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钱币鉴定评级业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我国的钱币鉴定评级市场具有哪些特点,如何推动市场规范成熟发展。这份报告通过大量数据和实例,从多视角出发,对我国钱币鉴定评级市场的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全面分析,同时对市场如何规范发展进行了研究。
目录
第一部分盘点发展现状
一、鉴定评级公司状况
二、鉴定评级品种状况
三、鉴定评级标准状况
四、鉴定评级业务状况
五、鉴定评级收费状况
六、市场发展规模状况
七、产品价值体系状况
第二部分分析主要特点
一、基础需求催生市场发展
二、商业推广带动市场发展
三、快速发展伴生市场乱象
第三部分探寻如何发展
一、对几个重大问题的认识
(一)鉴定评级功能问题
(二)鉴定评级标准问题
(三)国内公司如何做大做强问题
二、市场如何规范发展
(一)充分市场竞争,加速优胜略汰
(二)明确优劣标准,加强行业规范
(三)正确认识功能,坚持和谐共融
附件:
附表1:我国境内开展“钱币鉴定评级业务”机构一览表
附表2-1至附表2-5:中国现代贵金属币不同品相币种价差率统计分析
附件1:中国现代贵金属币不同品相交易价格统计分析说明
中国钱币鉴定评级市场发展报告
(《中国钱币》杂志2016年第五期首发作者:赵燕生)
在钱币的鉴定评级中包括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一是首先对钱币的真伪进行鉴定,二是对钱币的品相进行评价。其中真伪鉴定是基础,后续的品相评价体现价值。
具不完全统计,截止2016年8月,在我国境内开展各种钱币鉴定评级业务的公司(以下简称评级公司)共有23家。这些评级公司的基本情况见附表1。
实际上,除以上的评级公司外,还有一些评级公司也在市场上开展钱币鉴定评级业务,但由于这些评级公司没有明确的工商注册登记,或无法查询到完整的钱币鉴定评级信息,因此没有计入以上统计。
目前在我国的钱币鉴定评级市场有多种标准同时混行。
从近现代机制币和纸币的标准看,主要有70分体系和100分体系。在70分体系内,各个评级公司的标准总体趋同,但各具特色。从100分体系看,内部也存在差异相对较大的品相评价及划分标准。
从古币的标准看,主要有100分体系和定性体系。
从标准的整体情况看,目前近现代机制币和纸币以70分体系为主,古币以100分体系为主。
(一)境外公司
目前境外评级公司在国内一般设有地区办事机构和大陆地区的代理公司,并透过这些机构或代理公司建立与市场的联系,但这些评级公司的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境外公司手中,国内的代理公司一般只进行承揽业务和拓展市场的工作。根据业务发展,境外的一些评级公司已经逐步改变将产品送往境外总部进行鉴定评级的程序,一般会派出技术人员,在国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鉴定评级。
(二)境内公司
(三)信息公告
目前所有的评级公司承揽钱币鉴定评级业务均为有偿服务,收取相应费用。
从各公司实行的收费标准看,大致分为一般钱币的收费标准和高价值钱币的收费标准。一般钱币每枚(张)的收费标准在20~165元之间,其中纸币的收费标准高于金属币。批量送评会有一定折扣。对高价币种的收费一般按币种的市值区段分别收取较高的费用。对于一些珍稀高价币种,一般以100元为基础价格,按币种的市场价格另外加收1%的费用。
从评级费用的差距看,境外评级公司的收费标准高于境内公司,规模较大公司的收费标准高于规模较小的公司。
(一)2015年全部鉴定评级产品的数量及结构
通过对国内具有代表性的10家评级公司的抽样调查和其它统计学方法计算,在2015年中各种钱币的鉴定评级总量(不包括封装币)大约在150万枚(张)左右,各币种的结构组成见表1和图1。\
通过表1和图1可以看到,在2015年的全部鉴定评级币中,现代贵金属币大约占比42.89%,各种纸币(包括流通纸币和普通纪念币纸币)大约占比30.34%,其它现代硬币(包括流通硬币和普通纪念币硬币)大约占比17.43%,近代机制币和古币分别大约占比6.27%和3.07%。从以上结构可以看到,现代钱币是整个鉴定评级数量构成的主体,其中现代贵金属币占据了较大份额。
根据2015年国内评级总量和平均收费标准计算,目前我国钱币鉴定评级市场的鉴定评级费收入,每年约在1.5亿至1.8亿元左右。
从发展趋势看,如市场缺陷不集中爆发,在今后几年我国钱币鉴定评级市场的数量规模很可能以每年30%至50%的速度继续增涨。
