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4.08.26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76)特殊职能型:安徽亳州
亳州是一座古城、一座名城、一座酒城也是一座药城,历经5000年的风雨沧桑,老子《道德经》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堪称豪情万丈,华佗成就了药都千年的辉煌。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黄淮平原南端,四周与河南省商丘市、周口市,安徽省阜阳市、淮北市、蚌埠市、淮南市接壤。亳州是豫皖交界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安徽省三大旅游中心城市之一、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及价格形成中心、国家级中原经济区成员城市、淮海经济区主要城市、全国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正在兴起的一座新兴能源城市。全市现有现代中药、能源化工、农产品深加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文化旅游等五大主导产业。从商成汤王建都开始,亳州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现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天下道家文化中心,世界中医药养生之都和中国十大最具有幸福感的城市之一。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省辖市,辖涡阳、蒙城、利辛和谯城三县一区,谯城区为市政府所在地。
城市简介
简称:亳,谯。别称:药都、谯城、谯郡。亳州是“神医”华佗的故乡,也是我国历史上的四大药都之一,盛产中药材,药材市场由来已久。1994年,亳州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在交易中心上市的药材品种多达2000余种,上市量4000万公斤。年成交额达20多亿元。同时,与药材中心相配套的中国中药材期货交易所、中国中药材信息中心也在亳州陆续建立起来了。1995年,江泽民总书记欣然为亳州题词:“华佗故里,药材之乡”。亳州所产的国宴用酒“古井贡酒”享誉九州,驰名中外。近年还建成了中国酒文化博物馆,展品丰富,陈列考究,充分表现出中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亳州为全国四大药都之首,国家级中原经济区成员城市,皖北旅游中心城市,距省城合肥330公里,是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兴能源城”、“现代中药城”。亳州位于中原战略要地,素有“南北通衢,中州锁钥”之称,历来是重要商埠和兵家必争之地,区位优势明显。亳州交通通信十分便利,京九铁路、青阜铁路纵贯全境,311、105国道和202、203、224、305、307、308省道在市内交叉穿过,济广高速、宁洛高速、泗许高速和即将建设的济祁高速构成亳州市“井”字型高速公路网,涡河、茨淮新河航运可直接通江达海,北距商丘机场60公里,南距阜阳机场120公里,邮电通信网遍及城镇乡村,与全国乃至世界的联系方便快捷。
城市名片
天下道源·曹魏故里中华药都·养生亳州
历史沿革
亳州已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亳”字甲骨文为“乇”。《说文大字典》解为:“商汤所都,京兆社陵亭也,从高省乇声”。“乇”《说文大字典》释:“原义草叶也,从穗,上贯一,下有根,象形”,读作“zhe”,由此可见,亳的本义为生长着茂盛庄稼的高地,商初水害和粮食是涉及到国家根基的两大问题。因此所选建都之地必然是肥沃的高地。
夏时期亳州属豫州,曾是帝喾(高新氏)的国邑。
周初时期亳州是神农氏后裔的封地,置焦国。
春秋时期焦属于陈国,陈于此建焦城,后楚灭陈,筑谯城,谯夷所辖区域扩大到苦县(今涡阳),蒙及其周边地区。
秦时期置谯县,属砀山郡。
汉时期先后属豫州、沛国治,建安末年设谯郡。
三国时期魏皇初2年封谯郡为陪都,与许昌、长安、洛阳、邺城并称五都。
西晋时期谯是谯国治所,北魏正始4年为南兖州治所。
北周时期改南兖州为亳州,治所不变,亳州之名始于此。
隋时期改亳州为谯郡。
唐时期谯郡更名为亳州。为十望州府之一,下辖谯、临涣、酇、城父、鹿邑、蒙城、永成、真源8县。
宋时期亳州属于淮南路。
金时期亳州属于南京路,下辖6县5镇。
元时期亳州属于归德府,下辖6县。
元至正时期刘福通拥韩林儿在亳州称帝,建立宋政权,以亳州为国都,至此亳州正式成为三朝古都。
明初期亳州一度为县,属于凤阳府颍州,弘治9年,又升为州,直属凤阳府。
清初时期亳州属于安徽省凤阳府直辖,1864年清廷镇压捻军后,拆亳州、宿州、蒙城、阜阳各一部分设涡阳县。
国民政府时期亳州为亳县,直属淮泗道(道员驻凤阳)。
1964年国务院决定从阜阳、涡阳、蒙城、凤台各划出一部分成立利辛县。
1986年国务院决定撤销亳县建制,设立亳州市(县级)。
1998年收归省直辖(副地级)
2000年设立地级亳州市,下辖涡阳、利辛、蒙城、谯城区和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政府驻谯城区。
现代中药产业
亳州是闻名遐迩的“中华药都”,是名符其实的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市区内建有全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好、档次最高的“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
因此,亳州赢得了“数天下药都,药材天地,歧黄事业,此城最古;量人间风采,神医故里,医药文化吾地独优”的美誉。地级亳州市组建以来,全市中医药制造业尤其是饮片加工业发展加快,初步形成了现代中药产业集群。中药材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10左右,中药饮片产量约占全国的1/4左右。北京同仁堂、上海雷允上、和记黄埔等一大批知名药企纷纷入驻亳州,康美药业公司投资15亿元,打造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康美(亳州)华佗国际中药城正式启动。总产值规模超过1000亿元的《安徽省(亳州)现代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已获安徽省政府批准。现代中华药都正日益焕发独特的魅力。
