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镍材料电池高温存储失效的主要因素!

宁德时代公司以其自主合成的高镍NCM811材料为研究体系,将NCM811/石墨软包电池在60°C满充条件下进行存储实验,电池的高温存储寿命约为180天;对存储前和存储后的极片进行表征,分析得出了高镍材料电池高温存储失效的主要因素。

一、材料和方法

1高镍三元材料合成

按过渡金属元素摩尔比8:1:1的比例配制NiSO46H2O、CoSO47H2O和MnSO4H2O的混合溶液,按过渡金属与OH离子1:2的摩尔比配制NaOH溶液。将过渡金属盐溶液逐渐滴入NaOH溶液中进行共沉淀反应,氨水为该反应缓冲溶液,控制溶液pH=11.5。反应中溶液温度恒定在50°C,并严格控制搅拌速度,溶液完全加入后继续搅拌反应10h。将共沉淀产物进行真空抽滤,用去离子水多次洗涤后将前驱体沉淀转移真空烘箱120°C烘干。以Li/Me摩尔比1.03的比例将LiOH*H2O与前驱体充分混合,混合物采用氧气气氛于750°C烧结12h,材料表面锂残余Li2CO3和LiOH量分别为1.0980%和0.6622%。高镍材料对潮湿的空气环境敏感,合成后的材料真空封存留待电池制备使用。

2软包电池制备

将合成的NCM811材料、黏结剂PVDF、导电炭黑以92:4:4的质量比进行混合,以NMP为溶剂,进行充分分散。将制备浆料双面涂覆在铝箔上,经过烘干、冷压、分切、裁片等工艺获得正极片。将石墨、导电炭黑、CMC以97:2:1比例混合,以水为溶剂进行分散。将负极浆料双面涂覆于铜箔上,烘干、冷压、分切、裁片后获得负极片。正极片和负极片间加入隔膜进行卷绕,再经过热冷压、极耳焊接后封装到铝塑袋中。电芯经过彻底烘干后注入1mol/LLiPF6的EC/EMC/DEC(体积比3:5:2)电解液,真空封装。经过化成-容量步骤后的电芯可用于各种性能测试,电池额定容量2.2Ah。

3电池测试与分析

采用电池测试系统首先将软包电池1C恒流充电至4.2V,然后在4.2V恒压充电至0.05C。将电芯转入60°C恒温箱进行存储实验,存储中每15天出炉一次,按下面的程序进行充放电测试:

①1C恒流放电至2.8V;②1C恒流充电至4.2V,恒压4.2V充电至0.05C;③1C恒流放电至2.8V;④1C恒流充电至4.2V,恒压4.2V充电至0.05C。其中③的测试容量为可逆容量。为保证数据可靠性,同时对3个电池进行并行存储测试。

二、结果与讨论

1高温存储性能

图1NCM811/石墨电池存储性能曲线

2结构和形貌分析

对合成的正极材料和存储前后的正极极片进行分析。图2(a)的XRD谱中存储后正极材料与粉末的谱峰位置相同,这说明存储失效后正极材料主体结构并未发生变化,即非材料体相结构改变导致了存储失效。图2(c)和图2(d)为存储前正极的SEM图。虽然经过化成、容量以及一次充放电测试,正极材料颗粒表面依然较为光滑。

图2(a)NCM811材料和存储后正极的XRD谱;(b)NMC811材料的SEM照片;(c)和(d)为存储前正极的SEM照片;(e)和(f)为存储后正极的SEM照片

图2(e)和图2(f)为存储后正极的SEM图。与存储前的材料形貌相比,存储后的材料颗粒并未发生十分明显的形貌变化,但颗粒表面粗糙程度有所增加,主要是电池存储时材料界面成膜以及电解液分解的副产物沉积在正极材料表面造成的。

3元素含量分析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充放电循环以及存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过渡金属元素溶出,溶出的元素可通过电解液扩散到负极,在石墨表面沉积。对存储前后电池负极中的元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如图3所示。

图3存储前后负极石墨中的过渡金属含量

存储前的电池因为经过化成、容量以及一次充放电测试,正极材料中已经有少量过渡金属元素溶出并发生迀移,在负极检测到了Ni、Co和Mn元素,但三种元素含量很低,含量最多的Ni元素也仅有0.0026%。经过高温存储后,负极检测到的Ni,Co和Mn元素含量有明显增加,分别达到0.016%,0.0027%和0.0038%,这说明正极过渡金属元素在高温存储时进一步溶出并在负极沉积,这些元素的可能存在形式需要通过表面分析方法进行确认。

4电极表面产物分析

图4为存储前后正极表面F和P的XPS谱。图4(a)的中,经过化成、容量以及一次充放电测试后,材料表面有电解液副反应产物出现,说明即使经过简单的电化学过程,电解液中的LiPF6也可发生分解,副反应产物沉积在正极材料表面,但此时F元素主要存在于PVDF中,电解液副反应程度低。