(二)现代贵金属币的鉴定评级数量及结构
关于各种鉴定评级钱币内部的数量和结构,以下仅以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现代贵金属币(以下简称贵金属币)为例,进行统计分析。
截止2015年底,贵金属币评级产品的数量统计见表2和图2。
从表2中可以看到:
1。到2015年底,贵金属币的鉴定评级总量已经不少于184.21万枚。其中2015年鉴定评级增量为56.75万枚,占到鉴定评级总量的30.80%,发展迅速。
2。分析2015年贵金属币的鉴定评级增量,据估算,收藏投资者个人送评数量约占20%,电子交易平台需求量约占30%,商家送评用于进一步推销的数量约占50%。送评产品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新变化。
3。在2015年的贵金属币拍卖中,鉴定评级币占交易总数量的67.18%。
4。从鉴定评级产品的内部结构看,银币占79.38%、金币占19.05%,其他贵金属材质占1.57%。
5。从各种品相的出分率看,70分占30.26%,69分占40.98%,68级占13.61%,其他级别占9.18%。由于品相较差的钱币一般不会被送评,以上出分率数据并不代表目前贵金属币的实际质量状况。
6。到2015年底,贵金属币鉴定评级总量184.21万枚,占全部贵金属币实售量9077.16万枚的2.03%,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7。从市场份额看,目前两家最大的评级公司占到全部市场份额的81.86%,其他公司占18.14%,二八规律凸显。
在以下图表中,环比价差率是指,“上一级别”以“下一级别”为“计算基点”,在可对应条件下,计算某一币种与“计算基点”之间的价差率。例如:70级/69级、69级/68级……等等。同比价差率是指,以“无评级币”为“计算基点”,在可对应条件下,分别计算各级别币种与“计算基点”的价差率。例如:70级/无评级、69级/无评级币……等等。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
(一)不同品相贵金属币价差率的一般规律已经显现,即品相等级越高的贵金属币,市场交易价格也相对较高,这反应出在经济利益导向下人们为追求完美支付的成本。从同比价差率看,如以“65级”为转折点,高于65级的贵金属币,市场交易价格的加权平均值将大于“无评级币”;低于“65级”的贵金属币,市场交易价格的加权平均值将低于“无评级币”。其中“70/无评级”的加权平均价差率已经接近3倍。另外,分析各组标准差数据,“70/69”和“70/无评级币”的标准差数值均处于最大值,此数据表明,70级币种的价差率波动最大。产生这种波动较大的原因,一方面与某些币种70级的出分率较低有关,同时反映收藏者在追求美好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情绪波动。
(三)按贵金属材质分类,可以看到银币的价差率普遍高于金币的价差率。这种数据规律,反应出银币表面质量的稳定性低于金币,由此造成银币高等级品相的出分率相对较低,由此引发银币的价差率一般高于金币。
(四)按经济属性分类,可以看到投资币的价差率普遍高于纪念币的差价率。这种数据规律,反应出投资币高等级品相的出分率相对较低,因此交易价格相对较高。
(六)按重量规格分类,可以看到重量规格越小,价差率越高。这种数据规律,反应出交易价格的绝对值也将影响价差率。例如一些大规格金银币,由于本身的绝对价格较高,因此高品相的币种与低品相币种相比,价差率也会受到抑制。
(七)通过以上对最一般规律的分析解读,可以看到不同品相贵金属币的交易价格将受到出分率、绝对价格、市场认同度和购买情绪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和影响。
以上数据特征及简要分析,仅反应2011年至2015年期间贵金属币不同品相价差率的一般规律。实际上,不同评级公司的鉴定评级产品具有不同的价值体系。例如,对同一币种同一品相等级的产品来说,市场认同度较高的公司,交易价格一般也较高,而市场认同度相对较低的公司,交易价格也较低,这种价格差异甚至可能达到2~3个等级,充分显示出不同评级公司品牌价值的差异。
在我国,钱币鉴定评级市场的发展体现出如下主要特点。
我国钱币鉴定评级市场在短短八年内的发展如此迅速,说明这里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