亳州中药和制药产业呈现出强有力的发展态势。亳州市已形成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产业集群,取得饮片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共有48家,生产的品种有普通饮片、毒性饮片、精加工精包装饮片、小包装饮片等饮片类型。2007年,亳州市被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授予“中国中药饮片出口基地”;中成药制造规模不断扩大。亳州的中药工业正在向中药保健品、中药兽药等方向延伸。
亳州市着力建设现代物流体系,药业营销网络遍及全国各地。全市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956家,其中通过GSP认证的703家。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是国内上市品种最多、经营面积最大、交易最为活跃的中药材交易市场。
亳州药业企业已达60多家,到“十二五”力争全市药业生产企业达到100家以上,通过三年努力,到2012年,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0家,2亿元以上的20家,1亿元以上的50家,药业生产企业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
风土民情
武术
亳州地处中原,武风昌盛。乡民多习武,特别是回民练武成风。亳州历史上武人辈出,"五禽戏"、"晰扬掌"产生于亳州,"六合八法拳"由亳州人所创,全国一些主要拳术套路都在亳州这一武术之乡生根开花。亳州武功在当代武坛上大展英姿,为世瞩目。
剪纸
亳州的旧时大户人家闺女出嫁,每件嫁妆都贴有色彩鲜艳、构图新颖的剪纸,好似一次剪纸大展览,引得市民们争相观赏。如今,亳州一些人家的室内和许多单位的会议室,都饰以民间特色的剪纸,古朴、明朗、典雅、大方。它还作为礼品馈赠国外宾朋,并作为工艺品出口美国、澳洲、欧洲。
高跷
在中国民间广有市场,亳州高跷是人踩在木棍上表演,通常是训练有素的团体,场面一般很大,而且非常喜庆,里面人物各式各样,让人忍俊不禁,是最受欢迎的表演之一。亳州高跷很有特色,且技艺高超。据传十八里集有一位施先生,踩高跷站在八张方桌叠起的高台上,双手捧一簸箕米,倒折而米不撒出,人送绰号"倒拐"。
鬼会
也叫大班会,是一种鬼戏,它十分精彩奇特。每逢正月十五乡间大班会演出,牛头、马面、黑白无常、判官、小鬼,纷纷登场。真是牛鬼蛇神,群魔乱舞。
三斗
亳州作为商业都会,文化古城,在社会市井生活中有许多消遣娱乐活动,如斗鸡、斗蟋蟀、斗鹌鹑、踢毽子、听书、听戏、养鸟、养花、下棋、搓麻将等。最有特色的是前三种,被称为“民间三乐”。
肘搁
肘搁是亳州民间舞蹈的一种,已有数百年历史。肘搁分“座子”和“架子”两部分。“座子”由体格强壮者担任,回族尚武,故多由回民担任。
地方戏
二夹弦剧种起源于河北,发展于山东菏泽,流传于苏、鲁、豫、皖四省边界地区,解放后在亳县受到重视,得以迅速发展,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梆剧,是亳州的特色剧种。近似豫剧,是亳州最受欢迎的一剧种。解放前,主要由涡河固定书棚和地方一些不正规徽戏班子演出。另外杨金贵和鲍志安的相声也是亳州的历史传奇。
华佗五禽戏
华佗五禽戏是以模仿动物动作和神态为主要内容的组合动功。“五”是一个约数,并非限于五种功式;“禽”指禽兽,古代泛指动物;“戏”在古代是指歌舞杂技之类的活动,在此指特殊的运动方式。
旅游民俗文化
亳州钟灵毓秀,英才辈出。千百年来,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唷育出无数文治武功、彪炳史册的先哲名流。道教鼻祖老子以特有的宇宙观、行知论给后人留下经典著作《道德经》,虽只有五千言,却文约辞要,博大精深,提出一个非常完整的哲学体系,被誉为"万经之王";一代圣哲庄子,曾为漆园吏,他"喻牛辞相"的故事及王安石"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的诗句,至今仍在民间广为传诵;魏武帝曹操"煮酒论英雄"、"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使天下多少有识之士为之倾倒;陈思王曹植的七步诗,至今读来仍令人荡气回肠;神医华佗的"麻沸散"是医学史上全身麻醉的"世界之最",首创的"五禽戏"现在依然有不少人在天天习练;一代圣君商成汤、道教至尊陈抟、悯农诗人李绅、捻军首领张乐行帼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胆识、谋略与风采等,都是这块蕴才积盛之地的骄子。他们为创造辉煌的中华古代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火的贡献。
安徽省“十一五”旅游规划确定了全省旅游发展的战略架构,主要分为三个板块:以合肥为中心,巢湖和大别山为依托,打造泛巢湖国家旅游区;以黄山为龙头,以“两山一湖”地区为重点,以皖南六市为基础,自然文化遗产为品牌,打造大皖南国际旅游区;以亳州为重点,以“两淮一蚌”为阵地,皖北六市为支撑,文化旅游为主题,打造新皖北旅游区。根据“十一五”规划,亳州主要发挥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源优势,以中医药主题旅游为龙头,实现亳州旅游发展新突破,成为新皖北旅游板块的核心,从而推进全省旅游协调发展。整合亳州旅游资源资源,通过创造性再开发,将亳州市打造成集文化观光休闲、生态观光度假、药膳养生度假、商务会议于一体,成为“一心一都”托举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结合“天下道源、曹操故里、中华药都、养生亳州、温泉之城,长寿之乡”的城市形象定位,一个人文旅游、养生旅游和生态旅游相互促进的亳州文化旅游产业将成为安徽旅游的重要增长极。
“十二五期间”亳州旅游十大项目
(一)古城文化旅游休闲区。对亳州古城区进行改造,按照"修旧如旧"原则,保持古建筑原有风貌。重点建设项目有:修复改造北关历史街区,完善其旅游功能,修复改造人民北街、城门楼、问礼巷及区内名人故居,修复改造曹巷口,提升道德中宫、古钱庄、古运兵道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修建花戏楼大型停车场、涡河游船码头、花戏楼东广场、茶酒养生中心等项目。
(二)中华药都养生园(郑店子养生休闲旅游区)。依据郑店子独特的自然水系,重点开发养颜、养身、养心、养眼、养性等旅游项目,建成集养生、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高端养生度假区。