图4存储前(a)和存储后(b)正极F的XPS谱;(c)存储前后P的XPS谱

经过高温存储后图4(b),检测到的黏结剂PVDF的比例降低,副产物的比例增加,这是因为存储时电解液副反应不断发生,导致沉积在正极材料表面的副产物逐渐增加。图4(c)为存储前后正极P的XPS谱,存储前正极P-2p信号很弱,电解液分解副反应产物含量低;存储后正极中LixPFy峰强度明显提高,表明存储过程中沉积在正极表面的副反应产物增加。电解液副反应产物的离子或电子电导率差,大量累积会降低电池的导电能力,增加电池内部阻抗,降低电池的存储性能。

图5为存储前后负极中过渡金属的XPS谱图,存储前后均未检测到明显的Co信号,故文中只讨论Ni和Mn的测试结果。从图5(a)可以看出,存储前负极Ni的峰强很弱,而存储后负极表面检测到十分明显的Ni-2p特征峰。图5(b)中Mn的XPS谱与Ni的情况基本一致,存储前负极并没有检测到Mn的特征峰信号,存储后负极Mn-2p谱峰信号明显。

图5存储前后负极表面Ni-2p和Mn-2p的XPS谱

图5的结果表明,存储过程中Ni和Mn元素从正极溶出,两种元素扩散到负极后发生还原,以金属Ni和金属Mn的形式沉积在负极上。过渡金属离子在负极发生还原会破坏负极的SEI,降低负极的电化学稳定性;负极SEI被破坏后会有新的SEI不断生成,需要消耗正极材料提供的活性锂,因此造成全电池在存储中的容量保持率降低。

5正极材料表面微结构分析

将正极材料用高分辨透射电镜的方法研究存储前后正极材料的表面微结构变化。图6(a)是存储前正极材料的高分辨电子显微像,可见NCM811晶粒主体(区域2)为完整的空间群的六方层状结构相,六方层状相晶格参数与标准的NCM811结构一致;而在靠近晶粒表面的(003)h面端面方向(区域1)有不到5nm左右的岩盐相层。这些岩盐相主要是在合成过程中形成的NiO,与样品合成条件有关。

图6(a)存储前和(b)存储后正极材料的HRTEM图

图6(b)是高温存储后NCM811的HRTEM像和选区电子衍射像,晶粒内部(区域1)仍然保持六方层状结构,而晶粒表面的岩盐相层(区域2、3)厚度增加到15nm以上,而且由于电解液的侵蚀形成了腐蚀坑(区域2);同时SAED图中出现了极弱的尖晶石相衍射斑点,说明NCM811在存储过程中可能形成了贫锂的相,由于尖晶石相的含量非常少,在HRTEM中很难确定其空间分布。可见,NCM811晶粒在满充高温存储过程中形成了尖晶石相和岩盐相等电化学惰性的新相,造成可逆容量减少。

三、结论

本文对高镍三元NCM811/石墨软包全电池进行了高温满充存储评估,并将存储前后的电芯拆解进行表征分析,研究存储性能衰退的机制。

存储前后正极材料的体相结构和基本形貌未发生明显的变化,测试结果发现存储后正极材料表面非电化学活性的岩盐相厚度增加,并且晶粒内的局部范围有尖晶石相出现,可导致高镍三元材料可逆容量的衰减。

正极材料存储时过渡金属元素发生溶出,扩散到负极表面并发生还原,生成金属Ni和金属Mn,过渡金属的还原反应破坏负极表面的SEI,导致活性锂离子的消耗。高温存储后的正极材料表面有电解液副反应产生的副产物的沉积,导致界面导电性变差,增加电池极化。

综上所述,高镍三元材料高温存储所产生的容量衰减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包覆或掺杂处理可以改善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因此,为改善高镍三元材料电池高温存储性能,可以对其进行表面包覆处理,减少电极/电解液界面副反应发生,稳定材料表面结构,抑制过渡金属元素的溶出,从而减少过渡金属在负极的沉积还原和对负极SEI的破坏,减少SEI修复对正极活性锂离子的消耗;也可以通过掺杂稳定高镍正极材料的层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存储过程中向尖晶石和岩盐相的转变,从而减少材料在存储时非电化学活性组分的生成。

