锋衣、户外眼镜、跑鞋、滑雪装备等户外商品销量同比...
血氧仪主要适用人群:血管疾病的人(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脑血栓);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哮喘、气管炎、老慢支、...
2023年国内钢铁消费未来展望展望2023年,稳增长或助力钢铁需求弹性恢复。随着疫情防控优化,地产托举政策发力,以及...
2023年沿海集装箱运价将有所回落截至2022年底,沿海省际运输700TEU以上集装箱船共计350艘、箱位数83.0万TEU,箱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