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操作中,获得科学方法的体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

1、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反应

2、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教学难点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试管、试管架、铝片、铁片、铜片、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

五、教学过程环节

教师活动新课导入3分钟通过对金属化学性质的学习,你能说出用哪些化学方法可以鉴别金和铜锌合金。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鉴别呢?

学生活动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金属和氧气、酸反应,回答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新课教学25分钟铁和硫酸铜溶液能够发生反应,那么铁能和其他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吗?其他金属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吗?

教师在学生实验时进行指导。金属和化合物溶液能够反应,说明了什么?

展示金属和酸反应,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从中找出共同点,得出置换反应的定义。学生猜想并设计实验探究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实验结束后,根据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学生讨论得出金属和化合物溶液能够反应,说明金属比化合物中的金属活泼。总结出金属和盐酸、稀硫酸反应,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是置换反应。培养学生猜想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在实验探究活动中,体验到互助、合作的快乐。在交流和表达中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根据刚才的实验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金属活动性顺序从左到右依次减弱,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够把盐酸、稀硫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概括总结的`能力。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几种?

学生回忆本节课内容后,回答

(1)与氧气反应。根据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判断。

(2)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根据能否反应、反应剧烈程度判断。

(3)与另一种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根据金属能否和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概括第一课时和本课时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完本课题,你还可以用哪些化学方法鉴别黄金的真伪呢?

课堂小结2分钟金属的化学性质

1、和氧气反应

2、和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3、和某些化合物溶液反应

4、置换反应

5、金属活动顺序表金属活动性顺序从左到右依次减弱,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够把盐酸、稀硫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

课题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修改与创新

教学

目标

1、复习和巩固初中学习过的金属的化学知识,

2、了解金属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

3、了解铝箔在空气中加热的变化情况及其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体验金属性质的探究,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重视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2、认识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将其应用于今后学习的全过程中,发挥科学思想方法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钠与空气反应的产物的不同

教学难点:钠、铝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的解释

过程

预习探究(学生用)

1、自然界中的绝大多数金属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通常情况下,活泼金属单质能够与非金属、盐、酸、氧化物等发生反应。

根据教材图3—2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一些实验,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

(1)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2Al+3CuSO4===Al2(SO4)3+3Cu;(2)在空气中点燃2Mg+O2=====2MgO

(3)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Cu+2AgNO3===Cu(NO3)2+2Ag;(4)镁条放入稀盐酸Mg+2HCl====MgCl2+H2↑;

2、钠的表面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用小刀可切开,说明硬度小(质软),钠在坩埚中加热,很快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说明钠熔点低,钠燃烧时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色固体,现在,我们知道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有两种,它们是氧化钠和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中氧的化合价为—1价,在钠燃烧的反应中,氧化剂是O2,还原剂是钠;钠很活泼,一般保存在煤油中,钠的密度比煤油大。

3、铁、镁、铝等常见金属化学性质比金属钠不活泼,通常能存放于空气中,其原因是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很难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镁、铝等金属的表面容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金属与氧气进一步反应;这些金属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也能剧烈反应,甚至燃烧。

互动课堂

(一)情景激思(教师用)

【引入】五千年前,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三千年前进入铁器时代,20世纪铝合金成为仅次于铁的金属材料。金属在人类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金属和它的化合物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例如:铝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具有金属的通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高温可以燃烧,而氧化铝却耐高温,为什么呢?本章我们就来讨论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它们的化合物。首先我们先探究几种重要金属的化学性质。

【强调】本节的课标是: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等金属的主要性质。

【板书】: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二)合作探究(师生共用)

【思考与交流】金属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1、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2、图3-2是一些化学反应的照片,请分析这些化学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思考与交流并板演。

【教师总结】2Al+3CuSO4===Al2(SO4)3+3Cu2Mg+O2=====2MgO

Cu+2AgNO3===Cu(NO3)2+2AgMg+2HCl====MgCl2+H2↑

【推进新课】今天我们首先来讨论金属与非金属单质---氧气的反应。

【板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讲述】在初中我们已经知道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Fe3O4,而铁在空气中生锈的产物是红棕色的铁锈,成分为Fe2O3.这说明反应条件与产物有很大的关系,那么钠与氧气反应,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探究】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其化学性质。

【点拨】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板书】(一)、金属钠(Na)

1.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小结】

【演示】:,并观察图3—4。

【提问】1、通过实验的观察,你能不能简单描述出钠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2、放置一会儿,新切开的钠表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学生回答】

【板书】2.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热、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教师总结】对,新切开的表面逐渐变暗,是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了白色的固体----氧化钠。

【板书】3.钠的化学性质:(1)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白色)

(判断其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哪一种物质)

【过渡】如果将钠在空气中加热,会有怎样的实验现象?是否与刚才的一样?

