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向来是黄金的热销时期,取“新年添金”的寓意。今年的龙年春节,“黄金热”持续升温,特别是龙元素的黄金饰品销售火爆。
可以看到,今年春节,多家银行密集推出了以龙年生肖为主题的贵金属产品,包括转运珠、金钞、金币、金章等。而这背后无疑是持续走热的黄金消费需求。
银行发力贵金属业务
“目前,我们主要推出了生肖系列金条、龙年贺岁金产品,还有龙生肖银条、纪念钞等诸多龙题材产品,涵盖了投资、收藏、礼赠、消费等各类需求。”春节前夕,《金融时报》记者来到北京丰台区某股份制银行网点,该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来网点咨询并购买贵金属的客户明显多了起来。”
实际上,历年春节前后,都是银行贵金属的销售旺季。今年1月,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在广州举办第二届全民黄金节,面向社会发布了“建行金”生肖系列产品、熊猫金币及“大好河山”等产品。
“当前,财富管理市场得到迅速发展,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快速增长。”建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何毅勇表示,该行通过“财富规划、资产配置、产品优选、持营陪伴”四个步骤,为客户提供财富管理全流程专业化服务,向客户传导黄金配置的作用和价值。此后,建行广东省分行在广东省内20个城市同步开展黄金节活动。
目前,银行主要有两类投资黄金的方式,一类是实物金,另一类则为账户金。实物金以金条、金豆豆为代表,目前金价大致为490元/克,而账户金则可线上买入卖出,支持兑换成实物金,金价460元/克以上。
工商银行App显示,该行贵金属投资包括账户贵金属、实物贵金属、积存贵金属等,生肖金条的价格为498.79元/克,人民币账户黄金买入价为467.61元/克。建设银行App显示,该行实物贵金属中投资金条的价格为494.1元/克,账户贵金属中足金买入价为468.39元/克。
“龙年金”销量火爆
春节前夕,《金融时报》记者在北京、天津等地的多家黄金卖场了解到,近期客流量增大,琳琅满目的龙年黄金饰品受到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在北京西城区的一家黄金产品销售门店,卖场里人头攒动,消费者们购金热情高涨。龙年到来,除了一些传统大气的龙元素黄金产品销售非常火热之外,还有一些外观可爱、具有创意的龙元素黄金饰品,受到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实际上,自去年开始,购买黄金的热潮就已经兴起。中国黄金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黄金消费量1089.69吨,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8.78%。其中,黄金首饰706.48吨,同比增长7.97%;金条及金币299.60吨,同比增长15.70%。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黄金消费国,居民钟情于购买黄金饰品、黄金钱币、投资金条等,以满足观赏、收藏、保值储备需求。”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丹表示,2023年,我国黄金消费量大幅增长,一是由于居民消费升温,对黄金需求增加;二是受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全球黄金价格处于上升周期;三是去年是全球黄金消费大年,部分居民跟随市场节奏增加购买需求。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4日,黄金行业1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3年业绩预告,12家公司预喜,占比66.67%。对于业绩预增的原因,菜百股份表示,一系列稳增长、促消费措施落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消费市场回暖,叠加金价震荡上行,消费者购买黄金珠宝产品意愿增强。
谨防价格波动风险
除了线下,网上销售黄金也十分火爆。根据互联网销售平台的数据,今年以来,龙年金饰热度同比增长超过500%,龙形吊坠搜索量同比增长超过400%。
“贵得很稳定”,有金店导购这样形容自去年以来的金价走势。2023年,国际黄金的平均价格达到1940.54美元/盎司,同比涨幅超8%,创历史新高;2023年12月底,一度冲上2088美元/盎司高位。进入2024年,国际金价在2000美元/盎司到2080美元/盎司之间波动。
“消费者都是‘买涨不买跌’。新的一年,金饰销售实现了‘开门红’,消费者认为买金子保值。”上述金店导购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瑞银在最新一份报告中提出,基于对美联储将开始降息的预期,黄金和白银价格预计将在2024年进一步攀升。瑞银预计,美联储转向宽松政策将推高金价。
“黄金消费热反映出投资者对避险和资产保值的强烈需求。特别是近年来投资收益率持续下行,作为避险和资产保值增值工具的黄金,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重视。”某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表示,黄金具有抵御货币贬值风险和多元化资产配置的作用。投资者通过增加黄金配置以对冲风险,并保持资产配置的平衡和收益的稳健,适合投资者进行长期配置。
同时,有专家提示,目前黄金价格处于较高水平,影响黄金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从稳健投资角度建议投资者保持理性,根据个人的风险偏好进行资产配置,防范潜在风险。
展望后市,金融投资机构大多认为,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黄金市场实际波动较大,且实体金买卖过程中存在一定差价,投资者应根据个人的风险偏好进行资产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