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坏的时刻,也是最好的时刻,光伏五年一周期即将进入未端,新一轮周期即将开启。不过,如果新一轮周期还是走野蛮扩张,产能为王的老路,极有可能对某些厂商来说形成路径依赖,大概率不会有好的结局。本人认为中国光伏产业进入3.0时代的新周期,并提出新周期新特征作出一些判断,供参考。
1、新一轮光伏仍然是高成长的周期,2030年是碳达峰之年,五年之内全球新增需求将迈入TW级时代,国内需求空间依然巨大,但增速在高基数前提下的增幅略会放缓,绝对量维持高位增长。海外需求增幅持续上升,但由于地缘政治影响,国内企业拓展海外市场难度加大,中国光伏仍具有绝对优势。面对海外贸易壁垒,中国产能出海可期,实际还是技术输出,核心竞争力始终掌握在中国企业家手里。
5、新一轮光伏周期不仅是全面技术竞争的周期,也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周期。光伏发电应用场景将迅速延展,工业用氢、光伏农业等场景需求强劲。场景牵引产品、产品定义技术、模式适应场景将是创新重点。光氢储一体化、专业化推动差异化、发输供用储横向一体化将成为新周期新亮点。
6、新一轮光伏是准入门槛不断持续提升的过程。光伏产业链随着各种技术叠代的加快,各种新技术应用范围和深度不断增加,尤其是主产业链制造管理流程向半导体化衍变的进程加快。各类行业规范和技术参数标准日益提高,行业正从普通制造向高端制造演变。碳足迹、碳交易、碳关税等绿证制度全面推进,提高企业产品生产流程管理的硬约束。
光伏进入3.0时代,迎来新一轮发展周期,投资者应从未来产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新市场、新模式、新格局这“六新”角度思考投资逻辑。
1、上一轮光伏周期是硅料环节单边上扬的驱动,拥硅为王成为投资口诀。本轮光伏周期光伏主产业链的硅料环节再不是不是重点,一个属于大化工硅料从中长期来讲产能不再稀缺,尤如钢铁行业在各行业中地位一样,技术叠代速度及空间逼近天花板,未来即使边际好转,但供不应求矛盾暂时难以出现,行业贝塔很难提升,未来几年偏上游产业链投资机会减少。
2、从拥硅为王走向非硅为王使得中下游电池组件成为未来技术革命的重点,而考察这些环节时,首先应该考虑非硅技术带来成本变量,硅料消耗量对成本曲线只是线性影响。无论哪种技术线路,低银耗、光通量、转换率、衰减率、温度系数影响成本曲线提高发电量重要参数。与此同时,随着0BB技术发展,组件端技术变革已经来临,这是投资人考量技术指标的重点。
4、未来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企业都面临同质化压力,差异化才是出路。差异化必须技术差异化、产品差异化、模式差异化。但建立差异化能力,无论硅片,还是电池片、组件都将全面进入半导体化的进程。拥有半导体制程及工艺水平,拥有强大电子动力学的科研水平力,拥有关键装备研制能力具的企业。这是未来提升差异化能力,成为优秀光伏企业必备的条件。不同维度的差异化决定产品的定价,也决定的盈利曲线的斜率。
5、去贵金属化将影响光伏产业链重要变量,将是投资的热点。光伏大量使用银用铟等稀缺材料会制约发展的瓶颈,直接影响非硅成本。无银涂布技术、银包铜、铜电镀新技术工艺都应运而生。投资者应物理原理出发检验此类技术根本,是否利于成本的节约、换转率提升和产品寿命,切勿被金融嘴炮所误导。铟资源稀缺性是制约HJT技术线路是否进入TW时代瓶颈。钙钛矿也同样面临地球稀缺物质制的。
7、微电网的价值空间应该高度重视。无论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还是源网荷储和虚拟电厂,离不开微电网的发展,本质上都属于能源互联网。未来无论集中式电站还是分布式电站,都属于能源互联网的组成部分。但大量的分布式发电端都将是能源互联网的基础,因此,低碳清洁、智慧融合、柔性灵活、安全高效也是微电网的主要特征。未来光伏发电可与家电、电动车、储能、电网设备、电力计量组成局域网与公用电网有机一体化。因此,光伏技术与电力电子硬件、物联网、电力软件、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高度融合。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微电网不仅可以解决消纳瓶颈问题,也是提升商业价值的问题。趋势决定未来。