【教师演示】:

【提问】钠在空气中燃烧有哪些实验现象呢?

【教师讲述】刚才我们知道氧化钠是一种白色的固体,而现在燃烧的产物却是淡黄色固体,可见钠在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不是氧化钠,它是钠和氧形成的另外一种化合物,我们把它称为过氧化钠。

【板书】2Na+O2======Na2O2(淡黄色)

【反问】对金属钠与氧气在这两种情况下的反应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1.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产物就不同,因此在化学反应中一定要注意反应的条件。

2.金属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故保存钠时应隔绝空气。

3.在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同,氧化钠中为—2价,过氧化钠中为—1价。初步推断过氧化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探究】钠除了能和非金属单质O2反应外,还能和哪些非金属单质反应初中时学过钠能跟谁反应?

(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Na与Cl2的反应)

【板书】(2)钠与氯气反应:2Na+Cl2=====2NaCl

【教师强调】钠还可以和硫单质反应,甚至发生爆炸,生成Na2S。

【板书】(3)钠与硫反应:2Na+S====Na2S

【教师小结】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与空气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生成不同的氧化物,钠在上述反应中,化合价均由0价变为+1价,这是由于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之故,因此,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具有还原性,是一种强还原剂

【教师讲述】除了金属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外,其他活泼金属也可以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在金属的表面形成氧化膜,有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如铁表面的铁锈;有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如镁、铝表面的氧化层。所以,在点燃镁条前,常用砂纸打磨,这样点燃起来更容易些。铝的情况如何呢?既然铝易与氧气反应,那为什么我们可用铝锅来烧饭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铝与氧气的反应。

【学生演示科学探究1】用坩埚钳钳住一块铝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

【生描述实验现象】逐渐熔化,失去光泽,但不滴落

【讲解】铝的熔点为665℃,氧化铝的熔点为20xx℃,铝表面的致密氧化膜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落下。

【提问】如果我们去掉氧化膜再加热,有什么现象呢?

【学生演示科学探究2】用坩埚钳钳住一块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

【描述实验现象】加热萎缩但熔化的铝仍不滴落

【师生共同分析原因】磨去氧化膜的铝片在空气中很快又形成一层新的氧化膜

【板书】(二)铝与氧气的反应:4Al+3O2点燃2Al2O3纯氧中:空气中:

【提问】从这两个科学探究中,可以得到怎么样的结论呢?

【回顾】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图片、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设问】能否看出金属的活动性和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剧烈程度有什么关系?

【小结】可以看出: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氧气反应就越易进行,如钠露置空气中就氧化;金属活动性越弱,与氧气发生反应时反应条件较高,如铁在空气中不能被点燃。俗语说“真金不怕火炼”就说明金在加热条件下不与氧气反应。

【总结】请根据今天所学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金属

反应条件

反应现象

氧化物的颜色

化学方程式

常温/加热

常温下生成白色固体;

加热时能燃烧,燃烧时火焰呈黄色,生成的固体呈淡黄色

Na2O:白色

Na2O2:淡黄色

4Na+O2====2Na2O

2Na+O2Na2O2

加热

氧化铝:白色

4Al+3O22Al2O3

纯氧\点燃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物质

四氧化三铁:黑色

3Fe+2O2Fe3O4

加热有黑色物质生成

氧化铜:黑色

[引言]我们都听说过“真金不怕火炼”,这说明金子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有些金属如铁、镁等能存放在空气中,但在加热时能与空气或氧气剧烈反应,甚至燃烧。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呢?

[板书]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探究实验3-1]钠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吗?

[学生探究]用镊子从桌上盛放钠的试剂瓶里取出一小块钠,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注意,不可用手接触),放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割,请仔细观察其断面处的变化。

[师]描述你们所看到的现象。

(钠很软,刚切开时,其断面呈银白色,后逐渐变暗)

[师]回答得很好,请把刚才切割的钠块用镊子放回原试剂瓶中。请大家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并结合课文总结出钠的物理性质。

[板书]

1、钠(sodium)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是热和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问]钠的光泽为什么很快变暗?

