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古对周期变化并不陌生,其交叉着生命的轮回和朝代的更替,《易经》和《淮南子·天文训》等古书也记载了中国农业经济周期现象。
股票市场
在一战后,英美股市均因经济繁荣出现股市腾飞;其均在1929—1933年大萧条期间大幅下跌,并在经济形势严峻、饥荒严重、社会秩序动荡的1933年见底;其后因各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经济和股市出现反弹;1937年美联储试图收紧货币政策(详见下文美国长短期债券利率图),脆弱的经济再次陷入泥潭,股指几乎下跌一半。
1800年—2014年英国富时100指数图(纵坐标对数化)
1915年—2000年的原材料(RawMaterials)指数图
原油
1、汽车产业繁荣
1905年,以汽油为动力的汽车战胜了蒸汽和电力汽车,建立了绝对的统治地位。
1906年旧金山地震后汽车越来越成为家庭“必需品”。
1908年,亨利.福特推出了T型车,促进了美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的普及拉动了汽油的需求,给石油工业提供了新的市场。
1900—1911年,汽油的销售额在继续增长,在期间增长了3倍之多,并在1911年第一次超过煤油销售额。
1900年,在美国登记的汽车为8000辆,到1912年增长为90.2万辆。
1914—1920年间,在美国注册的机动车数量从180万辆猛增至920万辆。
1929年,美国汽油零售点数目已经达到30万个,世界上78%的机动车都集中在美国,其实世界上最大的汽油消费之邦。在这以时期,石油在整个能源消耗中的占比从10%增长到25%,汽油消耗增长达4倍多。
1945年,美国行驶的汽车有2600万辆,到1950年增至4000万辆。
1950年的美国汽油销售量比1945年增加了42%。
2、战争吞噬石油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次以欧洲为主战场波及世界各地的大战中,6500万人被投入战场,各种机械化武器、飞机、坦克、潜艇等新型武器,确保石油的供应在军事计划中居于核心地位。针对石油严重短缺的情况,英法成立石油署制定全国统一石油政策。
1918年2月,协约国石油组织应运而生,负责集中、协调和管理所有石油供给和油轮运输业务。
3、产能增加、需求减少
1913年,英荷壳牌公司进入委内瑞拉,开始在马拉开波湖附近钻探,第二年发现“梅内格兰特”油田。
1914年美国年产油2.66亿桶,1917年产量增至3.35亿桶,尽管如此,由于对石油的暴增,美国石油告罄,1918年平均油价达到1914年初的两倍。
1917年在委内瑞拉建立第一座炼油厂,并正式生产石油。
1922年“拉罗莎”大油田的发现,石油源源不断涌流,日产原油达10万桶,并陆续发现“拉古尼亚斯”以及“基里基尔”油田。
20世纪20年代,拉美及中东地区陆续发现大规模油田,国际石油公司通过获得租让权找油权继续瓜分石油资源。
20年代中期,苏联廉价原油出口逐渐增加,引发了和“石油七姐妹”的大规模价格战。
20年代后期,社会主义苏联已经大力恢复石油产量,使得石油生产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1900年产油1068万吨)。
4、全球能源结构改变:
煤炭推动了18和19世纪的工业革命,它廉价,易于获得,曾是真正的能源之王,但二战以后石油大规模开采出来,石油比煤炭便宜、环保、使用方便,为能源密集工业提供了更具有竞争力的优势。此外,过往历史反映了一个事实,大国的全面工业化和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升往往伴随着能源价格的持续性上涨。
1910年—1960年原油(CrudeOil)价格图
《沧桑百年,瞬间春秋——原油百年价格史》
1860年—2014年原油(CrudeOil)价格图(纵坐标对数化)
铜
1784年—2014年铜(Copper)价格图(纵坐标对数化)
贵金属
黄金作为抗通胀的资产,通货膨胀越大,其上涨越多,即使是通胀预期也会引发金价上涨。但在极端危机时期,在通缩危机造成的影响下,人们也会寻求黄金作为避风港。
所以在真正的通货紧缩中,所有资产价格都会大幅下跌,金价在开始阶段也会大幅下跌。但如果银行需要重组或股市崩溃,抑或世界进入另一个经济衰退或地缘政治冲突升级等境况,许多投资者开始将黄金作为避险资产。
换句话说,通缩事件产生的影响可能成为促使人们购买黄金的催化剂。