(三)追求美好一直是人类的共同诉求,钱币收藏也是一样。对每一位收藏者来说,都希望将具有相对较好品质的钱币收入囊中。正是这种对完美的追求,在收藏投资者队伍中构建了追求高品相钱币的群众基础和经济动力,然而钱币的鉴定评级可以为此提供技术支撑,这不但是钱币鉴定评级市场发展的基础,同时也为钱币的鉴定评级业务提供了丰厚的市场拓展空间。
综上所述,第三方钱币鉴定评级业务体现了钱币市场的不断成熟与进步,它在抑制假币流通、维护市场秩序、简化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提供网络交易便利、活跃钱币市场等方面可起到积极作用。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新的经济形态的迅猛发展,钱币的鉴定评级将可为网络交易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因此钱币鉴定评级业务在我国的钱币市场中具有较大的市场腾挪空间。
(二)同时也应该看到,随着钱币鉴定评级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尽管目前国内有很多评级公司,尽管它们相互之间的目标客户也有重叠和交错,但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强项,也有不同的目标群体。发挥特长,目标群体细化,寻找独特的生存空间,避免面对面的强硬碰撞,已然成为当前各种评级公司生存的基础。例如有的公司以贵金属币为强项,有的公司以近代机制币为强项,有的公司以纸币为强项,还有的公司以古币为强项,实际上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对于目标群体重叠的区域来说,为了抢夺市场份额,一场围绕鉴定评级标准、评级服务、评级费用的竞争正在激烈进行,优势公司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正在逐步松动。市场竞争是促进市场科学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充分的市场竞争,一方面将会优胜略汰,为市场创造更加有效的价值和效率,同时也会使钱币鉴定评级的终端群体受益。
(三)在我国钱币鉴定评级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市场需求和商业利益推动下,完整的钱币鉴定评级概念正在出现变化。即一些评级公司在开展常规的钱币鉴定评级业务的同时,开始只对部分钱币的真伪进行鉴定或认证,而不对品相进行评价,俗称“封装币”或称“认证币”。对新品钱币和具有某些特殊需求的钱币来讲,“封装币”可以简化鉴定评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需求方的成本费用支出,具有一定的市场发展潜力。据统计,目前我国“封装币”的总量已经不少于100万枚,成为整个钱币鉴定评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封装币”已将一个较大的钱币板块分解为一个相对较小的钱币板块,因此对于某些具有特殊背景的评级公司的“封装币”来说,已经创造出独特的“包装溢价”。
(四)随着市场的发展,近年来在钱币鉴定评级产品中开始出现评级币的个性化标签。评级币个性化标签主要是指在原有钱币鉴定评级概念的基础上,从促销的商业目的出发,给评级币冠以特别的标签,例如“首发币”、“功夫熊猫”、“蓝标”、“禅”等等,不断创新。这些新的概念和产品,吸引了市场注意力,挖掘和扩大了市场需求,同时也创造出相应的“标签溢价”。
为促进钱币鉴定评级市场的科学有序发展,首先必须对几个重大问题进行分析认识。
对于评级公司进行的商业鉴定来说,由于不同评级公司在鉴别真伪的技术储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判断失误的情况时有发生。不管在何种情况下,假币永远是假币,不能仅凭某些评级公司的鉴定结论判定钱币的真伪,特别是对一些是非不明的“疑问币”(特别是样币)的鉴定,更不能以评级公司的评判为依据。评级公司如对钱币真伪做出错误判断,最多只进行商业赔偿。
