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丰度:描述某一元素在地壳总质量中所占的平均比例,含量越低说明总量越是稀缺;
可开采年限:可开采年限=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年开采量,可开采年限是个静态指标,仅能代表如果未来没有增量矿产的话,能开发多少年,毕竟还有矿山还没被发现;
可回收性:某些金属使用后的回收难度大,导致循环利用率低,越用越少;
开采难度:包括矿床的地理位置、资源集中度、矿石的品位、开采技术,是否伴生等,开采难度大的资源可能难以被充分利用,比如青海盐湖虽然锂资源丰富,但提取难度大,西藏的一些盐湖在大山里,运输的难度大。
以上是供给端的考虑,还要考虑到需求端的用量变化:
传统行业如建筑、交通、化工等增速缓慢甚至个别行业或有收缩;
成熟行业比如永磁、机械、合金、电力、军工等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新兴行业如光伏、电池、电子等保持较快增长态势,需求还会提升,可开采年限会加速缩短。
(1)综合地壳丰度、可开采年限和下游应用增速等来看:
第一档:长期稀缺的贵金属——金、银
非常稀缺,数百年来的硬通货,由于价格太贵了,主要用于投资和消费领域,工业领域耗用得小,而且回收利用率很高,不然会更稀缺。
第二档:总储量少,用量却越来越多,从而越来越稀缺的小金属——锡、锑
不管全球还是国内,锡、锑的可开采年限都很短,按这个开采速度,如果没有新矿的话,未来会很紧张。
两者之中,锡回收比较方便,据研报资料:
2021年,中国再生锡产量达到5万吨,占全球总再生锡产量的60%,占国内总精锡产量的25%,锡消费量的33%左右
但锑回收起来就并不容易了,主要是锑经常以添加剂的形式被使用,混在物料中,占物料的比重又非常小,回收困难大。
根据科技外事处的《中国锑行业发展现状及高质量发展建议》一文:
锑制品使用后几乎不可回收或者难以回收,目前仅蓄电池中的部分铅锑合金栅板可以实现回收,且回收再生量十分有限
难以回收的特性或会导致锑未来供应会更加恶化。
第三档:储量很少或耗用量很大,比较稀缺的金属——铅、钼、锌
铅和钼的总储量很少,主要是下游比较传统,这要是哪一天新兴产业用上这几个材料,基本上就要缺货了。
锌虽然总储量不算很少,但耗用量大,可开采年限比较短。
第四档:储量少,耗用量增长潜力大,短期不缺,但未来需要担忧的金属——锂、钴、镍
储量较少,下游电池的应用潜力还很大,用量会越来越大。前几年开采能力没跟上电池发展速度,所以显得供应非常紧张,好在短期来看,矿资源开发的比较好,可开采年限还比较长。
第五档:储量可观,下游传统,不太缺的金属——钨、铜
第六档:储量充足,下游成熟,不缺的金属——稀土、锰、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