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云铝股份光伏绿电项目。企业供图
今年,新质生产力成为十大流行语之一。为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昆明市聚焦8条重点产业链,围绕建链、补链、壮链、稳链、护链开展了调研谋划、招商引资、协调服务等一系列工作。
全球最薄的铝箔实现昆明造、高端锗系产品产量全国第一、“滇金”“富滇”品牌系列金条制品居国内领先地位近年来,昆明市重点围绕有色金属新材料、贵金属新材料、电子材料等重点领域,前瞻性布局新材料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力促全市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2023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完成规上工业产值686.56亿元(含电子专用材料),增长16.2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4%。
目前,有色金属领域形成“矿采选—冶炼和压延加工—合金材料制造—精深加工及应用”的冶金产业链,集聚以云铜股份、中铜昆铜、云铝股份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规上工业企业70余户,逐步构建以安宁铜锌冶炼为重点、阳宗海铝铜冶炼和压延加工为重点、经开区锡精深加工为重点、东川有色金属冶炼及回收利用为重点、富民钛基材料为重点的有色金属冶炼和新材料产业发展格局。贵金属产业形成以贵金属集团、云南滇金为龙头,与昆明铂锐金属等中小企业相互关联、融通发展的产业格局,构建“材料制造—资源回收—贸易/供给”三大体系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格局和完整的绿色循环产业链。电子材料产业逐步构建以云南锗业、云锡新材料、先导科技为龙头,以高新区、经开区、东川区和滇中新区直管区为重点布局区域,从锗基新材料、铟基新材料、锡基新材料和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到薄膜材料、半导体设备及器件模组生产加工的产业体系。
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资料图
企业
1.贵金属集团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突破电子用高纯靶材、医用显影环、特种合金粉末等核心配方设计、结构性能调控和制备加工技术难题,形成中试技术储备;攻克超低贵金属尾气净化催化剂产品技术和超低铑催化剂技术,贵金属降本贡献20%以上;突破复杂多金属物料高效综合技术,铂族金属直收率国内最高,废水废渣实现零排放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金属集团”)坚定地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上,在创新驱动重大发展战略中不断蓄势聚力,抢占科技和经济发展制高点。
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园。图源昆明发布
新材料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方向。作为我国贵金属新材料产业的领军企业,贵金属集团2023年围绕纳米材料、表面膜材料、合金材料、资源循环利用、基因工程五大方向,布局和开展了262个科研攻关任务,新获国家级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22项、横向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7项,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荣获省部级科技奖5项,全年实现新产品新工艺提升18项。贵金属集团副总经理周利民表示,今年的科研投入力度会更大,集团将布局科研项目102项,其中重大科技专项6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9项、基础研究项目77项。
人才创新和培育发展科技企业成为企业新质生产力的不竭源泉。贵金属集团打造百名博士团队,高校—企业—市场产学研用协同,运用“揭榜挂帅”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给予科研人员充足股权激励、成功试点初创公司和科研人员跟投制,通过一系列深化人才改革机制构建专业人才领头、技术专家攻坚、研发团队冲锋的科研人才梯队。
高纯金表面处理。资料图
其中,贵金属集团依托原有科技成果积淀,推进集团事业部公司制改革,功能材料事业部、半导体材料事业部、信息材料事业部成功改制为独立法人公司,提升集中优势独立发展细分业务的能力。昆明贵研新材料科技公司顺利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集团高企数量增至8家,贵研工业催化剂公司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贵研催化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贵研化学、贵研催化、贵研工催获得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称号。落地实施项目跟投机制,率先在实验室平台下孵化设立贵研新能源、贵研生物、贵研粉体材料、贵研先进材料4家初创公司,开展市场化运营,积极培育细分领域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谋划下一轮增长发力点。
云南贵金属实验室。图源云南国资
贵金属集团将紧跟国家发展战略,紧密围绕市场需求,一如既往支持科研、鼓励创新,全力把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努力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
2.云南锗业多个产品打破国外垄断
“一代材料,一代技术”,当前,新材料产业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云南锗业作为昆明市新材料产业的链主企业,发挥着引领研发创新、带动产业化发展等功能和“领头羊”作用。