在鉴别真伪的基础上,对钱币的品相进行评定,随后装进特殊包装内,同时向公众提供可查询的信息,是评级公司的又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连同钱币的真伪鉴定,共同形成对一枚钱币的价值评价,并且为这枚钱币的市场流通提供了便利。在这里应该认识到,一枚钱币的品相主要受铸造加工条件和后期收藏保养环境影响,而与是否经过评级无关。一枚品相完好的真品钱币,不管是否经过评级,都不会影响它的收藏和市场价值。因此可以明确地说,钱币鉴定评级只解决交易效率问题,并不能代表钱币收藏投资的全部内涵。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钱币鉴定评级也无例外。首先应该肯定的是,钱币鉴定评级在提高市场交易效率方面已经发挥重大作用,特别是随着网络交易的迅速发展,钱币鉴定评级市场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应该看到,钱币鉴定评级不可能解决钱币收藏文化的所有问题。钱币收藏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其中不但包括对钱币本身的收藏,也包括对外包装和证书等附属物的收藏。特别是对于收藏者来说,辨别真伪、判断品相也是钱币收藏的真谛和乐趣所在。因此不能用钱币鉴定评级否定其他收藏形式,也不宜用钱币鉴定评级代替全部的钱币收藏文化和内涵。如何正确认识钱币鉴定评级的功能,客观引导舆论氛围,努力实现多种钱币收藏形式的和谐共融,发展丰富的钱币收藏内涵,也是实现我国钱币鉴定评级市场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问题。
标准问题是钱币鉴定评级业务的核心,没有普遍认同的标准,或不能很好掌握标准实施,也就丧失了钱币鉴定评级的基础。
在古币的鉴定评级标准方面,目前国内资本已经自主开发出完全具有中国特色的鉴定评价标准,其中以100分体系为主,同时也存在定性评价标准。
在机制币和纸币方面,目前一方面有美国的70分评级体系,也有国内资本自主开发的多种100分评级体系。
面对当下多种标准混行的状况,争论较大的问题主要有:①美国标准体系是否适合中国市场?是否存在水土不服的缺陷?②如何认识国内企业在鉴定评级标准上的创新?③能否形成以及如何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并且为广大收藏投资群体普遍认同的相对统一的标准?
美国的70分鉴定评级标准经过多年实践和不断完善,已经得到美国钱币市场的普遍认同,应该说是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钱币鉴定评级标准。这个标准直接引入我国,也在某种程度上获得市场认同。我们应该承认,对钱币主要瑕疵(铸造缺陷、划痕、磨损、破损、污迹、污染变色等)的评判应该存在普世的价值标准,同时在对品相的传统审美认识上也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例如对钱币自然形成的包浆的认识,对因铸造和印制工艺不同产生的差异,就应该属于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如果说美国的钱币鉴定评级标准直接进入中国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也主要应体现在文化差异方面。从市场实践看,美国的70分鉴定评级标准,总体上应该还是一个相对比较科学的标准,当然在引入我国的钱币市场后,也应根据我国的钱币文化传统进行调整和适应,使标准更符合我国钱币收藏者的文化感受和认知。
综上所述,目前在我国钱币鉴定评级市场中实行的各种标准,各具特色,各有特长。对这些标准既不能全面肯定,也不宜全面否定。例如美国的70分评级标准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实行时,也都在进行适应性的完善和调整。我国评级公司创造出的100分评级标准也有值得肯定的技术突破。实际上任何标准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人们既不能用闭关锁国的观点看待国内标准,也不能用崇洋迷外的心态对待国外标准。分数只是形式,品相评判细则才是实质,能否适应我国钱币市场的游戏规则才是根本。
国内的评级公司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按照市场规则运作,摒弃利用自身具备的某些垄断条件,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不断完善自己的鉴定评级标准,努力提高评级技术水平,积极扩展市场网络,大力宣传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及时改进营销策略和服务质量,切实提高市场的公信力。通过公平竞争手段,找准具有自身特色的市场突破点,逐步扩大影响力,最终形成市场优势地位和响当当的中国品牌。