(三)大寺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依托大寺闸独特的地形,重点开发乡村高尔夫、田园嘉年华、水上世界等旅游项目。建成集中药科普、田园休闲、水上体验、康体养生为一体的生态休闲度假区。
(四)道家文化旅游区。整合老子、庄子、陈抟等道家文化资源,做好景区规划和建设,拓宽道家文化的覆盖面,形成道家文化资源的整体合力。重点开发涡阳老子文化生态园、蒙城庄子文化园和谯城区陈抟故里旅游区。
(五)曹魏文化园。在曹操公园原址上做好规划,重点建设展馆纪念区、人文朝拜区、休闲体验区,打造集文化遗迹观光、文化展示、文化体验休闲为一体的文化景区。
(六)涡河文化旅游带。以涡河为主轴,开发涡河水上游项目。沿涡河由西北向东南,重点打造郑店子至大寺水上游项目、涡阳天静宫至县城水上游项目、西阳田桥渔家乐和范蠡墓旅游区项目、蒙城小涧涡河湿地公园项目等。
(七)华仑国际城市文化广场。在南部新区新党校对面由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投资建设华仑国际城市文化广场。建设内容:亳州市五位一体的文化艺术中心、亳州市现代图书城、亳州市广电传媒大厦、亳州市文化公园。
(八)亳州旅游集散中心。做好旅游集散中心选址工作。开发旅游精品线路,精心策划散客一日游、二日游线路,与交通、客运等部门形成合力,采取灵活的经营模式和旅游交通方式,增强旅游集散中心的辐射能力。
(九)康美(亳州)华佗国际中药城。拓宽康美(亳州)华佗国际中药城的旅游功能,主要建设药材交易中心、单元式药材交易市场、现货交易中心、会展酒店、研发中心、饮片营销展示区、中药养生文化街等。
(十)西淝河生态水乡休闲度假区。主要建设白鹭洲国家水利风景区、蝴蝶泉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马店孜镇)、祥隆生态农庄(张村镇)、印象江南生态园。做好伍奢冢、阴阳城、禅阳寺、纪家塔等人文景点修复工程。对现有景区进行转型升级,完善西淝河沿岸的旅游功能。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花戏楼、曹操运兵道、曹氏宗族墓群、万佛塔、尉迟寺遗址、南京巷钱庄、古井贡酒酿造遗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夹弦、五禽戏、老子传说、九酝春酒法。
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祖庵、天静宫、道德中宫、江宁会馆、庄子祠、汤王陵、陈抟庙、、薛阁塔、伍奢冢遗址、纪家塔、张乐行故居、捻军会盟旧址、新四军第四师司令部旧址、东岳庙、红城子遗址、明王台。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帮鼓舞、捻军歌谣。
亳州旅游景点
中原宝藏--花戏楼
亳州花戏楼原名歌台,是一座300多年前的古戏院,整个建筑建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分为戏楼、钟楼、鼓楼、座楼和关帝大殿5个部分。是安徽省内保存比较完好的古代建筑群之一。
花戏楼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亳州市花戏楼路,涡水南岸,原名大关帝庙,又称山陕会馆,是一座建于清康熙年间的专供演戏的建筑。它座北面南,建筑面积3163.1平方米,院内以大殿为主建筑,戏楼辅衬,坐楼建于两侧,供看戏饮筵用。形成四全院,四围高大,音响不易疏散。大殿两侧各有一深径小院,西为禅堂,东为财神殿(现无)。戏楼两侧为钟楼、鼓楼,现存钟一,鼓已遗失,钟上铸年号为康熙二年。钟楼外侧各有楼房三间,为山陕商贾所居住,故大关帝庙具有古代娱乐(戏楼)、宗教(帝庙)、商务(会馆)三种性质。花戏楼的建筑秀丽玲珑,雕绘精湛,别具一格,为清盛世的代表作,对研究我国戏剧的发展、雕绘艺术的精华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花戏楼始建于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为山西商人王璧、陕西商人朱孔领发起筹建,后经康熙、乾隆共三朝百余年多次扩建。因这里主奉关帝,又称“大关帝庙”;因戏楼遍布戏文,彩绘鲜丽,俗称花戏楼。花戏楼以其表现数十出戏文、掌故的砖雕、木雕、彩绘闻名于世。
曹操地下运兵道
曹操宗族墓群
位于亳州魏武大道两侧,主要包括董园汉墓群、曹四孤堆、刘园孤堆、薛家孤堆、观音山孤堆、张园汉墓、马园汉墓、袁牌坊汉墓群、元宝坑汉墓群等。占地约10平方公里,甚为庞大。2001年6月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曹氏宗族墓群,墓门多为石结构,饰有画像刻石,墓室墙壁,券顶绘有彩色壁画。出土有玉刚卯、玉猪、银缕玉衣、玉枕、象牙石等珍贵文物。墓中出土的800多块带文字墓砖,最引人注目。有隶、篆、草、真、行等书体。文字内容有记曹氏宗组成员或地方官吏姓名,也有一些反映人们对当时社会不满的词句,对研究我国古代书体演变和对外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曹操宗族墓群覆盖着亳州近12公里的地方,现已开出来的有董园二号墓和章园一号墓。据考证董园二号墓是曹操的祖父曹藤之墓,章园一号墓为曹操父亲曹嵩之墓,曹操宗祖墓群已被列为亳州十大建筑之,正在此开发大型的曹四公园。董园村石墓,位于亳州市董园村东南,墓内很遗憾的是随葬品几乎被焚盗一空,从中清理出的文物有:铜缕玉衣、玉枕、金属猪、铜爪饰、陶瓷残片等,尤其金属猪,造型与今巴克夏品种猪十分近形,脊上凸,圆身,短腿,两耳前竖,唇外侈,对研究中国养猪的发展史有重要价值。
古井酒文化博物馆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井酒文化博物馆坐落在曹操与华佗故里、药材之乡的安徽亳州,被誉为“华夏第一白酒博物馆”。为仿明清宫廷建筑,是安徽“十大”行业馆之一,也是海内最早的酒文化博物馆之一。连同古井酒厂、魏井、宋井,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工业旅游示范点”。博物馆建于1994年,占地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总投资近2000万元,由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陈列布展,分为中国酒文化、古井酒文化、古井发展史、名酒荟萃、古井画廊五大展区,一大批诸如储秀宫慈禧太后专用酒器等国宝在馆内展出,充分展示了中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