1718年—2014年黄金(Gold)法定价格图
1344年—1998年黄金(Gold)真实价格及重要历史事件图
1925年—1940年美国最大黄金生产商HomestakeMining公司
1880年—2014年铂金(Platinum)价格图
与黄金相比,白银的地位是不稳定的。黄金被公认为最早、最普遍的一般等价物,并被视为货币的始祖,白银也具备类似特性,但其价值相对黄金过低,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又不如黄金,所以屈居黄金之后。
1910年,每盎司黄金的价格是每盎司白银价格的38倍左右,到了1930年则提升到近63倍,1940年提升到近100倍。
1960年代以后,金银比价有所改观,因为各国的金本位制度已经难以维持。
恶性通货膨胀的影响日益明显,且美国政府禁止个人持有黄金,希望购买贵金属保值的投资者只能选择白银,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白银的需求。
1718年—2014年银(Silver)价格图
农产品
在一战期间,由于对食物等消耗品的增加,玉米、小麦、咖啡豆、燕麦、牛肉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在1919年—1920年见顶后回落。
1784年—2014年玉米(Corn)价格走势图(纵坐标对数化)
1784年—2014年小麦(Wheat)价格走势图(纵坐标对数化)
1812年—2014年咖啡豆(Coffee)价格走势图(纵坐标对数化)
1812年—2014年燕麦(Oats)价格走势图(纵坐标对数化)
1858年—2014年活牛(LiveCattle)价格走势图(纵坐标对数化)
经济长周期(康波)
“康波”是“康德拉季耶夫周期”(Kondratievwave)的简称。康德拉季耶夫是前苏联经济学家,其观察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生产和价格数据认为资本主义体制下的经济会按照长度为50至60年的兴衰周期运行。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熊彼特将康波中加入另两个时长递减的周期组成三周期嵌套理论,分别是时长为7至11年的朱格拉周期(Juglarcycle)和时长为3—5年的基钦周期(Kitchincycle),并用“创新理论”作为基础,以各个时期的主要技术发明和它们的应用,以及生产技术的突出发展,作为各个“长波”的标志。
熊彼特在《经济周期:资本主义过程之理论的、历史的、统计的分析》一书中指出,“每个更高等级、更长的周期可以被认为是下一个较低等级、较短的周期的长期趋势”。
依据周期理论,1个库兹涅茨周期=2个朱格拉周期,1个朱格拉周期=2个基钦周期。这些周期是相互交织镶嵌的。
1720年—1980年的美国批发物价指数(淡黑折线)和
50年期的康波(粗黑折线,虚线为预测线)
1901年—1944年美国商业繁荣和萧条图
注:图中红线为联邦政府负债金额(FederalDebt),绿线为国际收支额(NationalIncome),上阴影部分为繁荣经济活动(Prosperity),下阴影部分为萧条经济活动(Depression/Panic),稀疏点线为股票价格(stocks),密集点线为债券价格(Bonds),
然而长波理论存在很大的争议,并不像朱格拉周期被经济学界广泛承认。
诺奖得主、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曾经对长波不屑一顾,认为这种长期的周期性变化是“简单的历史巧合”。
但由大量数学、统计模型支撑的新古典、新凯恩斯理论却在预测2008年的次贷危机上表现很差。
利率
在大萧条初期,美联储为了维持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率(金本位制下),并没有及时地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甚至一度提高利率,导致了更加严重的经济通缩。在其后,罗斯福政府迅速放松货币政策,使得美元与黄金脱钩,形成了历史上离我们最近的全球低利率时代。
但长期的低利率政策也在30年代中后期出现徒劳无功的“推绳效应”(类似近几年全球央行放水后果),不论实施多么低的利率也无法促使经济走出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