(钠却与空气充分接触,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以致变暗。)

[讲]好,事实上,是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在常温下与钠反应生成了氧化钠,从而使金属钠失去了光泽,纯净的氧化钠是一种白色粉末。

[板书]2、钠与氧气的反应:

(1)常温下:4Na+O2==2Na2O(白色)

[问]为什么要将钠保存在煤油或者石蜡油中?

(为了隔绝空气,防止钠被氧化。)

[讲]常温下,金属钠在空气中就会发生变化,这说明钠比铁、铝、镁等金属活泼得多。那么,如果加热,钠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还会生成Na2O吗?

[资料卡]氧化钠(Na2O)和过氧化钠(Na2O2)都是钠的氧化物,Na2O是白色的粉末,Na2O2是淡黄色的固体。

[探究实验3-2]钠在空气中加热生成的是Na2O还是Na2O2?

[学生探究]取黄豆大小的一块金属钠,吸干表面的的煤油,切掉外面的氧化层,放在坩埚里,加热至钠块燃烧。

[讲]实验时应注意,钠开始燃烧后立即撤掉酒精灯。

实验现象:可观察到钠受热先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接着燃烧起来,火焰呈黄色,最后生成淡黄色固体。

结论:钠的熔点较低,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Na2O2。

[板书](2)加热时:2Na+O2===Na2O2(淡黄色)

[讲]除了金属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金属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有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如铁表面的铁锈;有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如镁、铝表面的氧化层。所以,在点燃镁条前,常用砂纸打磨,这样点燃起来更容易些。铝的情况如何呢?

[探究实验3-3]未打磨的铝箔和打磨过的铝箔加热现象会有不同吗?

探究步骤:剪一小块铝箔,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现象。另取一小块铝箔,用砂纸打磨,除去表面的保护膜,再加热至熔化,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铝箔熔化,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

[问]熔化的铝为什么不滴落?

[现象解释]铝表面的氧化膜保护了铝,即使是打磨过的铝箔,在空气中也很快生成了新的氧化膜,构成的薄膜Al2O3的熔点为20xx℃,高于铝的熔点660℃,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滴落。

[讲]正因为铝表面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可以隔绝铝与空气的接触,阻止内部铝被氧化,所以铝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

[生活小常识]尽量不要使用铝制餐具,因为铝在人体内积累过多会引起智力下降、记忆力衰退和老年痴呆。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金属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和铝箔在空气中加热的反应情况。同时我们利用铝在空气中的化学特性,可以把铝制成日常用的铝制品。

[课堂检测]略

三维目标:授课人:董xx

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铝与碱溶液的反应原理。

②了解两性氢氧化物及氧化物。

③通过实验现象的讨论、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加强实验教学,按照观察、思考、分析、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

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实践活动。

情感、态度①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严格求实的科学态度。

与价值观②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铁与水蒸气及铝与碱溶液的反应原理。

教学难点:铁与水蒸气及铝与碱溶液的反应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2课时

[复习]金属钠与氧气及水的反应方程式。

三、金属与盐反应

【分析】金属由于活动性不同,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混合物中置换出来。

请同学们写出铁与硫酸铜反应、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设问]很多金属能与酸反应,但大多数金属却不能与碱起反应,有没有遇到碱时能发生反应的`金属,铝遇到碱时能不能发生反应呢?

[实验现象]都有气泡产生,试管口点燃都燃烧。

[板书]四、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

[练习]写出以上反应的离子化学方程式,并指出该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2Al+2OH-+2H2O===2AlO2-+3H2↑

[思考与交流]①Al与NaOH水溶液的反应中Al显示什么性质?上述反应产物中的NaAlO2是如何产生的?

Al显还原性,因其化合价升高。以上反应不是一步反应,而是多步反应的结果:2Al+6H2O=2Al(OH)3+3H2↑,Al(OH)3+NaOH=NaAlO2+2H2O,因而只有水为氧化剂。

②Mg比Al活泼,Mg能否与NaOH水溶液发生反应?

Al与碱溶液反应是因为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的原因,Mg(OH)2属于碱,因而不反应。

[思考]实验中为何开始慢,随后逐渐加快?