华祖庵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亳州市永安街,相传曹操悔恨杀死同乡名医华佗所建。庵内广植蔓佗罗,使人一跨进山门即受到传统医学的熏陶。华祖庵始建于唐宋年间,由庙祠、故居、古东园三个院落组成,占地面积8600平方米。庙祠内外双狮雄踞,古木虬枝盘空,殿宇辉煌,肃穆庄严。神医塑像,热诚慈祥倔强飘逸,神采奕奕。这里陈列着大量的医史文献和文物展品。西偏殿内,数组彩塑蜡像,配以灯光布景,引人入胜。东院修竹门,华佗自怡亭翘首昂然。这里也是华佗纪念馆的所在地。自开放之日瞻仰胜迹、缅怀先哲的国内外各界人士络绎不绝,华祖庵已成为世界研究华佗药术的中心,历史文化名城亳州的一处闪耀无限风光的景点。由郭沫若题写了“华佗纪念馆”。
华佗字元化,一名敷。我国中东汉时期杰出的医药学家。安徽亳州人,他精研歧黄,并通数经。一生不慕利禄,走街串巷、寻求方药,为人闻疾、济世活人。在1600多年前就创用酒服“麻沸散”施行剖腹手术,为外科鼻祖。又创编“五禽戏”以防生保健,开我国体育医疗的先河,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后人颂为神医。华祖庵始建于唐宋年间,由庙祠、故居、古东园三个院落组成,占地面积8600平方米。庙祠内外双狮雄踞,古木虬枝盘空,殿宇辉煌,肃穆庄严。神医塑像,热诚慈祥倔强飘逸,神采奕奕。这里陈列着大量的医史文献和文物展品。西偏殿内,数组彩塑蜡像,配以灯光布景,引人入胜。
曹操公园
曹操公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亳州市中心,魏武大道与芍花路交口处,西与亳州博物馆相邻,是在曹氏宗族墓——曹四孤堆文化保护单位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公园内建造了曹操纪念馆,是亳州市最大的公园。曹操公园风景优美,现已成为亳州著名旅游景点之一。安徽毫州曹操纪念馆位于曹操公园内,是以三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为主题,以其纵横捭阖、极富传奇的一生为主线,着力展现三国历史文化的专题性纪念场所。纪念馆整体为一组三进式仿汉风格的建筑群,目前陈列内容有曹操生平简介、魏武祠、三曹诗碑长廊,曹操蜡象及展品等,于2009年建成,总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反映曹操政治、军事、文学方面的千秋功业。魏武祠是以曹操纵横捭阖、极富传奇的一生为主线,从政治家曹操、军事家曹操、文学家曹操等不同层面,展示三国历史文化的专题性景区,为世人还原一段立体、真实、完整的三国历史。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庄子祠
位于在安徽省蒙城县县城北漆园办事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是为纪念先贤庄子所建造的仿汉代建筑群。道教庙宇。始建于北宋,后几经战火,现存庄子祠是蒙城县政府在宋代庄子祠旧址上新建的,总占地面积52亩,总建筑面积1086平方米,全祠由祠堂建筑群与万树园两部分组成。主要建筑有大三门、影壁、山门、逍遥堂、古衡门,濮池、五笑亭、观台、观鱼桥、梦蝶楼、南华经阁、东西碑廊、道舍、客舍等。庄子生活于战国末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其在我国哲学、思想以及文学的地位极高。如果按照我国古代祭祀名人的传统,庄子应该很早就享受香火祭祀了。但是,庄子祠的建成离庄子生活的年代相去甚远,迟至北宋(此时庄子已逝去一千年多年)庄子故里蒙城方才建成庄子祠堂。
尉迟寺新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安徽省蒙城县许町镇毕集村东约200米处。相传是纪念唐代大将军尉迟敬德在此屯兵而建,故称“尉迟寺”。遗址呈四周低中间高的凸形的地貌,遗址中的红烧土排房是我国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最完整、最丰富、规模最大的史前建筑遗存。该遗址东西长约37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1989年至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进行了8次大规模的发掘,揭露面积7000多平方米,共清理出红烧土房基10排(组),计41间,墓葬217间,以及灰坑、祭祀坑、兽坑、活动广场等遗址,出土陶、石、骨等文物近万件,被史学界专家称为“可与金矿媲美的资源”。该遗址于2001年7月17日被列为第五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傅庄遗址
位于亳州市谯城区城西傅庄村北侧,遗址沿涡河南岸分布,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从北段被涡河水冲刷断壁而观,文化层堆积约5米,表面采集的标本有:蚌刀、鬲足、鼎足及黑、灰陶片等生产、生活用具,是一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1989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伍奢冢遗址
位于利辛县西北20公里,孙庙乡庙李自然村东北500米,0猪港南岸。新石器时代至汉代,遗址呈谷堆形,占地30000平方米。因伍奢冢在此而得名。冢上文化堆积层为38米,冢下为18米(河堤剖面),冢南100米处遣仍土城墙,东西长140米,基宽3米,高出地面半米许,城墙北侧发现有古井,锅灶遗迹等。六十年代,曾发现有石斧、骨针、陶网附、红烧土等。1980年以来,地面采集大量文物标本,经专家鉴定,为大汶口文化晚期遗物。其上层夹杂着东周至汉代遗物。该处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2004年10月28日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城子遗址
(北平城遗址)涡阳县曹市集北。汉代山桑城故址,夯土城墙,有东西二门。始建于春秋,时名垂惠聚。东汉建武四年(28年),王莽部将苏茂、周建被刘秀军打败,逃至垂惠聚。次年,刘秀率军攻打垂惠聚,围困月余,后用火攻之,城土皆烧为红色,因此得名红城子。城址面积约1.3平方公里,长方形外城为夯土筑成,东西长约900米,南北长约1430米。西城墙今平整作大路,残高1.7米,上宽7米,下宽19米余。其余三面城墙均成农田。内城地势较高,俗名小城墙,面积约1897平方米。北面城墙残高1.5米余,于庄庄东200米处地势最高,当地群众呼为“金銮殿”。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钓鱼台遗址
