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的铜储存量以4%的占比,位居世界第六。然而作为一个铜矿储量大国,我国每年却还大量进口铜资源,并且进口量甚至占据了全世界铜产量的一半。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我们国家明明拥有那么丰富的铜储存量,却还需要每年大量从外国进口?难道我国真的那么缺铜吗?
铜的特性
俗话说“金银铜”,铜资源虽然排在金银之后,在人们的印象中也远不如前二者那般贵重,但铜资源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可一点也不逊色于金银两种金属。
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金属,铜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经济价值。在众多元素之中,铜元素是最早被人类了解和使用的金属之一。
铜的外表整体呈现出鲜艳的橙红色,并散发出亮丽的金属光泽。这种金属的身上具有十分优秀的导电性与热传导性。
铜有着极低的电阻和良好的电导率,在导电的功效上仅仅次于银。
与此同时,铜还具备着出色的可塑性,可以轻松地通过冲压、拉伸和锻造等加工方式制成各种形状和尺寸。
此外,铜还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能够抵御湿度、酸碱等环境条件对其产生的影响。
其实,铜身上的特性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像是银的导电性就比铜要更加出色,而金的耐腐蚀性也要胜过铜。
然而,从性价比的层面出发,金银两种贵金属不仅储量有限,而且使用后会大幅度增加成本。相比之下,铜广泛地分布于地壳之中,并且在特性上能够对许多贵金属起到平替的作用。
正因如此,当今世界各国才会大量开采铜矿,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那么作为贵金属的平替,铜能够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为什么铜这么重要
前面说到,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因此它被广泛用于制造电线、电缆和变压器这些电力传输设备。
相比于使用银进行导电,使用铜的成本和损耗会更低,更能够确保电力系统高效稳定地运行,并且同时实现了能量传输和供电。
随着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网的推广,未来在电力传输上对铜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增加。
作为一种硬度极高的金属,铜合金具有卓越的耐腐蚀性和机械强度,在汽车、火车、飞机和船舶等交通工具的生产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同时,因为性价比突出的原因,铜资源还经常被用在建筑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比如像电气布线系统、管道和空调设备的建造上,就经常要用到铜。
不仅仅是在工业生产与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铜元素逐渐在更多的高新技术领域,获得了更多的“戏份”。
例如在电子产品的制造上,铜是半导体芯片和印刷电路板等电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视等电子产品的核心组件制造来说至关重要。
并且,铜还是当下信息传输的主要介质之一,在光纤通信上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无线通信设施如5G网络的基站也依赖于铜合金天线构建网络覆盖。
正是因为铜具有广泛的应用,所以当今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这种自然资源,铜也因此进入了世界贸易市场。
尤其是在工业化进程加速的新兴市场国家,如中国、印度等,对铜的需求不断上升,推动了全球铜市场的供需格局。
我国为何缺铜
由于铜的不可替代性,越来越多的国家将铜视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并建立相应的储备以确保国内产业运作和国家安全。
作为一个国土面积高达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我国的自然资源十分充足,相应的铜储备量也非常多。
根据2022年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中国矿产资源报告》显示,中国铜矿储量为3494.79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4%。
然而在这一年,我国却从国外进口了多达2524.1万吨铜矿,总金额高达557.7亿美元,铜矿的对外进口依赖更是达到了70%。
这样的数据无疑表明了我国的铜矿需要依赖大量进口。然而,作为一个铜储量排名世界六的国家,为什么我们还需要依赖进口呢?
其实,虽然我国的铜资源储备量虽然从数据上看十分充足,但是导致我国铜资源需要大量依赖进口的原因,也正是出在了铜资源的储备上。
我国固然是全球第三大的铜矿生产国,但境内可采储的铜矿数量相对较少,并且品质不算太高。
这是因为在我国的铜矿之中,普遍存在伴生元素、硫化物和氧化物等杂质。这不仅仅增添了铜矿开采的难度,更是影响了中国铜矿的质量。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剩余实际探明并合理预测的铜金属含量约为3760万吨,仅占全球总储量的5%左右。
这也就意味着,我国虽然在铜矿的储备量上排名世界第四,但实际上真正能够开采出来的铜矿数量并不算太多。
并且受到众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铜矿开采业的发展,如今也陷入了僵局之中。
铜矿的勘探和开发需要巨额的投资成本。然而,由于许多国内生产的矿山设备相对滞后,并缺乏先进的开采技术与管理水平,导致铜矿企业面临着昂贵的开采成本。这导致在现有条件下很难实现铜矿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政府加强了矿业行业的环保标准和监管力度。
为了符合环保要求,许多铜矿必须进行污染防治、土地恢复等环境治理工作。这些来自各方的压力无形之中大大增加了铜矿开采企业的运营风险。
除了这些客观的因素之外,中国铜矿之所以大量依赖进口,还有一个非常主观的因素,那就是对于铜矿需求的大幅度增加。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渐走上了“快车道”。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催生了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蓬勃发展。
同时,我国中国持续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铁路、桥梁和机场上。当下,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经超过16万公里,铁路总里程超过14万公里。
无论是城市化的建设又或者是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显而易见低离不开铜这种原料。然而这还远远不算完。
近年来,我国的光伏产业迅速发展。2020年底,中国累计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容量超过250GW,占全球总装机容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光伏发电需要用到大量的铜,用于制造光伏组件、导线、连接器和变压器等部件,据统计,每兆瓦容量的太阳能发电装机约需要使用1吨左右的铜。
除此之外,作为全球最大的加工出口国之一,中国在电子消费品制造上也十分发达。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中需要使用铜制导线、连接器和排针等。
由此不难看出,随着科技和市场的发展,我国对于铜的需求量正在不断地扩大之中。2022年,我国的铜消耗量就达到了1456吨,而且这个数量还在以每年的1.2%的速度不断增长着。
正是因为对于铜巨大的需求以及消耗量,才让我国被冠以了“吞铜巨兽”的名号,也因此我国需要大量从外国进口铜。
目前依靠从外国进口以及我国自身的储量,基本能够满足国内的铜需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未来我国的铜需求是势必会不断增长,而一味依靠对外进口,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若是有一天,别的国家在铜进口上也对我们进行“卡脖子”那该怎么呢?这是我们不得不未雨绸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