云南锗业是一家有完整产业链的锗行业上市公司,拥有丰富、优质的锗矿资源,锗产品产销量全国第一,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锗系列产品生产商和供应商,是工信部认定的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云南锗业旗下4家子公司是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3家子公司是2023年云南省新认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云南省博士后工作站,云南省创新团队等一批研发平台和科研团队。
云南锗业。资料图
多年来,云南锗业坚持“科技先行”的理念,所有要素向科技创新倾斜,加大关键工艺和技术的研发力度,为降低产品成本、开发新产品奠定基础。多个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多项生产技术及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比如经过12年攻关,自研“零位错”锗晶片、磷化铟晶片、砷化镓晶片等核心产品,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做到自给自足,引领中国锗行业完成从高端锗系列产品输入国到输出国的根本转变。
云南锗业高纯锗材料。图源企业官网
云南锗业生产线。资料图
锗是稀缺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红外光学、光纤通信、航空航天、核物理探测等领域,属于我国战略收储金属,云南锗业材料级锗产品锗锭产能可达到47.60吨/年。云南锗业将围绕全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布局,在原有新材料的基础上加大研发投入和升级改造力度,在高端材料方面,通过产、学、研结合和技术并购,重点开发国外垄断的专用高端锗材料和新型半导体材料,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观察
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昆明路径
在2024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会上,昆明市科学技术局提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出实招、谋实策。为此,市科技局在持续实施科技创新“七大攻坚行动”的基础上提出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七大工程”,将党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挖掘动力源泉
近年来,昆明市通过盘活存量谋发展,激发传统产业提升优势、强基固本,以核心竞争力创造增量价值。贵研铂业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用高纯金蒸发材料规则颗粒短流程制备新工艺,部分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高纯金和高纯铂蒸发材料进口替代;云南锗业成功解决了直拉法生产光伏级锗单晶的技术难题,打破了少数欧美发达国家公司在该项技术领域的长期垄断。
昆工科技组建的云南省冶金电极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云南省湿法冶金新材料省级创新团队等技术创新平台,开展具有前瞻性的应用基础研究,为新技术转化应用提供了理论及技术支撑。高效节能降耗栅栏型铝基铅合金复合材料阳极属世界首创,改变了传统铅基合金阳极在湿法冶金行业使用150多年历史,铅合金用量减少了30%,节能5%以上。这项技术创造性地解决了铅炭电池最核心的板栅材料制备技术难题。与传统的铅炭电池相比,铝基铅合金复合材料电极性能安全性提升,综合成本仅为锂离子电池的60%左右。
为不断推动产业创新,昆明挖掘“潜量”促“变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源头供给。2016年以来,昆明市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累计突破100亿元,中国科学院“天元数学中心”项目落地昆明宜良,成为国内唯一对标德国“黑森林”的数学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平台。成立于2002年的海底鹰深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出世界最高分辨率海底鹰多波束小目标搜探三维图像声呐、小尺寸高数据率水声通信机、高精度小尺寸多普勒声呐。借助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海底鹰拥有一支中国高频声呐领域规模最大的顶尖研发团队。
提供智慧引擎
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数据显示,在昆两院院士15人,柔性引进院士9人,拥有52个院士工作站、54个专家工作站,解决关键核心技术41项,实现新增产值17.19亿元。2019年以来,昆明连续4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潜力的中国城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外国人才工作居留许可“一站式”服务,有效提升涉外服务的便利化水平。
2023年12月,在中老铁路通车两周年之际,作为东西部产业协作的示范,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提前建成开园,首批入园企业38家,推动沪滇协作从扶贫帮扶上升到产业合作。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上破题研究、发力布局。对于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昆明将继续因地制宜,积极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