位于亳州市谯城区东南钓鱼台村。遗址坐落在涡河北岸边,高出周围约2.5米,台面积2500平方米,为古代聚落遗址。198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55年,安徽省博物馆筹备处对钓鱼台遗址进行小面积试掘。通过试掘和采集,获得有石斧、石刀、石锛、骨针、陶鬲、陶防轮等文物。钓鱼台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尤其是陶鬲中贮存的碳化小麦,是极其珍贵的,被中国科学院等有关单位命名为“中国古小麦”。钓鱼台遗址属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遗址。
汤王陵公园
汤王陵,即商汤王墓,汤王是我国古代最有德行的圣君之一。它的功德受到人们的尊敬,桑林求雨的故事代代相传,成汤王的功德被世人所赞扬,为了纪念他特修建汤王陵公园。现已成为亳州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
汤王陵,位于安徽亳州市谯陵北路东侧,涡河北岸,是商汤王的衣冠冢,又称汤王墓。198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商汤在商城统治了十三年,死后葬于今山化乡邙岭上地蔺窑村北。冢原高7米,底部正方形,边长25米,顶部略呈菱形,冢前有墓碑,占地2亩左右。汤冢西原有祭殿,即伊尹放太甲地桐宫,俗称汤王庙。庙西有汤王池。后来发大水,汤王庙被冲毁,檩梁等木料被雨水飘到汤冢西沟内,人们认为是汤王地英灵,看中了这条沟的风水,就在沟内建了汤王庙,沟以庙命名为汤王庙沟,后成村落。
汤王墓的记载,最早见于三国时期曹丕著的《皇览》:“涡北凤头村,有成汤故垒”。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商成汤葬于涡河之阳”。据《亳州志》记载:“汤陵西有桑林,是成汤王祈雨处”,东北有桐宫,是伊尹囚禁太甲之处,今具无存。民国25年(1936)辟为“汤陵公园”,园内广植花木,松柏常青,亭榭翼然,曲径通幽。
万佛塔公园
万佛塔公园位于蒙城县城中心,公园内有北宋时修建的万佛塔,故名万佛塔公园。
万佛塔座落在安徽蒙城城内东南隅。塔呈八角共十三层,高三十八点六米,底层周长二十四点三米,四周环水,基础以八角形石墙围护。万佛塔建于宋代,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塔身呈灰色,原因是用灰色的砖砌成的。挺拔的塔身和塔身上镶嵌的彩色釉陶佛像倒映在水中,微风拂来,盎然成趣。有人形容这里是“一塘清水万佛影,微波击岸柳成荫”。一九六一年,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将此塔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一年,此塔载入了《中国名胜词典》。2006年万佛塔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塔身内外嵌砌琉璃小佛近万躯而得名。此塔为宋代建筑风格,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高42.2米,造型优美。从塔内可上至十一层,登高俯视,城貌尽收眼底,远眺旷野辽阔,平原千里,赏心悦目。
嵇康墓
又称嵇中散墓,位于涡阳县石弓镇嵇山南麓(原属濉溪之临涣)。涡阳建县前属宿州。清嘉庆10年(1805),宿州知州李清玉《重修嵇康墓》碑文中说:“宿州西百二十里有中散大夫嵇叔夜(字康)墓载在州乘”。其墓依山凿石而建,巨石封门,上覆山土,墓在山腹中,外表与山一体。现墓洞已被发现,但墓内被盗一空,只有空墓尚存。
道德中宫
在今亳州市老子殿街,始建于唐,重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历代祭祀老子的宫观,又名“老祖殿”或“老子行宫”。内有老子道德经石刻,并陈列有关老子的文献资料。宫前有问礼巷,传说是当年孔子向老子问礼之地。现有山门3间,上题“道德中宫”四字,中殿礼人祖,后殿奉老子,有高3.1米的老子像。东院有殿3间,敬鲁班,门题“紫气东来”,西院有殿3间,敬财神,门题“青牛西渡”。道德中宫现已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时,涡河之滨有三个老子庙:河南省鹿邑县的上清官、亳州城内的道德中宫、涡阳城北的下清宫。
老子名聃,一说姓李,名耳,字伯阳,聃是谥号,春秋末年思想家,道家创始者,曾任周守藏室之吏。相传,唐太宗、唐唐宗、宋真宗均曾巡莅亳州,拜谒老子庙。唐高宗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号,宋真宗则加封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号。欧阳修知亳州时有诗:“颖亳相望乐未央,吾州乃得诒仙乡”。
涡阳老子文化广场
座落在涡阳县城中心,占地22000平方米,由原体育场改建而成。该广场是新世纪城市建设标志性的经典之作。它集大型雕塑、音乐喷泉、绿地草坪为一体,突出道家文化特色。老子文化广场的九根型图腾柱,象征着老子降生时,九龙吐水,以浴圣姿。老子文化广场的九根型图腾柱,象征着老子降生时,九龙吐水,以浴圣姿。它集大型雕塑、音乐喷泉、绿地草坪为一体,突出道家文化特色。在下沉式广场中心园地坪铺有太极图图案,在其南端安装九根龙型图腾柱。老子文化广场是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景区中的陈抟卧迹讲述的是道家老祖陈抟骑马游猎,来到石弓集一个小山上,见此景甚美,遂在此山休息,不料一觉睡了800年,醒来马和弓都不见了……如今,石弓镇小山子窝西岸,有方凸石,光滑如砥,东高西低,上有巨人所压之痕,首颈、躯干、四肢、清晰分明。旁有马躁时踢扒之蹄迹,一切惟妙惟俏,穷形尽相此痕为陈抟卧压而成。
白衣律院
又名白衣庵,因供奉白衣大士观世音而得名,位于亳州市交通路西端,是安徽省重点开放寺院和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顺治6年(1649),白衣律院由僧人尽休创建,后经华山僧人妙湛、五台山盲僧德升、山西药商董继文先后扩建,规模宏大,建筑巍峨。为纪念盲僧德升和药商董继文,白衣律院山门一反习俗面向西北,对着山西方向。山门石扁上“白衣律院”四字为乾隆时期著名书法家邓石如先生手书。现在的白衣律院是由居港亳人唐德荫先生捐资兴建的。山门三开间,重檐歇顶,琉璃瓦屋面,门内两侧有四大金刚塑像。大雄宝殿为主体建筑,殿宽5间,殿内供奉白衣大士观世音的木雕相,后殿位于院北侧,5开间,另有配房50余间和完备的宗教设施。每逢腊八节施舍腊八粥,举行一年一度的腊八放粥活动,是该院的传统。届时万余市民将免费享受到传统的腊八粥。每逢佛菩萨圣诞、初一十五,将举行超度放生法会。
陈抟庙
