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冯樱子北京报道
近期,黄金价格波动加剧,与黄金价格挂钩的银行积存金业务热度却在持续攀升。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曾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贵金属市场面临复杂环境,波动加大,对于投资者来说行情可预测性下降,面临潜在风险加大。另外,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落实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很重视。
多家银行提示贵金属市场风险
近期,建设银行APP向客户推送了《关于近期贵金属交易业务市场的风险提示的公告》(下称“公告”),呼吁客户理性投资。
建设银行官网信息显示,该行个人客户类贵金属投资主要包括个人黄金积存和实物贵金属两大类。8月5日,该行主动积存金价格为551.48/克;定期积存金价格为561.65/克。实物贵金属业务中以金条及金银首饰为主。
此前,在国内外黄金交易升温之时,上海黄金交易所却于7月16日发布下调合约保证金比例的公告。
此后,多家银行陆续跟进,相继发布公告,并提示关于贵金属市场交易风险。
同时,农业银行方面表示:“请客户注意持仓风险,合理控制持仓规模,理性交易。”
中国银行自7月17日收盘清算时起,对代理个人上金所竞价交易业务黄金延期合约的业务参数进行调整。其中,上金所黄金延期合约保证金比例从10%调整为9%,涨跌停板从9%调整为8%;中行黄金延期合约的保证金比例乘数由395%调整为438%。由此,该行客户保证金比例由39.50%调整为39.42%。
该行也在公告中提出:“请您做好风险防范工作,提高风险意识,合理控制仓位,理性投资。”
此外,平安银行也发布类似调整公告,并“特此提醒广大投资者审慎交易,合理控制仓位,充分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并提前做好资金安排”。
业内认为,银行对市场风险进行提示将有助于减少市场投机行为的发生,维持市场交易环境的稳定。
银行黄金业务热度攀升
此前7月,随着金价回升,银行的积存金业务热度攀升。
民生银行、浙商银行则提示,已购买积存金的顾客可用余额兑换银行的实物黄金金条、金豆、金饰等产品。
交通银行时隔两年恢复实物黄金定投业务“囤金宝”。“囤金宝”是一种实物黄金定投产品,其回收仅限于交行的沃德金产品。“囤金宝”和交通银行原有的贵金属钱包业务不同,后者是一种虚拟黄金的投资方式。
与此同时,不少投资者也考虑将此前购买的银行金条进行出售和回购。《华夏时报》记者发现,在某国有大行贵金属页面内,银行直接将黄金回购业务呈现在页面最明显位置,以方便客户了解最新详情。
进入8月后,贵金属价格波动加剧。8月5日,现货黄金市场迎来了剧烈的波动。早盘时段,金价在亚洲市场一度跌破关键心理关口2370美元/盎司,创下7月30日以来的新低。随后,尽管市场对美联储9月降息的预期不断升温,但黄金价格并未因此获得明显的支撑,反而在欧市盘中进一步下探,最低触及2368.83美元/盎司,日内跌幅达到3.01%。
这一走势反映出,尽管市场避险情绪高涨,但黄金作为传统避险资产的吸引力似乎受到了挑战。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认为,全球经济金融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是导致贵金属价格剧烈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通胀数据不及预期,引发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升温,进一步推高了金价。但美联储后续降息路径尚不明朗,使得贵金属短期内面临较大的交易风险。
同时,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提出,就短期而言,贵金属确实面临一定的交易风险。6月份以来,随着美国CPI数据不及预期,全球投资者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快速升温,导致黄金等对利率较为敏感的金融资产快速上涨,目前金价已经处于历史高位附近。
对于投资者而言,多名业内专家提示,贵金属交易风险较大,大部分普通投资者对于贵金属领域往往了解不深,应该审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