[讲述]盐酸及氢氧化钠先与表面的氧化铝保护膜反应,保护膜破坏后才与铝反应。

[思考]铝制餐具为何不能蒸煮或长期盛放酸碱咸物质?小结:金属单质在反应中都是化合价从0价升为正价,所以金属单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由于大多数金属单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所以在自然界中多以化合态存在,只有少数金属如金可以以单质形式存在。

[实践活动]小结金属的化学性质。

(1)罐壁内凹而瘪的原因:,反应方程式:。

(2)罐壁重新鼓起的原因:,反应方程式:。

解答:(1)是因为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使得罐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2)是因为过量的NaOH与铝罐反应生成H2,使罐内气压等于或大于外界大气压;小结:几种重要金属的常见反应的产物

钠镁铝铁铜

氧气Na2O;Na2O2MgOAl2O3Fe3O4CuO

氯气NaClMgCl2AlCl3FeCl3CuCl2

硫Na2SMgSAl2S3FeSCu2S

水NaOHMg(OH)2—Fe3O4—

盐酸NaClMgCl2—FeCl2—

氢氧化钠NaOH—NaAlO2——

[作业]1、阅读:科学视野—金属钛2、P543、4、5、6、7

〖板书设计〗三、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1、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2、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

Al2O3+2NaOH=2NaAlO2+H2O

Al(OH)3+NaOH=NaAlO2+2H2O

〖教后记〗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b、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2、过程与方法

a、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b、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对比分析,对信息的归纳处理,获取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b、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c、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

1、内容分析

在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其中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一个重点。此前,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研究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对其中表现出的金属活泼程度的不同有所了解。在这里安排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能使学生掌握金属化学性质的共性,又能通过反应上的区别加深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

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知识有意义的建构。

三、教学对象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可以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完成对金属活动性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四、执教者自我分析

本人对新课标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恰当的处理教材,正确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对象,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参与知识结构的过程。

五、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科学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1、教师教法方面:提出探究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认可学生的探究行为并鼓励学生尝试;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提升研究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

2、学生学法方面:通过猜想、实验、合作交流、搜集与处理信息,获得知识,并在技能、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的发展和学习。

六、教学策略

1、以活动形成探究的链节,以问题的解决建构知识的阶梯,多层次获取规律与结论。

2、利用学习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以实验组为单位,组内合作探究,组间互动评价,使学生才智展示与评价激励和谐发展,创设积极探究的氛围,形成严谨的思维品质。

1.知识与技能

a.复习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b.学习总结规律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b.学习通过对化学计算问题类型的对比分析,对信息的归纳处理,获取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发展求知欲和总结激情。

b.使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1.内容分析

金属和酸以及金属和盐反应时,物质之间质量量的关系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果学生掌握了这个规律,对于高中阶段的学习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化学计算

教学难点:设计“问题”和总结规律。

九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讨论、总结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可以用“总结――讨论”的教学模式,完成对金属活动性的认识以及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四、学生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鉴别能力,能够做一些简单的总结,能够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按照一定的思路完成制订的学习任务。学生对于计算问题比较不擅长于独立完成,缺乏信心。

主要采用师生总结讨论的教学方法。

1.教师教法方面:提出讨论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认可学生的研究行为并鼓励学生尝试;引导学生的研究过程;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提升研究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

2.学生学法方面:通过猜想、合作交流、搜集与处理信息,获得知识,并在技能、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的发展和学习。

1.以讨论交流为链节,以问题的解决建构知识的阶梯,多层次获取规律与结论。

2.利用学习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合作探究,组间互动评价,使学生才智展示与评价激励和谐发展,创设积极探究的氛围,形成严谨的思维品质。

七、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它们是如何排列的?

生:(回答)

教师对学生回答做出评价,把正确的顺序写在黑板上。

问题激疑

1.在上面的排列中,那些可以置换出酸当中的氢?枚举出来。

2.在上面的排列中枚举出可以在水溶液中置换出银和铁的金属。

3.等质量金属(镁、铝、锌、铁)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你能计算出来吗?

