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转化器:是一种使用催化剂,将汽车尾气中的三种有害化合物转化成无害化合物的设备。简单的说就是一种转化设备。这三种有害化合物是:碳氢化合物(以未燃烧汽油的形式)一氧化碳(由汽油燃烧产生)氮氧化合物(在发动机中热量的作用下,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结合而成)碳氢化合物是仅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富电子、多组分协同催化近日,我所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DNL1901)陈萍研究员、郭建平研究员团队与丹麦技术大学TejsVegge教授团队、我所李海洋研究员团队、我所江凌研究员团队合作,在催化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团队首次将配位氢化物材料应用于催化合成氨反应中,开发了一类
不对称有机小分子催化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新型不对称催化方法,由于其所用的手性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具有结构简单、合成容易、造价低廉、所需生产工艺简单、环境友好等特点,对该领域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手性硫原子是一类非常有用的手性源,其已被广泛用于手性助剂和手性配体,显示出了非常优良的立体控制能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吴长征教授研究组与张群教授研究组合作,研制出全新水溶性简单小分子助催化剂,使光催化产氢性能大幅提升,为摆脱目前广泛使用的贵金属助催化剂提供了新途径。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上。把低密度的太阳能高效转化为可存储的化学能,是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途径。
当前工业合成氨技术以使用铁基催化剂的哈柏法(Haber-Bosch)为主,其反应条件非常苛刻(250大气压、400摄氏度),并需要巨大的能耗。光催化技术能够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降低合成氨能耗提供了一种非常具有前景的方法。然而,氮-氮叁键的超高键能使得氮分子体现出稳定的化学特性,从而导致常
大自然通过选择特定的金属离子(Fe,Ni,Mn等)作为活性位点,嵌入蛋白质框架,从而构成各种各样的金属酶。在温和条件下,这些金属酶可以实现多种高难度的生化反应,如C-H活化,N2还原等。目前,这些生化反应大多数通过多种复杂的生物酶实现。这些复杂的生物酶能够在细胞器里同时实现氧化和还原反应,并且不
烯烃可以与多种亲电试剂发生加成反应。例如烯烃与溴的加成,溴分子受到外界影响极化为一端带微正电荷、另一端带微负电荷的极性分子(见结构式a),其正端与烯烃双键作用,最初形成π配位化合物(b),接着发生共价键异裂而得带正电荷的σ配合物(c)和溴离子:自由基加成。自由基加成反应属于自由基反应的范畴,比
功能仿生催化剂的开发是一个重要的进展,为大规模可持续的氢气生产开辟了道路。尽管自然界存在的固氮酶和氢化酶可以催化析氢反应,但是酶基器件难以为高水平的氢气生产做出重大贡献。这些精妙的生物催化剂具有出色的催化选择性,能够在自然环境中运作,但在极端条件下(如强酸性和碱性介质)将迅速失活。受到固氮酶和氢化酶
用途氢化钠(钠氢)主要用作金属氯化物的还原剂、有机合成的还原剂、加氢剂、缩合剂,作为还原剂使用时,多半是将其悬浮于油中,如碰到皮肤上最好用大量水冲洗。用途氢化钠(钠氢)可使用于缩合和烷基化反应.并可被用为聚合催化剂制造药物合成及香料工业,制造硼氢化物,金属表面除锈剂、还原剂、缩合剂、干燥剂以及克莱逊
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碳-氢键活化是手性科学中重要的前沿领域之一。但该领域,尤其是惰性sp3碳-氢键立体选择性活化研究仍面临挑战。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徐森苗团队一直致力于过渡金属催化的碳氢化合物的区域和立体选择性硼化反应。前期,该团队通过发展新策略,实现了烯烃的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1672148、21472125)等资助下,上海师范大学资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赵宝国课题组受L-苏氨酸醛缩酶(L-threoninealdolase)催化甘氨酸与醛之间的羟醛缩合(aldolreaction)的启发,提出和实现了以羰基化合物(醛或酮)
手性是指实物与其镜像的一种关系。如同人的双手一样,左手的镜像是右手,二者相似但不能重叠。人们把这种实物与其镜像不能重叠的性质叫做手性。“手性与人类生命健康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临床上使用的数千种化学药物中就有52%的药物具有手性。在2019年世界畅销的前20种药物中,手性药物14种,占比高达7
2010年10月23日在北京召开了2010年第八届国际新药发明科技年会,本届大会的主题为“重大新药创制的支撑体系”。本届年会邀请到诺贝尔奖得主、国际著名院士、世界各大制药公司高管领衔主讲。还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地区的120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和知名企业高管将做精
反应过程图手性β-氨基酸是构建各类药物、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的重要砌块,如在降糖药Emeriamine、肿瘤治疗药紫杉醇、抗生素ADDA、广谱抗生素阿莫西林等分子结构中均存在β-氨基酸结构单元。β-脱氢氨基酸酯的不对称还原是合成手性β-氨基酸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近年来,通
苯并七元磺酰胺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分子骨架,尤其在药物开发和利用中常被作为一种特殊的药效基团用于临床研究。因此,发展高效构建功能化的手性苯并七元磺酰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学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文献报道构建这类手性骨架的方法主要包括(图1a):1)分子内还原胺化反应,2)分子内或分子间的C-H芳
非血红素蛋白酶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植物、细菌等各种生命体中并已存在了上亿年,它们通过活化大气中的氧气从而生成具有高催化效率和高选择性的金属-氧活性中间体,将这些中间体进一步催化合成和转化成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化合物。通过对这些蛋白酶的仿生模拟,可发展出环境友好、高效的催化剂。因此,非血红素蛋白酶的
烯烃的卤化反应是合成化学中最重要的基元反应之一,为烯烃的功能化提供了非常简便有效的途径。烯烃的不对称卤化反应则可在双键上同时引入两个手性中心,产物中的卤原子可以进一步发生多种转化,如立体选择性的取代反应等,方便快捷的构建丰富的合成中间体。然而,由于烯烃的不对称卤化反应极具难度,目前报道的催化体系
百部生物碱具有重要生物活性和复杂的化学结构,尤其在多环骨架中存在较多难以控制的手性中心,成为天然产物合成中颇具挑战性目标分子。已有百部碱全合成研究文献中,消旋体的合成研究占多数,在不多的不对称合成中使用手性原料(通常是氨基酸)仍为常规手段,故发展催化不对称的合成新策略新方法对解决百部碱全合成具有
手性亚砜亚胺具碱性氮原子且在极性溶剂中具良好的溶解性,是一类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图1)。合成此类化合物的主要策略是基于手性底物的立体专一性转化,如手性亚砜的亚胺化、手性亚砜亚胺的氧化和手性亚磺酰胺的S官能团化。近年来,利用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C-H键活化方式,为合成手性亚砜亚胺提供了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游书力团队利用金属铱催化剂的反应特点,从易得的Z-烯丙基酯原料出发,实现了含有Z-烯烃手性化合物的精准合成。该研究揭示了全新的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模式,为含有Z-烯烃结构单元的手性分子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合成策略,有望应用于药物化学、天然产物合成等领域。1月22日,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