THE END
1.过渡金属有哪些推荐回答 看天空白云飘 2024-09-04 10:36:40 常见的有铬、锰、铁、钴、镍、铜、锌、钯、银、铂、金、汞等。过渡金属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d区的一系列金属元素,又称过渡金属,一般来说,这一区域包括3到12一共十个族的元素,但不包括f区的内过渡元素,这一名词首先由门捷列夫提出。优选推荐2014https://m.yyk.iask.sina.com.cn/q/87cXqzM2PsFz.html
2.d区,ds区和p区分别是哪些金属元素?过渡金属元素是哪些?解答一 举报 s区是第一和第二主族d区是第三四五六七副族和第八族ds区是第一和第二副族p区是第三四五六七主族和零族另外还有个f区,是镧系和锕系过渡金属是d区和ds区的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更多答案(3) 相似问题 元素周期表五个区S区,P区,D区,DS区,F区;为什么会划分为这五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733f623b6f2c8c144f7cb3fafa617814.html
3.过渡金属在化学中,过渡金属具有三个可能的定义: IUPAC定义的过渡金属定义为“一个元件,其原子具有部分地填充 d子壳,或可以产生的阳离子与一个不完整的d子壳”。 许多科学家将“过渡金属”描述为元素周期表d族中的任何元素,其在元素周期表中包括3至12组。在实际应用中,f嵌段镧系元素和act系元素也被视为过渡金属,被称https://vibaike.com/114251/
4.什么是过渡金属,为什么过渡金属能作催化剂?一般来说,这一区域包括3到12一共十个族的元素,但不包括f区(周期表中58~71号元素叫做4f内过渡元素,90~103号元素叫做5f内过渡元素,它们都属于f区元素。)的内过渡元素。 过渡金属由于具有未充满的价层d轨道,基于十八电子规则,性质与其他元素有明显差别。https://china.guidechem.com/yacoo/shownews386089.html
5.什么是过渡金属元素一般来说,这一区域包括3到12一共十个族的元素,但不包括f区的内过渡元素.“过渡元素”这一名词首先由门捷列夫提出,用于指代8、9、10三族元素.他认为从碱金属到锰族是一个“周期”,铜族到卤素又是一个,那么夹在两个周期之间的元素就一定有过渡的性质.这个词虽然还在使用,但已失去了原意.过渡金属元素的一个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2214dea617ed24a401720e8802cb1be9.html
6.过渡金属离子及化合物颜色“过渡元素”这一名词首先由门捷列夫提出,用于指代第VIII族元素。他认为从碱金属到锰族是一个“周期”,铜族到卤素又是一个,那么夹在两个周期之间的元素就一定有过渡的性质。这个词虽然还在使用,但已失去了原意。 过渡金属元素的一个周期称为一个过渡系,第4、5、6周期的元素分别属于第一、二、三过渡系。 https://www.999gou.cn/article.php?id=4762
7.过渡金属掺杂的氧化钌纳米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过渡金属掺杂的氧化钌纳米材料在进一步降低贵金属钌的用量的同时,在过渡金属掺杂后,由于过渡金属的引入造成ru-o键共价性减弱,使活性位点钌处于较低的价态,从而使得过渡金属掺杂氧化钌纳米材料应用于酸性电解水析氧阳极材料过程中表现出极高的活性和较好稳定性。44.特别的,本发明的材料中,过渡金属元素的优势:1、在http://mip.xjishu.com/zhuanli/25/202210932935.html
8.什么是过渡金属?全国通常指硼、硅、锗、硒、碲、钋、砷和锑。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向非金属过渡的位置,物理性质和https://www.1633.com/ask/166989.html
9.稀土主族元素双键配合物许多含金属-主族元素双键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卡宾、氮宾和膦宾)被合成和应用,但是稀土配合物是个例外。稀土离子和卡宾(氮宾和膦宾)的轨道能级匹配性差,稀土-主族元素双键极不稳定,非常容易发生配体重分配和其它副反应,从而失去双键结构。 陈耀峰教授课题组通过合理的有机配体设计和正确的合成策略,首次合成和结构表征https://www2.scut.edu.cn/spinx/2022/0321/c31023a464700/page.htm
10.重金属元素都有哪些?过度金属元素都有哪些?因此,许多过渡金属有顺磁性,铁 、钴 、镍3种金属还可以观察到铁磁性。可用作磁性材料 。③ 过渡元素的d电子在发生化学反应时都参与化学键的形成 ,可以表现出多种的氧化态。最高氧化态从钪 、钇、镧的+3一直到钌 、锇的+8 。过渡元素在形成低氧化态的化合物时 ,一般形成离子键,而且容易生成水合物;在形成https://www.360doc.cn/article/51525043_755330184.html
11.我国科学家及其合作者在关于过渡金属高氧化价态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氧化价态(中学教材里称为化合价)是化学中最常使用的基本概念之一, 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基础。氧化价态反映了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状态及其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状态的变化情况。在此以前,实验观察到的化合物中元素存在的最高氧化价态是VIII。在元素周期表中钌、锇和氙是三个仅有的可以形成VIII价化合物的元素,代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40/info56374.htm
12.最稳定的10种金属)金属稳定性排名前十最不活泼的金属元素有哪些核心提示:(化学性质最稳定的10种金属)金属稳定性排名前十,最不活泼的金属元素有哪些?十大最稳定的金属名单如下:铱、钽、钌、铑、铌、锇、钯、铂、金、钛。 (化学性质最稳定的10种金属)金属稳定性排名前十,最不活泼的金属元素有哪些?十大最稳定的金属名单如下:铱、钽、钌、铑、铌、锇、钯、铂、金、钛。http://www.zhuoyunkang.com/news/show-82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