应该相信,大多数人将乐于看到国内的评级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形成市场的优势地位。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人们将拭目以待。
二、评级市场如何规范发展
目前我国的钱币鉴定评级市场还处于青少年时期,如何进一步释放市场需求,弱化市场缺陷和乱象,规范市场发展,避免市场出现重大挫折,促进钱币评级市场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已经成为摆在全体市场参与者面前的重大问题。
第三方的钱币鉴定评级增值服务,是我国整个钱币市场市场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钱币二级市场中的完全市场化行为。规范发展钱币评级市场,基本应该利用市场手段,充分竞争,优胜略汰。
市场竞争首先是鉴定评级标准的竞争。面对当前多种标准并行的状况,既要面对现实,也要着眼发展。要按照市场化原则,创造条件,逐步形成具有一定层级和能被市场普遍认同的主流标准。这是钱币鉴定评级市场规范发展的基础。
市场竞争也是评级技术的竞争。面对我国钱币市场的实际情况,评级技术的发展还很不完备。如何减少人为因素干扰,稳定执行标准是评级技术竞争的焦点。目前国内有些评级公司正在利用信息技术,研制开发智能鉴定评级技术。这种技术一旦实现突破,将对我国的钱币鉴定评级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市场竞争更是诚信的竞争。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坚持第三方立场,坚守诚信和职业道德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采用不正当手段抢夺市场份额,有可能获取短期的资本回报,但一定会毁掉评级公司的长远利益。市场规律将证明,在我国的钱币鉴定评级市场中,坚守诚信至上的公司,将一定会为自己的竞争优势添砖加瓦。
面对出现的越来越多的评级公司,已经有一系值得思考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例如:①谁给这些评级公司进行评级?②如何对这些评级公司进行评价?③如何加强行业自律,提高企业素质,抵制恶性竞争,完善行业管理规则?
当然,对众多评级公司进行评价,主要应该依靠市场手段,通过消费受众的市场体验,以及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多寡和价值体系的优劣等标准进行评判,即消费受众用手或用脚投票。除此之外,在民间尽快建立行业管理协会,通过专业的行业管理组织,定期开展评级公司之间的相互交流,制定行业行为准则和服务规范,定期公布各种分析统计数据,从维护消费群体的利益出发,为提高企业素质,为更好发展钱币评级市场服务。实际上这项工作已经具有较强的需求基础,问题的关键是应该由谁牵头进行组织,如何按照市场管理的基本原则,加快实施进度。目前我国官方和民间的钱币学会或协会已经存在,这项任务已经责无旁贷地落在他们身上。因此建立钱币鉴定评级行业协会的工作应该引起这些机构的高度重视。有协会比没有协会好,成立的早要比晚成立好,因为这将是健康有序发展我国钱币评级市场的基础。
我国的钱币收藏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虽然钱币的鉴定评级可以在提高交易效率方面发挥很大作用,但是它不是钱币收藏文化的全部,观赏钱币,把玩钱币,研究钱币,用实战经验判断钱币的真伪,用相对的眼光分辨钱币的品相,也是钱币收藏文化的诱人之处。因此要维护全面平衡的舆论导向,正确宣传钱币鉴定评级的功能,构建理性的钱币收藏价值体系,防止误导收藏形式的畸形发展。如何实现多种钱币收藏形式的和谐共融,也将是引导市场健康发展的方向。
我国的钱币收藏品丰富似海,钱币市场的发展充满希望。作为市场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方的钱币定量评级将在激活和发展钱币市场中发挥巨大作用。人们相信,在科学标准支撑下,通过公正诚信的经营和良性竞争,钱币鉴定评级市场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一定可以为广大收爱好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同时收藏爱好者要在观赏把玩和研究中精心爱护保管自己的藏品,在快乐收藏中实现较高收藏投资价值。