师生互动

教学片断:

师:化学计算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生:书写化学方程式、配平、写出已知数、标出未知数,对齐列比例式,计算。

师:在上述的题目中,没有要求我们根据何种酸来计算,请男同学计算硫酸和这些金属的反应结果;女生使用盐酸来计算,计算完毕交流一下。

男生女生:顺序为al>mg>fe>zn。

概括提升、得出结论

通过所有同学的计算,可知:等质量金属(镁、铝、锌、铁)无论跟跟足量常见的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都一样为al>mg>fe>zn。

拓展自我

请你动脑筋,设计问题情景,证明如下的规律:

在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中:

a.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b.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一、教学设计思路

九年级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大量实验事实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在教师的层层诱导下,归纳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特点。再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从而完成对金属化学性质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二、教案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

授课人李秀波

学校河南大学附属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

2、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能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

仪器、药品

试管、镊子、镁条、铝丝、锌粒、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等。

THE END
1.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1、氢前面的金属能与弱氧化性强酸反应,置换出酸中的氢(浓硫酸、硝酸强氧化性强酸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2、活动性强的金属能与活动性弱的金属盐溶液反应;3、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 4、排在H前面的金属,理论上讲都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在常温下,钾,钙,钠等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镁、铝https://localsite.baidu.com/article-detail.html?articleId=2791449&ucid=PjfkrH0kn1n&categoryLv1=%E6%95%99%E8%82%B2%E5%9F%B9%E8%AE%AD&ch=54&srcid=10004
2.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哪些(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哪些)左养右学颂强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金属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金属的化学性质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在工业、科学和技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金属的溶解性 金属的溶解性是指它们可以与哪些化学物质混合并溶解。金属的溶解性取决于它们的金属化进http://www.woquxue.cn/199819.html
3.金属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1)金属物理性质的共性:常温下金属都是固体(汞除外),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是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较高.2)金属物理性质的特性:大多数金属都是银白色,但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在常温下大多数金属为固体,但汞是液体.密度:最大:锇 最小:锂熔点:最大:钨 最小:汞硬度:最大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8b66ae5f3ef00eaea168c1828e95d068.html
4.金属银的化学性质有哪些全国银的特征氧化数为+1,其化学性质比铜差,常温下,甚至加热时也不与水和空气中的氧作用。  但当https://www.1633.com/ask/179113.html
5.(化学性质最稳定的10种金属)金属稳定性排名前十最不活泼的金属核心提示:(化学性质最稳定的10种金属)金属稳定性排名前十,最不活泼的金属元素有哪些?十大最稳定的金属名单如下:铱、钽、钌、铑、铌、锇、钯、铂、金、钛。 (化学性质最稳定的10种金属)金属稳定性排名前十,最不活泼的金属元素有哪些?十大最稳定的金属名单如下:铱、钽、钌、铑、铌、锇、钯、铂、金、钛。http://www.zhuoyunkang.com/news/show-82186.html
6.重金属化学性质(精选十篇)重金属化学性质 篇1 本课时的地位和作用 1. 本课题内容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二级主题“金属与金属矿物”的知识范畴。 2.本课题是金属的核心内容, 之前学习了氧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各种物质的化学性质, 本单元首次对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研究, 为后面学习酸、碱、盐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0ssj3w9.html
7.初中化学金属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中化学金属知识 一、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二、金属的物理性质 1、在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 2、导电性、导热性、熔点较高、延展性、能弯曲、硬度较大、密度较大。 https://www.meipian.cn/2k5dss6g
8.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实验室安全知识考试题C.实验场所严禁携带食物;禁止用饮料瓶装化学药品,防止误食 D.称取粉末状的有毒药品时,要带口罩防止吸入 30.黄磷自燃应如何扑救:( ) A.用高压水枪 B.用高压灭火器 C.用雾状水灭火或用泥土覆盖 D.以上都对 31.金属钠着火可采用的灭火方式有: ( ) http://ccce.henu.edu.cn/info/1658/11006.htm
9.第10讲金属的化学性质* 1、(2018年广州)有X、Y、Z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Z表面有气泡产生,Y没有明显现象;X放入ZC1n溶液,没有明显现象。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X > Y >Z Z >X > Y X>Z>Y D. Y>X>Z* 2、(2017)化学小组为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方案https://www.wjx.cn/jq/57733817.aspx
10.金银冶金熔融金所吸收的大量气体氧、氢或一氧化碳)会随气氛的改变或金属的冷却而析出,出现类似沸腾现象,其中微小的金珠会被气流带走而造成喷溅损失。 化学性质: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是唯一在高温下不与氧起反应的金属。单一的硝酸、硫酸或盐酸均不与金发生作用,碱对金也无明显侵蚀。在有强氧化剂存在时,金能溶解于某些无机https://www.china-mcc.com/news_show-3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