陈抟出生地--希夷故里,为亳州谯城区城南宋汤河南岸陈家营村。为纪念陈抟,后人在其故居建庙敬祭,后故居和庙祠均毁。2007年,亳州市政府斥资重建。2010年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为“AAA级旅游景区”。陈抟(公元871—989年),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人。唐末、五代隐士。先后归隐湖北武当山、四川崇龛、陕西华山等地。晚年皈依玄门,是我国一位杰出的哲学家、易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在中国思想史和道教史上均享有崇高威望,成为老庄之后的道教至尊,人称“陈抟老祖”。
陈抟庙的大殿内新塑希夷先生坐像,仙风道骨,飘逸睿智,令人肃然起敬。大殿楹联为:易理包天地,耆龟冠古今。对联点出了陈抟的主要学术成就和他今古少有的高寿。陈抟庙的碑亭内立清光绪年间所刻“希夷故里”古碑一方,碑亭两侧分别立有“重修希夷故里”碑、“陈抟源流考”碑、“澳门陈族归乡认宗”碑。早在宋代,亳州城南陈庄就建起了陈抟的庙祠,称“陈抟庙”。
南京巷钱庄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亳州市北关南京巷19号,是以货币为经营对象的民间金融机构旧址,1998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亳州自古为一大商埠,明清以来,金融业更趋繁荣。随着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商贾云集,商会林立。到清末民初,全城大小钱庄有33家,南京巷钱庄建于清道光年间,清未平遥“日升昌”票号的分号。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亳州城内原有的钱庄旧址,绝大多数被拆除改建,仅有南京巷钱庄,保存较为完整,作为钱庄博物馆,对外开放。
亳州博物馆
亳州博物馆为仿汉城堡式建筑,是在原三国揽胜宫基础上改建而成,正式对外免费开放。该管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室内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文物库房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馆藏文物2071件套,填补了亳州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空白,完善了城市服务功能,提高了城市品位。亳州博物馆将成为亳州城市的名片、亳州历史的底片、亳州文化的芯片。该馆陈列的主题:《穿越五千年---亳州文化寻源》,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展示亳州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和多姿多彩的文物形态。展览由序厅、涡河文明、商汤都亳、道源圣地、汉魏风骨、天下望州、亳商市井、近代和当代亳州8个部分组成,共展出文物700余件套。
郑店子风景区
国家AAAA级风景区,位于亳州市城市西北角郑店子。是涡河和洪河的交汇处,两河与西一环路一起围合的三角地带,号称“森林中的村落”。三角洲占地面积约50公顷,三角洲旅游区控制范围约210公顷(2.1平方公里)。用地处于城市结构“一带六区”的涡河文化旅游带的端头上,又是城市北入口的景观节点。
白鹭洲风景区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亳州市利辛县城东南18公里处。白鹭洲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是以茨淮新河水利工程为依托,以水利文化展示为主体,以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主要发展方向的一个综合性风景区。景区总占地面积1800亩,其中陆地面积1200亩,水面600亩。在景区的西三角洲建造了水杉林、杜仲林、柳林、竹林、枇杷林、桂花林6个专题园林区,修建贯通了园林观赏路径。在水岸修筑了河堤汉白玉护栏和水上码头,购置了游艇和各种水上娱乐设施。建造了生态停车场、音乐休闲广场、塑胶球场和三处拉膜景观造型,设置了部分健身器材。
天静宫
是规划建设中的中国老子文化生态园的核心组成部分,目前正在申报国家4A级景区。天静宫位于亳州市涡阳县涡北街道郑店村,距县城中心五公里。是为了纪念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老子(今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人)而修建。此宫南临涡河,三面环绕武家河,北枕龙山之峰,可谓抚山枕水之地,钟灵毓秀之乡。
基督教堂
又名福音堂,位于亳州市董家街,与亳州一中为邻(一中原为教堂传教士所办),清光绪23年(1897),美国基督教传教士白某来亳州传教,并在涡河北岸建立了教堂,白某回国后,宣统2年(1910),美国人包治丕、包万德、包爱德等人自山东来亳,接替白在亳州从事的传教事务。
薛阁塔
薛阁塔在亳州老城东南,是一座砖塔。直椎式八角开,共七层,高34.15米,周圆23.36米。塔座由八块青石奠基。塔一二层为仿木结构,每角砌砖为方柱,高3.5米。柱上仿高50公分。仿上为塔檐、上并饰以斗拱、昆虫、鸟卉花纹,登塔门面向东北,有螺旋式台阶,塔室为一个面南的小龛,可能是供俸神象用的,现空无一物。各层塔檐造型与一二层基本相同。塔之上顶八角飞檐,挑角垂脊,铺有筒瓦滴水檐形如八角古亭。塔尖端为铁铸莲座,座上有螺旋铁柱支撑。一个铁葫芦直插云霄。
薛阁塔,原名文峰塔。清乾隆中叶,知州郑交泰因此地文风不正,于城东南一里筑此塔,以倡文风。原五层,后绅士何天衢捐资复建二层,成为七级浮屠。
明朝武宗时候,亳州名人薛蕙,字君米,号西原先生。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举进士。授刑部主事,历考功司郎中。薛蕙曾建家于此,名叫薛阁塔。薛蕙的嗣孙薛凤翔,明崇祯年间,官鸿胪寺少卿,能诗善书,著有《牡丹史》四卷,为我国古代研究牡丹的专著,薛氏名噪一时,又因塔紧靠薛家阁,故后人多称文峰塔为薛阁塔。后薛氏家庙荒废,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亳州都司李铭,在薛阁原址之上堆土为山,重建成庙宇累级登山,曲室迥廊,危楼静宇,改名为观音山。时称古亳之胜,薛阁塔,也更为游人所慕。
纪家塔