说明:在本报告的撰写过程中得到(按姓氏笔画为序)丁峰、王宝清、阮强、李志浩、杨松林、邹航、张荣华、陈岩磊、陈鹏洋、赵振阳、赵鹏、段洪刚、贾晖、殷献民、甄峰等先生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附表1-评级公司一简表
附表2-1--不同品相价差率分析表
附表2-2-不同品相价差率
附表2-3-不同品相差价率
附表2-4-不同品相差价率
附表2-5-不同品相差价率
中国现代贵金属币不同品相交易价格统计分析说明
自2009年第三方钱币品相定量评级进入内地之后,这项钱币增值业务在我国迅速发展,不同品相的钱币在市场交易价格上已经显示中一定差距。由于不同币种的品相分布状况存在较大差异,而且每个币种都存在不同个性,因此不同品相的币种在市场交易价格(简称交易价格)上也存在较大落差。如何从宏观上认识不同品相的钱币在交易价格上的差距,找寻其中的一般规律,就需要采集大量实际交易数据,同时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笔者的分析研究将主要围绕我国现代贵金属币(以下简称贵金属币)展开。
一、分析沿革
2013年进行分析研究工作的主要特点有:
2。由于基础数据量较小,而且可对应数据更加薄弱,因此仅能够对最宏观的规律进行研究,无法细分币种和板块。
3。在计算分析过程中,仅考虑了某一币种不同品相之间的简单算术价差率,没有计入相应币种交易数量的权重因素,因此这些研究结果仅为简单的价差率分析。
二、分析说明
(二)分析计算的主要方法
1。目前在我国的金币市场中,有多种定量评级标准并行实施。从简化计算的角度出发,本次计算以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70分评级标准为基础,将其他评级标准产生的数据,按可遵循的对应关系,分别转化为以70分评级为基础的数据体系,最终调整为统一的分析数据。
2。由于贵金属币的交易价格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为保证可比性,首先将数据群以一年为一个统计时段进行分组,分别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
3。由于不同币种交易价格存在很大差异,从相对性出发,在计算分析中,首先将最基础的子样本交易价格数据转化为价差率数据,这种特定子样本的价差率将形成整个分析研究的基础。特定子样本价差率的计算,将采用如下公式:
5。价差率双边权重计算方法(简称权重价差率计算):在计算某一特定样本组的价差率时,将这个样本组内某一子样本价差率的双边交易数量作为权重,进行整个样本组权重价差率计算。例如,如果要计算宗教板块中2盎司银币70级与69级之间的平均价差率,那么在这个样本组中将存在14个不同币种的14个价差率数值,因此这个样本组的权重差价率计算,将采用以下数学模型:
6。以上某一特定样本组权重价差率的计算,仅反应这个样本组的加权平均价差率,为反应这个样本组中若干币种的价差率的波动状况,需引入标准差概念。
某一特定样本组平均价差率的标准差,采用如下数学模型计算:
7。以上仅为某一特定样本组的平均加权价差率的计算方法,在实际分析研究中,将全面计算特定样本群的同比价差率和环比价差率。
(1)同比价差率:以“无评级币”为“计算基点”,在可对应条件下,分别计算各级别币种与“计算基点”的价差率。例如:70级/无评级、69级/无评级币……等等。
(2)环比价差率:“上一级别”以“下一级别”为“计算基点”,在可对应条件下,计算某一币种与“计算基点”之间的价差率。例如:70级/69级、69级/68级……等等。
三。计算结果评估
3。在同比价差率和环比价差率的计算过程中,由于两种价差率的计算基点不同,因此两组数据相互独立,在它们之间不存在严密的数学逻辑关系。
4。同比价差率的计算结果,反映各不同级别币种与无评级币之间价差率的总体平均水平。环比价差率的计算结果,分别反映上一级别与下一级别币种之间价差率的总体平均水平。
[特别说明]本次分析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在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甄峰付教授的直接指导下完成的。甄峰付教授全程参与了制定方案、建立数学模型、提供难题解决方案、评估结果等关键环节的工作,为保证分析结果科学有效奠定了基础。在此谨向甄峰先生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