在利辛县孙集镇纪横沟沿庄北。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塔七层六面,高约10米,仿木结构。二、三层外檐口及门角转弯处,均有砖挑檐和一砖挑出飞檐。塔身第一层嵌青石碑一块,隐约可见“蒙城县嘉庆”碑文。第二层嵌青石匾,镌刻隶书“芳名永垂”,第三层至第七层均砌有拱形佛龛。纪家塔作为世界上最小的塔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三国揽胜宫
江宁会馆
位于亳州市古泉路中北侧,是南京药材商人为经销方便,清嘉庆12年(1807)在圆觉寺的基础上集资改建的(因圆觉寺自康熙时期就由南京商人管理使用),具有祭祀神灵,祈福求财,交流信息、商务活动,方便起居,娱乐休闲等功能。会馆坐北朝南,青砖灰瓦。现存山门、戏楼、配楼、钟楼、鼓楼、看楼、正殿、偏殿等古建筑,计52间。山门3间,明间正门匾额镶嵌砖刻“江宁会馆”四个大字,东西次间匾额,分别镶嵌“钟山”、“分秀”碑刻大字,意为将中山之秀分到亳州来。进入山门即是戏楼,戏楼与大殿南北相对而建,舞台前突、木结构,屏风彩绘“二龙戏珠”图案,上悬“秀接钟山”匾额,整座戏楼建筑,集南北风格于一体,秀丽多姿,看楼与钟鼓楼分列东西两侧,檐廊弯绕,构成一个古老的四合院,具有鲜明的亳州地方特色。江宁会馆对研究清代早期建筑艺术,宗教、商务具有重要价值。1989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乐行故居
位于涡阳县张老家村,是捻军首领张乐行的诞生地,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属清式四合院,院内松柏掩映,有合瓦瓦房16间,其中前排堂屋5间,后客厅5间,东西厢房各3间。客厅重梁起架,雕梁画栋,明柱走廊,花格门窗,建筑雄伟。故居内存有张氏大宗谱、张氏小宗图、张慰祖墓碑及张敏行墓碑等。
张乐行(1810--1863),涡阳县城西北六公里张老家村人。张乐行抗清起义咸丰二年(1852年),殉难于同治二年(1863年)。捻军领袖张乐行,是捻军的组织者、领导者。捻军起义沉重的打击了清朝统治者,动摇了几千年中国的封建统治,为辛亥革命的胜利,中华民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常乐园
位于亳州市谯城区薛阁路中段路南,薛阁塔南侧,为亳州著名园林。明正德9年(1514)薛惠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后改授吏部考功郎中,因谏武宗皇帝南巡,受迁权夺俸,引疾归隐家乡,后在亳州城南郊建一座“退乐园”,有人认为此名“过直”,后改为“常乐园”。其孙薛凤翔记云:“小筑丘园、灌木交荫、叠石为山、文石玲珑、嶙然玉立。”常乐园分“似漆园”、“西园”、“浮华园”三个园区,园内楼、台、亭、阁、轩、榭布局合理,景物天人合一,情景交融,四季如春,可惜早废。
观音山原是“常乐园”旧址。清嘉庆3年(1798)亳州督司李铭在废止上堆土为山,建观音庙,曲宝回廊,危楼玉宇,为亳州一大胜景。庙内供菩萨,世人俗称“薛阁庙”,每年农历2月19日逢会。各地商贾云集,买卖交易,朝山进香,人群如潮,会期三天,盛况空前。今观音山庙宇已废,土山尚存,北侧的薛阁塔巍然屹立,薛阁庙会已成为亳州盛大物资交流会。
谯东药用植物园
谯城区谯东镇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首批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这也是亳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乡镇。
地处亳州市东郊的谯东镇,素以无公害中药材、蔬菜种植和省内名品铜关粉皮而著称,境内无工业污染源,环境优良。所辖铜关村早在10年前即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生态平衡示范村。近年来,谯城区重点以药用植物园为依托,分别按木本、草本、藤本等不同类型设立景区,配套建设餐饮、服务、休闲、娱乐等现代化旅游服务设施。此外,还在境内涡河沿线建成10公里高标准自然风景旅游带。日本、美国、以色列、加拿大、韩国等国际友人及国内各界人士考察后纷纷给予好评,发展势头日益强劲。
新四军第四师纪念馆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坐落于亳州市涡阳县新兴镇,距县城20公里,北与河南省永城市接壤,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国防教育基地、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亳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四军第四师纪念馆原为新四军四师司令部旧址,1994年5月2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原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张震来新兴集故地凭吊,命名并题写了“新四军第四师纪念馆”馆名。纪念馆占地12亩,馆房34间,专职人员3名。新建了高3.5米的彭雪枫将军骑马奔赴战场的臣幅铜质雕像、彭雪枫德政碑。
亳州美食
亳州美食以徽菜为主,徽菜擅长烧、炒、炖、重油炒,讲究火功。特色菜主要有烫皮驴、和平特色豆腐、八仙活鱼、老队长扒鸡、义门羊肉汤等。亳州的小吃也非常丰富。牛肉馍、油炸馍、麻花、小跑肉、锅盔……风味独特。同时,涡阳当地还有独具特色的干扣面。
牛肉馍
油炸馍
又称油杠,为亳州独有。其形似油条,却比油条短而粗,其味道也似油条,但比油条松软可口。相传清朝某年亳州城隍庙演“大班会”,当将“秦桧夫妇”拉出示众时,一对卖吃喝的夫妇,随手揪一块面丢进油锅里说:“炸死你这个秦桧!”那面团被油炸之后,竟焦黄蓬松,捞起来一吃“秦桧”,不想却十分可口。
锅盔
又叫壮馍,是一种独特的食品。做法是,取大块面团反复揉“熟”,做成脸盆大一个圆饼,厚约寸许,直径一尺到二尺,表层粘上一层芝麻,放在平锅上文火干炕,成后外焦里软,食之喷香。有的行家,还能在外皮制出一些图案来。锅盔的形状颇象古代的盔甲,又圆又硬,所以取名锅盔。
洺流子酒
是亳州农家自制的一种米酒。以小米经蒸煮、拌曲自然发酵而成。其味酸甜,色泽淡黄,是佐饭、消食、健胃、消暑的保健饮料酒。据传当年陈抟老祖曾垂钓于亳州洺河之上。及午,有农人赠家酿以消署止渴,自言洺河水酿造。陈抟饮后顿觉神清气爽,暑气全消,唯略觉酒味寡淡,不堪回味。
蒙城撒汤
撒汤源于亳州市蒙城县。撒为肉汤、肉杂之意,因其字生僻,人误写为“撒汤”、“杀汤”等。撒汤是用老母鸡、猪排等为原料,炖好后,打生鸡蛋在碗里,搅拌匀后,用沸腾的肉汤浇沏,制成黄橙的肉汤蛋花茶。据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偶尝此汤,大加赞赏,从此撒汤声名远播。现今撒汤传遍江淮大地,成为风味独...
铜关粉皮
铜关粉皮是亳州土特产之一。在省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是作为拜亲访友、赠送来宾的最佳礼品。铜关粉皮产于亳州市谯东镇铜关村,其粉皮具有千余年的生产历史,相传明万历年间曾作为贡品进贡朝廷,随着历史文沿等。铜关粉皮也在不断地提高质量,从寻常百姓家走上高级餐厅,生产能力连年扩大,现正达到年产2000吨的水平,且供不应求。铜关粉皮为优质绿豆加工传统工艺生产。其特点是柔软如缎,薄如蝉翠,晶莹剔透,亦食亦菜。因其是纯绿豆所做,具有极好的药用保健作用,常食具有抗早衰、抗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有清热解毒之功能。
麻花
麻麻花乃北方常见食品,但亳州的麻花有其独特之处。一是“重油麻花”,产于涡河北岸,以周家最为出名。做法是和发面用酒做引子,掺以少量芝麻。一个约一两重,用文火慢炸。成后,色泽金黄,酥香可口,置之阴雨天里,数日不回潮。若迂黑夜无电时,拿根麻花用火柴燃,可以替代灯火照明。二是回民锁家麻花。做法是以清香油代水和面,而且以十斤面用十二斤香油为准。其细微工艺,传男不传女。炸出的麻花酥脆不腻,入口无渣。三是市南古城集王家的麻花,兼有周、锁两家之长。
小跑肉
小跑者,兔子之别名也。小跑肉以野兔为佳。做法是,将野兔扒皮去内脏,洗净后,加硝盐腌制数日,用陈年老汤,配以十几种名贵香料,慢慢卤制透熟,凉后食用。卤好的小跑肉色泽紫中透红,油光鲜亮,食之不腥。顾客可以买整个的,也可以买前腿后腿、头脖腰条。虽然价钱不贵,却是下酒的一道好菜。亳州卤制小跑肉者不止十家八家,其祖传手艺,各有绝妙之处。
亳州购物
亳州是汉代著名医学家华佗的故乡,享有“药都”之誉。它与河南禹州(今禹县)、辉州(今辉县)、河北祁州(今安国县)并称四大药都,是中国四大药材集散地之一。清末,亳州已经成了药商云集,这里盛产中药材,药材市场由来已久。主要品种有亳芍、亳菊、亳花粉、亳桑皮等。
亳州所产的国宴用酒“古井贡酒”享誉九州,驰名中外。近年还建成了中国酒文化博物馆,展品丰富,陈列考究,充分表现出中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亳州下辖的蒙城县拥有中国最大的良种牛产地;毫州剪纸独具特色,融合了中国南北方剪纸艺术的风格;亳州土特产还有义门苔干、铜关粉皮、观堂大蒜、苏赵梨、万寿绸被面、狗皮褥子、布鞋等,在市区地特产店可生产地和各广大商场都能很方便的购买到。
重要节日
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
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药交会已成成为安徽省最具有影响力的地方经贸活动节庆之一。
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是全国主要的中医药界交易、合作的平台、中药材交易中心。
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也是世界具有一定活力和影响力的中医药交易活动之一。也是世界各国各地,了解中国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渠道。
1985年,中国亳州第一届中药材交易会(简称:药交会)在亳州举行。
1995年,时任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为亳州欣然题词:华佗故里药材之乡。从而提高了亳州中医药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
2006年经国务院同意,商务部比准,在药交会的基础上举办高规格的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
2007年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授予亳州市为“中国中药饮片出口基地”称号。
中国(亳州)曹操白酒文化节
亳州是安徽省乃至全国主要的白酒生产基地之一,白酒产业一直是当地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
曹操的家乡古代亳州,酿酒历史非常悠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亳州的尉迟寺史前遗址中发现了20多个类型的酒具,这些器皿被放置在大汶口时期的红烧土排房中。这个发现将中国酿酒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年,证明中国酿酒的历史可以推至5000年前左右。由此可以推断,古亳地区到了汉代酿酒业应是十分发达的,"九酝春酒"即是代表。"九酝春酒"即是今天的"古井贡酒"的前身和源头。虽然"九酝春酒"与"古井贡酒"的工艺有着不少区别,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说,亳州在一千八百年前就能生产出像"九酝春洒"这样的好酒,并且给后世留下了酿酒的先进技术和传统,对亳州后来酿酒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千百年来,古井人就是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才有了后来独到的"老五甑"工艺,酿出了今天"色清如水晶,香纯似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经久不息"的古井贡酒。
从2011年开始亳州市把曹操作为亳州的“酒神”来祭奠,2011年春天的第二届中国亳州酒文化节改成曹操酒文化节。
中国(亳州)芍花养生旅游文化节
亳州芍花养生旅游文化节始于2009年。白芍又名芍药,系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药用其根,性平味甘,以柔肝止痛,养血敛阴而药用。其花不仅是一种观赏植物,也是一种良好的保健品,化妆品。亳州白芍产量最多,位居全国第一。每年的五一前后,是芍花盛开的季节,盛开的芍药花香四溢,景色宜人,把药材之乡——亳州,装扮的非常美丽,前来观花、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
古代把芍药作为离草,男女惜别常以此花相赠,所以别名“将离”。唐宋以来,寺院庭园常大量栽种,历代文人常为之吟诗作赋。芍药是春季开花较晚的植物,开放在牡丹之后。苏东坡有“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的诗句,所以又叫“殿春花”。芍药容易栽培,花型多变,花色艳丽,是装点园林和美化环境的重要材料。芍药盆栽,花艳如锦,可为家庭增添无限春色。
据了解,神医华佗在小黄城外开辟第一块药圃以来,芍药遍植亳州城外,古老的芍药更多地成为了治病救人的天使,亳芍成了芍药之王,盛开的芍花成了亳州的特色景观。芍花作为亳州的市花不仅可以代表亳州“药都”的中医药文化,也承继着传统文明。
亳州市旅游"六十"名片
不得不看的十大风景名胜:花戏楼、曹操运兵道、曹操纪念馆、古井酒文化博览园、中药材交易中心、天静宫、华祖庵、印象江南、庄子祠、亳州市博物馆;
不得不买的十种旅游商品:古井贡酒、铜关粉皮、高炉家酒、亳州熏牛肉、五香兔肉、义门苔干、绿源鹅肝、亳州剪纸、贡菊冰茶、西淝河毛蟹;
不得不吃的十种地方名吃:牛肉馍、蒙城什汤、油酥烧饼、油炸馍、阚疃板鸡、涡阳干扣面、嘛糊、义门羊肉汤、锅盔、清真牛肉汤;
不得不知的亳州籍十大历史名人:曹操、华佗、老子、花木兰、庄子、柳下惠、陈抟、张良、曹丕、曹植;
不得不听的十大成语典故:上善若水、孔子问礼、妙手回春、才高八斗、庄周梦蝶、越俎代庖、望梅止渴、网开三面、运筹帷幄、木兰从军;
不得不带的十种地产保健中药材:亳芍、亳桑皮、板蓝根、亳菊花、亳花粉、丹皮、银杏叶、黄芪、薏米、丹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